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古诗两首编写人潘霞年级组长审核课时第一课时班级小组学生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腊、浑、豚;会写4个生字:莫、腊、浑、疑。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学习重点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方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知识链接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2、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温馨寄语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全面、客观、冷静的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过程学案导案批注栏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风景名胜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2.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初读交流,整体感知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古诗出示自学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3.“不识

3、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细读理解,品味感悟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1.诗人看到庐山“远近高低”各是什么样儿呢?你可以查找资料去了解了解。2.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把“庐山”比作是“人”或是“事”等,我们又该怎样识得“人”或“事”的真面目呢?交流收获,巩固练习考考你对古诗的理解吧:1.题西林壁这首诗充满哲理,告诉我们_。2.小丽和同桌小亮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闹矛盾,当老师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对方。唉,这_啊!出示练习,当堂检测。拓展升华,归纳总结1.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2.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如果你能在理解诗意、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