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颞骨影像学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_第1页
术前颞骨影像学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_第2页
术前颞骨影像学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术前颞骨影像学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国钧 黄加云 倪丽艳 高金建【关键词】  颞骨影像学是无创伤性检查,有助于术前精确的了解内耳结构,还可以发现植入的禁忌证,对耳蜗电极植入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在本院接受多道人工耳蜗植入的39例深重度耳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12岁14例、4岁9例、9岁7

2、例、28岁9例;语前聋35例、语后聋4例;耳聋病因及耳科情况:内耳畸形4例,药物中毒性7例,脑白质异常1例,先天性耳聋视网膜综合症1例,外伤2例,出生缺氧1例,原因不明25例,其中2例有上述两种情况。术前常规行颞骨薄层CT扫描和头颅MRI及耳蜗水成像及内耳三维重建。1.2  方法  颞骨薄层CT扫描使用Philips Secura螺旋CT机,患者取仰卧位,两侧对称,对不能合作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0.5ml/kg)待其入睡后扫描,基线与听眶上线平行,颞骨轴位扫描(电压:140kV,约300mA ;矩阵512×512) 。扫描参数:层厚1mm ,螺距I.0,间距

3、0.5mm。扫描窗设置为4000/500。MRI耳蜗水成像:采用PHILIPS Gyroscan1.5T超导MR扫描机,头颅线圈,先做高分辨2D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 FSE) T2 加权序列,再选择三维FSE T2技术(水成像技术)及脂肪抑制技术,视野20×20,矩阵512×256,层厚2mm,层间隔0mm ,原始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MIP) 法, 巡迷路路径行MPR(多平面重建)重建内耳迷路三维图像。2  结果   术前影像学结果显示32例中耳和内耳结构正常,乳突发育良好。4例(8耳)患者前庭导水管扩大, 1例(2耳)

4、耳蜗发育不全,只发育了1.5周,且耳蜗底周较正常小,4 例(6耳)半规管发育欠佳, 1例右侧颈静脉球高位,1例左中耳积液,1例脑白质异常,未发现有耳蜗纤维化或骨化的病例,未显示面神经明显走行异常或裸露,所有病例均成功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无严重手术并发症。3  讨论   颞骨CT检查可以检出急慢性中耳炎,耳蜗骨化及内耳骨迷路的各种畸形,对了解中耳、内耳的骨性结构,乳突的气化情况及面神经的情况方面具有较大优越性。Tien等1992年首次使用快速自旋回波(FSE) MRI技术。普通的T1加权像在液体、神经组织、膜蜗管的分隔与颞骨周围组织缺乏对比度,普通的T2加权需要较长时

5、间, FSE速度快,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获得薄层,高清晰度、高对比度的T2加权像,可以显示充满液体的膜蜗管和内听道。本组对耳蜗植入的患者术前常规均行颞骨轴位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头颅MR,耳蜗水成像及内耳三维重建,以全面了解中耳和内耳的发育情况及精确的解剖信息。               中耳方面首先需了解乳突气化情况,尽管乳突的状况并不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选择,但对手术可能遇到的困难仍有一定的提示,若乳突气化好,手术较易进行;若乳突硬化,人工耳蜗电极插入则较为困难,

6、术前影像学发现本组病例乳突发育均良好,乳突开放较为顺利。鼓室内情况也必须正确评估,分泌性中耳炎和胶耳并非手术禁忌证。双侧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者,炎症控制可期手术,炎症活动分期手术。术前影像学发现1例左侧中耳积液,手术选择无积液耳进行。高于鼓环下缘的颈静脉球称为高位颈静脉球。高位颈静脉球将导致术中电极不易进入圆窗。本组1例CT发现右侧高位颈静脉球,手术选择了对侧进行,顺利植入。   内耳形态也是耳蜗植入术前必须进行重点评估。内耳发育畸形可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其中颞骨CT测量前庭水管的外口与总脚之间中点的距离1.5mm或可考虑为前庭水管扩张(Large vcstib

7、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LVAS可安全地植入人工耳蜗,术后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者无差别,但术中易发生Gusher(井喷)现象。本组病例术前影像学发现4例(8耳) LVAS,术中1例见明显的外淋巴搏动但非井喷,其余3例未见异常,电极插入皆顺利。耳蜗发育畸形:耳蜗畸形按严重程度依次分为:Michel畸形,耳蜗未发育,共同腔畸形,鼓阶间隔发育不全型,耳蜗发育不良,鼓阶间隔发育不全型(Mondini畸形),其中前两种严重畸形为耳蜗植入的手术禁忌。本组病例术前影像学发现1例(2耳)耳蜗发育不良,只发育了1.5周,且耳蜗底周较正常小。成功进行了耳蜗植入。 

8、0; 细菌感染所致重度感音性耳聋时,感染可经内耳道的耳蜗小管播散至耳蜗,继而成纤维母细胞积聚,膜迷路纤维化甚至骨化。耳蜗骨化和纤维化增加电极植入的难度,术前必须准确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Seidman发现CT对早期骨化与软组织异常的漏诊率可达57%,而MRI有助于分辨耳蜗软组织异常,膜迷路骨化CT未能发现的内耳道以及蜗后软组织异常。【参考文献】  1 Woolley AL, Oser AB, Lusk BP, et al. Preoperative temporal bon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nd its use in evaluating

9、 the pediatric cochlear implant candidate. Laryngoscope,1997,107:11001106.2 Tien RD, Felsberg GJ, Macfall J. Fast spin-echo high-resolution MR imaging of the inner ear. AJR Am J Radiol 1992:159:395398.3 Incesulu A, Kocaturk S, Vural M.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ronic otitis media. J Laryngol Otol, 2004,118(1):37.4 林慧文,许由,区建国,等. CT与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研究.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440442.5 Aschendorff A, Marangos N, Laszig R. 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ochlear implant s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