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题复习_第1页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_第2页
“环境保护”专题复习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 ” 专题复习环境问题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主干知识,也是高频考点。综观部 分省 区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见下表),选做题中的环境类问题具有如 下特点。 第一,以各类图表为载体,突出对地理信息解读能力的考查。如 全国文综新课 标卷重视对等高线图的考查,海南地理卷突出对材料信息的 解读,山东文综卷 重视对大比例尺分布图中信息的解读,广东文综卷倾向 于分布图和统计图表的 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对数据、时空信息的解读能力。 第二,突出环境保护主干 知识,凸显命题的公平性。如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对资源问题情有独钟,江苏等 沿海发达地区的高考地理试题侧重于对环境 污染问题的考查,山东文综卷对生 态问题考

2、查频繁。第三,密切联系环境 热点问题,体现高考命题的时代性特点。 如 2012 年海南地理卷对城市内 涝的考查, 2011 年江苏地理卷对重金属污染的 考查, 2012 年全国文综新 课标卷对上海饮用水资源的考查等。第四,能力要 求较低,设问较少,倾 向于对信息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 释地理事物能力的 考查。试卷 2010年 2011年 2012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以等高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沙尘暴的影响因素等以某地湿 地变化统计表为命题背景,考查湿地变化特点及影响以分布图为载体,考 查上海市饮用水源地变化的原因及水源地的保护措施海南地理卷以高速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相关材料为载

3、体,考查高速公路 对自 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及建议以丽江水污染相关材料为背景, 考查水污 染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以城市涝灾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城市雨水 资源化的措施 山东文综卷以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水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 环境 的影响以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城市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和采石活动对生 态环境的 影响以统计表格为载体,考查西北某地区土地盐渍化的特点和应 采取的措施江 苏地理卷以组图为载体,考查酸雨的成因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组图为载体,考 查重 金属污染的来源、循环途径、治理措施等以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水土 流失的分 布、成因和应采取的措施该专题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考点 1 环境与

4、环境问题【考点精讲】1. 环境问题的类型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灾 害, 主要由自然原因形成;次生环境问题即生态破坏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 , 主要由 人为原因形成,人口数量增加、不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增长方式粗 放是主要原 因。全球变暖、臭氧层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或对资源索取的速度超过资源再生和补给的速 度, 将产生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有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物种锐减、土地 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人类排放污染物的速度超过环境的自 净能力,将产 生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破坏、酸雨等。2. 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我国不同区域自然背景不同

5、,环境问题也不同。东北地区森林破坏、 土壤 盐渍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湿地减少等问题严重;西北地区土地荒 漠化、土 壤盐渍化、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华北 地区大气污染、 水污染、城市垃圾污染、近海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 盐渍化等问题严重; 华东和华南地区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石漠化、 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西 南地区的环境问题表现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酸雨、泥石流等。3.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多种,分析各种环境问题时应从原因、影响、分布、 应 对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特别应关注细节。如全球变暖问题,学生应重 点关注: 温室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氮氧化物

6、、氟氯炷等。 全球变暖既有 人为原因,如破坏森林、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也有自然原因, 如太阳活动、地 质变化、气候变化等。全球变暖有弊也有利,需要辩证分 析。【备考策略】1. 区分环境问题的方法方法一:根据成因判断。有污染物排放的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如排放 二氧 化碳产生 “ 温室效应 ”;破坏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为生态破坏问题, 如水土流 失。方法二:根据位置判断。如我国黄土高原多水土流失问题, 南方地区多酸 雨问题。方法三:根据特征判断。如森林大面积死亡的原因 , 可能是酸雨,也 可能是虫灾,或森林火灾,应根据森林死亡的特征来判断。2.提出解决环境问题措施的方法方法一:根据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7、提措施。方法二:根据影响地 区提 措施。方法三:根据危害对象提措施。如针对森林破坏加剧全球变暖 , 应植树 造林;针对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针对 全球变暖危 害农业,应改良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等。【典例剖析】( 2012?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a. 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 气温年较差大 c. 降水集中 d. 植被 破坏严重( 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 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

8、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4) 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 建设防护林的条件。易错点分析: (1) 据图可知水土流失重点区分布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地、华北山地、东北黑土分布区,归纳这些地区水土流 失的共同 原因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2)该界线以西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风力 作 用强。(3)根据分布图可判断 工程覆盖黄河和长江中上游,对两流域都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工程为 “三北”防护林体系,可防止土地荒漠化。(4)两工程分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季风气候区,气候不 同;地形分别为高原和山地

9、丘陵,地形特点不同。参考答案: ( 1)cd(2)风力作用(3) 土地荒漠化(4)地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 地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变式训练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则生长速度和蒸 腾量 越大。下图所示区域 50 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 覆盖率不 到 1%。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 植树造林、 种草、 自然恢复三 种措 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考点 2 资源问题【考点精讲】1. 能源问题能源问题反映能源短缺,供需失衡。从供给方面分析,常规能源储量 有限; 从需求方面分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量

10、所 占比重大; 从供需关系方面分析,能源分布区与消费区分布不均衡。解决 能源问题的措施 也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开源,开发新能源;二是节流 , 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是跨流域调配和区际协调,如产业转移、能源跨区域 调配等。从需2. 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也反映供需失衡。从供给讲,可利用淡水资源数量有限;缺水和资求分析,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产生水质型 源型缺水两种类型。解决措施表现为:开源,如海水淡化;节流 , 节约使用; 区际协调,跨流域调水等。3. 耕地资源问题耕地问题的产生既有人为原因,如建设大量工矿企业和城镇;也有自 然原 因,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解决耕地问题的措施

