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处理工业废水_第1页
法处理工业废水_第2页
法处理工业废水_第3页
法处理工业废水_第4页
法处理工业废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前言1第1章 总论21.1 项目背景21.2 设计原则、任务、内容及依据2设计原则2设计内容2设计依据21.3 设计基础资料、规模、经济指标3设计基础资料3设计规模3经济指标分析与运行报表3第2章 工艺选择及论证42.1 工艺选择原则及处理限度4工艺选择原则4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的使用范围和处理限度42.2 活性污泥的净化机理5活性污泥简介6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62.3 活性污泥工艺流程的比较7各种工艺流程概述72.4 生物膜法净化机理92.5 生物膜法工艺比较102.6 工艺确定11第3章 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及高程设计计算113.1 进水预处理设计计算113.1.1 泵前格栅123.1

2、.2 污水提升泵房133.1.3 泵后细格栅14沉砂池16调节池193.2 污水处理20反应池21反应池的计算21生物接触氧化池24二沉池323.3 污泥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37回流污泥泵房37剩余污泥泵房38设计选型38污泥浓缩池39贮泥池及污泥泵413.4 高程计算41水头损失计算41高程确定42第4章 设备选型434.1 设备的选择原则43设备的选型概述43设备选型的原则444.2 沉淀池的选型44沉淀池44辐流式沉淀池454.3 风机的选型464.4 曝气器的选型47曝气设备的发展历程47目前我国正在使用和研制的几种曝气器的技术简介48各种曝气器性能比较504.5 回流污泥泵的选型504

3、.6 搅拌器及附件51搅拌器的作用51搅拌器的形式51搅拌器附件52搅拌器的选择52选型524.6.6 污水提升泵选择53第5章 污水厂布置555.1 厂址选择55厂址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55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55厂址选择中的环保要求55厂址的确定565.2 总平面布置565.2.1 概述56平面布置原则56管道布置56其他57平面布置图575.3 污水厂的高程布置57概述57高程布置原则57高程布置图57第6章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效益586.1 环境保护58气味和噪声控制58厂区废水、废渣处置59防止事故性排放596.2 安全生产59劳动保护59消防606.3 社会效益60参考文献61致

4、谢辞62前言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工业污水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为较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的趋势,必须对工业污水污染进行有效治理。工业废水有排放量大且水质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难以适应,因此发展新颖的适合行业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和排污特点与达到排放标准相匹配的污水处理工艺是目前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控制出水的水质的COD、BOD5和氨氮是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目标,根据本设计处理工业污水的污染特点,本设计拟选用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A/O/O)工艺,以求经该工艺处理后能达标排放。A/O/O工艺是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结合,其主要原理是,A/

5、O段既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浓度(COD、BOD5),同时还具有反硝化作用,达到较好的脱氮效果。生物接触氧化池可以进一步降低A/O段出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利用水中较好的好氧环境实现硝化作用,降低污水中的硝态氮,实现控制出水总氮含量达标的目的。该工艺具有脱氮效果佳、耐负荷冲击、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对工业污水的净化效果。此工艺通过大型工业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设计,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水污染控制理论,系统的掌握污水处理方案比较、优化;各主要构筑物结构设计与参数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包括格栅、提升泵、鼓风机、曝气器、污泥脱水机等;以及平面布置和高程计

6、算。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工艺和计算结果,绘制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及各主要构筑物图等。第1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废水的产生量也明显的增加,对乌溪江及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大的污染,为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对工业废水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建立一座大型污水厂势在必行。1.2 设计原则、任务、内容及依据1.2.1设计原则2、对设备、仪器、仪表选型本着先进、可靠、适用的原则。1.2.2设计内容4、污水处理厂的平面、高程布置。1.2.3设计依据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卷5、巨化集团公司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说明书1.2.4工艺采用的规范标准1.3 设计

