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上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上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长治市上党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将废旧电池埋在地下,防止污染B.对煤进行月硫处理,减少SO的排放C.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答案】A【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直接埋在地下,会造成土壤污染,选 项错误,A符合题意;B.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SQ , SO2溶于雨水中会形成酸雨,因此需对煤进行脱硫处理, 减少SO的排放,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

2、中含有可回收利用物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D.化石燃料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且化石燃料的过量开采,会造成生态破坏,而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是对化学与环境的考查,结合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kO与H2Q是同种物质B.叩和互为同异形体C.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系物D.正戊烷和异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D【考点】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H2O和HbQ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

3、同,不属于同种物质,A不符合题意;bV。和90为氧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B不符合题意;C.红磷和白磷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不是同系物,C不符合题息;D.正戊烷的结构简式为 CHCHCHCHCH ,异戊烷的结构简式为(CH3) 2CHCHCH ,二者的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同种物质,其组成和结构相同;B.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C.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的有机物;D.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3.下列物质中,属于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

4、物的是()A. NaOB. Ca(OH)2C. HFD. CO【答案】A【考点】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解析】【解答】A.NazO中只含有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A符合题意;B.Ca(OH) 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C.HF中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CO中只含有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所给化学式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进行分析。4.工业上利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备硝酸,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为 催化剂4V修十*6 X 4Ap十包°,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历程中所

5、有过程都是放热过程B. 4 mol NH 3和5 mol O 2的总能量小于 4molNO和6molH2O的总能量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该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只含共价键【答案】D【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解析】【解答】A.该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在反应还没开始之前,为吸热过程,A不符合题息;B.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量,故4molNH和5mol6的总能量大于4molNO和6molHO的总能量,B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氮元素由-3价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NH3为还原剂,氧元素由 0价变为-2 价,化合价降低

6、,为氧化剂,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4 , 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NH、Q、NOm H2O都为共价化合物,都只含有共价键,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结合反应条件分析;B.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分析;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分析;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异戊烷的分子式:匚声C.乙烯的结构式QH4D.甲烷的比例模型【答案】D【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解析】【解答】A.异戊烷分子中含有五个碳原子,B.S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S2-的核电荷数为16,因此其分子式为 C5H2A不符

7、合题意;最外层电子数为 8, B不符合题意;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CHD符合题意;B. BC. CD. D【答案】 【考点】 【解析】 合题意;C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解答】A.乙醇和四氯化碳可互溶,互溶液体的分离用蒸储,不能用分液,A不符B.氯化钠可溶于水,泥沙不能溶于水,因此可用过滤进行分离,C.苯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进行分离,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D.乙酸乙酯和乙酸可互溶,不能用过滤分离, 故答案为:CD不符合题意;【分析】此题是对混合物分离提纯的考查,结合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进行分析。7.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化学反应,下列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酒 蚀【答案】 【考点】

8、 【解析】乙酸除水垢C. 钢D.光合作用)B.铁A氧化还原反应【解答】A.乙酸除水垢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粮食酿的腐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异戊烷中含有五个碳原子;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C.烯煌的结构简式需体现其双键;D.根据比例模型的特点分析;6.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正确的是(合价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 粮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钢铁腐蚀过程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过程中,空气中的

9、CO转化为02 ,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分析所给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若有化合价变化,则涉及氧化 还原反应;若没有化合价变化,则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8.下列关于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果糖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C.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考点】 水解反应,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解析】【解答】A.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单糖不能水解,因此葡萄糖和果糖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选项正确, A不符合题意;B.油脂在碱

10、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是皂化反应,选项 错误,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选项正确,D.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分析】A.单糖不能水解;8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C.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蛋白质水解形成氨基酸;9 .实验室由海水获得淡水的实验装置是()D.【答案】C【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解析】【解答】解:从溶液中获取可溶性溶质采用蒸发的方法;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采用分液方法;互溶的液体分离采用蒸储的方法;难溶性固体和溶液分离采用过

11、滤方法, 因为海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杂质,可以利用蒸储的方法得到淡水,故选C.【分析】A从溶液中获取可溶性溶质采用蒸发的方法;B.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采用分液方法;C.互溶的液体分离采用蒸储的方法;D.难溶性固体和溶液分离采用过滤方法.10.下列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聚乙B. CH3CH=CHC. CH3CHCH3A.烯D.乙醇【答案】B【考点】加成反应【解析】【解答】A.聚乙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B.CH3CH=CH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B符合题意;C.CHsCHCH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D.乙醇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

