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_第2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_第3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攻坚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一儿曰:“日初出,及日中则如孟盂,此不为?”一儿日:“日初出,及其日中,此不为?”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按原文填空。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日中:_。 沧沧凉凉:_。探汤:_。3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分别是从哪一种感觉获得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1)_  (2)_。4两小儿的辩论富含智慧,是应该表扬的,而文中一句“孔子不能决也”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孔子_的态度。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说什么呢?_。2. 阅读

2、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_去人近:_及日中:_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

3、。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射大地,中午太阳_射大地。3. 课内阅读选文。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志在高山( )A.记 B.记号 C.志向 D.心情2给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A.告诉 

4、B.说 C.称为 D.认为3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正确的是(  )。A.伯牙想要什么,钟子期一定想方设法帮他得到。B.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C.伯牙每次想到钟子期,钟子期也一定会想到他。D.不管伯牙念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听到。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B.恋人间始终如一、忠贞不渝的爱情。C.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钟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D.伯牙和钟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4. 文言文阅读。后羿射日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射十

5、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尽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选自淮南子(注释)后羿(yì):传说是夏王太康时东夷族首领,善于射箭。尧(yáo):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十日:十个太阳。并:一起。焦禾稼(jià): 烤焦了禾苗庄稼。禾稼,谷类作物的统称。中(zhòng):射中。鸟:传说日中有三足鸟。后也以乌指代太阳。堕(duò): 掉下。羽翼(yì):翅膀。故:特意。皆:都。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所以称帝王为天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十日并出(_)(2)中其九日(_)(3)日中九乌尽死(_)(

6、4)故留其一日也(_)(5)万民皆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_(2)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_3想一想,后羿为什么特意留一个太阳不射?_5. 文言文阅读。1王行思爱马1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sì秣mò甚于他马。2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lo暴涨。3 舟子先济jì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fù。4 其马自岸跃入骇hài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jù免沉溺。字词解释:尝:_ 甚:_ 秣:_   值:_  潦:_  

7、60;济:_   覆:_   骇:_2马啮niè盗髻jì1 董熙载应友人延,至其家豪饮。自午及薄暮,已酩mng酊dng醉矣。2 友人留其宿,熙载曰:“毋wú庸,吾尚可乘马返家。”3 时月黑风骤,未几醉而堕马,僵仆道边,马缰持于手。4 忽有盗过,自喜曰:“天赞我也!”遂尽解其衣,又欲盗其马。5 方俯身执缰,马遽jù啮其髻,竭力挣扎而不得去。6 待熙载醉醒,尽复取所失物,马乃纵盗。字词解释:延:_  薄:_酩酊:_  毋庸: _ 尚: _  

8、; 骤:_ 未几: _  赞: _方:_  俯:_   遽:_ 髻:_乃:_ 纵:_3“的卢”救主1 刘备屯兵樊fán城,时荆jng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2 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mào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yáng如厕,潜遁去。3 其所乘马名“的dì卢”。备骑“的卢”走堕duò城西檀tán溪水,溺不能出。4 备亟jí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yng三丈,遂得以过水。字词解释

9、:屯:_ 延:_ 因:_   佯:_  如:_   遁:_   堕:_   亟:_  踊:_4越人道上遇狗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掉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sì以粱肉,待之礼以人。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ch越人曰:“尔饮yìn食sì之;得兽尽啖,将何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niè其首,断其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huàn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10、字词解释:掉:_  引:_ 俱:_  粱: _ 倨: _   啖:_ 已:_  与:_啮:_  领:_ 豢:_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教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注释:蜀:四川。鄙:边远的地方。恃:凭借。买舟:租船。越:到了。顾:难道。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吾欲之南海(_)A相当手“的”   B往,到去。 C代指他(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_)A欲望,欲念。   B喜欢,爱好。   C想要,希望2请把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3作者分别举“富者”和“贫者”的例子,采用的是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于_。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12、。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好几)      汝见我不(fu,同“否”)?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13、60;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翻译语句。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_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_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_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8.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14、160;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晚上果然丢

15、失了大量钱财。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9. 阅读小古文,完成习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6、60;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  (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_)_4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自从。

17、坠掉落。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2解释下列词语。涉_   是_遽_   求_3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注)炳烛:

18、点燃蜡烛。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阳:这里指阳光。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  戏_   闻_  善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

19、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1解释:诏 (_)  奇(_)2翻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即以其言应诏:_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_13. 阅读训练。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选自月令广义(注释)牛郎织女:神话人物。天河:银河。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劳役:劳苦。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