7、基础资料、规模、经济指标设计基础资料 冬季主导风向:东北 全年地面平均风速:3m/s设计规模 1.3.2.1 污水水量与水质处理要求经济指标分析与运行报表第2章 工艺选择及论证2.1 工艺选择原则及处理限度工艺选择原则(1)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膜法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粘性,排放标准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待选确定。(2)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总体环境效益等。(3)应切实际确定废水进水质,优化工艺参数。必须对废水的现状水质特征,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测定,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

8、处理工艺的研究试验,必要时应进行中试。(4)积极审慎地采用高经济的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在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再进行应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的使用范围和处理限度任何一种废水处理技术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使用范围和处理限度,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也不例外。因此,在选择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之前,需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处理限度。活性污泥法的处理范围活性污泥法主要去除废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由于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从而实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此适合可生化性高的废水处理。对某些由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多数情况下根本被降解,或者在较短的时

9、间内不能被降解。因此在自然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不具有分解这些物质的酶,或者需要很长的驯化时间才能建立降解这些物质的酶系统。活性污泥法用来去除废水中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细胞核和酶等的主要组成元素是氮、磷和微量元素。如果废水中这些营养物质不足,则有机物就不能被分解。相反,如果磷和氮含量高,需要采用生物除磷和生物脱氮的二级强化处理活性污泥法加以处理。活性污泥法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比物理化学法产生的污泥难于缩水和脱水,但其污泥量比物理化学法产生污泥量少。它的生物反应速度较化学反应慢,因此占地面积大,但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能省。处理含有害物质和pH值偏低和偏高的废水时,需进行预处

10、理。.2生物膜法的处理范围生物膜法主要用于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使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生物处理方法。生物膜法的主要优点是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生物膜法从本质上与土地处理的过程相似,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化和强化。生物膜法的主要设施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滤池有间歇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多种形式。间歇生物滤池只适用于个别场合,一般不采用。.3处理的限度所谓处理限度,就是只用一种处理单元能够将污水处理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处理限度是由经济性和技术性条件决定的,而不是处理程度越高越好。例如普通活性污泥法BOD去除率为90%左右,厌氧缺氧好氧

11、生物除磷脱氮活性污泥法的总氮去除为6070,总磷去除为7090。2.2 活性污泥的净化机理活性污泥简介活性污泥是污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反应作主体,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絮状体颗粒。良好的活性污泥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絮体大小约0.020.2mm,多为茶褐色,微具泥腥味,密度约为1.005g/cm3 ,含水率在99左右。活性污泥由有机物及无机物两部分组成,组成比例因污泥性质的不同而异。例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其有机成分为7585,无机成分仅占1525。活性污泥中有机成分只要由生长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这些微生物

12、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实物链,其中以各种细菌及原生动物为主,也存在真菌、放线菌、酵母菌以及轮虫等低等后生生物。在活性污泥上还吸附着被处理的废水中所含有的无机和有机固体物质,在有机固体物质中包括某些惰性的难以被细菌降解的物质。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活性污泥法是废水处理技术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自1913年在英国建立第一座活性污泥试验以来,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已有90多年的历史。几十年以来,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发展很快,现在成为世界各国最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我国是较早采用活性法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21至今,我国已建成几百座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氧的条件下,对废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

13、行培养和驯化,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和氧化利用,分解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然后进入二沉池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随着废水处理的实际需要和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活性污泥法,如普通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缺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等。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在气液和固液等相界面上,物质因物理及化学作用而被浓缩,这个现象称为吸附。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就是有机物在活性污泥表面的浓缩现象。将废水和活性污泥进行混合曝气,废水中的有机物就会减少,被去除。有机物去除量和活性污泥耗氧量随曝气时间的变化,在废水与活性污泥开始接触短时间内,有机物被

14、大量地去除,这种现象称为初期吸附。被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经水解后,被微生物摄入体内,接着被氧化和同化。在初期吸附,活性污泥的耗氧量与表面有机物去除量无关,它与被氧化和同化有关。被吸附有机物的同化和氧化以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经氧化和同化作用,被微生物利用,表示如下: 被吸附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被吸附的有机物:被同化分解(合成细胞)所谓氧化是指微生物为了获得合成细胞和维持其生命活动等所需的能量,将吸附的有机物进行分解,这个过程可用下式表示:CyHyOz+(x+y/4-z/2)O2XCO2+y/2H2O+能量所谓同化是指微生物利用氧化所得的能量,将有机物合成为新的细胞物质。这个