12、生加成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或碳氧 双键;其中竣基、酯基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11.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A和2mol B,发生反应2A+B =2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生 成 2 molD.达到平衡时,CB过量,但由于可逆反应A. 反 应 达 到 平 衡 时CB.扩大容器体积,反应速率增大C.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答案】D【考点】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解析】【解答】A.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因此虽然所给反应物中反

13、应物无法完全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达不到 2mol, A不符合题意;B.扩大容器体积,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B不符合题意;C.升高温度,对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都是增大的,要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还应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结合可逆反应的特征分析;B.集合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C.结合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结合可逆反应的特征分析;12.酒石酸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酒石酸的说

14、法不正确的HIHO-C-COOHUO-C-COOHIHA.能发生取代反应B. 分子式为C4HsQC. 1 mol酒石酸能和4mol NaOH完全反应D.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解答】A.该有机物中含有羟基和竣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 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因此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4H6O5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C.该有机物中能与 NaOHK应的官能团为-COOH因此1mol酒石酸能与2molNaOH全反应, 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C

15、上有H,因此该有机物能发生氧化反应,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是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查,结合所给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分析。13.我国成功研制出新型“海水电池”,电池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O2得到电子B.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C.电池工作时,铝片发生氧化反应D.电池工作时,电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答案】D【考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Q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B.原电池工作时,实现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选项

16、正确,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铝片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D.电池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正极得到电子,因此电子只在电极和导线之间移动,不经过电解质溶液,选项错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在该“海水电池”中, Al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Q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14.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x的一种单质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坚 硬的天然物质,Y和X相邻,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W的单质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17、性在同周期中最强B. Y只能形成一种氧化物C. W的单质可以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D.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码【答案】C【考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X为C,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CO ,为弱酸,同周期中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NO ,为强酸,A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丫为N,其氧化物有 NO NO、N2Q等,不止一种,B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知, W为Cl,其单质Cl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知,Z为Na,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是一种强碱,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最

18、坚硬的天然物质”为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因此X为C; “丫和*相邻”则Y为N; " 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Z为Na; " W的单质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W为Cl ;据此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分析选项。1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原电池发生腐蚀:一种腐蚀称为吸氧腐蚀,总反应式为2A?十6十双O =(。砚另-种腐蚀称为析氢腐蚀,总反应式为步£+k=/-+日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类型的腐蚀都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两种类型白腐蚀中,铁都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C.析氢腐蚀时,生成1molH2同时转移1mol电子D.发生腐蚀时,铁中含有

19、的碳作为正极【答案】D【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解析】【解答】A.两种类型的腐蚀都形成原电池装置,原电池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不符合题意;B.两种类型的腐蚀过程中,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为负极,B不符合题意;C.析氢腐蚀过程中,其产生Hb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zT ,因此每生成1molH2的同时转移2mol电子,C不符合题意;D.两种类型的腐蚀过程中,铁中含有的碳都作为正极,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钢铁的腐蚀过程形成原电池,结合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分析选项。16.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4/匚/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A. 1种B. 2种C.

20、 3D. 4种【考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解析】【解答】由有机物的分子式可知,分子结构中只存在单键,氯原子和滨原子可以同时位于同一个碳原子上, 也可以分别位于两个碳原子上,因此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为2,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是同分异构体书写的考查,结合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分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小题,共52分)17.澳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苯的气味,不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醛、丙酮等多数有机溶 剂,工业上主要用于充当溶剂、分析试剂和用于有机合成等。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质的 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装苯和澳的仪器名称是 ,烧杯中倒扣的漏斗的作

21、用是 (2)烧瓶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和液澳反应生成催化剂FeBr3,写出生成Fe以反应的化学方程t:烧杯中能观察到白实验现象是 (3)写出苯和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4)根据题中信息,分离苯和澳苯的实验操作是 【答案】 (1)分液漏斗;防倒吸4+3电=空的力(3)产生淡黄色沉淀卜/ 4 、 】奸十HI支I;取代反应(4)蒸储【考点】苯的结构与性质【解析】【解答】(1)装苯和澳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烧杯中倒置的漏斗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2)Br2具有氧化性,能将Fe氧化成FeBr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 3B2=2FeB3; 产生的FeBr3对苯与液澳的反应起到

22、催化作用,苯与液澳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 HBr进入烧杯中,与AgNG溶液反应生成 AgBr沉淀,因此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产生;(3)苯与液澳发生反应生成澳苯和 HBr,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 十 Rr? FJr - /' 1 IBn;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4)苯和澳苯为两种可互溶的有机物液体,且由表格数据可知,二者的沸点不同,因此分 离苯和澳苯,应采用蒸储方法。【分析】(1)结合实验装置分析;(2) Br2具有氧化性,能将 Fe氧化成FeBc ,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苯与液澳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HBr,与AgNO溶液反应,据此确定实验现象;(3)苯与液澳发生取代反应

