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那么运算之一,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展简便运算。如:300÷25÷4=300&divi

2、de;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那么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那么没有意义。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

3、divide;3=3,3就是完全商。9.不完全商假如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11.26的乘法口诀2×2=42×3=6 3×3=92×4=8 3×4=12 4×4=162×5=10 3×5=15 4×5=20 5&tim

4、es;5=25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2.直角:几何本来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15.平移:平移

5、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一样间隔 的挪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程度的。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假如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17.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间隔 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18.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2旋转方向;3旋转角度。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

6、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0.7、8、9的乘法口诀7×7=497×8=56 8×8=647×9=63 8×9=72 9×9=81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

7、结果等于100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22.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23.千克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

8、秦而后历代对老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老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老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因为“老师必需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

9、?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