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车文化教案 2015 2016 学年 第 1 学期学院名称: 汽车学院 授课专业: 15 汽车专业 课程名称: 汽车文化 主讲教师: 李曾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制 目 录一、教案首页1二、授课计划3三、课时教案61、 月 日课时教案 62、 月 日课时教案 93、 月 日课时教案 114、 月 日课时教案 135、 月 日课时教案 156、 月 日课时教案 17第 13 页山 东 凯 文 科 技 职 业 学 院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汽车文化总学时:32其中:讲 课: 30 学时实验实训: 2 学时课程性质A:理论课( ) B:(理论+实践)课( ) C:实践课( )授课对象 汽车学院 1
2、5汽车专业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材汽车文化主要参考资料汽车概论 张朝山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9汽车构造 张葵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对汽车文化学习的兴趣。 2.了解汽车文化常识。能力(技能)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让学生明确自己本专业的特点和以后的就业方向。社会能力 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兴趣,为本门课学习奠下基石。素质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各国的汽车文化特点以及相应汽车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什么是汽车文化? 2、了解各国的汽车文化特点。 解决办法:对于难理解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针对
3、不同的类型,一体化教学,教学多以分小组进行,强调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及检索能力,自学及分析判断等)以及个性能力和社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及客户沟通能力)。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讲解法、图示法、讨论法、ppt演示课程教学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依据汽车文化的地域分布,对汽车的发展现状进行授课安排,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汽车文化学习情境划分项目1项目2项目3项目4项目5项目6项目7汽车起源各大汽车品牌历史中国汽车品牌历史汽车基本知识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汽车新能源汽车各部基本构造2学时2学时4学时6学时6学时6学时6学时合计学时:32学时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2015 /2
4、016 学年第一学期授课计划 15年 8 月 25日课 程汽车文化班 级15汽车专业总课时 32本 学 期 课 时 32教 材名称汽车文化 本学期课时分配课堂教学26实 验0作者现场教学 2出版社习 题 课0课程设计0出版日期测 验2机 动2编制说明 一、本计划根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二、本课程以叙述汽车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为主,通过典型车型和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发展历史基础上,对汽车各品牌历史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为从事汽车技术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三、本课程设有较多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结构的同时,加强学生热爱汽车事业的信心。 任 课 教 师
5、: 李曾 教研室主任: 连永光 院部、教务处审查: 周课 题目 的 要 求学时作业措施第一周一 绪论1-1 汽车文化的内涵及构成1-2 汽车文化的表现形式及特性知道汽车的发明和发展。2讲授第二周二 汽车发展简史2-1 汽车的诞生 世界汽车发展2-2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了解汽车造型的发展及历史特点。2讲授第三周三 汽车品牌文化3-1美国汽车品牌3-2 欧洲汽车品牌看图识别汽车标志了解品牌发展史。2讲授第四周3-3亚洲汽车品牌看图识别汽车标志了解品牌发展史。2讲授第五周四 汽车大众文化4-1 汽车展示4-2 汽车运动看图识别汽车标志了解品牌发展史2讲授第六周4-3 汽车媒体及广告汽车广告的特点和重
6、要性。2讲授第七周五 汽车消费文化5-1 理智的购车心态F1比赛的起源及现状。2讲授第八周5-2 合理的用车习惯5-3 文明行车礼仪选购汽车的重要性及客户需求。2实训报告现场第九周六 汽车技术文化6-1 汽车的造型及色彩6-2汽车的设计及制造装饰汽车的特点及方法。2讲授第十周6-3 新能源汽车6-4 智能汽车及车联网掌握并说出新能源汽车对世界的影响。2讲授第十一周七 汽车发展的主题7-1 汽车的节能世界十大汽车品牌节能历史和现状。2讲授第十二周7-2 汽车的环保汽车的主要排放物及对环境的影响。2讲授第十三周7-3 汽车的安全汽车安全技术及未来的发展2讲授第十四周 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带学生了解先
7、进的混合动力技术2讲授第十五周测验2第十六周机动2山 东 凯 文 科 技 职 业 学 院课时教案讲 授 人李曾授课时间 课时教学内容课题:绪论1. 汽车的萌芽阶段。2. 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为3. 汽车奠定了基础。4. 汽车的真正诞生汽车史上的三大变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汽车史上的三大变革是什么能力目标:汽车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开学第一节课,学生都会充满好奇心,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势头,不断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汽车方面的知识。本次课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法 ppt演示法教学准备 教学ppt 山东凯文科技
8、职业学院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一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法:讨论法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三教学场地 教室四教学过程:一、前言汽车的发明和发展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靠双足跋涉的时代后,发明了车轮和车,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的发明开辟了道路。二、授课:1、旧课复习。请大家写出美国、日本、德国国家的汽车特点和原因?2、汽车的萌芽阶段。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老师讲解,及学生互动完成,远在中国古代的类似汽车(木车),蒸汽机的发明。3、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奠定了基础。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老师讲解,及学生互动完成。4、汽车的真正诞生。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
9、#183;戴姆勒是世界公认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有人将他们誉为“现代汽车之父”。介绍第一辆汽车的历史和一些有趣的事件,过程中可以增加及学生的互动。5、汽车史上的三大变革。通过图片认识结合提问方式来分析讲解汽车史上三大变革对汽车的影响。(第一次变革:福特推出的T型车流水线生产,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的多样化,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日本丰田的生产方式)小结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这种势头,不断激发并延续学生的兴趣为课程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汽车方面的知识。作业课下去搜集各汽车品牌的历史发展。教学反思山 东 凯 文 科 技 职 业 学 院课时教案讲 授 人李曾授课时间 课时
10、教学内容 课题:汽车发展简史1. 汽车发展的脉络。2. 汽车的造型及汽车大师。3. 分析现代汽车的造型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历史变革对汽车外形和性能的影响。能力目标:汽车历史发展的特性和造型对汽车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难点:历史变革对汽车的影响无法主观呈现出来解决办法:结合ppt和图片让学生来感受。教学方法及手段 PPT演示 讨论法 图片演示教学准备Ppt课件 各品牌各种颜色的汽车图片。 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教案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一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法:讨论法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三教学场地 教室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1、汽车史上三大变革是什么?它对汽车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简单讲述汽车发展的历史?举例出几个重大事件?二、授课:1、互动提问。美国、德国的汽车发展史有多长?汽车有何特点?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的汽车发展又有多久的历史?情况如何?请同学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罗列在黑板上。2、讲述汽车外形的发展历史。利用相关图片和互动的方式讲述汽车外形发展的历史,并且根据同学们的兴趣,适当增加有趣的历史故事情节,调剂课堂气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水泥出售合同范本
- 农村拆房重建合同范本
- 数据安全协议标准格式
- 互联网家装行业趋势分析
- 2025年预应力混凝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审计经理笔试题及答案
- 数学最烦的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起重指挥题库下及答案
- 2025年口语接龙题目及答案
- 三农村电商创业融资指导手册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案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国际商务课件全套教程
-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 新疆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