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_第1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_第2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_第3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_第4页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江洁丽(广西师范学院资环学院 南宁 530001)摘要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异着手,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了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 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对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科学决策依据。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域分异规律 ;指标体系 ;广西喀斯特地区Evaluation on the

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Regularityof it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Guangxi karst region JiangJie-li(Facu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strict cent of the main factor and resources in Guangxi

3、 karst region,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stall th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50 cities in Guangxi karst region as the study object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basic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index of sustainable city development, set up th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m,

4、and calculate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synthetic value. Then the who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is worked out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ummed up. This kind of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y can provide quantitative and scientific

5、 decision-making foundation for eco-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karst region in the new century.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regularity; index system; Guangxi karst region1、问题的提出广西喀斯特环境是中国最突出的贫困

6、与环境问题高发区之一,全区喀斯特地貌面积达9.8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51%,遍及83.9的县份,主要分布在桂西,桂西南及桂东北地区,是中国喀斯特分布广、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由于该地区喀斯特石灰岩面积比例大,人口多,土地少,耕地更少,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已经处于超负荷状态。而为了解决人地矛盾,又大量开垦山地,引起更多的水土流失,植被进一步遭受破坏,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民赖于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丧失,贫困问题成为顽症。喀斯特地区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面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和本身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等挑

7、战,欲真正实现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对生态、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广西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这对于制定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2、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能力指标体系的选取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考虑区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框架,指标体系层次结构与各指标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框架是由3个二级层次、9个三级层次和46个四

8、级层次组成的层次结构,具有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指标体系中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首位,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作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依托,把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作为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能力提高的最终目标,体现了西部大开发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的基本思想。在设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可通过统计年鉴和实地调查获取,部分标需要借助相关计算求得。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农业结构系数D8:设Na为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La为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则农业结构系数为=。工业结构系数D9:设Mb为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Lb为工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则工

9、业结构系数为=。二元经济结构系数D10:区域农业产值比重NA和劳动力比重LA的乘积除以非农业产值比重NN和非农业劳动力LN的乘积的平方根为二元经济结构系数R,R越大,说明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经济结构反差越大,二元经济结构会不断突出乃至强化。人均财政收入对人均GDP弹性系数D20:若E1表示人均财政收入年增长率,G1表示人均GDP年增长率,则人均财政收入对人均GDP弹性系数T=E1/G1,T值越大,则区域经济效益越高。恩格尔系数D41:居民消费中用于食品消费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大,则区域生表1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及指标赋权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指标代码 指标名

10、称 单位 指标权重%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A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B1经济均量 能力C1D1 人均GDP 元 0.0992D2 人均农业总产值 元 0.0372D3 人均工业总产值 元 0.0456D4 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 元 0.0459D5 人均粮食拥有量 kg 0.0527D6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元 0.0327D7 经济密度 元/km2 0.0361经济结构能力C2D8 农业结构系数 0.0136D9 工业结构系数 0.0225D10 二元经济结构系数 0.0168 经济增长能力C3D11 GDP年增长率 % 0.0476D12 工业增加值系数 % 0.0377D13 单位G

11、DP资金投入 % 0.0064D14 人均GDP年增长率 % 0.0156D15 单位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变化率 % 0.0090经济效益能力C4D16 单位GDP财政收入 元/元 0.0236D17 单位GDP财政支出 元/元 0.0062D18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元 0.0112D19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率 % 0.0172D20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对人均GDP弹性系数 0.0205生态环境保护力B2生态总量能力C5D21 耕地面积比例 % 0.0420D22 林地面积比例 % 0.0188D23 草场面积比例 % 0.1432D24 人均水资源 m3/人 0.0289D25 人均耕地

12、面积 m3/人 0.0475D26 人均林地面积 m3/人 0.0216D27 人均草场面积 m3/人 0.0146生态变化能力C6D28 林地面积变化率 % 0.0220D29 草场面积变化率 % 0.0175D30 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率 % 0.0143生态响应能力C7D31 林草面积变化对人口增长响应系数 0.0144D32 林草面积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响应系数 0.0271D33 林草面积变化对经济增长响应系数 0.0082D34 林草面积变化对水资源响应系数 0.0072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B3人口发展能力C8D35 人口密度 人/km2 0.0281D36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03

13、98D37 人口素质指数 0.0198D38 城镇化水平 % 0.0149生活质量能力C9D39 全社会职工人均收入 元 0.0105D4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0.0162D41 恩格尔系数 0.0160D42 人均邮电业务量 元/人 0.0032D43 人均公路里程量 KM/人 0.0054D44 每千人卫生机构数 个/千人 0.0087D45 基尼系数 0.0240D46 居民消费水平元 0.0069活质量越低。基尼系数D45:基尼系数主要反映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其计算采用经验公式:G=1.067-20.22(1/A)-0.089LnA。其中A为人均GDP,G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林草面