15、过程可用下式表示:nCyHyOz+nNH3+n(x+y/4-z/2-5)O2能量(C5H7NO2)+n(x-5)CO2+n/2(y-4)H2O式中 CxHyOz污水中的有机物;(C5H7NO2)n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细胞物2.3 活性污泥工艺流程的比较各种工艺流程概述.1普通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为传统活性污泥系统。废水和回流活性污泥从曝气池的首端进入,是推流式到曝气池末端流出。活性污泥对有机物吸附,氧化和同化过程是在统一的曝气池内连续进行的。曝气池进口处有机物的浓度高,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量也沿池长逐渐减少,当进水BOD5 浓度较高时,进水端污泥处于增殖期,当进水BOD5 降低时,则污泥处

16、于停滞期。经68小时曝气后,池末端污泥已进入内源呼吸期,这时污水中的BOD5 浓度很低,活性污泥微生物细胞内的储存物质也将耗尽,BOD5 去除率一般为9095,出水水质好。其工艺特点:(1)适于大中型城市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在20斤m3 以上的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2)本工艺主要用于含碳有机物(BOD5 )的去除,对氮和磷的去除率比较低,约2050。(3)本工艺剩余活性污泥量比较大,污泥处理和处理费用比较高,剩余活性污泥量一般为处理水量的12。(4)当活性污泥中丝状微生物大量繁殖时,使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污泥的沉降性能下降,若出现污泥膨胀现象。(5)供应的氧不能被充分利用。2.3.

17、1.2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本工艺又称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反应池前段为缺氧池,后段为好氧池。废水和回流活性污泥从缺氧池流入。通过好氧池处理的一部分硝化液(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反硝化菌氧化有机物的同时,将混合液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在好氧池废水中的氨氮被硝化菌氧化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过硝化后另一部分混合液经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排放。其工艺特点:(1)总氮去除率为6670,生物反应器的容积比普通法大。(2)反应池也需要分隔,在构造上必须保证缺氧池保持缺氧状态。(3)为使硝化液循环,需设硝化液循环系统。(4)由于反应池MLSS浓度比普通法高,因此二沉池的设

18、计表面水力负荷应比普通法小,有效水深为大。(5)由于设循环系统和缺氧池等使运行管理项目增加。(6)本工艺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不仅提高总氮的去除率,而且BOD ,SS的去除率也可提高。本工艺由于废水中部分有机物,在缺氧池中进行的脱氮反应中被去除,因此比强化硝化活性污泥法去除BOD所需的氧量小。2.3.1.3、好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为了保证有必需的有机碳源,本工艺原则上不设初沉池,废水直接流入反应池。反应池由好氧池(硝化池),缺氧池(脱氮池)和好氧池(再曝气池)组成。好氧池(硝化)后有缺氧池(脱氮),缺氧池脱氮反应所需的氧供体为在好氧池被活性污泥吸附和储存于细胞内的有机物,因此脱氮反

19、应不需外加有机碳源。而缺氧好氧污泥法生物脱氮需投加硝化液供给脱氮反应的有机碳源。反应池后段的再曝气池是为使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保持好氧状态,避免在二沉池发生脱氮反应而使污泥上浮而设置的。工艺特点(与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比较):缺氧好氧法总氮的去除率为6070(2)在硝化池后设置缺氧池,因此在反应池末端需设再曝气池。(3)本工艺不需回流,不需设硝化液循环系统。(4)本工艺反应池客积,一般为缺氧好氧法的1.21.3倍。(5)本工艺为确保脱氮反应充分的有机碳源,原则上不设初沉池。(6)硝化池溶解氧的浓度保持在0.5mg/L左右,使在好氧条件也能进行脱氮反应,因此即使与缺氧好氧法相同的反应池容积,也能得到

