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4 5.4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开始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及材料强度等级计算各层荷载、总重及刚度计算周期及振型计算多遇地震烈度下的结构弹性地震作用进行重要部位的抗震强度验算多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弹性变形验算修改结构参数重新开始需要作薄弱层变形验算否按罕遇地震烈度验算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进行后续步骤进行后续步骤修改结构参数重新开始或特殊的延性构造不满足不满足满足满足是是否否不满足不满足满足满足按上述地震作用求结构地震内力与竖向荷载下相应内力进行内力组合按组合内力进行梁柱配筋计算延性构造措施结束一、一、 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
2、作用计算1、结构自振周期、结构自振周期 在工程设计中,对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在工程设计中,对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常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基本自振周期,计算公式如架结构,常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基本自振周期,计算公式如下:下:uT017 . 1式中:式中: 假设将集中在各层楼板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假设将集中在各层楼板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视作水平荷载,在其作用下按弹性方法求得的结构顶点位移,视作水平荷载,在其作用下按弹性方法求得的结构顶点位移,可用可用D值法求得;值法求得; 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影响的自振周期的修正系数,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刚度影响的自振周期的修正系数,
3、可在可在0.60.8范围内取值。范围内取值。u0#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D值法值法(1)框架柱的剪力分配)框架柱的剪力分配212hiDc 梁柱节点转动影响系数。根据柱的位置、柱上下端梁梁柱节点转动影响系数。根据柱的位置、柱上下端梁 约束情况按下表计算。约束情况按下表计算。 柱的侧移刚度柱的侧移刚度D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2)计算各柱分配到的地震剪力)计算各柱分配到的地震剪力nmimikikDDV1(3)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hyyyyyh)(3210y0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标准反弯点高度比;y1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变化时反
4、弯点高度比修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系数;正系数;y2, y3上下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系数;上下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修正系数;(4)计算各柱的柱端弯矩)计算各柱的柱端弯矩上端上端ikikikhyVM)(,1上下端下端ikikikyhVM下,(5)计算各梁的梁端弯矩)计算各梁的梁端弯矩cbMiiiM右左左左左端左端cbMiiiM右左右左右端右端(6)计算各梁的梁端剪力)计算各梁的梁端剪力LMVVb右左(7)计算各柱的轴力)计算各柱的轴力bkiikVNN下上,1#2、结构变形验算、结构变形验算ikiiDVu ieihu#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
5、内力分析1、分层法、分层法2、弯矩二次分配法、弯矩二次分配法 当活荷载不大时,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对结构内力影当活荷载不大时,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对结构内力影响不大,按满布活荷载进行内力分析的简化方法。此时响不大,按满布活荷载进行内力分析的简化方法。此时梁的跨中弯矩根据具体情况放大梁的跨中弯矩根据具体情况放大1.11.2 的系数。的系数。 例例1: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的截面尺寸为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采用C20;柱的截面尺寸为;柱的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采用C30。现浇梁、柱,结构剖面。现浇梁
6、、柱,结构剖面图及计算简图如图所示,试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绘该框架的弯矩图及计算简图如图所示,试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绘该框架的弯矩图。图。解解:计算梁柱转动刚度:计算梁柱转动刚度:因为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故可取如图(因为框架结构对称荷载对称,故可取如图(b)所示半边结构)所示半边结构计算。计算。 梁的线刚度:梁的线刚度:边跨梁:边跨梁:中跨梁:中跨梁:kN.m101624752160025012110525336.lIEibbbkN.m108 .9120 . 32 . 160. 025. 0121105 .25336 lIEibbb 柱的线刚度:柱的线刚度:首层柱:首层柱:其它层柱:其它层柱:梁柱转
7、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见表梁柱转动刚度及相对转动刚度见表 kN.m1053225544501211030336.hIEiccc构件名称构件名称转动刚度转动刚度S(kN.m) 相对转动刚度相对转动刚度框架梁框架梁边跨边跨4ib=424.16103=96.641031.072中跨中跨1ib=191.8103=91.801031.019框架柱框架柱首层首层4ic =422.53103=90.121031.000其它层其它层4ic =428.48103=113.921031.264kN.m1048286034501211030336.hIEiccc(2)计算分配系数:计算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按下式计算:分
8、配系数按下式计算:各节点杆件分配系数各节点杆件分配系数SS / 节点节点51.072+1.246=2.3360.4590.54141.072+1.2462=3.6000.2980.3510.35131.072+1.2462=3.6000.2980.3510.35121.072+1.246+1.00=3.3360.3210.3790.300101.072+1.019+1.246=3.3550.3200.3030.37791.072+1.019+1.2462=4.6190.2320.2200.2740.27481.072+1.019+1.2462=4.6190.2320.2200.2740.274
