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炎帝炎帝与与黄帝黄帝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领首领炎帝炎帝相传懂得相传懂得用火用火得到首领位置得到首领位置, ,所以称所以称炎帝炎帝神农教稼图神农教稼图炎帝炎帝就是就是黄帝黄帝 黄帝生于黄帝生于轩辕丘轩辕丘, , 故号故号轩辕氏轩辕氏, , 因因崇尚崇尚土土, ,土为黄色,故称土为黄色,故称黄帝黄帝。黄帝炎帝黄帝炎帝部落部落联合联合,与,与蚩尤蚩尤部落部落作战,作战,蚩尤战败被杀蚩尤战败被杀。黄帝黄帝和和炎帝炎帝终于爆发终于爆发阪泉之战阪泉之战,黄帝取胜黄帝取胜。炎帝服从黄帝炎帝服从黄帝, 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黄、炎部落结成联盟华夏族就是华夏族就是 中国人自称是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
2、的传人” 炎黄后,黄河流域部落首领尧尧舜舜禹禹开始于开始于尧尧,结束于,结束于禹禹中国中国进入进入文明时代文明时代(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160020701600年年) )实行实行奴隶制度奴隶制度2 2、时间:、时间:禹禹1 1、建立者:、建立者:公元前公元前2070207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2121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禹禹划全国为划全国为九州九州, ,铸铸“九鼎九鼎”开始于开始于启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时,土地属周王所有西周时,土地属周王所有 土地国有土地国有 分分封制封制 我把这块我把这块土地土地和和人民人民封给你建封给你建立国家。立国家。周武王周武王诸
3、侯诸侯分封对象:分封对象:三类人三类人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目的:目的:为了为了巩固巩固对对周边周边的的统治统治封建亲戚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藩屏周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授民授疆土授民授疆土”诸侯必须诸侯必须周王的命令,周王的命令,诸侯国,诸侯国,周王,周王, 必须定期到周室必须定期到周室、和和。 共同抵御共同抵御“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内容:内容: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分封制的分封制的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嫡长子: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分封制分封制特点特点:周天子周天子嫡长子嫡长子诸诸 侯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 庶庶 人人 周天子周天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其其 余余各各 子子
4、其其 余余各各 子子其其 余余各各 子子其其 余余各各 子子诸诸 侯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 分封制也是分封制也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作用:七上书作用:七上书P29P29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 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随时间推移,诸侯对中央服从度降低,会出现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局面。消极影响:消极影响: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夏夏商商西周西周东周东周战国战国春秋春秋东东 周周 木石农具木石农具不好用不好用,个人很难完成繁重的,个人很难完成繁重的生产任务,只能生产任务,只能集体耕作集体耕作 称为称为千耦其耘千耦其耘西周西周使用使用木质石制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广泛使用铁农具战国铁犁铧战国铁犁铧 春秋时期,出现牛耕(农用动力)战国时,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耕作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时期, 铁器牛耕铁器牛耕的的使用使用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使个体农耕生产个体农耕生产成为可能成为可能( (个体生产开始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
6、体耕作个体生产开始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 )但土地是奴隶主贵族的, 平民奴隶积极性不高 把土地分给种田人,收地租。 农民积极性提高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铁器牛耕使用,铁器牛耕使用,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力飞速发展战国各国变法战国各国变法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逐步逐步燕燕齐齐 邹忌变法邹忌变法赵赵魏魏李悝变法李悝变法韩韩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法楚楚 吴起变法吴起变法秦秦各国竞相变法各国竞相变法( (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 )战国各国变法战国各国变法根本目的根本目的确立封建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卫国公子,称卫国公子,称卫鞅卫鞅 姓公孙,称姓公孙,称公孙鞅公孙鞅 封于商地,称封于商地
7、,称商鞅商鞅商鞅商鞅商鞅商鞅秦孝公秦孝公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主张:商鞅主张: 变法变法 秦国国王秦孝公 支持商鞅实行变法时间:时间:公元前公元前356356年(战国时期)年(战国时期)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体现法家思想 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全国人口,按五家为一“伍伍”十家十家为一为一“什什”编定户籍,规定一家有罪,编定户籍,规定一家有罪,九家检举,否则十家连坐。九家检举,否则十家连坐。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重农抑商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免除徭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从事商业而
8、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全家罚作奴隶。2、奖励生产、奖励生产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沉重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 按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按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田宅。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有特权。有爵位,不能享有特权。3、奖励军功、奖励军功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建立封建土地制度适应地主阶级要求最能反映变法性质4、承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用法令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用法令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西周时,土地属周王所有,西周时,土地属周王所
9、有, 土地国有(名义上的)土地国有(名义上的) 5、推行县制、推行县制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把乡、邑、聚(村)合并为把乡、邑、聚(村)合并为县,县令由国君任命。县,县令由国君任命。最早建立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加强中央集权6、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在秦国颁布度(长短)、量(体在秦国颁布度(长短)、量(体积)、衡(轻重)的标准器积)、衡(轻重)的标准器便利经济交流加强中央集权1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 2、奖励生产、奖励生产6 6、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6 6、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3 3、奖励军功、奖励军功4 4、
