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中的财产权讲课教义_第1页
宪法中的财产权讲课教义_第2页
宪法中的财产权讲课教义_第3页
宪法中的财产权讲课教义_第4页
宪法中的财产权讲课教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学习回顾在把握我国宪法中的公民权利与义务总论基本原理之后,结合我国现行宪法基本权利谱系,在分论中我们已经讲解了一般主体中的 4大类权利,从国际人权公约的角度看,我们已经讲解的这四大类权利属于A公约的权利,也就是古典性的宪法权利,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今天我们开始讲解社会经济权利,在我们的教材中把它称之为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包括合法的财产权 13.1;继承权 13.2;劳动权 42;休息权 43;生存权: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44 ,45;受教育权 46;从总体上是财产权与社会权的总和。 在传统的宪法学有关权利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经济自由,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典型的宪法权利,其

2、实就是各种“经济活动的自由”具体包括选择职业的自由、营业的自由、合同的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以及财产权等有关自由权利,经济自由与人身自由、精神自由被确定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三大自由,因此在这个复合概念中经济自由属于第一代人权,主要表现为一种消极的权利,是一种不作为请求权。在整个经济自由体系中,财产权居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换句话说是最为核心。而社会权利呢,则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介入而保障的所有人的社会生活或者经济生活的权利。在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受教育权等多项内容,属于第二代人权,是一种积极的权利,是一种作为请求权。对于财产权的认

3、识,我国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过程,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虽然有别于西方各国近代资本主义历史的背景下展开的,但财产权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们越来越急切的呼吁和诉求对财产权实行宪法上的保障。2004年修宪,可以说才真正将一个严格规范的公民私有财产权概念写入宪法。我们会在接下来的讲课中详细阐述。我们注意到在我们这本教材的第一版中,因为在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谱系中没有严格的私有财产权概念(在总纲里只有公有财产权和公民的所有权概念),因此没有公民的私有财产权这一部分,在第二版中,加入了这个内容,但我感觉还是语焉不详。但这个问题又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很为突出的问题。我准备用两个课时的时间把宪法上

4、的财产权的基本问题给大家作一讲解。第一课时准备讲三个问题,第二课时准备讲两个问题。一、 三个故事以及最近发生的钉子户的故事1866年7月26日,普鲁士军队大败奥地利军队,取得七周战争的胜利。一个月后,在法国的调停之下,布拉格和约签订。普鲁士获得了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及汉诺威一带的500万人口和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德意志基本完成统一。10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威廉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帝国皇帝,来到位于柏林西南小镇波茨坦的桑苏西行宫,庆祝他刚刚取得的成功。正当威廉一世陶醉在胜利之时,突然远处的一架破旧不堪的磨坊风车印入他的眼帘。威廉一世认为这个磨坊大煞风景,为了塑造良好的

5、“国家形象”,应该将它拆除。但大臣告诉他说,那是磨坊主的私人财产,恐怕不能轻易拆除。威廉一世说:没关系,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把它买下来,征用这片土地。并且告诉大臣,价格好商量,不能亏了老百姓。岂料那个磨坊主竟然坚决地拒绝了国王的请求,理由竟然是:磨坊是祖辈留下的,不想卖。磨坊主的“不识抬举”令威廉一世龙颜大怒,下令军队强行拆除磨坊,拔掉这个“不可理喻”的钉子户。转瞬之间,破烂的老磨坊被夷为平地。哪知老磨坊主一纸诉状把国王告上法庭,而“胆大妄为”的法院竟然受理了此案。经过审理,法官一致认定,被告威廉一世滥用王权,侵犯了磨坊主的财产权利,违反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最终判决:被告威廉一世,在原址

6、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磨坊主150马克的经济损失。二十多年后,威廉一世和那个磨房主都去世了。小磨坊主因经营不善,想把磨坊卖掉。于是他想起了当年没有买成磨坊的国王,就给威廉二世写信,表示现在愿意卖了。威廉二世回信道:“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掉,朕以为期期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去三千马克,请务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直到现在,那个磨坊,作为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时间过去了一百年

