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Z/T 024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岩石测量)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地质矿产行业在地质矿产区域调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各阶段所进行的岩石测量工 作,亦可供其他行业进行类似工作时参考使用。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449693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 1483993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DZ/T 001191DZ/T 0
2、16795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 : 50 000)o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 : 200 000) oDZ7T 007593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3总则 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是以岩石为釆样介质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其目的是检测与矿化和地质体有空 间关系和成因联系的某些元素或组份(主要是成矿、成晕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发现与矿(矿 化)或成矿作用有关的各类原生异常,进而寻找矿床(体)或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根据勘测的不同目 的和在不同找矿勘查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可划分为岩石地球化学区域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普査测量和 岩石地球化学详查测量三大类(表1)表1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密度剖面方式工作阶
3、段区域1: 100 000普査详査1: 50 0001: 25 0001: 10 0001: 5 000线距X点距(m)(样/kn?)方格(m)(样/kn?)矩形(m)(样/km?)1000X500 (2)500X200 (10)250X100 (40)100X50 (200)50X25 (800)1000X1000 (1)500 X 500 (4)250X250 (16)100X100 (100)50X50 (400)1000X500250 (24)500X250100 (8 20)250X10050 (4080)100X5020 (200500)50X2510 (8002000)DZ/T
4、02482006DZ/T 02482006XXX X X X X 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X X X X X X X X发布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 )1513.2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的是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特征,推断可能赋存的矿化类型,圈 定成矿远景区,并研究有关基础地质问题等。3.3普查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的是发现和圈定成矿有利地段,预测成矿远景,并解决相关的地质问 题。3.4详查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目的是确定矿体的空间部位、形态和规模、侵蚀截面水平,追踪盲矿, 并预测矿床(体)规模。4设计 4.1设计书编写 4.1.1设计编写依据:依据任务书和本技
5、术规程编写设计。4.1.2设计前的准备:4.121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应全面收集与研究测区及其外围与工作任务有关的前人工作概况和地质 矿产、物探、化探、遥感、地形地貌及测绘等方面的资料4.1.2.2实地踏勘:a.了解工作区自然地理、交通、经济和居民点分布、地质和干扰等情况。b.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研究工作。4.1.3设计书的主要内容:4.1.3.14.1.3.24.1.3.34.13.4工作任务。应包括任务及任务来源,起止时间、目的与要求、选区依据及工作量。 测区工程概况。应包括位置、交通、地理景观,以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工作程度。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n工作方法、技
6、术及其质量要求。包括野外工作、样品测试、室内资料整理、拟定的方法技术, 工区测地和测点定位,技术指标及质量检查、质量监控方案等。4.1.3.5提交成果内容和时间。4.1.3.6经济技术指标。含主要设备、材料计划、经费预算,组织、人员编制,以及工作进度安排等。 4.2设计审批和实施4.2.1设计书经任务下达部门(单位)组织审批之后方能组织实施;4.2.2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设计;4.2.3承担单位在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遇特殊情况要修改设计时,必须事先提出书面修改方案, 经设计审批单位同意获书面批复后方可执行修改方案。5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相关技术要求参照D2VT016795o6普查岩石地球化学
