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1页
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2页
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3页
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4页
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高三二轮岳麓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西北大学附中 周宏1、 教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二课,主要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设计为满足高三文科学生二轮复习的需要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适当地拓展。2、 学情分析我校高三文科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之后,对相关的历史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好。本轮复习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深化与拓展。为了应对高考,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 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和学生的情

2、况,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通过对秦始皇制度选择经历的探讨,展示基于史实和所学知识对特定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的能力。2,在经历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3,在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的过程中,理解中国古人的探索,展现了解国情的积极倾向。4、 课型复习课5、 课时1课时6、 教学重难点基于课标及学生复习的现状,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难点在于通过对秦朝制度选择问题的分析,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并在后续练习中加以运用。7、 教法基于课标、考试说明及学生的实际,本课采用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是具有以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价值追求和由具有本质

3、联系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方式构成的研究性教学。8、 学法依据学生的复习状况和本课内容,建议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9、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大脑热身引导学生朗读思考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提示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识闪回播放视频看视频回忆知识并完成历史现象归类通过回忆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2) 问题探讨(35分钟)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展示问题情景引用史料,展示真实问题: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史记·秦始皇本纪依据问题思考设置问题情

4、境,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基于历史事实的真问题是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关键。依据杜威解决问题五阶段模型,本部分内容为其第一段,问题的感觉。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进行罗列。依据杜威解决问题五阶段模型,本部分意在引导学生界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引导学生就所列出的可能途径依据史实进行分析。·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封邦建国·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小组讨论,对已经列出的可能途径进行可行性分析。班级研讨本设计意在调动学生通过

5、对问题的回答,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展示基于事实进行论证的思考成果。历史史实展示展示史料记载的真实讨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阅读材料,感受历史上的真实讨论。依

6、据杜威解决问题五阶段模型,本部分属于检验假设阶段。通过对真实历史的回顾,验证此前的假设,增强历史意识。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知识巩固,回忆有关秦朝政府组织的相关知识播放“哈佛X”视频,刺激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看视频并依据视频提示积极回忆相关知识。通过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视频,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运用哈佛教授讲课这一新异刺激,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追问拓展用追问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深入思考。小组讨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及潜在问题各有哪些?通过追问,激发学生对中央集权制进行反思,从逻辑的推论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或许复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古人不断的探索,激发认识国情的积极心向。课堂检测组织学生完成检

7、测。学生完成检测题,进行自我检测。班级讨论,答疑解惑。通过习题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练习中提升历史学科能力。举一反三组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分析方法对民主制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探讨,激发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通过“古今贯通 中外勾连”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过的思维方法加以运用。同时刺激学生对知识进行横向对比分析。(3) 小结(5分钟)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研究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从史实出发,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历史,提升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学生课外基于史实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我国现行的制度?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创造福中华民族的美好制度?”课堂

8、教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应用于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观察与建设。10、 作业学生课外基于史实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我国现行的制度?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创造福中华民族的美好制度?”11、 板书设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2、 问题的提出3、 可能的解决方案4、 可行性论证5、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 设计反思本设计从课标、考试说明要求及学生的复习实际出发,注重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目标设定清晰可测,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落实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研讨性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生活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人文素养。历史高三二轮岳麓

9、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课堂检测题1、 单项选择题【设计说明:1,检测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刺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等的运用。2,采取由难到易方式排列,照顾学生能力差异。】1,(2013·全国课标,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

10、答案:C2,(2013北京文综,12, 4分)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口国,天下分而为七。口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口县。更口、口分裂,至口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口”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答案:B3,(2012高考海南单科,3,4分)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答案:C。 4,(2013湖北七市(州)联考,24)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

11、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同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答案:B4,(2014湖北武汉四调,24)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 12)10简内容是: 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醜(丑),遥(迁,派遣)陵拔(应为“掾”,吏)训(刑讯)蜜衿(蛮荆)。 背面:鞫(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

12、引发矛盾冲突答案:D5,(2010年安徽文综,14,4分)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愿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C6,(2010课标全国,25,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13、60;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2、 材料解析题【设计说明:刺激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运用。】7,(2011浙江文综,38,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14、0;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