14、积变化对人口增长响应系数D31:用于衡量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L=E/P,E表示林草面积变化量,P表示人口数量变化量。林草面积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响应系数D32:用于衡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M=E/G,E表示林草面积变化量,G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变化量。林草面积变化对经济增长响应系数D33:用于衡量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N=E/G,E表示林草面积变化量,G表示GDP年变化率。林草面积对水资源响应系数D34:用于衡量水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指标,S=E/S,E表示林草面积变化量,S表示水资源量。人口素质指数D37:每万人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

15、比。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广西喀斯特地区20002001年统计资料、观测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数据给46个具体指标进行赋值,其中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增长指标采用20002001年的统计资料计算赋值,总量与均量指标主要采用2001年统计观测数据计算赋值,将赋值指标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赋以不同权重。计算公式为:式中,为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求出的指标权重,Pj为采用AHP法求出的指标权系数,vj表示指标的信息权重,j表示指标输出的熵值,rij代表采用AHP法构造的判断矩阵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标准矩阵值。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各指标赋权结果信息量增大,可信度提高,结果如表1所

16、示。通过不同权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值最后确定不同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3、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求算与分级分析采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和各具体指标赋值与赋权结果,分别计算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F(B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F(B2)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F(B3),进而求得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值F(A),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3.1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从各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看, 河池、南丹、宜州、属一级区; 桂林、灵川、武鸣、崇左、荔浦、环江、全州、钟山、田阳属二级区; 平乐、来宾、天峨、柳江、柳城、田东、鹿寨、恭城、永福、平果、

17、扶绥、龙州、合山、富川、象州、临桂、隆安属三级区; 阳朔、大化、罗城、武宣、大新、宾阳、德保、忻城、贵港属四级区; 表2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F(A)计算值编号地县名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F(B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B2)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B3)可持续发展能力总值/(A)编号地县名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F(B1)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B2)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B3)可持续发展能力总值/(A)1都安3.05020.16931.12754.347026那坡3.08180.08431.14134.30742大化5.43840.21011.32696.955527隆林3.12

18、030.09101.20674.41803靖西3.87630.07121.18425.131728来宾7.79980.14771.36879.31624忻城4.12890.07401.14605.349029崇左9.23530.12981.339610.70465河池13.37390.08271.678515.135030天峨7.59740.41921.17409.19076天等3.71250.07881.04744.838631乐业2.77930.08781.15034.01737大新4.74770.07471.08875.911132田东7.40480.09091.43498.93728龙

19、州6.56910.10851.13607.813633武鸣9.38710.06561.474510.92729宜州10.05800.09461.535911.688534全州8.14670.07841.35949.584510德保4.19950.08251.09745.379335富川6.32190.08761.22737.636811东兰2.74690.19691.11864.062236钟山8.07610.07831.34689.501212平果6.92030.06621.67218.658637象州6.30770.42571.22577.959213马山3.00960.08201.100

20、84.192338合山6.55320.08291.51798.154114柳江7.58580.11711.44559.148439柳城7.51560.13201.52119.168715凤山2.83870.08481.07033.993840武宣5.16300.07531.23626.474616隆安6.11240.09551.09287.300741扶绥6.82550.12131.11018.056817南丹11.91640.78071.552614.249642宾阳4.23060.08041.32875.639718田阳8.00080.10911.26459.374343平乐7.83610

21、.10521.31419.255319凌云3.62770.07201.20794.907644贵港4.09070.08981.34555.525520罗城5.32280.07921.07926.481145鹿寨7.37350.08521.30808.766721桂林9.89820.08471.581311.564246灵川9.50740.08111.377610.966022阳朔5.47080.07121.46157.003447荔浦9.08390.07491.464610.623323环江9.04010.10541.138510.284048恭城7.23570.08561.30418.625

22、424上林3.89470.07591.26725.237849临桂6.18220.08091.32647.589525巴马4.06250.17351.16905.405050永福7.09700.19071.37768.6653上林、靖西、天等、凌云、隆林、那坡、都安、马山、凤山、乐业、东兰属五级区。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高的河池市并不一定是经济均量能力、经济结构能力、经济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益能力最高的地区,仍然存在着经济结构能力低下、经营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提高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就在于同时提高经济均量能力、经济结构能力、经济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益能力。

23、3.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在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能力指标体系中,将生态总量能力值F(C5),生态变化能力值F(C6),林草面积变化对人口增长响应系数F(D31),林草面积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响应系数F(D32),林草面积变化对经济增长响应系数F(D33),林草面积变化对水资源响应系数F(D34),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值F(B2)进行分级可知: 南丹、象州、天峨、大化属一级区; 东兰、永福、巴马、都安、来宾、柳城、崇左、扶绥、柳江、田阳、龙州、环江、平乐属二级区; 隆安、宜州、隆林、田东、贵港、乐业、富川、恭城、鹿寨、凤山、桂林、那坡、合山、河池、德保、马山、灵川、临桂、宾阳属三级区;