7、测量 6.1面积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区域内已圈出的各类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远景区.为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追踪成矿有利 地段,查明与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开展普查面秩去三契量工作,选区原则参照DZ/T0011 91。系指在相当于1个1/5万一1/10万图幅或更大面积地域内,研究岩石中多元素含量的地理分布规律,进行区域找矿与 矿产预测,并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地球化学资料而进行的地球化学测量。,系指在地球化学矿产普查(一般是在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圈定的成矿远景地带)中,以岩石为釆样对象,为査明成矿有 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进行的地球化学测量。#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155地质调查标
8、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6.1.1野外工作6.1.1.1采样布局:在满足一定的精度条件下,它应以最低限度的工作量,为普査找矿评价提供尽可 能丰富的各种有用信息为原则。面积性岩石测量的采样以在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上设计的方格和矩形格 子为取样单元(分域),釆样密度参见表1,并视地层和岩石类型的复杂程度、基岩露头情况、通行条 件等,取样密度可适当加密或放稀。但要求连续空白不超过三格,测区总空白单元(分域)不超过3%。 6.1.1.2样品釆集:每个单元(分域)内取样点要求分布均匀,在每一采样点距1/3的范围内35处 采取小块直径23cm的同类岩石组成一个样品。若单元内存在多种地质体,要视其面积大小及地质
9、意义,分别独立取样;如遇岩性层极薄的韵律层,可视岩性的比例,分别敲取一定岩石碎块组成样品。 单个样品重量一般要求为200300克。野外样点根据地形地物定位,也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定位,相对误差在图上小于2mm,并做好标记。6.1.1.3现场编录:对采样点的地质、构造特点进行认真的观察,全面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点线号, 采样位置,地层层位、岩石名称、风化程度、矿化、蚀变类型及强度,以及构造(褶皱、断裂)特征 等(附录C)。6.1.1.4工作质量:a. 方法技术的工作质量检查。质量检査人员深入现场,检査野外采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设 计要求。抽检采样部位、定点误差、釆样介质、记录内容等
10、。室内抽查总工作量3%10%,主要核对 釆样点位图、野外记录质量和样品介质及样量。b. 重复采样。进行适当重复釆样,以检査采样的质量。重复釆样可与面积采样同步进行,亦可在 面积性测量完成后,选定采样单元另行布釆,工作量控制在总样品数3%5%。但检査员必须由不同 人担任。6.1.2室内工作6.1.2.样品加工:将样品晒干装箱,填写送样单,送实验室。样品加工前应由专人对样品质量与编 号进行复查。全部样品先用无污染的粗、中破碎机破碎至12mm粒度,再用无沾污细碎机加工至 -0.076mm (-200 g)(图1)。通常按点、线顺序号加工。为了防止沾污,一批样应将非矿化样品与矿 化样品分开加工,先加工
11、非矿化样品,后加工矿化样品。不同类型样品加工完毕应仔细清理。用于岩 石粗、中碎加工的频式破碎机,最好选用由非金属材料作瓠板内衬的破碎机,以防粗碎时污染样品。 若配备实有困难,也可使用低碳钢颛式破碎机,但必须在岩样加工前进行沾污度试验,确定粗碎加工 方案。6.122分析元素及技术要求(质量评述):普查岩石地球化学样品中分析元素的选定,以测区内拟找 的矿种和潜在的矿化类型及其异常的元素组合为依据,因而不同测区工作中所选取分析的元素是不相 同的。一般一个测区需选取10余种元素,有关分析技术要求参考DZ/T001191。但用于质量监控的 一级标准物质必须采用岩石标样(GSR 16)。6.1.23 数据
12、处理:空白单元补值。以空白单元中心点为圆心,以线距为半径,域内各样点观测值的平均含量为其 补值。对于边角空白,则采用近邻外推补值。b.特异值。系指测点元素含量的特高或特低值,在某些数据处理中通常是以测区均值加(特高值)、 减(特低值)三倍离差所得值来代替。6.124分析数据的整理:岩石样品中各元素的分析数据,应分别统计全区内主要地质、构造、岩浆 岩等单元中的地球化学参数,即平均值X、标准离差(So)、变化系数(CV)以及各元素地球化学背 景值。6.125背景(平均)值与异常下限的确定:一般用泛克立格法,也可用732中的方法。6.126图件的编制:普查岩石地球化学勘查的图件,按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