20、总氮去除很高的处理水。(7)缺氧好氧法由于脱氮池在前,脱氮反应生成的碱度,可补给后继续硝化反应,但有时应根据进水的碱度和总氮浓度,如果硝化过程因消耗碱度而使pH下降时,则需投加NaOH等来提高碱度。2.4 生物膜法净化机理2.5 生物膜法工艺比较生物膜法概述6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曾研究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等,后来则主要研究了接触氧化法,并在纺织、印染、化纤等行业废水中广泛应用。接触氧化工艺由于缺乏经久耐用和价格低廉的填料、大型池的均匀布水布气尚有困难等原因,在市政污水处理上特别是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没有得到应用。80年代中期在研究A/O、A2/O、AB法、SBR工艺

21、、新型氧化沟等悬浮生长工艺技术的同时,也开展了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和生物曝气滤池(BAF)等附着生长技术方面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法在市政污水处理方面前景良好。.1曝气生物滤池(BAF)曝气生物滤池实质上是常说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滤)料,在填料下鼓气,是具有活性污泥特点的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BAF)70年代末起源于欧洲大陆,已发展为法、英等国设备制造公司的技术和设备产品。由于选用的填料不同,以及是否有脱氮要求,设计的工艺参数是不同的,如要求处理出水BOD5、SS20mg/L,去除BOD5达90%以上的工艺,其容积负荷为0.73.

22、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12h;以硝化(90%以上)为主的工艺,其容积负荷为0.52.0kgBOD5/(m3·d),水力停留时间23h。BAF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从池上进水,水流与空气逆向运行,称之为逆向流或向下流。另一种是池底进水,与空气流同向运行,即同向流或向上流。同向流负荷高,出水水质略差,必须设二沉池。而逆向流在流速较小时,可不设二沉池。国内主要是研究逆向流BAF,国外厂商提供的工艺设备也主要是逆向流。BAF前可设置有填料的厌氧滤池而形成A/A/O工艺膜法。.2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工艺高负荷生物滤池/固体接触(TF/SC)是美国

23、在80年代初根据其城市污水处理厂70%为高负荷生物滤池,其出水达不到提高后的出水水质标准而开发出来的新工艺。我国于1990年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和兰州铁道学院合作进行试验室、中间试验和工程生产试验,获得了完整的设计参数。国内设计公司据此成果进行了两座污水量为 10×104m3/d规模处理厂设计建设。生物滤池可以是卵石填料高负荷生物滤池,也可以是塑料填料的深式或塔式滤池。TF/SC工艺中生物滤池系按不完全处理设计,采用了较一般高负荷生物滤池还要高的负荷,美国采用的负荷为0.41.4kgBOD5/(m3·d)(填料体积),最终出水BOD5可达10mg/L以下。我国研究结

24、果是卵石填料的负荷在3.5kgBOD5/(m3·d)时最终出水BOD5可在30mg/L以下。生物滤池设计的BOD5去除率以50%左右较为经济,其主要功能是去除溶解性BOD5和将大分子等难降解的物质降解为易降解物质。在我国采用卵石填料比较经济,因塑料填料的价格要高20倍以上。固体接触池是TF/SC工艺高效的关键之一,它是将回流污泥与生物滤池出水混合曝气,进行生物絮凝和生物吸附,将废水中细小颗粒和凝聚性差的生物膜絮凝成易于沉淀的絮体,同时吸附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因而污水在固体接触池中的停留时间一般都较短(美国典型TF/SC处理厂最短的仅2.0min,一般为30min左右),我国设计

