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垮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_第1页
多垮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_第2页
多垮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_第3页
多垮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_第4页
多垮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应力连续T梁静载试验1静力试验荷载的确定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结构承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故采用基本荷载加载。按照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规定,计算各控制截面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最不利效应值的等效荷载。等效荷载计算公式如下:式中: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Sstat: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项目对应的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等的最大计算效应值;S:设计标准活荷载不计冲击荷载作用时产生的该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等的最不利计算效应值;(1+):设计计算取用的动力系数。其中为按规范采用的冲击系数。综合考虑静力试验荷载效率、控制断面的设计弯矩值及加载车辆的来源

2、等因素,本次等效荷载采用4辆三轴重载汽车充当,试验车辆的轴距以及满载重量见表 1。表 1 加载车辆规格表车号前中轴距 (cm)中后轴距 (cm)后轮距(cm)前轴重(kN)中轴重(kN)后轴重(kN)总重(kN)140014019092.8 185.6 185.6 464.0 240014019093.0 186.0 186.0 465.0 340014019091.8 183.6 183.6 459.0 440014019092.4 184.8 184.8 462.0 2测试位置及项目按照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的有关规定,结合该桥现场实际情况,本次静载试

3、验测试位置选取左幅边孔(即第1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支点(1#墩顶)负弯矩最不利位置及次边孔(即第2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测试项目包括:(1)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偏心和对称荷载工况下各控制断面上、下缘应力,各控制点挠度;(2)1#墩顶负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偏心工况下各控制断面上下缘应力;(3)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偏心和对称荷载工况下各控制断面上、下缘应力,各控制点挠度;主要测试截面位置如图 1所示,各控制截面测试项目如表 2所示。图 1 测试截面位置示意图注:“-、-、-”符号表示主要测试截面。表 2 各控制截面测试项目表截面编号位置测试项目边孔(第1孔)跨中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截面

4、应变与挠度1#墩顶负弯矩最不利位置截面应变次边孔(第2孔)跨中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截面应变与挠度3测量仪器与方法本桥静力荷载试验各测试项目所用仪器和方法如下:(1)应力测试仪器应力测试采用先测出应力测点处的应变,然后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由应变计算出应力的方法。此种方法应变测量的传感器是电阻应变片,配DH3815静态应变测量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箱、微型计算机及支持软件组成。数据采集箱与微型计算机通过RS-232C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支持软件能自动完成预调平衡,自动采样、定时采样以及对初始值、长导线、灵敏系数修正等功能。每台计算机可控制16台数据采集箱,每台数据采集箱可测60点,采样速率为12点秒。

5、(2)挠度测试仪器根据本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目前挠度测量方法,本次静载试验采用悬挂钢丝法(配机械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3)混凝土结构裂缝,采用人工目力检查,并辅以裂缝观测仪测量其宽度,钢卷尺测量裂缝的长度。4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的确定试验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1)尽可能用最少的加载车辆达到最大的试验荷载效率;(2)在满足试验荷载效率以及能够达到试验目的前提下,加载工况进行简化、合并;(3)每一加载工况依据某一加载试验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加载试验项目。本次静载试验主要有下列几种加载工况(1)工况一为边孔正弯矩最不利加载位置横桥向外侧偏心工况,工况二为边孔正弯矩最不利加载位

6、置对称布载,见图5-2图5-4;(2)工况三为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加载位置外侧偏心布载,工况四为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加载位置横桥向对称布载,见图5-2图5-4;(3)工况五为支点负弯矩最不利加载位置横桥向外侧偏心布载,见图5-2图5-3;上述加载位置的纵向排列,见图 2所示,试验车辆横桥向外侧偏心和横桥向对称布载时的位置,见图 3、图 4所示。图 2 试验车辆纵向布置示意图注:工况一、二为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外侧偏心、横桥向对称加载工况;工况三、四为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外侧偏心、横桥向对称加载工况;工况五为1#墩顶负弯矩最不利位置横桥向外侧偏心加载工况。图 3 试验车辆横桥向外侧偏心

