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窗体顶端 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 标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2-12-17 14:38:31截止提交时间:2013-1-25 23:59:59“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培训期间,学员需按时提交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具体要求及模板如下:要求: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0”分。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注意事项:1请将模版复制下来,然后在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

2、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模板:基本信息课题第一节 原子结构作者及工作单位 陈青山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一定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为后续介绍了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在学生已有一定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为后续介绍了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具有指导意义。2学习能力方面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等方法

4、,将学生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高度。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与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与其能量关系。4、掌握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5、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6、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5、)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原子概念和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简介。 讲述见章图:原子概念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即原子。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4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5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电子绕核旋转的原子结构模型。6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720世纪20

6、年代中期,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电子云模型。教师讲述、学生学习化学史 ,让学生听后,感受到人类认识的进步。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二、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 投影宇宙大爆炸图片2、讲述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知识回顾1.原子的组成(投影图片)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图片)

7、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1)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由里往外再排能量高的电子层。(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以上几条要同时满足)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三、能层与能级1、能层:按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即电子层。讲述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最低的电子,在距原子核最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一些的电子,在距原子核远一些的区域运动。我们把这些区域称为电

8、子能层,由里向外,板书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讲述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2、能级: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用s、p、d、f等符号表示。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投影学生观看。投影课本表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回答: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存在什么关系? 2n2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存在什么关系?K层指包含一个能级,即s能级;L层包含两个能级,s和p能级;M层包含三个能级,s、p和d能级;

9、N层包含四个能级,s、p、d、f能级。在同一电子层里,能级按s、p、d、f的次序递增。所含能级个数能层序数n3、s、p、d、f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即为2、6、10、144、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不同能层中的s、p、d、f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相同的。5、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举例说明:能层与能级的关系。如:楼层与楼梯,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能层是电脑硬盘分为C、D、E、F,能级是各盘后面还有文件夹。四、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电子大多是按图21的能级

10、顺序填充的,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下一个新能级。讲述能级能量的由低到高顺序;电子填充顺序。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存在着能级交错。2、电子排布式书写方法:能层低的能级写在左边,即原子由里到外,不能按电子填充顺序(两个顺序?)。电子数写在能级符号右上角。同一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思考: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价电子数?外围电子排布式书写:没有排满的能级或最外面的两个能级(一定包含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能级)。思考 多个电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能量最低原理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11、什么是2、8、8、1而非2、8、9?学生朗读P5最后一段话。 思考:书写8O、14Si、7N、11Na、21Sc(钪)、Cl、K、26Fe、20Ca、23V、28Ni、30Z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再书写为简化电子排布式?(130号)总结:只能用稀有气体符号,稀有气体电子+外围电子=元素的原子序数(130)书写24Cr、29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再书写为简化电子排布式?总结:136中只有24Cr、29Cu存在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书写31Ga、33As 、35Br、36Kr的电子排布式或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3036) ?总结:只能用稀有气体符号,稀有气体电子+外围电子元素的

12、原子序数(3136)特例: AgKr 4d104f5s1 4f去掉 AuXe 4f145s25p65d105f6s1   外围电子排布式4f145s25p65f去掉总结:只能用稀有气体符号,稀有气体电子+外围电子元素的原子序数(3136)投影图21要求学生记忆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ns<(n-2)f<(n-1)d<np(记忆)O1s22s22p4       He2s22p4 Si:1s22s22p6 3s23p2   Ne 3s23p2

13、氮N 1s22s22p3   钠 Na 1s22s22p63s1 钪:1s22s22p63s23p63d14s2    Ar 3d14s2氯Cl1s22s22p63s23p5K 1s22s22p63s23p64s1            铁 26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Ar】3d64s2铬 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Ar3d54s1&#

14、160;  铜 29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Ar3d104s131Ga: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Ar3d104s24p1   外围电子排布式3d10去掉33As: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Ar3d104s24p3    外围电子排布式3d10去掉35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Ar3d104s24p5 

15、;   外围电子排布式3d10去掉36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特例: AgKr 4d104f5s1 4f去掉 AuXe 4f145s25p65d105f6s1   外围电子排布式4f145s25p65f去掉特例: AgKr 4d104f5s1 4f去掉 AuXe 4f145s25p65d105f6s1   外围电子排布式4f145s25p65f去掉五、课堂练习投影1、写出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或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2、下列符号代表一

16、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D )4、原子核外P能层和p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C )(1)EK    EN   EL    EM   _EKELEM EN _,(2)E3S   E2S   E4S   E1S   _E1SE2SE3SE4S _(3)E3S E3d E2P E4f 

17、  _E2PE3SE3dE4f _A、Al   1s22s22p63s23p1   B、O2- 1s22s22p6   C、Na+ 1s22s22p6        D、Si   1s22s22p2A 、32和2      B 、50和6    C、72和6      D、86和10板书设

18、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原子的组成(投影图片)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图片)3、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二、能层与能级1、能层:按原子核外电子能量的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即电子层。2、能级: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用s、p、d、f等符号表示。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2、电子排布式书写方法:能层低的能级写在左边,即原子由里到外,不能按电子填充顺序(两

19、个顺序?)。电子数写在能级符号右上角。同一能级,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总结:136中只有24Cr、29Cu存在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书写31Ga、33As 、35Br、36Kr的电子排布式或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3036)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举手

20、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

21、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

22、160;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设计成学生实验探究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探究平台,使学生学会探究的科学方法,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探究客观规律,这符合教学规律及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能较大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