9、71.072+1.019+1.246+1.000=4.3550.2460.2340.2900.230ikS左梁 梁右 下柱 上柱 3)端固定弯矩)端固定弯矩MF 顶层:顶层:边跨梁:边跨梁:中跨梁:中跨梁: 其它层:其它层: 边跨梁:边跨梁:中跨梁:中跨梁:kN.m051227508451211212211.lqMFkN.m813323084531312221.lqMFkN.m041147512421211212212.lqMFkN.m723323964431312223.lqMF(4)弯矩分配与传递:)弯矩分配与传递: 弯矩分配与传递如下图所示。首先将各节点的分配系弯矩分配与传递如下图所示。
10、首先将各节点的分配系数填在相应方框内,将梁的固端弯矩写在框架横梁相应数填在相应方框内,将梁的固端弯矩写在框架横梁相应位置上,然后将节点放松,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位置上,然后将节点放松,把各节点不平衡弯矩“同时同时”进行分配。进行分配。假定:远端固定进行传递(不向滑动端传递);右(左)假定:远端固定进行传递(不向滑动端传递);右(左)梁分配弯矩向左(右)梁传递;上(下)柱分配弯矩向梁分配弯矩向左(右)梁传递;上(下)柱分配弯矩向下(上)柱传递(传递系数均为下(上)柱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第一次分配弯矩);第一次分配弯矩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弯矩分配,然后不再传递。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弯矩分配,
11、然后不再传递。(5)作弯矩图:)作弯矩图: 弯矩图如图所示,括号内的弯矩为弯矩调幅后相应截弯矩图如图所示,括号内的弯矩为弯矩调幅后相应截面的弯矩数值。面的弯矩数值。1、框架梁的内力组合、框架梁的内力组合梁端梁端正弯矩设计值正弯矩设计值GEEhkMMM0131.剪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EhkGEVVV3121.跨间跨间三、内力组合三、内力组合抗震设计中,一般考虑两种组合:抗震设计中,一般考虑两种组合:(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2)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负弯矩设计值负弯矩设计值).(EhkG
12、EMMM3121正弯矩设计值正弯矩设计值EGEQkGkMMMMM 4 . 12 . 1EAGAAxMMqxxRM22qRxA0dxdMx由极值条件由极值条件解得解得(1)代入(代入(1)式)式EAGAAEGEMMqRM22得得2、框架柱的内力组合、框架柱的内力组合xQkxGkxMMM4121.QkGkNNN4121.xEhkxGExMMM3121.EhkGENNN3121.无地震作用组合无地震作用组合有地震作用组合有地震作用组合#(一)一般概念(一)一般概念1 1、梁与柱的弯曲延性、梁与柱的弯曲延性实验表明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实验表明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N为组合轴压力设
13、计值;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b、h为截面的短长边;为截面的短长边;fc c为混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轴压比轴压比: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即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即 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bhfNc/配筋率对延性影响也很大。配筋率对延性影响也很大。四、框架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四、框架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配筋率对延性影响也很大。配筋率对延性影响也
14、很大。 配筋率增大则弯曲延性差。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率增大则弯曲延性差。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使配筋率减少弯曲延性改善。可使配筋率减少弯曲延性改善。截面中配置受压钢筋可以改善构件的弯曲延性。截面中配置受压钢筋可以改善构件的弯曲延性。2 2、受剪构件的剪跨比及破坏特征、受剪构件的剪跨比及破坏特征h0 0为截面有效高度。为截面有效高度。剪跨比:剪跨比:0/ VhM构件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构件在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 ,受剪破坏与剪跨比有关。受剪破坏与剪跨比有关。当当 或构件为超配箍时或构件为超配箍时, ,发生斜压型破坏;发生斜压型破坏;511.当当 且构件为低配箍时且构件为低配箍时,
15、 ,发生斜拉型破坏;发生斜拉型破坏;32脆性破坏脆性破坏325.11当当 且配筋箍适量时且配筋箍适量时, ,发生剪压破坏;发生剪压破坏;脆性破坏脆性破坏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柱的剪跨比可以直接通过梁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柱的剪跨比可以直接通过梁的跨高比和柱的高厚比表示。跨高比和柱的高厚比表示。设反弯点在构件中央设反弯点在构件中央blclbVcVbMcM对于梁对于梁跨高比21212000bbbbbbbbbbhlhVlVhVM对于柱对于柱高宽比21212000cccccccccchlhVlVhVM1 1)平面或楼层有局部薄弱环节,不能发挥整体抗震能力。)平面或楼层有局部薄弱环节,不能发挥整体抗震能
16、力。3 3、震坏房屋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震坏房屋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2 2)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破坏;)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破坏;3 3)梁柱节点箍筋不足,)梁柱节点箍筋不足,节点节点受剪破坏,梁柱失去了相互受剪破坏,梁柱失去了相互 之间的联系;之间的联系;4 4)砌体添充墙破坏;)砌体添充墙破坏;1 1)框架塑性效应较多地发生在梁端,底层柱的塑性效应)框架塑性效应较多地发生在梁端,底层柱的塑性效应 较晚形成;较晚形成;4 4、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2 2)梁柱在弯曲破坏前,避免发生其它形式破坏,如剪切)梁柱在弯曲破坏前,避免发生其它形式破坏,
17、如剪切 破坏、粘结破坏等;破坏、粘结破坏等;3 3)在梁、柱破坏之前,节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即变形能力;)在梁、柱破坏之前,节点应有足够的强度即变形能力;4 4)重视非结构构件设计。)重视非结构构件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的节点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的节点两种破坏形式两种破坏形式(二)(二)“强柱弱梁强柱弱梁”框架的抗震设计框架的抗震设计弱柱型弱柱型弱梁型弱梁型 为了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同一节点柱的抗弯能为了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同一节点柱的抗弯能力要大于梁的抗弯能力。力要大于梁的抗弯能力。 抗震规范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抗震规范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的梁柱节点
