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1页
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2页
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3页
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A.愚公年纪

2、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完成 B.于是,就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A.死亡 B.没有4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A.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2. 课内阅读。自相矛盾楚(ch  chu)人有鬻盾与矛者,誉(y  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又誉其矛曰:“吾(wú  w)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  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于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蝴蝶泉(山麓)有树大

4、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jiàn  qiàn)。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xià  jià)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东向漱根窍而出  东面(   )   向东(   )  (2)清洌可鉴  照(   )   镜子( &

5、#160; )  (3)过五月乃已  已经(   )   停歇(   )3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倚崖而耸立(   )  (2)东向漱根窍而出(   )  (3)清洌可鉴(   )  (4)五色焕然(   )  (5)游人俱从此月(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洌(   )   耸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_ 

6、; (2)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  _4.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乐器(   )   弹奏(   )   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好像(   ) 

7、0; 你(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记住(   )   记号(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够(   )   值得(   )   脚(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3用

8、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为_。文中_和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的心情。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5. 读寓言故事,完成填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这则寓言故事是:_。2这则寓言故事的比喻意思是: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水滴石穿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

9、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注释)巾:头巾 勃然:发怒的样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张乖崖为崇阳令   为:_(2)诘之   诘:_(3)乖崖命杖之   杖:_(4)一钱何足道   足: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自”。(5)一吏自库中出   自:_(6)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自:_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_4“水滴石穿”的意思是_5文章中张乖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同意他的做法吗?请简要分析。_7. 阅读乐园。怀素

10、练字怀素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聪明的怀素想出了一个省钱的办法以芭蕉叶代替纸张。长沙的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芭蕉的生长。芭蕉叶子又肥又大,代替练字的纸倒也凑合。于是,怀素在房前屋后的隙地上栽了上万株芭蕉,

11、以供摘取叶子挥洒笔墨。他给自己掩映在芭蕉丛中的庵堂取名为“绿天庵”。由于怀素练字过勤,芭蕉叶子不够使用。他又找了块木板,刨平后刷上油漆。每年在芭蕉叶子没长成之前,他就用木板练字。写满一板后,擦掉之后再写。如此反复不已,时间长了,一场木板竟磨穿了。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日久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人们就叫它“墨池”了。怀素每天在芭蕉叶、木板上耐心地写着字,笔用秃了一支又一支,几年后,用秃的笔有一大堆。怀素对这些笔感情很深,把它们葬在山下。他还为这些笔树立了墓碑,名之为“

12、退笔冢”。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1)文中有些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请你试着说一下它们的意思。事佛_坐禅_狂草_(2)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结果”加了引号,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3)短文的文章结构是   ,请你用曲线画出文章前后呼应的句子。(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8.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从军行一_, _。_, _。(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后两句是_。(3)题目

13、中“行”的意思是( )。A、行走B、路程C、古诗的一种体裁。(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5)这是一首( )诗。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9. 文言文阅读。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

14、终亡其酒。刘向战国策(注释) 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 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卮(zh):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安能:怎么能;哪能。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1)引酒而饮之。(_)A拉,伸   B退却   C持,拿(2)蛇固无足。(_)A本,原来   B结实,牢靠   C坚定,不变动(3)终亡其酒。(_)A逃   B失去   C死2下面句中“之”的

15、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数人饮之不足 B.一人饮之有余C.引酒且饮之 D.一人之蛇成3下面关于故事“画蛇添足”的寓意概括不正确的是(  )A.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C.凡做事,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头脑云完成,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D.自作聪明,总会把事情做好。10.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16、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è)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1. 阅读与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尝:曾经。瞳子:瞳仁。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7、。(1)尝月下戏(_)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_)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_。”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_12.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13.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2请你用现代汉语把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