25、的停留时间较长,多在45min左右,因滤池负荷较美国高。固体接触池的污泥负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倍,若出水BOD5要求低于30mg/L,污泥负荷为0.40.8kgBOD5/(kgMLSS·d)。絮凝沉淀池与一般二沉池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设有进水絮凝区,借助于外力进行再絮凝。它是根据生物可以再絮凝原理设计的,从而较大幅度提高了表面负荷并使细小不易絮凝沉淀的生物膜得以去除,出水悬浮物可达10mg/L。2.6 工艺确定参考工艺设计原则,比较各种工艺流程,本设计选择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见附图1。第3章 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及高程设计计算3.1 进水预处理

26、设计计算 泵前格栅设计参数q=10万吨/d=1.0×108kg/d=1.0×105m3/d=1157.4L/s栅前流速v1=0.7m/s(0.40.9) 过栅流速v2=0.9m/s(0.6-1.0)栅条宽度 s=0.01m 格栅间距e=0.02m栅前部分长度 0.5m 格栅倾角 =60° 单位格栅量 w1=0.05 m3/ 103m3 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 计算,得栅前槽宽B1=1.82m则栅前水深h=0.91m(2)栅条间隙数n=65.76(取n=66)(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 =0.01(66-1)+0.0

27、2×66=1.91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0.21m(其中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0.105m(6)过栅水头损失(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 h1=kh0=ksin = =2.42h1=3×2.42×××sin60°=0.103m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2.42.(7)栅后槽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H1=h+h2=0.91+0.3=1.21m栅后槽总

28、高度H=h+h1+h2=0.91+0.103+0.3=1.313m(8)格栅总长度L=L1+L2+1.0+0.5+H1/tan =0.21+0.105+1.0+0.5+1.21/tan60°=2.51m(9)每日栅渣量 w=Q平均日w1=×0.05=3.33 m3/d>0.2 m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 污水提升泵房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157.4L/s泵房设计计算 采用A/0/0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缺氧池一段好氧池-一段沉淀池-

29、二段好氧池-二段沉淀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 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第三章高程计算。 污水提升前水位-5.23m(即泵站吸水池最低水位),提升后水位3.65(既细格栅前水面标高),提升净扬程 Z=3.65-(-5.23)=8.88m水泵头损失取2m,所以需水泵扬程Hzh=10.88根据设计流量1.0×108kg/d=1.0×105m3/d=4166.67m3/h采用4台35OS16污水泵,三用一备,该提升泵流量1440m3/h,扬程13.4m,转速1450r/min,功率71kw.占地面积62113.04m2,即圆形泵房D12m,高14m泵房为半地下式,地下埋深7m

30、,水泵为自灌式。计算草图如下: 泵后细格栅设计参数q=10万吨/d=1.0×108kg/d=1.0×105m3/d=1157.4L/s栅前流速v1=0.7m/s(0.40.9) 过栅流速v2=0.9m/s(0.6-1.0)栅条宽度 s=0.01m 格栅间距e=0.01m栅前部分长度 0.5m 格栅倾角 =60° 单位格栅量 w1=0.10 m3/ 103m3 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1= 计算,得栅前槽宽B1=1.82m则栅前水深h=0.91m(2)栅条间隙数n=131.5(取n=132)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 n=66(3)栅

31、槽有效宽度B=s(n-1)+en =0.01(66-1)+0.01×66=1.31m所以总槽宽度为1.31×2+0.2=2.82m(考虑中间隔墙厚0.2 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L1=1.37m(其中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0.685m(6)过栅水头损失(h1) 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 h1=kh0=ksin = =2.42h1=3×2.42×××sin60°=0.26m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

32、关,当为矩形断面时=2.42.(7)栅后槽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H1=h+h2=0.91+0.3=1.21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91+0.26+0.3=1.47m(8)格栅总长度L=L1+L2+1.0+0.5+H1/tan =1.37+0.685+1.0+0.5+0.77/tan60°=4.00m(9)每日栅渣量 w=Q平均日w1=×0.01=6.67 m3/d>0.2 m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沉砂池沉砂池的作用:沉砂池的作用是在废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它一般设在污水处理厂的前端。保护