18、处,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除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0.15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符者外,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合下列公式要求bccMM9 9度的一级框架和一级框架结构可不符合上式要求,度的一级框架和一级框架结构可不符合上式要求,但应符合下列要求:但应符合下列要求:buacMM2.1cM-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 ;bM-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buaM-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
19、(考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考 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 值之和;值之和;c-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于框架结构一级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于框架结构一级为1.7,1.7,二级为二级为1.5,1.5,三级为三级为1.31.3、四级、四级1.21.2。 为了不使框架底层柱过早出现塑性铰,规范规定:一、二、三、为了不使框架底层柱过早出现塑性铰,规范规定:一、二、三、四级框架四级框架底层柱底底层柱底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7、1.51
20、.5、1.31.3和和1.21.2。1.1.梁、柱的抗剪强度要高于它的抗弯强度(梁、柱的抗剪强度要高于它的抗弯强度(强剪弱弯强剪弱弯)GbnrblbVbbVlMMV一级框架结构和一级框架结构和9 9度的一级框架梁度的一级框架梁可不按上式调整,但应符合下式要求:可不按上式调整,但应符合下式要求:(三)梁、柱延性破坏之前不发生其它脆性破坏的抗震设计(三)梁、柱延性破坏之前不发生其它脆性破坏的抗震设计 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为了避免梁在弯曲破坏前发生剪切破坏,应按强剪强剪弱弯弱弯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的原则调整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一、二、三级框架梁一
21、、二、三级框架梁GbnrbualbuabVlMMV1.1nl-梁的净跨;梁的净跨;GbV-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 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 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rblbMM、-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Vb-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梁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3,1.3,二级为二级为1.2,1.2,三级为三级为1.11.1。rbualbuaMM、-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
22、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钢筋面积( (考考虑受压筋虑受压筋) )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一、二、三、四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一、二、三、四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ntcbcHMMV/vc一级的框架结构和一级的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调整,但应符合下式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调整,但应符合下式要求:要求:ntbHMMV/2 . 1cuacuanH-柱的净高;柱的净高;bctcMM、-分别为柱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柱
23、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Vc-柱的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级为柱的剪力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一级为1.5,1.5,二级为二级为1.3,1.3, 三级为三级为1.21.2,四级为,四级为1.11.1。bcuatcuaMM、-分别为偏心受压柱的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的分别为偏心受压柱的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根据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材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根据实配钢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压力等确定;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压力等确定;cbfbhV0/跨高比大于跨高比大于2.52.5的梁、剪的梁、剪跨比大于跨比大
24、于2 2的柱:的柱: 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即比,即).(0201bhfVcREb2.2.梁、柱截面的梁、柱截面的剪压比剪压比不宜过大不宜过大 剪压比过大剪压比过大, ,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混凝土会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箍筋不能充分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发挥作用, ,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控制。它对构件的变形能力也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控制。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2 2的柱:的柱:).(01501bhfVcREbbV-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0h-梁的截面有效高度;梁的