7、,在美国华盛顿的马萨诸塞大街,住着一个叫斯曾瑞格的人,住在自己买的价值30万美元一幢房子里。而一家开发商想在这片土地上修建新楼,经过协商之后,其它业主都拿着拆迁补偿款高兴地搬走了,唯独斯曾瑞格不搬。开发商最后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但他仍不为所动。他的条件是,钱可以少要,但要作为建筑师加入这家开发公司,因为他也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但开发商并不认同他的业务能力,同时认为他的条件是无理的,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后来,开发商被迫修改了设计方案,在斯曾瑞格家那幢小楼的上面和其它三面盖起了新楼,不过仍小心翼翼地用很多支架撑住斯普瑞格的家免得倒掉。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华盛顿一道风景,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沉默的

8、中年男子进进出出,而他的家就在这座新楼的里面。2004年,中国重庆。重庆南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对九龙坡区鹤兴路片区进行开发,拆迁工作从2004年9月开始。该片区280户均已搬迁,仅剩位于九龙坡区鹤兴路片区17号的一幢两层小楼没有拆除。该房屋的主人是杨武、吴苹夫妇,因对房屋拆迁补偿不满执意不搬。2007年4月2日,在法院协调下,吴苹夫妇和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就拆迁安置达成了协议。吴苹夫妇选择实物安置方式,由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提供位于沙坪坝区的异地安置房一套。根据房屋所在鹤兴路片区的统一安置评估标准,吴苹夫妇位于该片区17号的房屋评估价为2,477,547元,补偿其旧房

9、设备费2,222元,搬家费20,000元,装饰补偿费100,000元。异地安置房为开发商3年前自行开发的商品房,评估价为3,068,847元,吴苹夫妇还将补房屋差价469,078元。由于先后断水、断电和断路,而吴苹夫妇房屋此前一直用于餐馆经营,因此开发商与其协商后同意补偿营业损失费90万元,这是从2005年10月开始按照每月3万元盈利计算结果的总和。第一个故事在财产权问题是私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在对待这个财产权问题上,具有公法和宪法的意义。十八世纪中叶的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这样形容财产权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

10、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房子”。第二个故事中的财产权问题属于私人与私人之间的关系,在对待这个财产权问题上。私法能够加以解决。如果需要公法介入的,那也是处于私人财产权在私人之间冲突时的平等保护的需要。正是有了连国王也不能侵犯私有财产的制度安排,使得公权利开始得到约束,使得社会各阶层的私权利开始得到平等的保护。也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够真正使个人权利不分种族、地位地得到平等保护,才能够使每一个的价值得到同等的尊重,也正是因为这些,才有了后来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三个故事具有标志性的是,重庆最牛钉子户的事情发生的一年是2004年

11、,正是我国宪法修改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时间。而这个事情最后在法院的协调下得到满意解决的年份则是2007年,距离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实施没有几个月的时间了。物权法对物权的归属、物权的取得、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物权法第四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的规定,在法律上实现了对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的平等保护。吴苹夫妇拆迁事件的成功解决印证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即私权观念在中国已不可阻挡地兴起。当然,吴苹夫妇当时主张的是宪法上的财产权,是否适当,有待于我们重新审视,但就当时的情况下,这也说

12、明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兴起,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感觉到约束公权力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钉子户事件具有极强宪政标本和示范意义。 三、概念与原理:宪法上的财产权与民法上的财产权1首先应指出的是,财产权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但传统“财产权” 概念的核心是所有权,为此,近代宪法中的财产权概念,基本上指的就是财产所有权,如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7条中所宣明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也正是“财产所有权”(droit de propriété)。所谓所有权,在大陆法系民法上通常被理解为仅是物权的一种形态,指的是对物的全面的、一般性的支配权,包括对所有物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

