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公开课教案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观,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教学重点、难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者观点:不会耕田,怎么下田。农夫观点: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你赞同谁的观点,者说明了什么?认识从实践中来(二)进行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教师活动: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练习: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2、教师总结: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合作探究一探究一: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便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裝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1)愚公移山需要哪些要素?这些要素有什么共同特点?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愚公为什么移山,这说明实践具
3、有什么特点?(3)如果今天我们要移山,你会用什么方法,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教师点评:实践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3、实践具有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
4、动的烙印。练习: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练习:“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多年前,诗人
5、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中国人奔月的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了 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合作探究二(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人们对火箭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成熟,搭载飞行员升空已成为现实。 在火箭研究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突破了“六大难关”。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火箭研发提供了材料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持,也大大提高了火箭研发能力。 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飞船经过多次飞行实验得以技术固化,形成高可靠、高安全、可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经过神一到神十的成功升空,我国的火箭发射
6、技术已相当成熟。这也意味着,中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1)人们对火箭飞船的认识是从何而来?(2)在火箭研究过程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火箭研发提供了新技术的支持,提高了火箭研发能力。那么我们对火箭和飞船认识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3)长征系列火箭和神舟飞船形成的高可靠、高安全、可载人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如何得到证明的?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我们对火箭发射技术的认识已相当成熟。我国未来的航天技术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
7、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教师点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从认识的起源上来讲的,但并非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
8、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练习:“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
9、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合作探究三思考:科技是为人类服务的,人们对航天技术的认识已经相当成熟,这些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何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实践及其作用,知道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唯一的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总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课堂作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
11、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旧供水系统改进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 老旧厂房改造loft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范文)
- 湖北xx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导则
- 心理安全小班课件下载
- 西湖大学《中学英语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高性能计算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羽毛球教学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淮北师范大学《公共建筑设计(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医科大学《语文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仓库定置目视化管理
- 2025-2030中国数据中心(IDC)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海鲜餐饮加盟合同协议
- 《如何打造高效微博运营策略》课件
- 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考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农业保险合同
- 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试题(含答案)
- 污水处理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
- 2024年河北石家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