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一轮复习易错题专题训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读世界部分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答复13题。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
2、月份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B受P风带挪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潮湿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1.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气压带的判断。由图可知,图示的风向是从M气压带吹出的,说明M气压带为高压带。图中风向向右偏,说明位于北半球。M气压带北侧吹西南风,南侧吹东北风,由此可以判断M表示副热带高压带。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C选项,
3、原因是考生没有考虑风向偏向,直接根据风向吹向两侧判断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2.B【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挪动。由上题分析可知,M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其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反映的是北半球春秋季节的气压带分布状况。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所反映的是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副热带高压带位置偏南,应为冬季,错误选择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3.C【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气候成因分析。由上题分析可知,M气压带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N气压带表示的是赤道低气压带,P表示的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
4、Q表示的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欧洲西部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潮湿。地中海沿岸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炎热枯燥。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南亚西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挪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挪动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形成是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挪动形成的。以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图示四地A甲地纬
5、度最高 B乙地适宜开展种植业C丙地位于南半球 D丁地多水蚀地貌5图示四地气候特征最接近的是A甲地与丙地B甲地与丁地C乙地与丁地D乙地与丙地4.A【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区域地理特征。由图可知,四地主要是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等影响,四地中甲地主要是受西风带影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短,说明甲地纬度最高。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宜开展种植业。丙地410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113月份受西风带影响,应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降水稀少,多风沙地貌。故A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根据图示判断
6、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在南北半球都有分布。5.C【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气候特征。由图可知,乙和丁两地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最接近,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甲地与丙地都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影响,气候类型一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以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 B西北
7、 C东北 D西南7假设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挪动,那么此季节 A开普敦温和多雨 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6. D【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上风向的判断。由图可知,图中35°N对应的高空为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甲地位于北半球高压的北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C选项
8、,原因是考生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错误判断35°N近地面是低压,从而判断甲地吹东北风。 7. A【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察季节判断与地理现象判断。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35°N近地面为高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向北挪动,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华北平原的小麦是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开春后,气温上升,麦苗开场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南半球冬季时,南极是极夜时期,冰川融化速度慢。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为北半球秋季。故A项正确。【易错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认识不够,以为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小麦
9、处于返青时期。8.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 图1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注: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图2为“非洲之角示意图,图3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1根据图1所示信息,分析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2说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从气压带、风带的挪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答案】1等值线呈东西走向。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短,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2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潮湿的西风带控制;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解题思路】1此
10、题主要考察降水的地区差异。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分析可知,等值线呈东西走向。南部冬雨率低,北部冬雨率高,原因主要与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短有关。2此题主要考察气候特征差异及原因分析。气温差异主要表达在年均温和年较差两方面。降水差异主要表达在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等方面。由图可知,乙地全年气温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且甲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半年。原因主要是甲地冬季受潮湿的西风带控制,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易错分析】此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冬雨率的理解不到位,在分析冬雨率等值线分布特征的原因不能从冬季多雨的角度进展分析。二是对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描绘不全面,考生往往只是
11、分析气温上下,无视气温年较差大小的分析。降水只是分析年降水量的大小,无视降水季节分配的分析。9.甲图为某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要求。1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 ,判断根据是 。该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该季节乙图中地区降水 多或少。2B风带的名称是 。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 气候。3乙图中洋流
12、H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图中渔场的主要成因是 。4分析M地降水非常丰沛的原因。【答案】1冬季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昼短夜长 少2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3降温减湿 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鱼类饵料丰富4受赤道低压影响;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南风与海岸线垂直;沿岸暖流流过;高原山地抬升作用。【解题思路】1此题主要考察季节判断和季节现象判断。由图可知,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冬季。该季节北半球昼长夜短。乙图中地区气候为地中海气候,该季节南半球为夏季,降水少。2此题主要考察气压带与风带名称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图可知,A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B风带为东北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此题主要考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乙图中洋流H为本格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报表管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 本的二手房买卖合同
- 硕士外语考试答题技巧与问答
- 2025年计算机系统配套用各种消耗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经济顾问聘用协议书
- 艺术留学保底协议书
- 英文赔款转让协议书
- 蛋鸡养殖托管协议书
- 股改外包服务协议书
- 鸽巢问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题
- 《磷污染的物化处理》笔记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防暑应急救援演练脚本
- 运营管理-理论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央财经大学
- 中医跨文化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中医药大学
- 职域行销BBC模式开拓流程-企业客户营销技巧策略-人寿保险营销实战-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大全-
- 【基于4P理论的得物APP网络营销策略优化探究14000字(论文)】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