13、处分权。然而,随着经济权利的发展,现代民法和宪法均已在所有权概念的基础上推演出更为广泛的财产权这一概念。从其内容上看,该概念仍以所有权为核心,但已远远超出了所有权的范畴,它不仅包括物权,也包括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传统私法上所拟制的权利,同时还包括具有财产权性质的公物使用权(如国有土地使用权、水利权),甚至许多外国学者认为,它还包括契约自由。这就需要我们拓展我们的财产观念,而且这种财产观念还是开放性,人们甚至在思考国家政府对私人的授益或者福利,是不是属于财产权的范畴,另外值得我们思考的,私人财产权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强调公民财产权保障的时候,这个财产是不是经过国家税收之后的财产,税收

14、是国家正当合法的剥夺我们的财产,如果我们一年挣了10万,国家税收了2万,那么我们受物权法保护的财产也就是8万,如果国家拿走8万呢,受法律保护的只有2万,这时候能感觉出来国家税收象税种、税率、税基等基本要素在宪法和法律上的法定的重要性与现实需要性。在两个课时的课讲完以后,我会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结:财产权极为宽泛,不好定义; 如果非要给个定义的话,那么 所谓财产权就是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2不管在定义存在何种差异,财产权的本质具有一定共的。比如,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那种人对物之关系意义上的财产权,也并不单纯只表现为人对物的关系。但凡人对财产的支配,仅仅形成人对财产的关系,而只有当人们对特定

15、财产的支配可以排斥任何外人或某种社会力量的干涉时,才构成了作为权利的财产权。而这种排他性,其实就属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此,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来看,财产权一方面反映了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本已故法社会学家川岛武宜所言,“所有权是映现在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侧面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今大多数国家里,财产权不仅是属于民法上的用语,而且也属于宪法上的概念,所谓的财产权制度,基本上就是由民法上的财产权制度与宪法上的财产权制度或财产权保护机制构成的。在刚才共性的论述中也可看出:宪法学中的财产权与民法学中的财产权在主要客体以及基本性质上并无甚大差异。既然如此,那么

16、二者之间的实质性区别何在呢?如果我们把宪法上的财产权单纯理解为是对民法上的财产权制度的一种确认或政治性的宣明,那么宪法作为一部“纲领性文件”的传统见地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也不是规范宪法学的走向。宪法中的财产权乃属于宪法上的一种基本权利,与其它宪法上的权利一样,均是公民针对国家而享有的一种权利,即公民所享有的、为国家权力所不能不当侵害的一种权利,直接地反映了公民与国家权力之间在宪法秩序中的关系;而民法上的财产权则主要属于公民对抗公民、或私人对抗私人的一种权利,由此形成了作为平等主体的私人之间的财产关系。由此可知,宪法上的财产权与民法上的财产权之间的区别,既不在于财产权的客体,也不在于财产权

17、的主体,而在于反映在同一客体上的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之上。民法上的财产权与宪法上的财产权的峻别,说明了一个重要的原理性问题:作为针对国家的一种权利,宪法上的财产权乃属于一种特殊的“防御权”,即公民(或私人)对国家权力(或公权力)之作为国家权力(或公权力)所加诸的不当侵害作出防御,并在实际侵害发生的场合下可得以救济的一种权利。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民法意义上的财产关系,也存在于国家与私人之间。这一点在英美法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因为在那里,公权力与私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纯粹私人之间财产关系一样,均可通过相同的财产法(property law)来调整。那么,这种私人与国家(或公权力)之间的财产关系,是否就属于宪法上的财产权关系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的市场主体在法律上都可以以私人的资格出现,即任何的市场主体也都可以成为私人财产权的主体。换言之,财产权的主体既包括以私人资格出现的个人与私人团体,也包括诸如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一方的国家或公共团体。然而,当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纯粹私人的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