7、布置示意图(单位:m)注:1、a)为横桥向一辆车外侧偏心布载;b)为横桥向二辆车外侧偏心布载;c)为横桥向三辆车外侧偏心布载。 2、工况一、三按a、b、c分级加载;工况五按a、b分级加载。图 4 试验车辆横桥向对称布置示意图(单位:m)注:1、a)为一辆车横桥向对称布载;b)为二辆车横桥向对称布载;c)为三辆车横桥向对称布载。 2、工况二、四按a、b、c分级加载。5测点布置在进行测点布置时,全面考虑T梁及其他各主要构件中控制截面,或控制点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以保证获取结构的强度与刚度的实测数据。T梁的主要测点布设为:跨中及各四分点挠度;支点沉降(墩顶位移);控制截面应变。附加测点的设置

8、:应变沿控制截面桥宽方向分布;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裂缝的监测等。5.1 T梁控制截面内应力测试当T梁在其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时,通过对控制截面内的应力测定,可以考核其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本次控制截面应力测试采用表面粘贴式应变计方式获得。T梁应力测试关键截面共布置3个,分别为边孔跨中截面、支点截面和次边孔跨中截面,见图5-5所示,控制截面应力测点布置如图 6、 7所示。图 5 控制应力测试截面示意图注:图中,截面I-、-、-表示T梁控制应力测试截面。图 6 -、-测试截面T梁应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说明:a)6#、7#、8#、9#、10#、11#为-、-截面T梁底面应力测点控制截面;b)1#、2#、3

9、#、4#、5#为-、-截面T梁侧面应力测点; c)图中应力测点方向均沿梁轴向方向,以测量控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应力变化情况。 图 7 -测试截面T梁应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说明:a)1#、2#、3#、4#、5#、6#为截面T梁侧面应力测点; b)图中应力测点方向均沿梁轴向方向,以测量控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应力变化情况。 5.2主梁挠度测量考虑到本桥的受力特点及本桥测试工况,本次静载试验挠度测点纵向布置在支点、L/4、L/2、3L/4跨径位置,挠度测点布置详见图 8所示。图 8 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6 试验荷载效率系数试验荷载效率是桥梁静载试验的一项主要参数,效率系数选用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静载试

10、验的成败与效果,为此对该桥的理论计算采用了Midas civil 2010软件进行分析后,获得本桥各测试断面实际静力试验荷载效率系数,详见表 3。表 3 试验荷载效率 荷载效应 项 目公路级效应弯矩(kN·m)试验荷载效应弯矩(kN·m)试验效率系数边孔正弯矩6657.336991.261.05次边孔正弯矩5655.815963.841.05支点负弯矩-5248.48-5043.400.967试验加载程序静力荷载加载各工况的试验程序见表 4静载试验工况表。表 4 静载试验工况表工况号荷载位置测试内容01零荷载相关测试项目的初始值1-11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

11、点的应变及挠度值1-22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1-33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02零荷载相关测试项目的卸载值2-11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2-22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2-33辆加载车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03零荷载相关测试项目的卸载值3-11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3-22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3-33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04零荷载相关测

12、试项目的卸载值4-11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4-22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4-33辆加载车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05零荷载相关测试项目的卸载值5-12辆加载车1#墩负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5-24辆加载车1#墩负弯矩外侧偏心布载测试各测点的应变及挠度值06零荷载相关测试项目的卸载值(1)为了使结构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在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前,用一辆试验车在试验孔跨中部位进行23次横桥向对称的反复预加载。(2)预加载卸至零荷载,并在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载恢复后,进入正式加载试验。正式加

