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物联网_第1页
理性看待物联网_第2页
理性看待物联网_第3页
理性看待物联网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性看待物联网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必将得到广泛应用。如今,物联网行业迎来一波上冲行情。据粗略统计,全国90%的省份已将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大批一、二线城市纷纷在建或规划建设物联网产业园,物联网风头一时如日中天。 物联网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应用,而且是在民生领域。比如说,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安保、智能物流、车联网等。但这个应用应当是逐步开展的,而且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协作。如首先作为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产业发展基础的IPv6仍未得到普及,导致物联网IP地址资源不足,规模化应用的落地面临挑战。其次,许多城市发展物联网,比较重视的是

2、信息的采集、传输,但是没有重视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决策。假如没有技术智能分析,仅把信息收集起来,结果是海量的垃圾信息堆叠。再次,相关法律缺失,物联网应用的安全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纠纷等,都需要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当前这些方面几乎是空白。 物联网是利用RFID、传感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掩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或沟通”,而无需人为因素的干预。其实质是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然而,RFI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如想像的那样顺当,成本

3、、技术标准、安全性、市场需求等都可能成为物联网发展、应用、普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1.应用成本高 这是制约RFID发展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RFID的成本不仅包括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等,而且还包括管理软件的升级费用,技术原创的成本、标准化过程的成本和其他附加的成本等。 当人们关注RFID已经从详细的技术层次转为应用环节时,众多的物流企业发觉,比技术问题更需要关注的是引入这一系统的投入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率等更为复杂的问题。当前,每枚RFID标签的价格在0.30.6美元。对那些高档产品而言,增加0.5美元能够被厂商和消费者接受。然而,对于中、低档的日常消费品,RFID标签就不易接受了,因此RFID标签

4、的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成本。 2.技术标准不统一 业界公认,当前制约RFID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技术标准。有关部门RFID的标准有基础性标准、接续性标准和应用类标准 首先,电子标签标准全球互通的基础并不牢靠。这主要体现在编码不全都。日本有UID、欧美有EPC体系,中国有自己的GBl8937-20XX(NPC)。编码系统本身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 其次,RFID五大标准组织也存在利益之争。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团体或国家的利益。 再次,全球现有117个针对数据交换的RFID协议标准。协议过多过滥,导致术语不统

5、一,限制了标准在实践中的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缺乏全球共同遵守的权威统一的标准。 3.使用频段混乱 面对着广阔的市场,RFID的脚步反而显得更加踟蹰。频率的规划成了最令中国感到头疼的问题。 860MHz及960MHz的UHF(超高频或甚高频)是RFID在物流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频段。在该频段,全球的定义不尽相同欧洲和部分亚洲定义的频率为868MHz,北美定义的频段为902MHz905MHz之间,在日本建议的频段为950MHz956MHz之间。由于各国RFID的使用频率和功率限制,乃至频谱框架有所区分,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UHF频段的RFID频率。另外,历史上中国已经在这一频段上作过规划,该频

6、段已经承载了包括公用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点对点地通信、无线定位、航空无线导航等诸多无线应用。目前,中国在UHF频段上已经没有现成的、可供直接规划的RFID频率。 我国现在已具备HF(高频),即13.56MHz以下的芯片、读卡器的制造能力,但在这个频段上读取距离近,并不适合大规模物联网的推广和使用。 4.安全问题 RFID技术安全性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RFID便捷的读取性,RFID信息在空中进行传输,使得标签芯片上储存的个性信息很简单被他人截获。甚至在许多非自愿赐予的状况下,自己的隐私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被读取,甚至造成被追踪。对于门禁类产品以及金融类产品,后果则更加严重。破解芯片后,黑客可以提取原卡信息,从而复制出一张和原卡拥有同样认证信息的新卡。利用这张克隆卡,黑客就可以自由进出受限区域,或者进行刷卡消费。 5.市场需求不旺 我国企业应用RFID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到应用后的效益,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从成本价格层面讲,相较条形码成本过大、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RFID的普及。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具有很廉价的人工成本,企业不愿使用RFID来代替人工管理;从技术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