33、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缩小污泥处理构造物容积,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沉砂池的类型:分为四种,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钟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是常用的型式,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流动。平流式沉砂池归入流渠,闸板,水流部分及沉砂斗组成,它具有截留无机颗粒效果好,工作稳定,结构简单,故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沉砂池设计规定:(1)污水处理厂应设置沉砂池;(2)沉砂池按去除相对密度2.65,粒径0.2mm以上的沉砂设计;(3)污水流量按10000m3/d计算;(4)沉砂池个数不应小于2个,并宜并联系列设计;(5)污水的沉砂量按1000000 m3污水沉砂30 m3计算,其含水量为60,容

34、量为1500kg/ m3;(6)砂斗容积应不大于2d的沉砂量计算,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与储存池尽量靠近。(8)沉砂池超高不宜小于0.3 m。平流式沉砂池设计参数规定:(1)最大流量为0.3m/s,最小流量为0.15m/s;(2)最大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小于30s,一般采用3060 s;(3)有效水深应不小于1.2m,一般采用0.251m,每格宽度不宜小于0.6m;(4)进水头部应采用取消能和整流措施;(5)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5平流式沉砂池计算表1 平流式沉砂池计算公式名称公式符号意义长度L(m)水流断截面

35、积A(m2)池总宽度B(m)沉砂室所需容积V(m3)池总高度H(m)验算最小流速Vmia(m/s)L=vtA=Qmax/vB=A/h2max/KZ×106H=h1+h2+h3Vmin=Qmin/n1.Wminv流速 (m/s) t流行时间(s)Qmax最大设计流量(m3 /s)h2设计有效水深(m)X沉砂量(m3/106 m3 )一般采用30 T清楚沉砂时间间断KZ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h1超高h3沉砂池高度Qmin最小流量n1最小流量工作的沉砂池数目Wmin最小流量时沉池中水流断面面积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157.4L/s (设计1组,分2格)设计流速0.25m/s(Vmax=0.3V

36、min=0.15) 水力停留时间t=30s (30-60s)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25×30=7.5m(2)水流断面积AQ/V1.1574/0.254.63m2(3)池总宽度设计n=2格,每格宽取b=3.5m>0.6m,池总宽B2b=7m(4)有效水深h2=A/B=4.63/7=0.66m(介于0.251m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 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V11m3(x1:城市污水沉砂量3m3/105m3;k: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1.5)(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a1=0.5m

37、,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55°,斗高hd=0.8m则沉砂池上口宽a=+a1=+0.5=1.62m沉砂斗容积:V(2a2+2aa1+2a12) =(2×1.622+2×0.5×0.62+2×0.52) =1.01m3>1m3符合要求(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L21.91m则污泥区高度为h3=hd+0.06L2=0.8+0.06×1.91=0.915m池总高度H:设超高h1=0.3m H=h1+h2+h3=0.3+0.66+0.915=1.875m(8)出水渐宽部分长度:L19.23m(

38、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3L19.23(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日平均流量:Q平均日Q/k=1157.4/1.5=771.6L/s 则Vmin= Q平均日/A=0.7716/4.63=0.17m/s>0.15m/s(符合要求)(11)计算草图如下:调节池调节池概述在本工艺中,调节池主要是用来调节水量和酸碱性。调节时需对池内废水进行混合,本工艺采用机械搅拌混合方法。调节池在结构上可分为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目前常用的是利用调节池特殊的结构形式进行差时混合,即水力混合。主要有对角线出水调节池和折流调节池。本工艺选择对角线出水调节池。对角线出水调节池的特点是出水槽沿对角线方向设

39、置,同一时间流入池内的废水,由池的左右两侧,经过不同时间流倒出水槽。从而达到自动调节、均和的目的。为防止废水在池内短路,可以在池内设置若干纵向隔板。其空气量为1.53m3/(m2.h)。调节池有效水深为1.52m,纵向隔板间距为11.5m。 图5 调节池计算图.2调节池的计算调节池的体积V (m3)T调节时间h,取4h取调节池有效水深取2m则面积为取池宽为55 m,则调节池池长取纵向隔板间距为1.5 m,则所需的纵向隔板数(个)调节池中的中和处理用化学去除废水的酸或碱,使PH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称为中和。处理酸、碱的碱或酸称为中和剂。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有利用碱性废水或废渣进行中和、投加碱性药剂