13、三类,即实际材料图、 地球化学(异常)图和解释推断图。它们是各类地球化学勘査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参见DZ/Ta.IESJMl1007593 o3#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岩块直径2 3cm,重 200-300 克用无污染粗中 破碎机磨至粒 径 0.2cm低碳钢鄂式破碎机碎至粒径0.30.5cm(1#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1#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控温5(rc拱干111装聚乙稀瓶留作副样刚玉瓷(或低碳钢)瓷鄂式破 碎机碎至粒径小于0.2cm对角折叠混匀(1#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1167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3高铝瓷球磨罐磨至-
14、200目装袋送室验室分析测试图1 岩石样品加工流程6.2剖面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化探异常的找矿远景评价,追索异常源;也可用于基础地质研究以解决相关的地质问题。 6.2.1采样布局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6.2.2采样方法与技术6.221重视样品的代表性。在每个采样点周围一定范围内,选取58处同一岩性的新鲜岩块组成一 个样品,样重为200300克。按照面积岩石测量对记录的要求进行描述,并将取样点位和编号标注在 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IB622.2当以研究背景为目的时,要避免在接触带、蚀变带和有矿化迹象的部位取样,尽量排除矿化 的干扰;若以异常检查
15、为目的的岩石取样,要根据找矿地区的特征,布置取样剖面,重视与矿化有关 物质的收集,以揭示异常的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6.2.3样品加工同6.1.2.1所述。6.2.4分析方法与技术要求11tn有关岩石剖面样品中多元素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暂不作具体规定。但要求釆用分析方法的检岀限, 必须满足分析数据报出率在80%以上的要求。有关岩石样的测试项目和技术要求、质量监控等.可以 参照本规程面积岩石测量中的有关规定提出设计。6.2.5分析数据的整理同 6.1.2.4。6.2.6图件编制有关剖面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图件,按其特性可分为直方图、地球化学剖面图、地球化学剖面平 面图等,其用途、内容和编制方法,参照D
16、Z/T007593o7详查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7.1面积岩石测量在普查测量所圈定的远景区段或已知矿田外围地段,按一定釆样布局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详细 查明矿化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化元素的组合与水平分带、侵蚀截面水平,预测矿产资源量等。因此, 要根据测区地表岩石出露状况,结合地质特征,在已知矿(矿化)带进行面积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7.1.1测区范围的选择测区的范围应据任务要求及工区的具体条件合理地确定。一般应将被探测的地段或异常置于测区 的中央,并将邻近的已知矿体分布地段和外围部分有远景的地区包括在内,以保证探测结果轮廓完整, 周围要有一定面积的正常场,以利于异常的解释推断和评价。7.1.2野外釆样
17、采样密度和工作比例尺的选择,要考虑所找矿种及测区潜在的矿化特点。7.1.2.1釆样布局:应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釆用按 一定面积划分釆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釆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 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表1)。在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 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 少于23个样点。7.122采样方法:要求采集组合样,可沿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用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 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
18、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 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n?或1/10点距的范围内。 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到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釆样。117.1.2.3样品性质与重量:根据任务需要,应对样品物质有所选择。通常可作为样品的物质有新鲜基 岩、矿石、矿化蚀变岩石、裂隙细脉、风化基岩、脉岩、岩屑、母质层、断层泥、铁帽、特征矿物等, 样品的重量一般取200300克。7.1.2.4采样定位:通常使用仪器敷设测网或釆用航片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7.1.2.5釆样编录:应由地质、化探人员或具一定地质、化探专业