11、,也应根据问题 产生的原 因分析,如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节约和合理使用耕地,运用 法律手段保护 耕地,提高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等。【备考策略】1. 能源开发时需要关注新能源整理从开发条件方面进行评价的思路。如评价风能开发条件时应从地 理位 置、风力、风频、地形、峡管效应、市场远近与技术等方面分析;评 价太阳能 开发条件时应分析纬度位置、海拔、天气、市场远近、资金与技 术等;评价核 能开发条件时应关注安全、环保、经济发展程度、常规能源 缺乏等方面。2. 水资源的影响因素影响水资源数量多少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流域面积、 植被 覆盖率、人口数量、工农业需求等,分析资源多少时应全面系统考虑

12、。3. 分析资源特点的思路综合考虑资源数量、质量、地区分布、结构构成、开发利用现状。同 时, 对资源数量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相对数据与绝对数据的转化;对资源结 构进行分 析时应从数量、组成、比例、速度等方面考虑。典例剖析】(2012?全国文综新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 河, 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 改至长江 青草沙。(见下图)(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易错点分析:(1)根据文字材料、分布图可知,上海水源地逐渐由近及远,

13、由小河到大河,由此可推断用水量增大,靠近城区处水污染问题严重。(2)根据水源地变化的事实,提取保护水源地的思路,即从现实的污染源入手,治理水污染;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潜在的污染出现;采取多 种手段, 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等,加强管理。参考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订污 染 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变式训练2】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 国 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

14、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 平均海 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 附近地区, 图2中为对应的气候资料图 1 图 2 (1) 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 并说明理由。考点 3 生态环境问题【考点精讲】1.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如西北地区的风侵荒漠化、南方地区和东北 地区 的水侵荒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盐渍化、青藏高原的冻融荒漠化。 由于各地 自然背景的差异,其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次生 盐渍化是人类 大水漫灌,地势低洼,加之气候干旱、蒸

15、发旺盛、地下水位 较高等原因形成的。2, 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如泥沙淤积、河流改道,也有人为原因, 如 围湖造田、水体污染等。保护湿地应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整治水污染、 保护 植被、退耕还湖等措施。湿地与森林功能接近,都有调节气候、涵养 水源、平 衡生态等功能,区别之处是湿地是 “地球之肾 ”,能降解污染物 ;森林是 “地球之肺 ”,制造氧气,固定碳。3. 森林资源破坏从自然原因分析,森林破坏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 人为原因分析,森林破坏受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开矿、城 镇建设 的影响。保护森林需要开发性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采育结合,

16、并运用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保护。【备考策略】1. 构建成因分析的思路从自然角度看,重点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地质等要素的变 化。 从人为角度看,从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入手,围绕人地矛盾展开分析 , 如水土 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林业用地减少;土地荒漠化的人 为原因是过 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2.构建措施选择的思路选择合理的生态治理措施应从四方面考虑:自然背景,投入、产出,措施比较,制约因素等。如判断半干旱地区究竟适合种树还是种草,要考 虑本地自 然环境特征,也要分析投入和产出,并对综合效益进行比较,还 要分析限制性 因素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综合作出判断。【典

17、例剖析】( 2012?山东文综卷)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单位: km2) 年份类型 1990 年 2000 年 2010 年重度盐渍土 153425755 中度盐渍土133219293 轻度盐渍土 952801694 合计 分析该区域 1990-2010 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易错点分析: (1) 分析变化特点时应考虑数值大小变化,划分变化阶段大小变化和并分析速度快慢、变化趋势等。不同要素的变化应分项目考虑,最后综 合比较 分析。解题过程中学生容易疏忽之处就是不比较分析,不注意数据 速度快慢

18、等。( 2)治理盐渍化应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管理措施等,合理调节水、盐运动。参考答案: (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 点即可)【变式训练 3】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考点 4 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精讲】1. 大气污染因污染物不同,大气污染类型多样。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产生酸雨; 碳氢 化合物、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氟氯炷 造成臭氧 层破坏。分析污染成因应考虑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19、。如光化学烟雾 , 从自然原因 考虑,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天气晴朗、无风、逆温;地形封 闭。主要人为原 因是大量排放汽车尾气,释放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2. 水污染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河流水污染、海洋水污染、湖泊水污染等。污 染源 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大气降水、石油泄漏等。分析 水污染成 因也应考虑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如水体富营养化,陆地上为水华 , 海洋上叫赤 潮,其形成原因为:氮、磷、钾大量排放;天气晴朗、风浪小 ; 海湾、河道、湖泊的水流速度慢等。其危害表现为:水质恶化、生态失衡、 鱼类死亡。3. 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源有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等。目前电子垃圾危害

20、最为 严重。各种垃圾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 广泛传播 疾病等。其治理措施为:填埋、制作堆肥、焚烧等。【备考策略】1. 整理污染防治的措施污染防治应从四个方面考虑:从源头入手治理污染源;全过程控制, 循环利用、资源化处理;运用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多种手段,加强管 理;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等。2. 分析污染危害的思路分析污染危害应从三方面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质恶化、生态失衡、鱼 类死亡等。【典例剖析】( 2012?福建文综卷)下图为 2000 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 构 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1、 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 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易错点分析: (1) 仔细阅读扇形图可发现南北方城市不可回收物不同,染源北方地区无机物比重大,南方地区有机物比重大。城市污染物不同反映污 的不同,学生应主要从生活污染源角度分析。北方地区冬季燃烧燃料 产生的粉 尘多;南方地区气候适宜种植蔬菜,蔬菜产量大。(2)从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参考答案: ( 1)地域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 等;南 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2) 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危害人 体 健康。【变式训练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