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综合)_第1页
安全知识(综合)_第2页
安全知识(综合)_第3页
安全知识(综合)_第4页
安全知识(综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电安全一、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明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统计表明,不少电气事故完全是由于瓜安全用电SAFE USING ELECTRICITY、“注意安全”等。、“已接地”等。标志不统一而造成的。例如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相线接设备的机壳,而导致机壳带 电,酿成触点伤亡事故。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 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 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 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为保证安全用电, 必须严格按有关标准使用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 我国安全色标采用的标准, 基本上与国际标准草 案(I S D)相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

2、以下几 种:1、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 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钮等都是 用红色来表示“禁止”的信息。2、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危险。如“当心触点” 3、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在此工作” 4、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5、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按照规定,为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确保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采用不同颜色来区 别设备特征。如电气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涂为黑色。 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流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以

3、下二、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 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 源。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 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 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 不用湿布擦拭电器。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 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 不要用力拉拽电线, 以防止电 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 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6、不随意拆卸、

4、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 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三、家庭安全用电常识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2、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3、接临时电源要用合格的电源线、电源插头、插座要安全可靠。损坏的不能使用,电 源线接头要用胶布包好。4、临时电源线临近高压输电线路时,应与高压输电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 0.7 米;35KV,1 米;110KV,1.5 米;220KV,3 米;500KV,5 米)。5、严禁私自从公用线路上接线。6、线路接头应确保接触良好,连

5、接可靠。7、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8、使用电 动工具如电钻 等,须戴绝缘手 套。9、遇有家 用电器着火,应 先切断电源再 救火。10、家用电 器接线必须确 保正确,有疑问 应及时询问专 业人员。11、家庭用 电应装设带有 过电压保护的 调试合格的漏 电保护器,以保 证使用家用电 器时的人身安全。12、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要设有公用地线。13、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不能用湿布擦拭使用中的家用电器,进行家用电器修理必须先停电源。14、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万不

6、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9K用电Hm时使用会造成用电总功率如戴引起联叫或二踣烧盘,引志火灾15、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插 销以防意外。用火安全一、怎样预防火灾事故火是一种自然现象。 驯服的火是人类的朋友, 它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但火如果失去控制,酿成火灾,就会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 统计:1997年我国共发生火灾 14万多起,伤亡7千多人,而其中有 8%的火灾是因小孩玩 火造成的。可见,了解掌握一些消防知识,减少和预防火灾的发生,对同学们来说是多么重 要。(1)玩火许多同学对火感到新奇,常常背着老

7、师和家长做玩火的游 戏。有的点火烧纸、烧柴草,在野外堆烧废轮胎、废塑料等, 还有的在黑暗处烧火柴、弹火柴棍、燃放烟花炮竹,有的在野 外烧马蜂窝。然而,几乎每一种玩法都具有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同学们 年纪小,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平时应注意做到:1 .充分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恶果,无论任 何时候都不玩火。2 .打火机、火柴、鞭炮等常常是诱发儿童玩火的物品,平 时不要在身上携带这些东西。3 .同学间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如发现有同学玩火应该 立即制止,并报告老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2)爱护消防设备,保持通道畅通为预防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防患于未然,人们在许多地方设置了 消防设备

8、。这些设备一旦被挪用或损坏,遇上火灾,人们就会束手无 束。1 .不要搬动、挪用或损坏消火栓、水枪、水带、灭火器以及专门 用于消防的锹、镐、钩、沙箱、提桶等。2 .现代化的商场、宾馆、图书馆等许多公共场所的墙上都安装有 红色火警按钮,同学们千万不要随意按动它。3 .楼梯通道是发生火灾时人员脱险逃生的通道,也是抢 救火场被困人员的必经之路,务必保持畅通无阻,不要在这 些地方存放自行车和堆放杂物。二、如何逃生火灾无情,一旦发生火灾,同学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争分夺秒,快速离开。 万一被火围困,更要随机应变,设法脱险。(一)、平房起火如何脱险1、睡觉时被烟呛醒,应迅速下床俯身冲出房间。不要等穿好了衣服才

9、往外跑,此刻 时间就是生命。2、如果整个房屋起火,要匍匐爬到门口,最好找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烟火封 门,千万别出去!应改走其它出口,并随手把你通过的门窗关闭,以延缓火势向其它房间蔓延。3、如果你被烟火围困在屋内,应用水浸湿毯子或被褥,将其披在身上,尤其要包好 头部,用湿毛巾蒙住品鼻,做好防护措施后再向外冲,这样受伤的可能性要小得多。4、千万不要趴在床下、桌下或钻到壁橱里躲藏。也不要为抢救家中的贵重物品而冒 险返回正在燃烧的房间。(二)、教学楼起火时如何脱险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 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 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 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 楼房着火,应