19、知识的人员承担。要求图件标记清 晰,须绘制釆样点线分布图。内容描述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要求记录样品编号、袋号、样品类型、 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蚀变类型和特征、矿化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有可能时对典型控矿构造等作地质 素描,拍照。7.1.2.6背景样品的采样:为获得测区内不同时代地层或岩浆岩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可在测区内或在 邻区和测区外围相同地层和岩浆岩体中进行釆样,每一统计单元样品数最低为30件。7.1.3样品加工与分析7.1.3.1 样品力口工:同 6.1.2.1。7.1.3.2分析元素及技术要求(质量评述):同6.122。7.2剖面岩石测量剖面岩石测量目的是追踪异常源,布置工程,进行深部远景评
20、价。可在地表、探槽、坑道、钻孔 中进行。系指对区域测量和普查中所获得的有意义的局部异常,以岩石为采样介质开展大比例尺地球化学测量,目的是査明异 常的细节,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7JT 02482006 )7.2.1采样方法7.2.1.1 合样。7.2.1.27.2.1.311地表剖面岩石测量。通常是按已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釆集组 坑道、探槽剖面岩石测量。通常是沿探槽的一壁或底板,坑道的一壁或顶板采集组合样。 钻孔岩石测量a. 钻孔岩心取样是沿钻孔岩心,自上至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 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
21、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 的。通常对脉型矿或断裂构造带型矿化,含矿层可以35米,甚至12米间距取样。对无矿化、厚 度大的岩层,岩性变化不大时,点距可以放稀到510米。在确定的间距内均匀地敲下57小块,直 径小于20mm左右的碎块组成样品。一般样重为200300克。对均匀性差的矿化,样量可适当加大。 对不同岩、矿心要分别取样,近矿部位要加大取样密度。取样中应严格防止引入沾污物,如泥浆、油 漆以及岩心表面的污染物等。b. 采样编录要求仔细观察所采岩心地质特点,注意收集与异常发育有关的物质,要及时将取样 位置标绘在钻孔剖面(或柱状图)上。主要内容:(1)孔号、点线
22、(工程)号、样品号及取样位置、 孔深、间距等。(2)地质描述包括岩、矿石名称,结构构造,矿化和蚀变特点、构造破碎、裂隙发育 程度、矿石矿物、次生变化等。每一岩样的记录应注意突出重点。7.2.2样品加工与分析有关岩矿石样品的加工与分析要求,同6.1.2.1和6.1.2.2 .7.3资料的整理7.3.1分析数据质量的评定7.3.1.1灵敏度。以报出率(P)来衡量,要求报出率不低于90%。7.3.1.2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衡量。总体要求RSDW40%25%。7.3.1.3准确度。以相对偏差(RE)来衡量。要求RE优于| 50% II 35% I。 7.3.2背景(平均)值与异常下限li
23、t7.3.2.1图解法。包括散点图法、剖而法、直方图图解法、累积频率曲线图解法、四分数法、拐点法、 概率格纸法等。以直方图图解法较为方便,但所得值偏低。7.3.2.2统计计算法(附录D)。所列各方法均有各自的应用条件,要根据地区条件和数值特征来选择。多数要求有背景区的数据, 但通常只有异常区的数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作适当剔除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无论用何种方法确定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在圈定异常时仅能作为参考值。通常计算方法所获得 的值比实际偏高,而图解法偏低。对该值的确定是否正确可靠,还应根据它是否能客观地反映测区的 矿产和矿化分布特征来作适当的修正。7.3.3指示元素及其分带性7.3
24、.3.1指示元素的选择:与矿有关的多组分的异常元素及其分带性,在追踪评价异常和寻找盲矿、 判断异常与矿的空间关系、区分矿与非矿异常、判断矿体的剥蚀程度、研究矿床的成因等方面都发挥 了显著的作用,并已建立了一批矿床的分带序列(附录E)。各类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不同,必须因地制 宜选择有效的指示元素。选择指示元素一般的原则是:a. 要求元素所形成的异常清晰、且易于分辨,具有较高的衬度和较大的分布范围;b. 指示元素的异常与矿体的分布具有空间关系和成因联系,元素所形成的异常具有明显浓度、梯 度的变化规律;c. 所选择的指示元素应已有快速、简便、且灵敏度合乎要求的分析方法。733.2元素分带性的确定:在勘
25、探剖面钻孔岩心取样分析基础上,研究剖面上指示元素在矿体不同部位分布特点,包括元素 浓度的相对分布重心,距矿体的分布距离等,以统计对比的方法来总结、归纳出矿体前缘、近矿和尾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159部元素的组合,确定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带关系。也可采用附录F的方法。7.3.4图件的编制详查岩石测量的图件与普查岩石测量的图件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各类图件的重点不尽一致。大 体上也分为实际材料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和解释推断图三类。7.3.4.1实际材料图(原始数据图)在相同比例尺的图上,可附上简化了的地质、工程和地物标志等 作底图,将釆样的线、点位置和编号,以及分析元素
