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看孔子_第1页
读《论语》看孔子_第2页
读《论语》看孔子_第3页
读《论语》看孔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论语 看孔子最近,我仔细地阅读了论语,颇有感触。愈读愈有寻味,原来论语内容如此丰富,含义如此深长,表述如此精练,可学的东西实在太多,的确,这书值得一读!论语为儒家经典之作,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相传,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及古文本的古论三种,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据鲁论,参考齐论编纂定本,号称张侯论,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和古论而成。共二十篇,后来有人将各篇分章,共分512章,不知何因,内有8章重叠即1、3,11、17;3、15,10、21;6、27,12、5;9、18,15、13。看来,虽然历史上论语的版本有所变动,但其内容却是相同的,始终被看作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与大学

2、、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注释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朱熹注释的论语亦为二十篇,每篇分段不分章。我读的论语版本分二十篇512章。论语历史地、客观地、公正地记录了孔子及部分学生的言行,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孔子和孔子的思想学说。有人说,不读论语就别妄评孔子,这是有道理的。我学着试从几个方面来看孔子的论说。一看:孔子的政治抱负孔子是一位极具政治抱负的人物。春秋末期,统治集团争权夺利,社会混乱,失去了过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的传统秩序,为孔子所不能容忍。论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3、1)孔子对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用天子的规格,以64人的舞蹈队放在庭院表演,表示极大的愤慨。论语又载: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2)叔孙、孟孙、季孙三大夫之家,用吟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上讲:诸侯、卿士恭敬地助祭,天子庄严肃穆地主祭。它怎么能在这三家的庙堂上唱呢?”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按时礼仪,只有天子、诸侯才能祭祀名山大川,身为大夫的季氏竟然去祭祀泰山,而时任季氏家臣的冉有却不能劝阻,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冉有十分不满。孔子对当时社会混乱思想也表现出气愤。论语中有

4、这样一个记载。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巳矣。”(17、16)孔子说,的意思是,古时候的人们有三种毛病,现在可能没有了。古时的狂人不拘小节,现在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的骄矜之人方正峭厉,现在的骄矜之人忿怒、残暴;古代的愚昧之人正直,现在的愚昧之人只是欺诈。也就是说过去的“狂、矜、愚”虽是毛病,但尚可原谅,而今却变成为世人无法容忍的行为。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扭转“今不如昔”的局面。不像某些士人对现实失去信心,逃避去做隐士。曾有这样一件事。孔子经过楚国需打听渡口,叫学生去询问正在田间耕耘的长沮、桀溺,这两位隐士挖苦孔

5、子,一个说既是孔丘怎会不知道渡中在哪里;一个说“浊浪滚滚,天下到处混乱,你们改变得了吗?还不如和我们一起来种地!孔子学生转告后,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也。”(18、6)夫子之意是天下有道,吾是决不会避世去做隐士的!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17、5)孔子说,如果有人任用我,我将使周公的德政在东方振兴!如何改变乱局?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孝为根本、以礼为规范的政治主张,制止犯上作乱,恢复借鉴夏、商二代“郁郁乎”的周礼。(3、14)认为这样就会得到万民拥戴。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论语的末篇“尧曰第二十

6、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实现其理想的纲领。其云:“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20、1)意思是:慎重地明确度量衡,鉴察礼乐制度,恢复已废弃的官职官员,各项政令就能行通;复兴已灭亡的诸侯国,继承已绝祀的后代,选用隐逸的的贤才,天下民众就会心悦诚服。应重视的是;民众、粮食、丧礼民、祭祀。宽厚就能获得民心,诚实就会获得民众信任,敏捷就会取得功绩,公正就会使民众高兴。孔子认为出路就是“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7、”(12、1)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这是主要的,但并不反对法制。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这里说的怀刑,就是要关心法制惩罚。孔子最崇拜的是夏禹商周几朝的英明天子。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8、18)孔子说,舜、禹多么伟大啊!尽管他们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却一点也不为自己。孔子最敬佩念鲁国始封国君周公,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论语第二十篇以尧舜禹为榜样,总结的治国平天下的经验,实现“天下之民归心、摆脱四海困穷、万方善人是富”的美景。严酷的现实说明,“克己复礼”只能是一种幻想,自然难以实现,因此孔子常常为此失望叹息。

