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_第1页
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_第2页
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_第3页
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针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古诗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补全古诗。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_2. 古诗赏析。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_2诗人

2、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3. 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时节,难得有这样“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森林丛中传来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

3、判断。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4. 按要求做。望洞庭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  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魏二唐·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

4、长。(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2)“江风引雨入舟凉”中的“凉”包含了哪些含义?_6. 阅读下方方框中的古诗,完成小题: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欲:想要。捕:捉。1此诗中的牧童干了些什么?_2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情,但他从“_”想象出“_”,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发,心情由

5、_转为_。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_。4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是一首_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们,却得到皇帝特赐的火烛,享

6、有特权。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3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4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5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9. 诗歌赏析。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前两句用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_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渲染的美丽景色。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飞入菜花无处寻。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7、;。2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3“急走”的意思是_。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_,_。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下列词语。晞:_。  阳春:_。  德泽:_。  徒:_。3解释下列诗句。(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_(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8、归?_12. 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诗人以_喻_,实写_,赞颂的却是_。2作者用竹子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的品质。3“东西南北风”喻指()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尝”的意思是_,“闻”的意思是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的关注。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的迫切心

9、情。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14. 诗词阅读。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