26、的含量,按一定规律标记在图上。做到简单、明 确,重点突出。734.2成果图。按其内容和形式,大致可分为异常平面图、异常剖面图、异常剖析图、综合异常图 和异常模式图,以及综合归纳出的矿床(矿田)地质一地球化学模式图等。要求正确、清晰地反映原 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有关图件的具体要求,参见DZ/T007593o8 异常的解释推断与评价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及其异常的解释推断与评价要通过地球化学数据、图表,结合其它地质学科的 成果和已知矿床找矿模式、模型系统,识别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与勘査对象,即通过对异常的对比分析 和模式、模型的辨认,综合地质、物探、化探资料,研究总结出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引起异常 的
27、原因,筛选矿致异常,并对异常作出找矿远景预测和评价,以及解决其他地质问题。8.1主要目的8.1.1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异常解释与评价,重点是研究区域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异常与区域地 层、岩浆岩、矿化蚀变带、地质构造及矿产之间的关系,应用各种找矿模型和地球化学参数发现找矿 线索、圈定找矿远景区,进行资源量预测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8.1.2普查和详查地球化学勘查是要查明异常源,辨别真假异常,分辨矿与非矿异常,推断矿化类型, 判别矿化(体)剥蚀程度,推测地下矿体的位置,指导工程验证、追踪工业矿体。8.2异常评价的依据2E对于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评价,要正确地运用模式一模型系统。异常评价时要利用有关控矿
28、的地 质特征,化探本身评价指标,包括异常的结构(异常形态、浓度级次,元素组合、元素分带);异常的 规模(异常的面积、强度)以及异常范围内的地球化学参数(各地质体元素含量、平均值、离差、变 化系数、元素对或元素组比值、相关性)和地球化学环境指标及区域地球化学分散富集规律等。8.2.1异常元素和元素组合特征及其含量通过异常元素组合判断矿种与矿化类型。要注意不同矿化类型、不同成矿阶段、不同剥蚀程度具 有不同的特征元素组合;即使同一矿化类型元素组合也有差异。8.2.2异常元素的分带要利用元素的组份分带和浓度分带,辨认工业矿床与分散矿化。工业矿体引起的异常往往有明显 的浓集中心和浓度梯度变化。利用元素的
29、垂直或轴向分带判断矿液的运移方向,推断矿床的剥蚀程度。 利用水平分带判断矿化的中心部位。8.2.3异常的规模与形态III要利用异常规模判断矿化规模和矿量丰富程度。但对弱异常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因矿体埋深、覆 盖厚度及地表氧化淋失等因素对异常规模的影响。利用异常形态揭示矿化成因类型,预测矿体形态。 8.2.4 元素对比值与元素组比值利用元素比值判别矿化类型、分布特征和评价矿床剥蚀程度时,要注意元素对和元素组的选择, 一定要结合区内矿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选择前缘(矿上)元素作分子, 尾部(矿下)元素作分母。8.2.5电算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运用电算方法与技术,提高多元统计
30、和制图的效率,从地球化学数据中提取更多找矿信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8.3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优选程序BI异常评价优选要遵循合理的工作程序(图2)。地球化学异常图 异常解释与筛选找矿特征不显著的地球化学异常分类评序、初步筛选特征显著的异常落选的异常选中的异常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异常检查再次评序.筛选落选的异常选中的异常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 02482006)167异常检查 工程验证王业矿综合评价无工业价值图2 异常评序优选方框图8.4异常评
31、价方法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可采用模式辨认或模型类比、排序、主成份分析、层次分析以及RASMA分析 等方法,要因地制宜,据条件、目的来拟定方案选择方法。8.4.1“模式”与“模型”的辨认利用模式和模型评价异常时,应包括异常而积大小、成矿与伴生元素含量值高低、各成晕元素异 常的空间分布、分带性、浓集中心和梯度变化、控制因素、赋存部位及异常含矿性的评价指标等。此 外,模式辨认还应重视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的分析。8.4.2异常筛选可依据异常面积、异常强度、面金属量或线金属量、异常规模及元素组合特征、分带性、地球化 学省套合的靶区及有利的地质环境、物探异常等,用传统经验方法或用地理信息系统(GI
