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_第1页
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_第2页
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_第3页
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            “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赌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资格去赌。”摩托罗拉CEO高尔文原创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河南省安阳市曙光学校(455000)常作印 changzuoyin创新本身并不像“创新”的含义那样简单,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管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有的领导对创新很迷信,似乎创新是一种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创新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掌握其灵魂和核心,

2、从而在教育中灵活自如的运用。创新就是新思想加上能够带来改进或利润的行动。创新并不需要刻意也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过程。真正的创新能给教育和学校带来新的机遇,但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对于积弱已久的教育来说,尽管层出不穷的创新犹如不断推陈出新的新药,但是,教育非但沉疴难起,应试教育反而形成了对形形式式的创新措施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照目前这种情况来看,如果依然过于一味迷信创新的话,那么,学校简直将成为一个创新试验场,缺乏科学论证的创新试验只能让我们的孩子、家长、社会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正如摩托罗拉的CEO高尔文所说:“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赌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资格去赌。”我

3、们并不怀疑创新对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却不能不怀疑某些所谓创新的动机、目的和实际作用。当前的许多创新通常并不是为了革故鼎新,而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非但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反而成了学校的拖累,阻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的问题弄到积重难返的地步,并不是没有创新,而有时恰恰是太在乎创新和瞎创新的缘故。以为创新了,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从来很少有人去分析一下,哪些是我们需要务实的坚持做下去的内容,那些是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改革创新的东西。更可怕的是认识不到创新是一种赌注。造成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许多行业迷信创新。教育不是按照科学和教育的原则进行管理,而是天天忙于瞎折腾

4、式的创新。改革了嘛,就要统统创新。盲目的创新,虽然有时也换来一时的累累荣誉硕果,但却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和教育管理的黑洞。出了问题往往也不是用科学的规律和方法来解决,而是以改革的名义,继续“创新”,拆东墙补西墙。譬如:目前,许多地方和许多学校教育创新之举,把教育变得越来越简单化、模式化、功利化。出于宣扬某些领导政绩的需要,许多中小学校扯起创新的虎皮大旗,甚至还忙不迭地展示貌似“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的改革,昨日取消班主任,今日取消三好生;去年评选校树校花,今年实行春假秋假。这种改革往往还煞费苦心,给人感觉动真格儿的。什么多劳多得、优教优酬,样样改革,样样创新。媒体报道热热闹闹,时评发言叫好声声。

5、中国的教育改革,似乎此起彼伏,好像波澜壮阔,真是“山荫道上,应接不暇”,实际上大多数不过是奇招怪术。一时间,确实也让某些领导风风光光,获得了暂时的虚名。折腾了一阵,浪费够了人力、物力、财力,一些人也捞够好处和功名,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从前。蓦然回首,一切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创新变成了一场政绩工程的“作秀”。如此种种教育创新,对促进中国的教育发展会有多少作用呢?教育家和改革家们,当然能够总结出一套套好处来,反正我无能,是看不出什么好“东东”的。有时评家极力吆喝,拼命推广,我看了很悲哀。如果教育创新老是在那样的层面上折腾,弄得“皇帝不急太监急”似的,下面一阵阵忙乎着“隔靴搔痒”,而且还往往夹杂着炒作

6、心态,那注定是没什么好结果的。创新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两条:一是要适度,第二要实用。为了创新而创新,标榜很多自己加了很多的概念,加了很多东西进去,这些创新不一定实用。我们永远都要记住,0.1 永远大于零。有结果永远比没有结果要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发现速度逻辑的背后躲藏著两条美女蛇:一条名叫“追求完美”,另一条名叫“迷信创新”。之所以叫美女蛇,是因为她们表面上看起来很迷人,但实质上却是速度与结果的大敌。追求完美的人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认为不完美就没有价值。迷信创新的人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们认为要有价值就不能重复别人的路。我很欣赏一句话:什么叫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至就是不简单。但迷信创新

7、的人却不是这样,在他们那儿,凡事做到一半,他们就在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所以他们一生都在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教育改革中所谓的管理创新也应警惕。教育管理改革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需要上级的统一领导和部署,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一致拥护。然而,总有一些中小学校领导我行我素,以个人的意志做决定。于是,创新变异为某些领导专断独权、控制教师的工具。倘若有人质疑,他定然会理直气壮地答:“校长负责制,说了不算,怎么负责。”目前,这种“创新”观念可算是大有市场。仔细思来,这大概与某些使人权欲膨胀的腐败环境有关。(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学校领导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自治权。)难怪有些沦为阶下囚

8、的腐败分子总是抱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惜的是没有永远笑傲江湖的“东方不败”。有些学校也确实真心实意想靠创新做点好事,但好心未必就有好结果。风风火火地将别人的改革方略拿来就用,全盘照搬。梦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果却是矛盾百出,问题丛生,教师不能人尽其才,物资不能发挥最大效益。不但自己学校的发展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发展,连正常运转也难以为继。这样的创新,就成了一桌难以下咽的“夹生饭”。所谓的教育观念创新更应警惕。对孩子行为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可是偏偏就有人创出一种新理论,非要我们对孩子只能进行赏识教育。但学过辩证法和心理学的人都知

9、道,“赏识”是要有条件的,那种不分年龄段、不讲实际情况、一味夸大“赏识”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诚实,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可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时期不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反倒进行谁诚实、谁吃亏的教育,甚至还要进行谋略教育。谋略是什么?说得不好听一点,有那么点欺诈的意思,这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而且错过了幼年这段成长期,将来都无法再教育。一度出现的“教育创新之举”“洗脚作业”,是教育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做法。孝敬父母完全可以选择多种方式,但像布置作业一样,让每个学生按照统一的“洗脚”模式来“孝敬父母”,而且只洗一次,一洗即孝,这

10、就不可取了。有些地方的中考综合评价,甚至创新出把道德量化。我就搞不明白,孝敬父母到底值多少分?得5分的学生是否就真的比得3分的学生更孝敬父母?我们还知道,道德与其他制度(比如法律)不一样,它是不可量化的。孝敬父母”是怎么个标准?怎么样证明是不是孝敬?评价的权威性如何体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我们很难像法律条文一样,提出一个相应的道德条文出来,对道德也进行数目化管理做了哪些,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做了哪些,就是一个道德低下的人。从这个假设可以看出,试图建立这样的标准其实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我们有过计划经济,现在要来“计划道德”,这都是美丽的彩虹,纯理想主义的高蹈,道德量化的尝试已经引起了

11、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孝敬与否是个很主观的问题,难以确立判定标准,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笔者认为,该项规定的悖谬还不只于此,其中包含的超越现实的理想化和功利性思维方式对学生道德思维养成的负面影响,更值得警惕。著名专家赵忠心教授认为,“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是有其基本内在规律可循的科学,而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搞花样翻新的玩意儿。我觉得,有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是在教孩子做人,而是在教孩子作秀,这种倾向值得注意。”追根溯源,教育中的种种作秀“创新”,是当前浮躁世风的一种表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类的创新,是作秀的一种;商家大肆炒作“概念”的创新,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也是一种作秀;某些学者耐不住寂寞,坐不得冷板凳,为名为利甚至不惜抄袭剽窃式的创新,这同样也是作秀。如果这种创新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对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