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检测(二)_第1页
阶段性检测(二)_第2页
阶段性检测(二)_第3页
阶段性检测(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阶段性检测二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解析:选C。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大量蒸馏水进入而导致破裂;红细胞膜是脂溶性的;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低温时分子运动减慢会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关于细胞膜的组成、构造、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选项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主动运输得以正常进展ABC D解析:选C。此题虽是选择题的形式,但推理过程却是主要的。由细胞膜的组成分子到分子的

2、运动才能表达出构造特点流动性,再由构造到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展主动运输。解题的根底是对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的深化理解。细胞膜是边界,以下过程不能表达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别离D高尔基体产生的小泡与细胞膜交融解析:选B。质壁别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都表达了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无关。如图中甲、乙为两个浸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浸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到达动态平衡时的状态。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图中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

3、图乙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液的浓度C图乙中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相等D图甲中溶液和浓度差越大,那么图乙中的水柱越高解析:选C。错选B项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维定势影响。误认为平衡状态时浓度应相等。在图乙中,高出液面的水柱所产生的压力应与浸透压平衡。水柱产生的压力向下,而浸透压方向应向上,即漏斗内液体浓度应高。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白细胞通过跨膜运输的方式吞噬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C当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上载体蛋白D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展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4、解析:选C。白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能量;协助扩散虽然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 D浸透作用解析:选B。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存在差异,即存在浓度差。该浓度差的维持依靠主动运输。如图表示多种成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别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说明这些植物细胞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解析:选C。从图中可知,浓度为0.1以上时,不同植物

5、细胞开场部分发生质壁别离。随着浓度的增加,质壁别离百分率也逐渐增加,到0.50.6时,植物细胞全部发生质壁别离,说明多种植物细胞分别具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 mmol·L1和400 mmol·L1的小分子物质M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 mmol·min1。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D吸收M物质时所需能量供给缺乏解析:选C。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是浓度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吸收M的方式不是自由扩散。细胞在两种不同浓度下吸收物质M的速率一样,说明影响物质

6、运输速率的因素不是浓度,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给,但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C最有可能。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A没有载体参与B为自由扩散C为协助扩散D为主动运输解析:选D。该题主要考察了主动运输的特点。主动运输是一种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既需要载体,又需要消耗能量。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别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选D。植物细胞对K等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海水中的海藻细胞通过积累溶

7、质而进步细胞液的浓度,可防止发生质壁别离;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说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在以下人体细胞中,含核糖体和内质网较多的细胞是A肝细胞 B神经细胞C唾液腺细胞 D肌肉细胞解析:选C。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有关。供选的四项中只有唾液腺细胞和肝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中没有酶,而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那么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ABCD解析:选A。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然后进入内质网进展折叠、组装等初步加工,再转移至高尔基

8、体内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答复:1图中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_。2细胞膜的根本骨架是_填图中字母及名称;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_填图中字母及名称。D代表_。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O2、CO2、H2O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图中的哪一种?_填图中字母编号。4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以图中的哪种方式?_填图中编号;与O2、CO2、H2O等物质的吸收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_。解析:12图示所示的细胞膜模型称为液态镶嵌模型,根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外表

9、,或部分或全部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有些蛋白质与糖链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识别有关,分布于膜外。3细胞膜的构造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O2、CO2、H2O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4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即图中的a,与自由扩散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答案:1液态镶嵌模型2B磷脂双分子层A蛋白质糖链3选择透过性b4a既需要载体蛋白,又需要消耗能量以下图为研究浸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答复以下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浸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

10、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 如下图的浸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 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浸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参加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参加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浸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填代号。选两片干净的载玻片

11、,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4上述实验中最能表达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解析:1漏斗内液面升高,说明漏斗外的水分子浸透进入漏斗内,故漏斗内溶液浓度较高,即S1S2。到达平衡时,理论上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但因液面高的一侧水的压强大,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的浓度关系仍是S1S2。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物质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是分子直径小于半透膜的孔径,而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其上

12、具有载体蛋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只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而原生质层可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3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而KNO3可以以K和NO的形式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到达浸透平衡时装置X能出现液面差,装置Y不能出现液面差。选两片干净的载玻片后应分别编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观察其初始状态时应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两者的共同点是能发生质壁别离的现象。4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可以以K和NO的形式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内,使细胞液浓度增大,从而引起质壁别离自动复原。答案

13、:1S1S2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X标号蒸馏水质壁别离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别离后会自动复原如图1为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答复:1图1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判断运输方式的理由是_,也可以用图2中的曲线_来表示。2对于此方式,图1中B代表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_,此过程还需要_。3你认为A可能代表以下哪些物质_多项选择。AO2B甘油CK D氨基酸解析:1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B,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2中的乙曲线表示细胞可以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所以也属于主动运输。2图1中的B在运输A前后没有改变,与被运输的物质A结合又别离,所以B是载体蛋白,主动运输还需要能量。3O2和甘油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K和氨基酸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答案:1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乙2载体蛋白能量3C、D16实验室有两瓶质量浓度均是0.3 g/mL 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不慎丧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某同学采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利用质壁别离原理进展了鉴定实验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但速度较慢,蔗糖分子那么不能透过。请写出实验步骤并在图中绘出可能的实验结果:材料:两瓶质量浓度均是0.3 g/mL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