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_第1页
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_第2页
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_第3页
谈怎样积累写作素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 怎 样 积 累 写 作 素 材湖北省巴东县第二高级中学 何永明作文教学中,解决“写什么”比“怎么写”更为重要。常言说:“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发愁的就是没有材料。所以,扩充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已成为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的专业化要求之一。笔者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做过一些尝试。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作文即做人,教师要善于时时处处渗透品德教育,因势利导,在生活中育人,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个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的泉源活水滋润作文田园。1

2、.体验学校生活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这块纯洁的净土上,教师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学生用聪明的才智收获知识。学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学生创作的泉源。反映学校生活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写作时,要选择那些新颖的、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的素材来写。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如课外兴趣小组、主题班会、文艺晚会、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这样,在写作中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学校生活还将更加丰富多彩。如我校每年都要举行的“劝农亭

3、杯”体育艺术节活动,业余党校教育学习活动,奖励救助特困生活动,“五·四”青年节活动,“国·庆”诗歌朗诵比赛,每日校园广播,每月的“新叶”文学社活动等等,让所有的学生体验这种学校生活,同时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2.体验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天地,有关家庭生活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可以写至爱亲情、文化生活、家庭教育、经济变化、喜事乐趣或矛盾苦恼等。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学会劳动本领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素材,于是一篇充满童稚的、反映学生真实生活的文章就写成了,如我会洗衣服了、今天我当家、第一次做饭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

4、会感恩,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例如,我曾经分别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组织学生开展书信竞赛,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写信,把写好的书信,先在小组内朗读交流,推选出写得好的同学在全班竞赛朗读,要求有具体事例和真情实感,评选出优秀小作者给予奖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体验社会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很小,就是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难免使视野受到限制,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奔向街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节假日不妨到户外,搞调查,观花鸟,看球赛,做野炊;也可以三五结伴,观乡土人情,品题咏镌刻,游名山大川,听民谣、谚语、笑话,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

5、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议时政,析美丑,尝试即兴演讲;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环境小卫士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只有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写起作文来才有左右逢源、言如波涛的感觉。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外出参观、游览、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新闻、时事,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认识纳入写作范围。社会生活为写作注入了活力,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应该多加关注和体验。二、课外阅读积累素材中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都在学校,他们不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他们

6、还不可能去做社会生活的主人,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丰富的写作素材。1.读书看报,积累素材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不输入,何来输出?阅读是积累和写作的基础,积累的东西越多,写作起来就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要有选择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好习惯,以开阔视野,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要多看,看古今中外名篇名著,看同龄人的佳作,看中国青年报、少年文艺、语文报等报刊。经常读书看报能弥补知识面狭窄的缺陷,使学生的写作范围突破狭窄的生活圈子,变得更为广阔。古人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典故、趣闻

7、事、可以从书报上汲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从书报中领会;先进的感人事迹、蛀虫的劣迹可以从书报中获知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好文章,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2.读书笔记,背诵素材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做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精彩语句的摘抄,可以是内容要点的概括,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学会做批注,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一些

8、精彩句段、名言妙语,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词汇自然丰富了,写作时自然会随手拈来,文章之“炊”,自然就有字、词、句这样的好“米”了。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多做有心人,强化记诵,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三、 借助课本积累素材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卢保克曾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因此,借助课本积累素材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1.一篇课文,可解多题 语文教材由一篇篇精心选编的佳作组成,本身就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山水神韵、世事沧桑、科学奥秘、

9、生命赞歌全都涉及,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研读,再作一番归类整理,里面的材料足够用于我们的写作。 如劝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就可用于“善于借助”这一话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用于“谈积累”这一话题。“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用于“执着”这一话题。“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引黄泉,用心一也”可用于“专一”这一话题。你看,一篇文章就可挖出这么多的例证来,如果我们每篇都挖掘一下,那么话题作文的材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一篇课文,可以提供多个话题的素材。2.一个话题,多篇可借我们如果进一步将其归类,就会发现,一个话题有多篇课文可以借鉴素材。如“气节”话题,哪些课文素材可用得上?屈原列传、梅花岭记都可以。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则都可以用于“对真知的探索”这一话题。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李密的陈情表可用于“亲情”话题。归园田居、山居秋暝、再别康桥、敬畏自然可用于“人与自然”这个话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则可用于“对历史的反思”这一话题。诸如此类,一番整理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