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中的父与子同课异构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册单元第17课 案例A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学生观看录象:洛杉矶大地震片段,并谈观后感受。2、教师(配乐)简要介绍洛杉矶地震情况,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2、反馈交流 (1)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指名读,正音。 (2)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3)师: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评价这对父子的话。 课件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生齐读) 三、赏析词句,品评父子 1
2、、师:你们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学生读、思、画、批、议)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A、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聚焦父亲挖掘画面。 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学生谈感受。(一直在挖,不把儿子救出来不罢休)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仔细地品读会有许多的联想。听老师读这两句话,看看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深情并茂地齐读) (4)对比品析 师:作者为何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写出时间的流逝?为什么不这
3、样精练地写:“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相机出示该句) 学生交流:课文那样写,突出了挖的时间非常长,而且挖得很艰难,不断有人阻止父亲。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36小时是多长的时间呢?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呀!在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中,父亲不吃也不喝,不休也不憩,一直在拼命地挖着,为的是生:救出儿子!师:多么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让咱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这两句话。(5)了解人们不来劝阻父亲的原因 师:此时却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在课文59节中找找答案。(人们判断他精神失常了)师: 为什么人们判断他精神失常了?(无论人们怎么说,怎么劝,怎么做,父亲反反复复地说着这样的话。)课件
4、出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 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失去孩子的父母、救火队长、警察)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分别指三名同学读救火队长、警察、失去孩子的父母劝阻的话,其余学生齐读父亲回答的话)(6)探究父亲不听劝阻的原因师:父亲听从了这些好心人的劝阻吗?他为何要如此倔强、执著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师:父亲凭什么断定儿子在等着他呢?(父亲曾多次对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是父亲对儿子郑重的承诺,凝聚着深沉的父爱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教师引导
5、朗读体会师:于是,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时,让他重新挺立并执著坚持的正是这句话(生读)师:当众人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不断回响他耳边的也是这句话(生读)师:当危险来临时,给他信心和力量的还是这句话(生读)师:当人们摇头叹息,说他精神失常时,支撑起他的仍是这句话(生读)师:这句话是支持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心底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执着!(7)感受父亲挖掘的的模样。 让我们走出父亲的内心世界,回过头来看看父亲此时的模样。课件出示并引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师:父亲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呢?联系录象中
6、的内容,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师:通过想象,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深厚的父子亲情,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了不起的父亲!让咱们带着深深的敬意,齐读这句话。B、感受儿子的“了不起”(1)师:课文哪些句子表现了儿子的了不起?(指名读相关句子,并谈体会)(2)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诺言”的含义。师:多么了不起的小小男子汉!在生死关头,始终牢记父亲的那句承诺”(生接说)“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文中类似的句子出现了几次?这样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父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是父子联系起来的纽带和幸福重逢的关键。)四、总结全
7、文,升华情感、深情朗读结尾,感受父与子的幸福师: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对彼此的深深信任,凭着永不言败的执著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生齐读)师:让我们一起扣住“了不起”、“无比幸福”、“紧紧拥抱”这些字眼,一起来祝贺这对劫后余生的父子吧!” (生再齐读)、生畅谈读后感受。师:学完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齐诵小诗,升华情感师:当老师第一次读完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就想到了一首小诗,现在把它送给大家。(出示诗歌父亲,配乐,师生齐诵)五、拓展阅读,丰富情感师:此情此景,让我们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阅读最后的短信,感受伟大、无
8、私的母爱。案例B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师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片段。2、师(配乐)导语:在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在灾难过后的废墟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谱写了一首亲情的颂歌。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了解内容1、认读生字:指名读,正音。2、通读课文:指名逐节朗读课文,评议。3、了解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初步感知,了解人物1、速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2、交流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信守诺言、锲而不舍、深爱儿子) 你认为这又是一位怎样的儿子呢?(勇敢无畏、先人后己、团结友爱)
9、小结:在灾难面前这位父亲是如此的坚定执着,而他那年仅9岁的儿子又是那样的勇敢无私,那么,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不起)四、体会情感,揣摩写法1、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了父与子的什么来进行描写,表现出他们的“了不起?”2、交流A、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父亲请求别人帮助的语言文字。动作描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写父亲动作的句子。外貌描写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父亲挖的动作,从父亲的外貌,还能体会到什么?(爱,是爱使这位父亲有着巨大的力量)B、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引导学生从儿子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儿子的勇敢镇定、先人后己,并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
10、源自于父亲许下的诺言,源自于深深的父爱,然后通过朗读加深体会。3、总结。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语言、动作、外貌)五、课堂练习、巩固迁移1、16年前,这位美国的年轻父亲用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14年后,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中,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用爱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我们来阅读一篇文章谭千秋的故事。要求:边读边想,谭千秋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画出有关描写谭千秋的语句)2、生自读批画、小组交流、班级汇报。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是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特点,希望你们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
11、质。评析这两份教学设计都颇具特色,有其共同的优点:一、精心设问,简化教学环节。A案以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以点带面,做到“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品读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种立体多维式的建构,简化了教学环节,体现了阅读的整体性,提升了阅读的品质。B案则以单元训练重点为切入点,提出一个大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此问题既统领了整个单元的学习,同时又贯穿了本课教学始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删繁就简,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二、朗读悟情,引发情
12、感震撼。A案和B案都力图做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学伊始, A案、B案都播放了地震录象,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在悲惨的音乐声中, 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中,再造地震现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其次,在体会重点句所表达的情感时,A案和B案都注重了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感受和体验,引起情感震撼,从而深刻感悟父亲的坚定执著、永不言弃和儿子的沉着勇敢、先人后己的人物形象。尤其是A案,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作为“引语”点燃情感的火花,给学生营造一个默默读书的“场”和细细品味的“场”;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
13、,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层层叩问,通过一咏三叹式的回读,情感步步推进,学生在层层推进中强化了感受,并将自己的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三、综合训练,积淀人文素养。A案和B案都能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听、说、读、写等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A案引入听话想象:“在教师的范读中,学生闭目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和想象写话:“在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以及抒发感受:“学完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等训练,这样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当然,这两份教学设计也各有其不足之处:A案在单元训练重点“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体现不够,建议在第四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级月嫂基础知识培训
- 2.2.4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分层练习(有答案) 高一生物学苏教版必修一
- 高空坠落现场处理课件
- 北京幼师考试笔试真题及答案
- 北京初三政治中考试卷及答案
- 电焊工常规知识培训课件
- 6-Benzylaminopurine-suitable-for-plant-cell-culture-生命科学试剂-MCE
- 高温消防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保定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校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秋新版)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市妇幼保健院关于调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 亚麻籽油在化妆品配方的应用研究
- 企业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检查记录
- 2025年空分设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幼师面试精 选题目及答案解析
- 企业营销自动化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
- 通信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
- 医院招聘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 神经外科护士进修汇报:专业提升与实践应用
- 重庆导游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