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吸声系数_第1页
材料的吸声系数_第2页
材料的吸声系数_第3页
材料的吸声系数_第4页
材料的吸声系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的吸声系数吸声系数 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E/Ei =(Ei-Er)/Ei=1-r式中:Ei入射声能; E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Er被材料或结构发射的声能; r反射系数。名词解释吸音系数是按照吸音材料进行分类的。说明不同材料有不同吸音质量分贝(db),是声压级大小的单位(声音的大小)。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20-40分贝相当于情人耳边的轻轻细语。40-60分贝是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70分贝很吵,

2、并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在100-120分贝的房间内呆1分钟,如无意外,人就会失聪(聋)。吸声原理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 =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 =1,表示完全被吸收。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 =01, 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

3、不可能全部吸收。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RC大于等0.2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

4、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3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5。 分贝、声功率、声强和声压分贝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 声音功率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 = 10lg(A1/A0) 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式中A0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这对数值称为被量度

5、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声功率(W)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声功率级:Lw =10lg(W/W0)式中:Lw声功率级(dB);W 声功率(W);W0 基准声功率,为10-12 W。声强(I)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 W / m2。声强级:LI = 10lg(I/I0)式中:LI 声压级(dB);I 声强(W/m2);I0 基准声强,为10-12 W/m2。声压(P)声

6、压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力增值。单位为P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和稀疏交替变化,所以压力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是取均方根值,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I= P2 / c式中:-空气密度,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c =408 国际单位值,也叫瑞利。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声压级:LP = 20lg(P/P0)式中:LP 声压级(dB);P 声压(Pa);P0 基准声压,为2×10-5Pa,该值是对1000HZ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响度和响度级响度(N)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

7、,它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还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为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 声音和响度的强度。如果另一个声音听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n宋。响度级(LN)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1000Hz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压级(dB)。响度级用LN表示,单位是"方"。如果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为80dB,频率为1000Hz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是80方。响度与响度级根据大

8、量的实验得到,响度级每改变10方,响度加倍或减半。它们的关系可用下列数学式表示:N = 2(LN-40)/10 或 LN = 40+33lgN注意,响度级的合成不能直接相加,而响度可以相加。应先将各响度级换算成响度进行合成,然后再换算成响度级。声级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有关人员在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滤波器,叫计权网络。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已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A计权声级是模拟人耳对55dB以下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计权声级是模拟55dB到85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C计

9、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计权声级是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计权网络是一种特殊滤波器,当含有各种频率通过时,它对不同频率成分的衰减是不一样的。A、B、C计权网络的主要差别是在于对低频成分衰减程度,A衰减最多,B其次,C最少。A、B、C、D计权的特性曲线见十四、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和昼夜等效声级。1常用建筑材料类(混响室值)2座位和听众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量(m2)(混响室值) 3多孔吸声材料类(驻波管值)4共振类吸声结构(混响室值)多孔材料是如何吸声的?         

10、;一般多孔材料内部具有大量的小孔,这些微小细孔相互连通并直接通向材料的表面,当声波入射到这种开孔性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声波会透入材料内部,一部分声波在材料表面反射。透入材料内部的声波在缝隙和小孔中传播,空气运动会产生粘滞和摩擦作用,同时小孔中空气受压缩时温度升高,稀疏时温度降低,以及材料的热传导效应,从而使声能逐渐转变成热能所消耗,这种能量的转变是不可逆的,因此材料就产生了吸声作用。对于这种具有良好吸声性能的材料,一般被称为多孔吸声材料。其吸声性能与小孔的大小、数量、构造形式等有关,而且材料就产生了一定的厚度才能起吸声作用。对于材料内部虽具有大量微孔,但这些微小细孔相互封闭而不连通的多孔材料,当

11、使波入射到这种材料表面时,因声波无法透入材料内部,因此它不会产生吸声作用。这类多孔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作用,被称为隔热或者绝热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硬质聚氨酯板、酚醛泡沫板等。开孔型多孔吸声材料和闭孔型多孔隔热材料中的小孔。多孔型吸声材料一般是中高频的吸声系数比较大,而低频段的吸声系数比较小。吸声材料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

12、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将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2的材料是反射材料,N

13、RC大于等0.2的材料才被认为是吸声材料。当需要吸收大量声能降低室内混响及噪声时,常常需要使用高吸声系数的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等属于高NRC吸声材料,5cm厚的24kg/m³的离心玻璃棉的NRC可达到0.95。        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混响室法,一种是驻波管法。混响室法测量声音无规入射时的吸声系数,即声音由四面八方射入材料时能量损失的比例,而驻波管法测量声音正入射时的吸声系数,声音入射角度仅为90度。两种方法测量的吸声系数是不同的,工程上最常使用的是混响室法测量的吸声系数,因为建筑实际应用中声音入射都是无规的。在某些测量报告中会出现吸声系数大于1的情况,这是由于测量的实验室条件等造成的,理论上任何材料吸收的声能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