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_第1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_第2页
第3讲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化一、选择题1孔子有一个教育理想:就是把“性相近,习相远”的各种人群,通过教育来消除他们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把这个理想归纳为 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C克己复礼 D因材施教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3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而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

2、无关系4下图是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公园,这是为了纪念一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而兴建的,图中雕像后面的墙上写有源于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5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

3、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7下面哪幅字贴上的字体不是由隶书衍生出来的 A B C D8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主要是因为它 A发展为全国性的剧种,被誉为“百戏之祖”B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C集古代

4、戏曲艺术之大成,用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产生地北京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材料二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

5、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3)据材料四、五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4)结合上述材

6、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10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时代的变迁在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宋代文学艺术知识的填充。文艺领域时代风貌成就、特色书法重文轻武;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1)绘画(2)文人山水画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3)宋词(4)飘逸又豪放的高远境界;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柳永词作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李清照的词表现了婉约派词作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关注。戏曲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许多喧闹的

7、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南方成为经济重心。(5)答案 1.B 2.C 3.C 4.C 5.C 6.C 7.B 8.B9.(1)核心是“仁”“礼”。(2)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反对坚持儒家思想,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0.(1)书法艺术出现各具形态的“宋四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3)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