13、载试验按加载工况序号进行,完成一个序号的加载工况,在结构得到充分的零荷载恢复后,再进入下一个序号的加载工况。8测试结果与分析下面对本次静载试验结果按应力测试、挠度测试、残余变形及抗裂性分析的顺序进行分析。8.1 应力测试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各工况的应力数据对比分析时,选取了对应加载工况的测试值与对应位置的理论值对比分析。由表5-5表5-7各工况应力对比数据(应力正向规定:拉为正,压为负),可知:(1)由表5-5知:边孔-应力控制截面在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和对称荷载作用下,控制断面梁底最大拉应力为3.25MPa,小于理论值4.82MPa;应力各测点校验系数最大为0.87,小于1.0。(2)由表5-6

14、知:次边孔-应力控制截面在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和对称荷载作用下,控制断面梁底最大拉应力为2.64MPa,小于理论值4.12MPa;各测点校验系数最大为0.88,小于1.0。(3)由表5-7知:-、-、-应力控制截面在各工况横桥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实测应力沿梁高基本呈线性分布,说明T梁在试验荷载下应力截面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该桥试验孔各测点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相比,校验系数均小于1.0,说明该桥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表 5 控制截面梁底应力数据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荷载最不利工况测点梁号1#梁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Pa)3.13 3.25 3.09 2.50 1.81 0

15、.86 理论值(MPa)4.42 4.82 4.91 4.35 2.87 0.99 校验系数0.71 0.67 0.63 0.58 0.63 0.87 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荷载最不利工况测点梁号1#梁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Pa)1.91 3.00 2.88 2.74 2.07 1.23 理论值(MPa)2.38 3.95 4.86 4.86 3.95 2.38 校验系数0.81 0.76 0.59 0.56 0.52 0.52 测试截面T梁应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说明:a)6#11#测点为-截面1#6#T梁底面应力测点控制截面;b)1#、2#、3#、4#、5#为-截面6#T梁侧面

16、应力测点; c)图中应力测点方向均沿梁轴向方向,以测量控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应力变化情况。 注:(1)表中应力值均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T梁表面应力增量;(2)应力拉为正、压为负;(3)表中“/”表示该测点数据异常或应变片损坏。表 6 控制截面梁底应力数据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荷载最不利工况测点梁号1#梁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Pa)2.25 2.64 2.49 2.12 1.92 0.64 理论值(MPa)3.71 4.12 4.26 3.81 2.46 0.73 校验系数0.61 0.64 0.58 0.56 0.78 0.88 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对称荷载最不利工况测点梁号1#梁

17、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Pa)0.99 1.70 1.83 1.86 1.54 1.46 理论值(MPa)1.90 3.40 4.24 4.24 3.40 1.90 校验系数0.52 0.50 0.43 0.44 0.45 0.77 测试截面T梁应力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说明:a)6#11#测点为截面1#6#T梁底面应力测点控制截面;b)1#、2#、3#、4#、5#为截面6#T梁侧面应力测点; c)图中应力测点方向均沿梁轴向方向,以测量控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应力变化情况。 注:(1)表中应力值均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T梁表面应力增量;(2)应力拉为正、压为负;(3)表中“/”表示该测点数据

18、异常或应变片损坏。表 7 各偏心加载工况梁高方向应力数据工况及测点梁高位置(cm)实测值(MPa)理论值(MPa)应力分布图边孔偏心加载工况边孔边梁侧面测点182-1.04 -2.00 170-0.90 -1.57 1250.31 0.01 851.01 1.42 402.17 3.01 03.13 4.42 次边孔偏心加载工况次边孔边梁侧面测点182-1.17 -1.68 170-0.75 -1.32 1250.22 0.01 850.70 1.19 402.02 2.52 02.25 3.71 支点负弯矩偏心加载工况支点边梁侧面测点1821.39 2.07 1701.12 1.69 125

