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1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2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3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文阅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l)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家贫无资(_)及其稍长(_)太夫人以荻画地(_)教以书字(_)或因而抄录(_)2翻译下面句子。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3欧阳公“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4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划线的词。衡乃穿壁引其光_遂成大学_2根据意思写由文中的原句。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_匡衡于是帮助那个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_3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_。4匡衡为

3、什么给那个大户人家做工而不要报酬?_3. 文言文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选自淮南子(注释)羿(y):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蟾蜍(chng ch):也叫蛤蟆(h ma)。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癩刺。斫(zhu):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谪(zh):被处罚。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

4、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羿请不死之药 常斫之 学仙有过过故人庄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_(2)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_4. 阅读理解。短文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的意思是_,“云”的意思是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_3“其家甚智其子”,富人为什么这么认为?_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_说:“_。”短文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

5、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车刚开走B.奔走相告C.说走了嘴2翻译下列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3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5. 文言文阅读。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注释)媪(o):年老的妇女。感:被感动。卒:完成。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方:_欲:_2请你说说

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_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孤。(_)A丧父B孤独,孤单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2)遂通其经。(_)A田间水沟B顺利地做到C于是,就D最终(3)门下生

7、共禁。(_)A不许,制止 B拘押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7.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

8、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8.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

9、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9. 小古文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

10、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读小古文完成填空。人物观点现象依据一儿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_远者小而近者大一儿_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两小儿分别从两个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儿以_的角度,一儿则以_的角度。两小儿“辩日”有理有据,可见他们是_的孩子。2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写一写。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笑

11、曰:_。3文言文篇幅短小,事中见理。我们六年级学过的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_的道理;学弈则告诉我们_的道理。10.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1解释下列加点字。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汤汤乎若流水_2伯牙鼓琴选自_,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3伯牙“终身不复鼓琴”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4当读到“巍巍乎”,我的脑海中出现的词语是( )A.站立B.高耸入云C.波涛汹涌D.汹涌澎湃5这个故事赞

12、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钟子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11.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注释: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陷落,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人。弗:不。1解释下列句子划横线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应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13、如?_3文中的楚人所说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用原文中的话。)4成语“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12. 课内文段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两小儿辩日:_ 日始出:_ 日中时:_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

14、,请填写观点与理由:人物观点理由第一个孩子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第二个孩子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13.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辩斗:_以:_日中:_及:_盘盂:_沧沧凉凉: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