25、截面有效高度;cf-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b-梁的截面宽度;梁的截面宽度;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0hVMcc 剪跨比宜大于剪跨比宜大于2 2,剪跨比按下式计算:,剪跨比按下式计算:3.3.梁、柱的梁、柱的剪跨比剪跨比要有所限制要有所限制-剪跨比,取两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剪跨比,取两端计算结果的较大值;cV-端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端截面组合剪力计算值;cM-端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端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0h-截面有效高度。截面有效高度。 反弯点位于柱中部时,可按构件净长与反弯点位于柱中部时,可按构件净长与2 2倍截面高度之倍截面高度之比计算。比
26、计算。cnhH2 N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为组合轴压力设计值;b、h为柱的短长边;为柱的短长边;fc为混凝土抗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压强度设计值。轴压比:轴压比: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即:即:4 4、柱的、柱的轴压比轴压比不宜过大不宜过大 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它是控制偏心受拉边钢筋先到抗拉强度,还是受压区混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凝土先达到其极限压应变的主要指标。柱的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柱的变形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急剧降低。规范规
27、定:规范规定:bhfNc/ 柱轴压比不应超过下表,但柱轴压比不应超过下表,但类场地上的较高高层建筑类场地上的较高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0.900.950.800.850.700.75框架框架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三三二二一一结构类型结构类型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柱轴压比限制柱轴压比限制 为此,框架梁的纵向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为此,框架梁的纵向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了提高梁的正截面塑性铰转动延性,梁的纵向配筋率为了提高梁的正截面塑性铰转动延性,梁的纵向配筋率不宜过高。不宜过高。5 5、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该、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应该合适合适 (a)a)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
28、筋率不应大于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2.5%;梁端截;梁端截面最大配筋率应使梁端截面的受压区相对高度(即截面受压面最大配筋率应使梁端截面的受压区相对高度(即截面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比)应满足:一级不应大于区高度与有效高度比)应满足:一级不应大于0.25,0.25,二、三二、三级不应大于级不应大于0.35;0.35; (b)b)梁端或任何可能屈服截面处,下部与上部配筋量的梁端或任何可能屈服截面处,下部与上部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0.5,二三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0.30.3。 (c)c)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
29、筋,一二级不应少于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的1/41/4,三四级不应少于,三四级不应少于 。142122 柱的纵向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柱的纵向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柱:对于柱: (a)a)宜对称布置;宜对称布置; (b)b)截面尺寸大于截面尺寸大于400mm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200mm; (c)c)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下表采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下表采用。0.60.80.70.90.81.01.01.2中柱和边柱中柱和边柱角柱角柱四四三三二二
30、一一类别类别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d)d)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5%。 (e)e)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 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不宜大于1.2%1.2%。(1)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 laE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二级抗震等级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四级抗震等级 laE=la 式中式中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砼规范砼规范第第9.3.1条确定。条确定。 (2 2
31、)当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当采用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搭接长度 l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lE=laE 式中式中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按砼规范砼规范第第9.4.3条确定。条确定。 6 6、梁、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梁、柱纵向钢筋的接头与锚固 加密箍筋可以约束混凝土,改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加密箍筋可以约束混凝土,改善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高构件的延性、防止混凝土过早地压溃及防止纵向钢筋的压高构件的延性、防止混凝土过早地压溃及防止纵向钢筋的压曲失稳。曲失稳。 加密位置、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32、。加密位置、箍筋直径、箍筋间距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7 7、箍筋在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在一定范围内应加密(3 3)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宜接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连接方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宜接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式; (4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连接接头,且钢筋