32、S)对异常 进行筛选。8.4.3异常检査验证异常是否存在,进一步了解异常区的地质一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追踪异常源,估价异常的找 矿远景,提出对异常地段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II8.4.3.1踏勘检查:对于基岩出露地区的异常,通过横穿地质体进行野外现场踏勘,观察异常地区岩 性、构造、蚀变、矿化等地质特征,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推断可能的异常源。当地表矿化标志 不明显时,则要重复加密取样,配合现场分析等方法追索,为确定异常验证方案提供依据。S.4.3.2异常进一步评价:经现场踏勘认为有进一步追踪评价意义的异常,要布置详细的地球化学测 量,查明异常的元素组合与结构特征,提供深入解释推断的地球化学依
33、据。有条件时,按需要布置一 定量的物探工作,了解深部矿化情况。8.433工程揭露:经揭露査证后的异常,要根据所获的地质、物探、化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对异常进行再解释,进一步深化对验证异常的解释推断和评价。9成果报告各类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都要编写成果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反映其最终成果。9.1报告的具体内容9.1.1概况包括工作任务来源、目的、任务与完成工作量,工作起止时间,工区交通、自然地理概况,前人 的工作概述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等。9.1.2工区区域地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全面地论述工作区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9.1.3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评述II111主要包括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结
34、果、采样布局、釆样密度、方法与技术的特点,样品加工方案和 分析方法选择,分析指标的确定(含试验工作的结果),工作质量的监控、质量评述和数据的处理、成 图等,要紧扣设计书的要求。9.1.4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包括测区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地表、坑道、钻孔等不同介质利部位)特征,已知矿床原生异常特 征,建立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等。9.1.5成果解释推断包括异常解释方法、结果和对解释成果可靠性的评价。9.1.6结论与建议总结工作中取得的地球化学认识,重要的找矿信息,方法技术成果等,并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9.2报告编写的要求要做到层次分明、文图表一致、内容简明扼要、附图齐全。应以异常特征、解释推断、异
35、常査证 等为重点。力求做到立论有据、重点突出。所用名词、术语、代号、格式等要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为据。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T 02482006 )#q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规程(DZTT 02482006 )171原子序数兀素克拉克和华盛顿(Clarke F.W.andWashington H.S.)(1924)附录A(提示的附录)地壳元素丰度值表(3B/10f)戈尔徳施密特(GoldschmidtBM)(1937)维诺格拉多夫(BMHorpaAOBA.ri)(1962)泰勒(Taylor SR) (1964)魏德波尔(Wedepohl K.H.) (1995)鄢明才迟清华(1997)1
36、I131415K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H He Li BeNe NaMg AlSiAr8 8001500401010870300495 20027065610320466 000800323.81223019470 000660202.81020020464 000625182.4111906052513LI1040050475 00057026 40019 40075 100257 50012004801 90028 30020 90081 3002 力 2001 20052048025 000
37、18 70080 500295 00093047017023 60023 30082 300281 500105026013023 60022 00029 600288 00075769747225 70020 80075 700281000680300110Ca Sc Ti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Rb SrY Zr Nb Mo Tc Ru Rh24 00033 900 nXl(T5 80016033080047 00010018010040 nXlO一5nX105nX10nn170230nX10 nX10T25 90036 30054
38、 4001502001 00050 00040100708015750.092.528015028.1220202.30.00125 00029 600104 50090831 00046 50018584783191.41.70.052.115034029170201.120 90041 500225 70013510095056 30025755570151.51.80.052.59037533165201.521 40038 500164 0109812671643 20024562565151.41.70.121.07833324203191.10.000 10.000 0619 30