24、罗城、天等、全州、钟山、上林、武宣、荔浦、大新、忻城、凌云、靖西、阳朔属四级区; 平果、武鸣属五级区。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工矿城市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业地区。3.3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从广西喀斯特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值、生活质量能力值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值的分级结果可以看出: 河池、平果、桂林、南丹、宜州、柳城、合山属一级区; 武鸣、荔浦、阳朔、柳江、田东、永福、灵川、来宾、全州、钟山、贵港、崇左、宾阳、大化、临桂、平乐、鹿寨、恭城属二级区; 上林、田阳、武宣、富川、象州、凌云、隆林、靖西、天峨、巴马、乐业、忻城、那坡、环江、龙州、都安、东兰、扶绥、马山、属三级区; 德保、隆安、

25、大新属四级区;罗城、凤山、天等属五级区。3.4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评价根据上述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设计体系及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得到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评价数据(见表2),运用GIS技术,在MapInfo里建立属性数据库,通过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互访得到与评价数据相关的评价图(图1).评价结果计算表明(见表3): 一、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总分偏低。最高河池市15.1350分,最低的凤山县只有3.9938分。其中多数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说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二、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按照50个

26、县市评价得分值的聚类趋势,按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分偏平均状态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然后根据各市具体分值,分别归入了其中的五级。按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将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五个层次。一级:评价值11,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一类,50个县市中属于此类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二级:评价值介于10.96609.1484之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一类,属于此类的有灵川、武鸣、崇左、荔浦、环江、全州、钟山、田阳、来宾、平乐、天峨、柳城、柳江。三级:评价值介于8.93057.0034之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的一类,50个县市中有田东、鹿寨、永福、平果、恭城、合山、扶

27、绥、象州、龙州、富川、临桂、隆安、阳朔属于此类。四级:评价值介于6.67555.1317之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一类, 50个县市中属于此类的有大化、罗城、武宣、大新、宾阳、贵港、巴马、德保、忻城、上林、靖西。五级:评价值介于4.90763.9938之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的一类, 50个县市中属于此类的有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见表3,图1)表3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能力等级能力值包含的单元一级15.135011.5642河池、南丹、宜州、桂林二级10.96609.1484灵川、武鸣、崇左、荔浦、环江、全州、钟山、田阳、来宾、平

28、乐、天峨、柳城、柳江三级8.93057.0034田东、鹿寨、永福、平果、恭城、合山、扶绥、象州、龙州、富川、临桂、隆安、阳朔四级6.67555.1317大化、罗城、武宣、大新、宾阳、贵港、巴马德保、忻城、上林、靖西五级4.90763.9938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4、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值的地区差异很大(表2),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地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悬殊而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区差异具有某种规律性。具体表现为:4.1 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9、在一定程度上和经济增长能力正相关分析图1和表2可以看出, 各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和经济增长能力正相关:河池市、宜州市、桂林市、来宾市,南丹县、武鸣县、田阳县等经济增长能力较强的县市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较高;而经济增长能力较弱的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最弱,这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列为强可持续发展区的地市,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提供有力的经济、技术支持。一般可持续发展区次之,弱可持续发展区再次之。列入不可持续发展区的地市经济相对落后,既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来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

30、资源、环境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比较尖锐,协调的难度较大。一些县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它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说明单纯的经济或社会发展并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只能弱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正是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和资源消耗、环境治理保护相协调。4.2 桂中、桂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桂西从表2和图1可得出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 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布明显呈东中西分异,桂中、桂东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于桂西 ,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布桂中的河池市、宜州市、南丹县及桂东北的桂林市的发展能力最强,桂中地

31、区的来宾、柳江、象州、鹿寨及东部的阳朔、钟山、全州等县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多为二级或三级;位于西部的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的四级或五级。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原因。在广西,经济发展的分异规律是中部、东部水平高,西部水平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均受影响,于是出现了中部、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的现象。4.3 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分析图 1和表 3可以看出 ,位于内陆流域沿岸的县市及交通要道沿线基本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高的地区 ,而在其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低

32、。(1)从广西北部的龙江流域变化规律分析 ,位于龙江沿岸的南丹县、河池市、宜州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14.2496、15.1350、11.6885,而附近不沿河的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忻城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10.2840、6.4811、4.3470、5.3490,远远低于龙江沿岸的南丹县、河池市、宜州市。(2) 从广西西南部的右江流域变化规律分析, 位于右江沿岸的田阳、田东、平果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9.3743、8.9372、8.6586,而附近不沿岸的德保、天等、大新三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分别5.3793、4.8386、5.9111,这也充分体现了沿河地区可持续发

33、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的变化规律。总体来看 ,出现这种变化规律的原因在于沿河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水资源比较丰富 ,相反 ,没有大的河流经过的地区人多地少 ,人地矛盾突出 ,水资源急剧短缺 ,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降到最低值。如何协调好广西内陆流域的用水关系 ,是全面提高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的首要问题。4.4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分析图1和表2可以看出, 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大部分是集中集中分布的:(1)在北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值达一级的南丹县、河池市、宜州市连续集中分布;可持续发展能力值为五级的乐业、凌云、凤山、东兰、都安、马山连续集中分布(2)在西部地区,连在一起的田东、平果、隆安、扶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