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_第1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_第2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_第3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_第4页
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年 级学 科上课时间老师姓名课 题新课标版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理解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赏析的;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题才能和习惯,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教学过程老师活动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有一字覆盖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 2.请对全词的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

2、西北望,射天狼略作赏析。 【答案】1“狂,狂字总起,且贯穿全篇,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2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很能表达苏词的豪迈之风。词开篇由“狂而起,从举止神情上阕,到壮志豪情下阕,皆由“狂而来。【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才能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才能。结合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感来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的含义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才能层级为鉴赏评价D。【学科问题】 考察内容主要有

3、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学生问题】1、 几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以及构造形式的掌握2、 没有掌握相关题目的答题技巧,答题格式不标准。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描写手法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象征、抑扬、白描、工笔、比照、衬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照、借代、夸大、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构造形式开门见山

4、、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命题揭秘】 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分两部分,即识别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大、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要求结合详细内容作相应的详细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察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

5、法的艺术效果。【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详细运用使用效果【知识精要】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较、夸大、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复习备考时,一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内涵和特点,二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正面结合例如作一些分析。一鉴赏诗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分两部分,即识别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较、夸大、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察,一般要求结合 详细内容作相应的详细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

6、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 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淀:即“靛,深蓝色染料。这首元曲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解析 这首曲是作者清秋黄昏登上浔阳楼的即兴写景之作,曲词描绘作者在浔阳楼头所见长江 等景象,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上下、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图景。答案 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宏伟。“长江万 里白如练一句从色和形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那么只从形的

7、 角度,描写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划过江天的景象,这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想。2、 比较比较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1拟人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野 步 周 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的春日风光。诗歌移步换景,依次展现,字里行间洋溢 着盎然活力,给人触目皆新的感觉。答案 2拟物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温暖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 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

8、托出。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愁用舟载,这是否符合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防止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 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说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那么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 出笔极为蕴藉。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下片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欢游山玩水的,想借游览以排遣凄楚的心情,有泛舟双溪的想法。 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

9、的?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意料到愁 重舟轻,不能承载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答案: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 看似不合逻辑,实那么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3、夸大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绘,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逢入京使 岑 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 龙钟:湿漉漉的样子。ü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岑参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第一次远赴西域,正值

10、34 岁,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远离京都和家园的心情是凄凉的,又正遇上和自己反向 而行之人,因此不免感伤。但远行之人又想抚慰家人,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忧。这样朴素而又 复杂的人之常情,用朴实无华的表达式语气道出,更觉得真切感人。答案 诗人运用夸大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 种夸大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11、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解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 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恼与苦闷。作者在 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取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委婉含蓄地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轻轻 地吐露了出来。答案 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 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颖而又奇特。5、 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 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

12、方式。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程度,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解析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 声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 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让人捉摸不定了。答案 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 “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 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

13、、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6、顶真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句作下文的开头。主要作用是贯穿语气,突出事 物之间的环环相扣。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和亲的王昭君出塞时,有下面一 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 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 凉;夜生凉,泣寒螿;泣寒螿,绿纱窗;绿纱窗,不

14、思量!【注】 寒螿:寒蝉。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解析 梅花酒写的是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别后汉元帝的感受。那空旷的深秋原野在他的想象中 是如此悲凉,当他回眸自视时,他将面对的是更孤独寂寥的情景。这里写的景,并非实景,而是幻 景,是作者采用幻觉的形式作间接抒情,透过这些景物所创造的凄清、阴冷的朦胧气氛,深一层地 展示了汉元帝与王昭君诀别后的相思之痛。答案 曲的后半部分全部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 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或问题引入,带动全篇;或中间设问,承上启下;或结尾 设问,深化

15、主题,令人回味。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双调蟾宫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简析。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开头一个设问提得非常突兀,但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的目光 引入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曹操、孙权、诸葛亮都是英雄。作者以大开大合之笔,再现了三国人物 的历史风采,歌颂了他们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大展抱负的宏愿。 答案 用设问句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三个典故,分层次地表达三国英雄人物的业绩。8、反问用疑问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

16、。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诗歌末句用反问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解析 这首诗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历史的规律不可违犯。“百战疲劳壮士哀是根本原因,“中原一败势难回是结果。答案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 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错误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

17、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久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用“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用“日比喻君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人当道,蒙蔽君王的深灰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的感慨。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

18、,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