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完成)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完成)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完成)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完成)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完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曲崇尚身心自由的颂歌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设计备 注【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2、准确把握文意,品味重点语句,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语段和重点语句的赏析,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陶渊明坚决辞官归田、崇尚身心自由的高洁情怀。【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熟练诵读课文,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计一:请学生谈谈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2、己志。,以此自终”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一个好读书爱著文,性嗜酒每喝必醉,家贫如洗而又不慕荣利、的人。从归去来兮辞中我们又可以认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设计二:请学生谈谈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由此可见没有征战、没有赋税、人人劳作、关系和谐的“桃花源”才是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归去来兮辞一文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呢?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自读一遍课文,根据注释或查字典给自己读不准的字词标注汉语拼音。2、

3、同桌之间合作,每人朗读一遍课文,互相订正错读或误读。3、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力求做到配合默契,不读错字。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读音示例:谏(jiàn) 飏(yán) 熹(x) 樽(zn) 觞(shn)备 注眄(min) 遐(xiá) 岫(xiù) 翳(yì) 桓(huán)畴(chóu) 棹(zhào) 曷(hé) 遑(huán) 皋(o)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后,以同桌为单位展示课文朗读,教师和同学给予适当鼓励并进行点评。三、研读序文,了解背景。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归去来兮辞前的序文,完成以

4、下学习任务。1、疏通序文文意,在重点词语旁做标记或做简要的解释。2、同桌之间合作,解释序文大意。如有疑难问题,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重要语句要在课堂学习笔记中做记录并翻译。3、回答:作者外出为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辞官回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如何?重点词语积累举例:幼稚:小孩。与现代汉语的“幼稚”意思不同。靡途:没有门路。靡,没有。途,这里指门路,路子。会:恰逢。见:被。惮:畏惧,害怕。眷然:依恋的样子。人事:这里指做官。与现代汉语的“人事”意思不同。慷慨:这里是感慨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慷慨”意思不同。寻:不久。重点语句积累举例: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维持生活的依靠,我确实没有好

5、的办法。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挨饿受冻虽然痛苦,违反自己的意愿身心会更加痛苦。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还想指望公田里的庄稼收获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奔丧的心情如骏马奔驰那样急迫,就自己免官离职而去。问题解答。学生发言,师生共同讨论。作者外出为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示例:陶渊明家境贫寒又缺少谋生的手段;亲友劝他出去做官,家叔也帮他推荐;彭泽离家不远又有“公田之利”。作者辞官回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示例:因思念田园而产生了归乡的念头;外出为官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有负于平生之志;急于给妹妹奔丧而“自免去职”。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心情如何?答案示例:作者辞官回到家乡,随顺了自己的心愿,因而

6、心情畅快。四、疏通文意,积累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正文部分,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理解课文语言,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积累到课堂学习笔记中。备 注2、梳理课文内容,写出各段大意。以上任务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词语积累举例:(1)实词积累(8个)谏:止,挽救,挽回。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眄:斜视,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怡:愉快,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憩:休息。畴:田地。期:希望。怀:盼望。虚词积累(4个)胡:何,为什么。奚:何,为什么。或:有时。曷:何,为什么。(2)句子积累举例(5个)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能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

7、补救。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得疲倦了也知道回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亲戚的知心话让我喜悦,抚琴读书消解忧愁让我快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泉水涓涓不断流淌。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修仙成神也没有希望。(3)概括各段大意应先让学生发言,然后师生点评修改。示例:第一段写自己误入官场,心情惆怅,于是毅然辞官,踏上归途。第二段写自己回到家乡,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也感受到了家园的美好。第三段写自己与亲戚、农人的交往,写田园生活的自由和美好。第四段写自己的感悟,抒发自己“乐天安命”的思想情怀。示例:踏上归途回到家中寄情山

8、水感悟生命。示例:归去到家出游感悟。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出正文第一、二两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准确把握文意,品味重点语句,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过程设计】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同桌之间检查第一、二两段的背诵和默写情况,教师抽查。二、把握文意,探究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下面的题目自主探究,在课堂学习笔记上写出自己的见解。1、诗人为什么以“归去”为题?备 注2、诗人辞官前后的心境有何不同?回家后的欣喜之情是如何表现的?3、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4、诗人在最后一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学生完成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展示,大家共同讨论。问题一:诗