8、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5、7)意思是我的学说不能推行,就乘木排漂流到海外去。孔子的学说在鲁国无法施行,又去了国外,周游列国十三年还是碰壁而归!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9)孔子失望地说,凤凰不降临,黄河不显八卦图,我的理想没有指望了!二看:孔子的人本意识孔子提出一切主张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恢复、维护贵族等级秩序,防止和消除犯上作乱,但是也看到孔子对普通人的基本态度。孔子学说贯穿一个思想,就是“仁”。有人统计论语中有百余处说到“仁”。何谓“仁”?孔子学生樊迟向老师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指智慧)。子曰“知人。(了解人)”(12、22)孔子说的“爱人”,自然是指爱一

9、切人。论语中有这样一个记录: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孔子退朝后听说马厩(马房)焚烧,就问“伤人了吗?”,却没有问到马。说明“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孔子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意思是只用法制禁令来引导百姓,整顿百姓,让人没有羞耻之心,只能暂时免于犯罪;如果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制规范百姓,让人有羞耻之心,才能人心归服,避免犯罪。学生子张问孔子如何从政,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0、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20、2)“四恶”的意思是,不经教育,便加杀戮,叫做暴虐;不先告诫,便要成功,叫做暴躁;开头懈怠,突然限期完成,叫做坑害;同样给人家东西,给时又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孔子以为德治须从政者带头才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偃,倒伏。为官向善,民众向善。道德似风,吹到草上,草必倒伏。孔子思想主张,对犯罪人也要给予人格尊重,决不能因他犯罪而幸灾乐祸。论语有这样一个记载。孔

11、子的再传门生阳肤做了法官,请教老师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曾子所语的意思是,在上位的人离开正道,民众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你如果能审出犯人的真情,应该同情怜悯他们,不要沾沾自喜。孔子主张社会公平,保障人基本生活。孔子批评学生冉由找借口支持季氏攻打鲁国附属国颛臾,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6、1)这番话,除了反映孔子反对用武力解决国之间的政治争端外,还强调说,一个国家不担心贫穷,只担心财富调节不均,不担心人口多少,只担心社会不安定。调节得当,祥和团结,政权就不会倾覆。

12、三看:孔子的教育为学理念孔子从事教育至死不倦,是一位善于治学和做学问的先贤。他主张全民受教育。子曰:“有教无类。”(15、39)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孔子讲学办学,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正在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女可以受教育外,其它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可能性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门下受教育。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孔子有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大意是教育方法为启发式和举一反三。我们看到,孔子在认识论和教育方面认定“先天”的作用。孔子曰“生而知之者

13、,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16、9)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3)但是,孔子更重视“后天”好学的作用。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孔子认为,人的本性都差不多,而后天养成的习气就有很大的差别。基于此,孔子特别强调人的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的弟子们对孔子思想心领神会,论语的首篇就安排“学而篇第一”,有人称之这是“入道之门”。而第一章又是“学而时习之”,说了三个“不亦”,即是要乐于反复学习,要乐于与人交流,要乐于吸取不同见解。还指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2、15)“由!(孔子学生仲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敏(勤勉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又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4、24)孔子告诫人们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孔子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6、20)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在从事教育中,与学生肝胆相照,平等相待。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7、24)二三子:学生们、弟子们。行:行为。孔子说,弟子们以为我会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我没有什么行为不是跟你们在一起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呀!孔子的儿子伯鱼早年随父从学。一次学生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是否受到特殊的教育,伯鱼说没有啊,只是有一次,父亲问我学过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父亲说不学好诗经说话就没有根据,以后我去学了;另一次,父亲问我学过礼仪没有?我说还没有学,父亲说不学礼仪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尔后我就去学了。课外,我就只听到这两次教导。陈亢问后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6、13)意为陈亢问了一个问题,得了三个收获:懂得了学诗经、学礼仪的重要,又了解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