23、,生成澳苯和HBr,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苯和澳苯为两种可互溶的液体有机物,但沸点不同;18.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和速率变化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1)某同学为探究反应 Fe+H2SQ(稀尸FeSQ+H中的能量变化,向装有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 HSQ,试管内产生气泡,触摸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该反应为量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因此在该反应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 (填“大于”或“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措施中,能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是 (填字母)。a.将铁片改成铁粉b.降低稀H2SQ的温度(2)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声

24、+ 6。2 = 68#6码。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株1 i h_ V区fit1由H桢14有氧反应一极是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质子交换膜允许 通过,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若该电路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生成CO的体积(标准大况)为【答案】(1)放热;小于;a(2)正;仃*0厂=67.2L【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电源新型电池,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因素,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解析】【解答】(1)由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a、将铁片改成铁粉,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

25、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b、降低稀硫酸的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在原电池中,O一般做正极反应物,因此有氧反应的一极为正极;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因此H+向正极移动,则其电极反应式为:Q+4e+ 4H+=2HbQ该电池中,生成 CO的电极反应式为: QH12O24e+ 6H2O=6CO+ 24H+ ,由电极反应 式可知,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12moi时,则反应生成 CO的物质的量为3mol,其在标准状 态下的体积为:V=nX V 声3molX22.4L/mol=67.2L ;【分析】(1)结合温度变化确定反应热效应,结合反应热效应确定断键吸收能量与

26、成键释放能量的相对大小;结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2)在原电池中,Q一般做正极反应物;酸性介质中,Q在正极得电子形成 HO;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19.海带中提取碘的一种流程如下:(1)操作I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含丁的溶液,他包括灼烧、水浸。其中灼烧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为(2)若“反应”中通入的 C12恰好将转化为£二,则改反映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 此可以证明C12的氧化性(填“强”或“弱”)于 A(3)操作H的现象是 ;得到水层的方法:将通入C12后的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 人CC14,振荡静置,(4)检验“操作n ”所得水层中是否含有FK+的方法是【答案】(1)增期

27、6+UTCS;强(3)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紫红色;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关闭旋塞, 将上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4)取少量“操作H”所得水层 ,加入KSCN溶液,若变红,则含 F4,弱不变红,则不 含有【考点】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解析】【解答】(1)固体的加热应在增期中进行,因此仪器A为堪期;(2) C12具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I2 , Cl 2自身被还原为 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12+ 2I 一=I2+2C/;该反应中,氧化剂为 C12 ,氧化产物为I2 ,而氧化还原反 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

28、氧化性,因此可证明Cl 2的氧化性强于I2;(3)操作n中加入 CC14 , I 2在CC14中的溶解度较大,因此碘水中的I2会转移到CC14中,由于 CC14与水不互溶,且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因此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接 近无色,下层液体为紫红色;得到水层的操作为分液操作,其操作方法为:将通入C12后的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入CC14 ,振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打开活塞,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关闭活塞,将上 层液体倒入另一烧杯中,即可得到水层;(4)由于Fe3+遇KSCN显红色,因此可用KSCN§液检验水层中是否含有 Fe3+ ,其实验 方法为:缺少量“操作n”所得水层,加入K

29、SCN容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则说明水层中含有Fe3+;若不变红,则说明水层中不含有Fe3+;【分析】(1)固体的加热在塔期中进行;(2) C12具有氧化性,能将I-氧化成I2 ,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结合氧化剂的氧 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氧化性的强弱;(3)操作n为萃取,据此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分液操作分析;(4)根据Fe3+的检验分析;20.乙烯是来自煤和石油的重要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转化:C,fl-飙CH才OHCHO-CHjddohABCd(1)对比A,B的结构,X的名称是,D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 (2)写出B与D在浓HkSQ作用下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A分

30、子之间也可相互反应生成聚乙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有关聚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是高分子化合物c单体是CHCH3【答案】(1)水;竣基 (2)CHCOQH + CH/JHpH工出0。灯日£心 十 日夕 (3)汉比士;【考点】乙烯的化学性质,酯化反应【解析】【解答】(1)由反应A (CH=CH)和生成B (CHCHOH可得,该转化过程为加成反应,另一种反应物 X的化学式为H2Q D的结构简式为CHCOOH其所含的官能团为竣基;(2) B与D发生的反应为酯化反应,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COOHGH50H CHCOOCt+HO;(3) A的结构简式为 CH=CH ,分子间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该反应卡产rK'H' CH”rb七CH。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