40、及通过中和性能的虑料过滤三种方法。碱性废水的 中和方法有利用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渣进行中和,投加酸性药剂等。投加中和法是酸碱废水中和处理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碱性药剂有石灰、石灰石、苏打、苛性钠等,酸性废水中和处理常用的药剂是石灰。由于本工艺中废水PH值24,而处理后的PH值要求为69,则需投加碱性物质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搅拌机为防止泥砂等杂质沉淀于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设搅拌机。采用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ZJ1000型搅拌机。该产品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搅拌效果好等特点。3.2 污水处理反应池 A/O工艺设计要求(1)好氧池出口溶解氧1-2mg/L以上(2)适宜温度为20-30

41、,最地水温不低于13,低于13硝化速度明显低(3)TKN负荷0.05kg.TKN/kg(MLSS·d)(4)p(5)反硝化状况:溶解氧趋近于零生化反应池进水溶解氧与BOD浓度之比应在4以上,即(S-BOD5:NOT-N4:1),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T-N,实际为p设计参数表2 A/O工艺设计参数项目参数水力停留时间(h)A段0.51(2)O段2.56A:O1:3-4泥龄(d)10污泥负荷kg.TKN/kg(MLSS.d)0.10.17(0.18)污泥浓度X(mg/L)20005000(3000)总氮负荷率kg.TKN/kg(MLSS.d)0.05液合液回流比RN

42、(%)50100反硝化池S-BOD5/NOT-N4反应池的计算设计参数表3 进出水指标指标(mg/L)CODCRBOD5SSPHNH3N进水9004003002450出水200115906918Q1.0×108kg/d=1.0×105m3/d4166.7m3/h 水温为17.329.2设KZ=1.2(1)BOD5污泥负荷NS0.15 kgBOD5/kgMLSS.d(2)污泥指数SVI:存设计中要向获得好的SVI值就得在设计中选用适当的污泥浓度(MLSS)值,当进入反应器的有机物量一定时,污泥浓度越高,则污泥负荷F/M就越小,所以在设计中必须选择正确的F/M。MLSS、F/M

43、、曝气池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下:F/MSa:BOD5的浓度kg/m3 V:m3在设计中一般根据污泥负荷来选择确定污泥指数SVI。表4 污泥负荷与污泥指数SVI的关系资 料污泥指数值SVI污水种类F/M0.05kg(kg.d)F/M0.05kg(kg.d)混有少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10015075100混有大量有机工业废水的生活污水150180100150由表4可知,SVI值越小沉降性能就好,故取150。(3)污泥回流浓度:Xr=6667mg/L(4)污泥浓度:为了减少曝气量,MISS宜采用3000mg/L左右,本设计采用3000mg/L(5)污泥回流比X30006667R0.82(6)回流比

44、R1(0.7)(0.7×50/18)10.94(7)TN去除率:N=×100%=64%(8)内回流比 RNRR0.940.820.12 A/O池的主要尺寸计算(1)有效容积V88888m3(2)有效水深H15m(3)曝气池有效面积S1V/H188888/517778m2(4)分两组每组有效面积S1S/217778/28889m2(5)设7个廊道曝气,廊宽b=10m 单组曝气池长L1126.8m 取127m(6)污水在A/O池中停留时间:t=21.3h(7)停留时间A池:O池1:4则在A池中停留时间为4.26h,O池中停留时间为17.04h 剩余泥量WQ1LRbvxV+SRQ

45、×50% :0.5-0.7 b:0.05(1)降解BOD5生成的污泥量W1Q1LR0.6×1.0×105(0.40.115)17100kg/d(2)内源呼吸分解泥量Xv=fX=0.75×3000=2250mg/L=2.25kg/LW2= bvxV=0.05×88888×2.25=9999.9kg/d(3)不可降解和惰性泥量(MVSS)占该部分总TSS的50%W3SRQ1×50%(0.30.09)×1.0×105×50%10500kg/d(4)剩余泥量WW1W2W3171009999.910500