10、承认土地私有、承认土地私有5 5、推行县制、推行县制商鞅变法后有哪些地方与以前不一样了?商鞅变法后有哪些地方与以前不一样了?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分封制分封制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国有制国有制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县制县制私有制私有制农民农民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平民平民 奴隶奴隶确立封建制度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性质商鞅变法性质封建性质改革封建性质改革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打下坚实基础。商鞅变法影响商鞅变法影响商鞅变法是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成功的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
11、因: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认为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回答变法影响回答变法影响 P44P44商鞅商鞅虽死,但虽死,但经过变法,秦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兼并兼并六国六国打下坚实基础。打下坚实基础。1 1、改革创新、改革创新2 2、不怕牺牲、不怕牺牲 商鞅精神商鞅精神1)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2)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要不怕挫折牺牲。刻写的是商代统治者占卜结果, 称为 反映反映商王活动商王活动和和商朝商朝的的政治、经济情况政治、经济情况 对对研究研究商朝商朝历史历史有重要价值有重要价值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尚
12、书 解释:只有殷的先人,才有记载历史的文献典册。 我国我国有文字可考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历史, 从从商朝商朝开始开始甲骨文、甲骨文、 金文、金文、 篆书、篆书、 隶书、隶书、 楷书繁体、楷书繁体、 简体简体甲骨文是甲骨文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 甲骨文主要发现于 河南安阳小屯村 称为“”商、西周商、西周都有甲骨文都有甲骨文青铜青铜是是铜、锡、铅铜、锡、铅的的合金合金用用青铜青铜制成的制成的器皿器皿就叫就叫青铜器青铜器商朝商朝青铜器代表作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鼎形制雄伟形制雄伟气势宏大气势宏大纹饰华丽纹饰华丽工艺高超工艺高超“殷墟殷墟”出土出土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和和甲骨文甲骨文 都出土于都出土于“殷墟殷墟”
13、 都都反映反映商朝商朝情况情况儒家儒家学派学派创始人创始人名名丘丘,字,字仲尼仲尼孔子孔子春秋春秋末年鲁国末年鲁国( (山东山东) )人人伟大伟大思想思想家、家、教育教育家家“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广泛地(广泛地理解理解和和体贴体贴别人)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多么困难,也要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坚持理坚持理想想,不随波逐流不随波逐流。伟大的伟大的思想思想家家能够能够约束约束自己自己言行举止言行举止符合符合社会社会规范规范加强个人加强个人修养修养伟大的伟大的思想思想家家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对统治者的要求)(对统治者的要求)以德以德
14、教教民,以礼治国、反对苛政民,以礼治国、反对苛政伟大的伟大的思想思想家家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仁仁”“礼礼”政治政治上上(对统治者要求)(对统治者要求)为政以为政以“德德”思想思想上上孔子孔子伟大的伟大的思想思想家家以德以德教教民民以礼治国以礼治国之前,只有贵族子弟能接受教育,孔子自己私人办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1.1.教育教育创举创举:创办私学创办私学 伟大的伟大的教育教育家家2 2 教育教育主张:主张: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公平公平) )30003000弟子,弟子,7272贤人贤人伟大的伟大的教育教育家家3.3.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学习态度
15、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 (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学习态度)(谦虚的学习态度) 由由孔子孔子弟子弟子及及再传弟子再传弟子编纂编纂 与与 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 合称合称“四书四书”论语论语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道家学派学派创始人创始人。著书。著书道德经道德经 认为一
16、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互相转化 (朴素辩证思想)主张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向往“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纯朴生活。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兮祸之所伏。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代时代特征特征 社会大变革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奴隶制度度瓦解,封建制瓦解,封建制度度形成形成)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领域领域表现表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原因原因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力飞速发展,引起社会变革,引起社会变革,传,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各国竞相改革,招揽人才。各国竞相改革,招揽人才。 各思想派别人物对社会问题提出
17、不同见解。各思想派别人物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墨子墨子著作:著作:墨子墨子主张主张:“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别人 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战国战国时期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下层民众代表下层民众, ,小生产者小生产者 孟子孟子著作:著作:孟子孟子主张: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仁政、民贵君轻战国战国时期时期儒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学派代表人物 “ “民为贵,君为轻。民为贵,君为轻。” ” “施施仁政仁政于民于民”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移
18、 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屈 孟子孟子庄子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著作:著作:庄子庄子主张: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万事万物的万事万物的运行,都要运行,都要遵守自然规遵守自然规律。律。 治理国家就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鱼儿自由生长。老子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创立道家学说,庄子庄子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老庄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至圣至圣” 孟子孟子继承发扬儒家学说,称为继承发扬儒家学说,称为“亚圣亚圣”孔子、孟子合称孔子、孟子合称孔孟孔孟韩非子韩非子著作:著作:韩非子韩非子主张:主张:“法治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来效”国家大权国家大权要要集集中在君主手里中在君主手里,才能,才能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天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人心是险恶人心是险恶的,只有的,只有严严刑峻法刑峻法才能才能起到作用。起到作用。法律法律是是强化强化君主君主统治统治的的工具工具( (不民主不民主)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体现变革观念体现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