10、当按以下方法逃生: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 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时着火方 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 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2、起火时,如果楼道被烟火 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 风孔,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 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 并将向上的衣服浇湿,以免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吸 入呼吸道,并采用弯腰的低姿势,逃离烟火区。3、千万不要从窗口往下跳。如果楼层不高,可以在老师的保护和组织下,用绳子从 窗口降到安全地区。4、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被火烧坏;应沿防火安 全疏散楼梯

11、朝底楼跑;如果中途防火楼梯被堵死,应立即返回到屋顶平台,并呼救求援。也可以将楼梯间的窗户玻璃打破,向外高声呼救,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确切位置,以便营救。(三)、楼梯被火封锁后怎么办楼梯一旦被烧断,似乎陷入 山穷水尽”的绝境,其实不然。1、可以从窗户旁边安装的落水管道往下爬,但要注意察看管道是否牢固,防止人体 攀附上去后断裂脱落造成伤亡。2、将床单撕开连结成绳索,一头牢固地系 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下去。3、楼房的平屋顶是比较安全的处所,也可 以到那里暂时避难。4、从突出的墙边、墙裙和相连接的阳台等 部位转移到安全区域。5、到未着火的房间内躲避并呼救求援。6、跳楼往往凶多吉少,是最不可取的逃生 方

12、式。但如果你被困在二层楼上,迫不得已则可采 用双手扒住窗户或阳台边缘,将两脚慢慢下放, 双膝微曲往下跳的方法。食品安全一、日常饮食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 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 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 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

13、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 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 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 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 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 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 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

14、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 毒,喝开水最安全。二、哪些食品易致癌?咸鱼: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 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 多吃。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花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 和胃癌。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烧。咖啡烧焦后,苯并花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

15、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反复烧开的水:反复烧开的水含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火腿+乳酸饮料:三明治中的火腿、 培根等和乳酸饮料一起食用易致癌。为了保存肉制品,食品制造商会添加硝酸盐来防止食物腐败及肉毒杆菌生长。当硝酸盐碰上有机酸时,会转变为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怎样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1、浸泡水洗法:先用水冲洗掉蔬菜表面污物, 大部分残留农药。这里介绍四种方法: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基本上可除去2、碱水浸泡法:先将蔬菜表面污物冲 洗干净,然后浸泡到碱水中(大约

16、 500毫 升水中加入碱面 5至IJ 10克),停留5至IJ 15 分钟,再用清水反复冲洗。3、储存法: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时间 推移能缓慢地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 烂的蔬菜可以先存放一周再食用。4、热水法:常用于芹菜、菠菜、青椒、 菜花、豆角等,先将蔬菜表面污物洗净, 然后放入沸水中,2到5分钟后捞出,用 清水再洗一两遍即可。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是 :1、有明显的季性。一般发在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2、发病急病程短。一般进食后24小时内发病,短的数十分钟,长白7 72小时内,但经治疗2 3后天痊愈。3、发病与饮食有关。中毒病人均吃同样的食物 临床症状基本相似。4

17、、无传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为:1、食品腐败变质,或被细菌污染发生腐烂变质 但往往是轻度变质,不易发现或被认为问题不大结果进食后引起中毒。2、食品切块太大,烧煮时间太短使食品未烧熟 煮透。3、食品加工时生熟不分,包括刀、菜板、容器生熟不分,使熟食品受到污染。4、食品保存不当,被苍蝇、老鼠、嶂螂等害虫叮爬,有的食品未及时放冰箱冷藏,导致在常温下放置过长。5、食品加工者带有病菌或在操作时不注意个人卫生而使食品受到污染。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为:1、不购买、不加工腐败变质的食品。2、新鲜食品要及时加工,烹调前清洗干净,烹调时烧熟煮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在外存 放太久,最好现烧现吃。另外,外购食

18、品或隔夜食品要回烧后食用 ,对暂时不用或用不 完的新鲜食品,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3、防止食品污染。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生熟分开,刀、菜板、容器、用具要分开,用后要清洗干净,用前要进行消毒。此外生熟食品应分别存放。4、食品加工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交通安全、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二、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 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 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 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三、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 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 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 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 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 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 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 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 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