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S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整首词以“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正如词中所写的“_”。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3解释词语。无行路:_。4诗人要与( )“同住”。A.能找到春天的人 B.家人C.朋友 D.春天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啭:_
2、;因:_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_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书愤:_ (2)早岁:_(3)衰鬓:_ (4)名世:_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
3、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人名)的典故。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并在诗中通过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
4、慨。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_3.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_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_4. 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_2上片“眼波横”
5、“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_6.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
6、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释:都门:都城的城门。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筠:竹。逆旅:旅店。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_)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_)2“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的心情。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_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寒食孟
7、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释)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明朝(zho):明天。空斋:空荡的书斋。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8、(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_2孟诗的前两句借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手法。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
9、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节日:_诗句:_8. 诗歌阅读。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卢梅坡:宋代诗人。降:服输。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1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_。2以议论入诗是宋人的一大创举,宋诗中有很多含有哲理的诗句。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9. 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1把诗句补充完整。江上_,_鲈鱼美。君看_,出没_。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
10、括号里。móméi(1)君看一叶舟,出没(_)风波里。(2)小明今天没(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sì shì(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的。(4)他似(_)乎有一点不高兴。dàntán(5)一个弹(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6)他弹(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渔者:_(2)但:_(3)出没:_4填一填。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代的_。反映了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6根据诗意写诗句。(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
11、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_(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_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 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两个
12、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恰恰啼。11. 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注:鸡鸣:鸡叫。相唤:互相招呼。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中庭:院子中间。1解释诗题。_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季的。A.春 B.夏 C.秋 D.冬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
13、蚕,表现农家之忙。(_)(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_12.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 别枝/ 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 蛙声/ 一片D.旧时/ 茅店/ 社林边2词中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看出来的。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
14、特有的声音?_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2“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