9、人为什么以“归去”为题?探究举例:“归去”二字看似简单,实则至少蕴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回归故里,即从为官之地彭泽返回自己的家乡,这是它的字面意思;二是回归田园,即从世俗的官场返回自己所热爱的大自然,表达的是诗人的生活归属;三是回归自由,即从“以心为形役”的“违己交病”状态返回自己所崇尚的身心自由状态,表达的是诗人的精神归属。问题二:诗人辞官前后的心境有何不同?回家后的欣喜之情是如何表现的?探究举例:诗人辞官前后的心境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辞官前,诗人是“惆怅而独悲”,序文中诗人也说自己是“怅然慷慨”;辞官后,诗人则欣喜若狂,归途中更是感觉“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之所以出现这

10、样大的反差,是因为诗人终于摆脱了世俗的束缚,终于又获得了身心的自由。就如他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那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回家后欣喜之情随处可见:看到自己家简陋的房子就“载欣载奔”,那迎候在门口的僮仆和孩子们更让诗人喜出望外;喝着妻子斟上的美酒,望着院子里那熟悉的树木,感觉这才是怡然自得的生活;在自家的院子里东瞧瞧西看看,远处山头上白云缭绕,天上倦飞的鸟儿陆续回巢,傍晚的景色也很迷人,诗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这段文字叙事中充满情趣,描述中充满喜悦,充分表达出诗人回家后的欣喜之情。问题三: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探究举例:从这篇课文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是那种远离世俗、远离官场

11、,回归家庭、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自由的生活。诗人踏上归途时那种愉快和迫切的心情,就足以证明诗人对世俗官场的厌恶;诗人看见自己的家而“载欣载奔”,“携幼入室”,举杯“自酌”,在自家院子里看看自己栽种的松菊,望望山上的白云和天上的飞鸟,那种闲适与自得无不透露出诗人对家庭、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与亲友说说知心话,弹弹琴,看看书,农人告诉他一些耕种的事情,有时驾车或者乘小船随处游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才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诗人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生活,在他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桃花源记所虚构的“世外桃源”,就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远离尘世,

1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农家生活让人流连忘返,“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淳朴民风更令人神往。诗人在饮酒一诗中把自己所追求的这种理想生活描绘得更加淋漓尽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能表现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归园田居也是集中表达诗人理想生活的一首诗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诗人把自己外出为官说成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而把自己的田园生活描绘得生机勃勃,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

13、的热爱之情。备 注问题四:诗人在最后一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探究举例:诗的最后一段抒发了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诗人在游历山水时,看到自然界的万物生机勃勃,并由此感慨自己的一生非常短暂,从而发出了“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疑问。意思是说人生如此短暂,还要心神不定地到处跑来跑去追求什么呢?接下来诗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荣华富贵不是我所追求的,修炼成仙也不是我能办到的,我能做的就是安心过我的田园生活,有时到田园里除草培苗,有时到山岗上放声长啸,有时到溪流边唱歌赋诗,这样顺其自然,乐天安命,又有什么不好呢?三、品味语句,赏析语言。学生从课文中自选有关语句,完成以下两项学习任

14、务。1、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合理的想象,改写成一段散文。2、选择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语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学生完成后现在小组内交流、评点,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点。改写散文举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啊,终于踏上回家的路了,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啊!小小的船儿在水中轻快地前进,船桨溅起的水花如鱼儿从水中跃起;一阵清风吹来,带着田野清新的花香,吹动了我的衣襟。回家的路还有多远?还需要走几个时辰?行人看见我急切的眼神,耐心地跟我解释,大约天亮的时候就到了。我遥望东方,盼望着天亮,盼望着太阳露出笑脸的那一刻,可为什么今天早晨的太阳迟迟不肯出

15、来呢?语句赏析举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几句写诗人刚刚到家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既兴奋又欣喜的感情。诗人远远看见自己家的房子时,马上就兴奋起来了。其实“衡宇”指的是很简陋的房子,但在诗人眼中,无论多么简陋,那都是自己的家,官府再豪华也不如自己的陋室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载欣载奔”两个“载”和两个动词的运用既形象又生动,那个朝着自己的陋室边笑边跑的诗人,犹如一个天真质朴的孩子,兴奋之情表露无遗。再看诗人家的大门口,“僮仆”“稚子”早已站在那儿欢迎他了,那是一个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这里运用了互文手法,人物如在眼前。在诗人看来,再没有比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更幸福的了。走进家门之后,诗人看到自己家院子里的小路都快被荒草遮蔽了,这个家是多么需要自己精心照料啊!不过自己喜爱的松树和菊花都长得很好,它们是不是也天天盼着自己回家呢?“三径”属于用典,“松菊”是陶渊明诗文中经常出现的形象,象征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四、熟读课文,完成背诵。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完成正文三、四两段的背诵任务。任务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