33、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50%; 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应增大2mm。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采用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采用较小值)(mm)箍筋最大直径箍筋最大直径(mm)一一二二三三四四2hb,5001.5hb,5001.5hb,5001.5hb,500hb/4,6d , 100hb/4,8d , 100hb/4,
34、8d , 150hb/4,8d , 15010886注:注:1 d1 d为纵向钢筋直径,为纵向钢筋直径,h hb b为梁截面高度;为梁截面高度; 2 2 箍筋直径大于箍筋直径大于12mm12mm、数量不少于、数量不少于4 4肢且肢距不大于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150mm时,一、二级的时,一、二级的 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150mm。框架柱框架柱A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三者的最大值底层
35、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a)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B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 合下列要求(一般情况):合下列要求(一般情况):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采用较小值)(mm)箍筋最大直箍筋最大直径径(mm)一一二二三
36、三四四6d , 1008d , 1008d , 150(柱根(柱根100)8d , 150(柱根(柱根100)10886(柱根(柱根8)C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yvcvv/ ff 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筋锚固破坏。(四)框架的节点设计(四)框架的节点设计 节点主要受剪力和压力的组合作用,节点核心区未开节点主要受剪力和压力的组合作用,节点核心区未开裂前,箍筋应力很小,基本上是混凝土承受剪力。约当剪裂前,箍筋应力很小,基本上是混凝土承受剪力。约当剪力达到核心区极限抗剪能力力达到核心区极限抗
37、剪能力606070%70%时,混凝土突然发生时,混凝土突然发生对角贯通裂缝,节点刚度明显降低,箍筋应力也突然增大,对角贯通裂缝,节点刚度明显降低,箍筋应力也突然增大,个别甚至屈服,此后斜裂缝增多增宽,箍筋陆续达到屈服。个别甚至屈服,此后斜裂缝增多增宽,箍筋陆续达到屈服。 节点区的破坏与交于节点的梁、柱破坏顺序有关,节点区的破坏与交于节点的梁、柱破坏顺序有关,弱柱强梁型的节点区破坏严重。弱柱强梁型的节点区破坏严重。 直交梁对节点核心区有明显约束作用。满足一定条直交梁对节点核心区有明显约束作用。满足一定条件的四边有梁的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可提高件的四边有梁的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抗剪强度可提高5
38、050100%100%。节点区的破坏与交于节点的梁、柱破坏顺序有。节点区的破坏与交于节点的梁、柱破坏顺序有关,弱柱强梁型的节点区破坏严重。关,弱柱强梁型的节点区破坏严重。根据强节点的设计要求,框架节点的设计准则是:根据强节点的设计要求,框架节点的设计准则是:(1 1)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载力;(2 2)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3 3)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的传递;(4 4)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
39、分困难。)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验算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验算(1 1)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列公式确定:bcsbsbbjbjhHahahMV0019 9度的一级框架和一级框架结构度的一级框架和一级框架结构可不按上式确定,但应符合下式:可不按上式确定,但应符合下式:bcsbsbbuajhHahahMV001151.sa-梁截面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取平均值;梁截面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取平均值;-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1.51.5,二级,二级1.35,1.35,三级取三级取1.21.2。jb-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cH0bh-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溯源取证数据分析方法-洞察及研究
- 物联网技术在定制化电子产品中的整合-洞察及研究
-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方案
- 空中冲突检测算法研究-洞察及研究
- 调味品行业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洞察及研究
-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案例分析-洞察及研究
- 智慧城市背景下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洞察及研究
- 电子支付系统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洞察及研究
- 养老机构服务管理考试题库
- 房地产项目预算审核与成本控制指南
- 小内容趋势报告2025-碎片化时代下的品牌新叙事
- 2025年铁路线路工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统考《综合应用能力A类》真题和答案及解析
- 2025成人高考政治2024真题及答案
- 食品厂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Adobe中国认证设计师考试设计规范试题及答案
-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第二版)》课件-第5章 电子商务网站首页和购物车功能的实现
- 2025年金融科技行业全球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 2025河北唐山国控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