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_第1页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_第2页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_第3页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_第4页
有机化学发展史和诺贝尔化学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影响世界的有机化学发展史1828WohlerF(德)意外地由无机物氟酸氨加热得到有机化合物月尿素。1850-PasteurL(法)成功拆分酒石酸钠铵外消旋体。vonLiebigJ(德)发现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基团理论,建立近代化学实验室的范本,发展出以他为核心的“吉森学派”。1856在英国传教士WilliamsA所着格物探原书中首次出现中文“化学”一词。1858KekuleA(德)提出碳是四价和碳碳原子间可以成键的概念。1864ButlerovAM(俄)提出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理论。1865KekuleA(德)提出苯的结构,以1,3,5-环己三烯表示。1874vantHoffJH

2、(荷)提出碳的正四面体的结构理论。1891FischerE(德)给出葡萄糖的完整立体结构。日内瓦国际化学会议确立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1900GombergM发现苯甲基自由基,碳正(负)离子概念出现。TsvettM(波)发现色谱分离分析方法。BaekelandLH(比)发明酚醛树酯。1910GrignardV(法)发现格氏反应。LewisGN(美)提出共价键理论。PreglF(奥)建立微量分析方法。1920-StaudingerH(德)提出以共价键联结的链式巨大分子概念。脲素酶结晶成功,化学学科开始渗入生物学科。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联合碳化物公司(美)建造石化工厂。糖精投放市场。19

3、30-PaulingL(美)提出杂化轨道理论和共振的概念。Carothers(美)成功合成聚酯,发明尼龙66;高压聚乙烯和合成橡胶问世;石油工业开始取得实效。RobinsonR(英)和IngoldCK(英)提出电子转移理论和动力学方法研究有机反应。使用超离心机成功地纯化各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发现DD保虫效能。氟利昂制备成功并得到应用。1940-石油催化裂化技术得到发展;涤纶纤维上市。青霉素、链霉素用于治疗;37步反应得到“可的松”;“药物设计”的概念出现。发现DNA«基对。我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发现羰基还原改良法。有机玻璃开始生产和使用。1950-磺胺药物出现;各种类型抗菌素走向世界。

4、PaulingL(美)提出蛋白质的a-螺旋。SangerF(英)确立胰岛素的肽链结构。DielsO-AlderK反应得到发展。WatsonJD(英)和CrickF(英)建立DNA勺双螺旋结构。ZiglerK(德)-NattaG(意)催化剂被用于常温常压下的烯姓;聚合。BartonDHR(英)建立构象分析原理。发现核磁共振中的位移和自旋偶合裂分,引入1HNM济口13CNMRoX-晶体衍射相位直接测定法建立。热固塑料和聚合物相继问世。生命起源研究工作取得进展。1960-CoreyEG(美)建立反合成分析方法。FT-和二维NMR&法得到发展。聚合物生产大步发展,精细化工品种和产量稳步增加。我

5、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牛胰岛素一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1970-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争议。“基因公司”出现。手性技术开始发展。1980-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酵母丙胺酸转移核糖核酸一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tRNQ。发现RNA崔化生物反应;生物技术开始运用。1990-“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发现用石墨电极大量制备富勒烯的方法。组合化学和“绿色化学”得以发展。有机化学中的诺贝尔化学奖年份获奖者(国籍)主要贝献1902FischerE(德)糖、肽和喋吟类化合物1905VonBaeyerA(德)靛蓝等有机染料1907BuchnerE(德)酒化酶1910WallachO(德)菇类和脂环族化合物191

6、2GrignardV(法)有机镁试剂SabatierP(法)催化氢化反应1915WillstaterR(德)植物色素、叶绿素1923PreglF(奥)微量天平和分析法的建立1927WielandH(德)胆酸等番族化合物1928WindausA(德)胆固醇、维生素化学1929HardenA(英)vonChepinH(德)糖的发酵机理、酶、辅酶1930FischerH(德)血红铁素结构、叶绿素化学1937HaworthW(英)KarrerP(王壮)糖的半缩醛结构、维生素C的全合成胡萝卜素、维生素A、E、K1938KurnR(德)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B1939ButenandtA(德)Ruzicka

7、L(骑士)性激素化学菇类化学、核黄素、天然产物1946SumnerJB(美)NorthropJH(美)StanleyWM(美)蛋白酶的结构、复制机理1947RobinsonR(英)生物碱和植物天然产物1948TiseliusAWK(瑞典)血清蛋白等的电泳、吸附分析法1950DielsO(德)AlderK(德)双烯合成法1952MartinA(英)SyngeR(英)分配色谱和纸色谱分析法1953StaudingerH(德)聚合物的大分子理论1954PaulingL(美)化学键理论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1955VigneaudVD(美)多肽和激素的合成1957ToddAR(英)核甘酸的苜成和核甘酸辅酶

8、1958SangerF(英)胰岛素结构的测定1960LibbyWF(美)14C测定地质年代1961CalvinM(美)光合作用中的化学过程1962KendrewJC(英)PerutzMF(英)血红蛋白结构的测定1963ZieglerK(德)烯姓的聚合反应NattaG(意)1964HodgkinDC(英)青霉素和B12等晶体结构的测定1965WoodwardRB(美)胆番醇、B12等复杂分子的全合成方法1969BartonDHR(英)HasselO(挪威)立体化学中的构象理论及其应用1970LeloirLF(阿根廷)糖的代谢作用1972AnfinsenCB(美)MooreS(美)SteinWH(

9、美)核糖核酸酶的结构和化学1973FischerEO(德)金属夹心有机化合物1974FloryPJ(美)尼龙66等大分子化学1975CornforthJW(澳)PrelogV(王而士)酶的立体性反应过程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1978MitchellPD(英)生物体系中的化学能量转移1979BrownHC(美)WittigG(德)有机硼试剂及其应用有机磷及其应用1980GilbertW(美)BergP(美)SangerF(英)脱氧核糖核酸的顺序测定、重组1981福井谦一(FukuiK)(日)HoffmannR(美)分子轨道对称性的应用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1982KlugerA(英)晶体电子技术和核

10、酸、蛋白质的结构测定1984MerrifieldB(美)多肽固相合成方法1985HauptmannHA(美)KarleJ(美)直接法测定X-衍射晶体结构的数学理论1987PedersonC(美)LernJ-M(法)CramD(美)冠髓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分子识别、主-客效应MichelH(德)1988DeisenhoferJ(德)细菌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和机制HuberR(德)1989AltmanS(美)具有催化作用的核糖核酸CechTR(美)1990CoreyEG(美)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1991ErnstRR(王&±)高分辩核磁共振波谱学1992MarcusRA(美)电

11、子转移过程理论1993MullisKB(美)SmithM(加)多聚酶链式反应募聚核甘酸定点诱发技术1994OlarGA(美)碳止离子化学RowlandFS(美)1995MolinaM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机理CrutzenPKrotoHW1996SmallyRE(美)Go等笼状全碳分子RobertFC(美)BoyerPD(美)1997WalkerJE生物膜内ATP合成酶和离子输送能量转换SkouJCPopleJA(英)量子化学计算的新方法:密度泛函理论1999ZewailAH(美)白川英树(ShirakawaH)(日)飞秒化学2000MacDiarmidAG(美)HeegerAJ(美)KnowlesWS(美)有机导电分子2001SharplessKB(美)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