39、046 600183 6001108473049 400224030741&21.21.50.11(0.3)6336015146100.50.000 050.000 056q173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177地质调查标准汇编地球化学勘查分册续附录A原子序数兀素珈创北刊恥班 mYh5ME2w&6hHMcsnu字系华北地台。克拉克和华盛顿(Clarke EW.and Washington H.S.) (1924) nX105 0X102 OX 10_1 nXl()TnOXIO1nXl()Toxiot0X1034703050nX104nXlO4 nX103 nXl()T oxiot nXl
40、O20nX10一2X0Y2080戈尔德施密特(GoldschmidtBM)(1937)0.010.02080,140(1)(0.001 8)?033.243018.341.65.5323.96.471.066360,914.47L152.470202660.754.52.10.0010.0010.0050.0010.503160.21L5维诺格拉多夫(BMHorpaftoiA.n.)(1962)0.0130.070.13025250.50.0010.43.765029709374.31.73.30.270330.82.5L37X1040.004 30.0831160.009132.5泰勒(Ta
41、ylor S.R) (1964)0.070.20.120.20.534253060&2286.01.2540.93.0L22.80.483.00.50I0.0040.080.4512,50.179.62.7魏德波尔(WedepohlKH)(1995)0.0040.0700.1000.050230300.0050.83A584306067275.3L34.00.653.80.82 A0.0302.00.354.9LILO0.000 40.050-050,000 40.002 50.040.5214.80.0858.517鄢明才迟清华审(1997)0.0110.0570.080(0.05)1.20
42、.15(0.008)(0.1)1.469029556.2254.4L213.90.613.30.671-90.291.850.294.00.606(0.000 4)0.000 0520.000 0280.001 20.0010.0080.40130.145.0LO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支术规程(DZ/T 02482006 )179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支术规程(DZ/T 02482006 )183岩性(N)花岗岩(880)469附录B(提示的附录)中国主要岩类化学成分平均含量SiO2AI2O3Fe2()3FeOMgOCaONa2OK2Oh2o+CO2AgAsAuBBaBeBiBrCdClCoCrCsCuF
43、GaGeHfHgIInIrLiMnMoNNbNiOsPPbPd72.4013.83L021.270.641343.554.340.910.260.061.20.485.56803.20,24(0.2)0.057523.06.63.65.548518.01.2506.4(0.05)(0.05)(2)193200,725165.2(12)34526(0.06)花岗闪长岩(252)12966.4015.231.582.691.833.293503.051300400.0572.00.77.68501.30.15(03)0.0679112443.31&55651&7114.7 6,2(0.08)(0.
44、06)(5)205600.66201119(20)710180.30岩岩类(58)2256.9016.822.784.623-946-45368L69L60 0.47 0.0530.9L06.67160,80.080.09517126761.63054020.50.953.86.5119400.4838128012.50.40(系中国东部沉积岩化学成分平均含量114石沉 积岩安山 岩类 (32)29562916.424.254.024.26 6.09337L511.500.370,053.70.96 7.0 540 0.80.10(03)0.09646261061.7 4043019.1133.9&6(0.16)(0.06)14161 1800-531108.644(25)1 080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专职律师聘用合同范本(合同样本)
- 2025育儿嫂用工合同简易版
- 2025制造公司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芜湖北至南陵高铁青弋江特大桥防洪影响工程上游右岸疏浚产生的淤泥处置转让合同样本
- 2025汽车维修简单合同范本
- 2025专卖店申请加盟合同
- 2025物业服务补充合同
- 2025终止授权代理合同书
- 2025幼儿园围墙工程合同
- 2025网签版合作协议合同
- 劳动课种植教学方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2025年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理解词语含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GB/T 44421-2024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
- 磷酸哌嗪宝塔糖的毒理学研究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灵芝培训课件
- 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 妇科医生进修汇报课件
- 《科室管理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