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卖木雕的少年(写话)_第1页
11卖木雕的少年(写话)_第2页
11卖木雕的少年(写话)_第3页
11卖木雕的少年(写话)_第4页
11卖木雕的少年(写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卖木雕的少年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写16个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抓住“遗憾”和“感动”,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工艺品。知道它是什么吗?(指生)这是一件非洲木雕!2、你们去过非洲没有?很遗憾,没有去过!更加遗憾的是老师也

2、没有去过!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弥补这一遗憾!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走进非洲! 3、教师出示非洲风光图片(1) (1)世界地图(大致了解非洲位置)(2) (2)非洲动物(奔跑长颈鹿、觅食斑马、戏水非洲象)(3) (3)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非洲三大瀑布之一,高120米,宽1800米,景色壮观,游客慕名而来,每天都是游人如织)(4) (4)黑人朋友载歌载舞(能歌善舞、热情好客)(5) (5)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卖木雕非洲的少年!(6) (6)齐读课题,指导“卖”“买”的区别二、检查生字,初读感知1、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能不能读正确?2、出示生字词,指读3、教师正音,强调:模样&

3、模型4、齐读5、自由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语句通顺,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6、指生汇报,集体评议听说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三、“遗憾”切入,体文悟情(一)抓文眼-“遗憾”1、非洲木雕如此精美,如果不能买回留作纪念,肯定会十分“遗憾”2、教师板书“遗憾”-我们的作者差一点带着这样的遗憾回国。你从课文的哪一段落知道的?(指读第九自然段)3、除了“我”还有谁遗憾?“作者”(教师板书-遗憾:我 少年)(二)体会作者的“遗憾”(对木雕的喜爱)1、作者为什么遗憾?(喜欢木雕而不能带回国)2、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喜欢木雕?(1)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喜爱木雕的语句,反复朗读,

4、用心体会。(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3)指生汇报,集体评议 A、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爱不释手“释”选择字典中的意思生活中什么情况会用到“爱不释手”(玩具、图书)c.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用哪个好呢?(捧-倍加爱惜、视为掌上明珠)“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d.仔细观赏-细微动作看出爱慕之心。 B、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仔细观赏-仔细挑选。 b.面对琳琅满目、各色各样的木雕,作者会仔细挑选 C、说是坐凳,

5、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 作者仔细挑选、仔细观赏的是一个怎样的木雕?“构思新奇,栩栩如生”b.联系上课伊始的木雕重点理解“栩栩如生”3、指导有感情朗读(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作者十分喜欢木雕,能不能读出作者在喜爱之情?(2)学生自由练读,指生朗读(3)师生评价(方法指导:把自己当作文中人物才会读的“入情入境” 突出重点词语才会读的“有滋有味”)(4)再次练读、指读(5)齐读,读出作者和自己的喜爱之情4、如此喜欢,却在购买时犹豫,为什么?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6、? (1)指读,说说作者犹豫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犹豫、矛盾 ,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反问句:无疑而问,答案肯定-不能带,一定不能带(3)教师范读,加上肢体语言-“耸肩”表示无奈(4)比较师生读书不同:可以加上适当的神态、动作,读出个性(5)个性朗读:还有哪些动作表示无奈?(摇头、叹气-)加上当作,进行个性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三)体会“少年的遗憾”作者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1、自由朗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为什么遗憾?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少年的眼睛里流

7、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2、质疑:为什么少年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 3、配乐背景介绍 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c.中国维和警察维持治安d.中国电力工人在修建电厂e.中国石油工人在建设油田f.“坦赞铁路”中国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3、拓展练习,情境写话(1)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会去干什么?(2)自由思考,小组

8、讨论(3)指生汇报:做-选-买请发挥想象,续写下去。(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四)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深情厚谊1、少年千方百计又有了一个一模一样、便于携带的小象墩,于是又和作者有了第二次会面。自由朗读,看看哪里让你感动?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2、指生汇报(1)“不,不要钱

9、。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2)“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3、分角色朗读(1)指读:一生为作者,一生为少年,教师为叙述者(2)齐读,反复读“我们是朋友!”(板书-朋友)四、升华文本 1、教师总结,更改板书少年赠送给作者一个木雕,它是“中非友谊”的见证,作者没有了“遗憾”;少年也没有了“遗憾”!有的是彼此之间的“感动”,珍贵的朋友之情让人感动!2、总结升华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以前、现在、将来都会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