19、0.11 0.25 85-0.73 -1.03 40-1.50 -2.47 5-1.48 -3.59 8.2 挠度测试结果与分析该桥试验孔不同加载工况的挠度具体测试数据及理论值见表5-8表5-12所示(挠度数据向上为正,向下为负):(1)由表5-8、表5-11知:在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和对称最不利荷载作用下,边孔跨中最大挠度值为-3.90mm,小于理论值-8.16mm;(2)由表5-9、表5-12:在次边孔正弯矩横桥向偏心和对称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次边孔跨中最大挠度值为-3.14mm,小于理论值-5.81mm;(3)由表5-8表5-12知:各测点挠度校验系数最大为0.90,小于规范允许值1.0;

20、(4)各工况控制断面的实测挠度与理论挠度对比曲线吻合较合,说明桥梁整体性好。综上所述,该桥试验孔桥梁整体性好,结构刚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表 8 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数据表测点挠度数值偏心加载工况边孔次边孔支点L/4L/23L/4支点L/4L/23L/4支点实测值(mm)0.00 -2.25 -3.84 -2.32 0.00 0.80 0.92 0.40 0.00 理论值(mm)0.00 -5.19 -7.33 -4.29 0.00 2.18 2.28 1.22 0.00 校验系数/0.43 0.52 0.54 /0.37 0.41 0.33 / 测点挠度数值对称加载工况边孔次边

21、孔支点L/4L/23L/4支点L/4L/23L/4支点实测值(mm)0.00 -1.67 -3.21 -1.97 0.00 0.73 0.85 0.54 0.00 理论值(mm)0.00 -2.79 -3.94 -2.31 0.00 1.12 1.17 0.63 0.00 校验系数/0.60 0.81 0.85 /0.65 0.73 0.86 /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曲线偏心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曲线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曲线对称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曲线表 9 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数据表测点挠度数值偏心加载工况边孔次边孔支点L/4L/23L/4支点L/4L/23L/4支点实测值(mm)0.

22、00 1.06 1.27 1.19 0.00 -2.05 -3.14 -2.33 0.00 理论值(mm)0.00 1.52 2.56 2.26 0.00 -3.86 -5.81 -3.49 0.00 校验系数/0.70 0.50 0.52 /0.53 0.54 0.67 / 测点挠度数值对称加载工况边孔次边孔支点L/4L/23L/4支点L/4L/23L/4支点实测值(mm)0.00 0.73 1.06 0.99 0.00 -1.66 -2.50 -1.15 0.00 理论值(mm)0.00 0.82 1.37 1.22 0.00 -1.98 -2.98 -1.79 0.00 校验系数/0.8

23、9 0.77 0.81 /0.84 0.84 0.64 /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曲线偏心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曲线次边孔正弯矩最不利位置曲线对称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曲线表 10 支点负弯矩最不利位置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数据表测点挠度数值偏心加载工况边孔次边孔支点L/4L/23L/4支点L/4L/23L/4支点实测值(mm)0.00 -1.12 -2.34 -1.15 0.00 -1.15 -1.83 -1.21 0.00 理论值(mm)0.00 -3.30 -4.74 -2.35 0.00 -1.56 -2.99 -1.84 0.00 校验系数/0.34 0.49 0.49 /0.74 0.61 0.66

24、/支点负弯矩最不利位置曲线偏心加载工况边梁挠度曲线表 11 边孔跨中加载工况边孔挠度数据横向对比分析表测点挠度数值边孔跨中偏心工况边孔跨中测点挠度1#梁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m)-3.84 -3.66 -3.90 -3.03 -2.48 -1.21 理论值(mm)-7.33 -8.00 -8.16 -7.22 -4.76 -1.64 校验系数0.52 0.46 0.48 0.42 0.52 0.73 测点挠度数值边孔跨中对称工况边孔跨中测点挠度1#梁2#梁3#梁4#梁5#梁6#梁实测值(mm)-3.21 -3.24 -3.24 -3.12 -2.90 -1.89 理论值(mm)-3.94 -6.55 -8.06 -8.06 -6.55 -3.94 校验系数0.81 0.49 0.40 0.39 0.44 0.48 边孔跨中偏心工况边孔跨中测点挠度横向曲线边孔跨中对称工况边孔跨中测点挠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