46、17600.1kg/d每天生成的活性污泥量:Xw=W1-W2=17100-9999.9=7100.1(5)剩余污泥含水率在99.2%99.6%之间,取P99.2%Qs=2200m3/d(6)污泥年龄c=28.17d>10d 需氧量计算O2aKq(LO-Le)+bQK(NK0-NKe)-0.12XW-bQK(NK0-NKe)-0.12Xw-bQK(NK0-NKe-NOe)-0.12Xw×0.56-CXW =1.0×1.2×1.0×105()+4.61.0×105×1.2(0.05-0.018)-0.12×7100.1-4

47、.61.0×105×1.2(0.05-0.018-0.005)-0.12×7100.1×0.56-1.42×7100.1 =317711.1kg/d=1321.3kg/h生物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填料床、曝气装置及进出水装置等构成。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要点:(1)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小应少于2座;(2)设计时采用的BODS负荷最好通过实际确定。也可以采用经验数据,5/(m3.d),处理BOD5500mg/L的污水时可用1.0-3.0 kgBOD5/(m3.d);(3)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小应小于1-2h(按有效容积计);(4)进水BOD5

48、浓度过高时,应考虑设出水回流系统;(5)填料层高度一般大于3.0m,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应分层装填,每层高度为lm,蜂窝孔径小小于25 mm:当采用小孔径填料时,应加大曝气强度,增加生物膜脱落速度;(6)每单元接触氧化池而积小宜大于25m2,以保证布水、布气均匀;(7)气水比控制在(10-15):1设计参数 表5 接触氧化池进出水指标Mg/LCODCRBOD5SSPHNH3N进水200115906918出水701020695设计计算(1)填料容积负荷 Se出水BOD5值,10mg/L(2)污水与填料总接触时间h尺寸校核BOD5负荷填料选择计算,制成了悬挂式满布,使气、水、料相比,材质寿命长,不粘

49、连结团;与半软性填料相比,比表面积大,结构部件 丝条 中心绳 主要技术参数: 填料单元直径:150mm 丝条直径:0.35m接触氧化池需气量计算Q气=1250接触氧化池曝气池强度校核: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程>>要求范围的10-20m3/m2h综合以上计算,总需氧量Q气=15/2460=1250m3/min 加上15%的工程预算Qs=空气管计算空气支管供气量为:Gsi=Gsd风管的直径,m。所以:h =i(L+L0)表7 空气管段压力损失计算表编号管段长度L(m)空气流量GS(m3/min)空气流速U(m/s)管径(mm)配件当量长度L0(m)计算长度L0+L(m

50、)压力损失i(Pa/m) H(Pa)1604387.14.060弯头1个0.90609.152.051248.796闸阀1个0.40三通8个3.852943.75125010.080弯头1个1.10954.214.654437.08闸阀1个0.54三通10个8.8231472.3137512.0100弯头1个1.401482.24.426551.46闸阀1个0.69止回阀1个7.89合计,压力损失为12237.3Pa。由计算表可得,空气管路总水头损失为:h= 12237.3pa = 12237.3×0.102 = 1248.20(mmH2O)假设管路富余压头为2.4kpa,即:244

51、.6mmH2O,HWB 型可变微孔器压力损失660mmH2O,则曝气系统总压力损失为:H1248.20244.66602152.8(mmH2O )2.153(mH2O)风管系统设计:风管系统包括由风机出口至空气扩散装置的管道,用焊接钢管,风管设计为枝状,风管可铺设在地面上,接入曝气池。风管中设计气速一般采用干、支管1015m/s。竖管、小支管45m/s。流速不宜过高,以免发出振动和噪声。风机选型风压4.5mH2O,空气管路系统风压损失2.153mH2O,富余风压取0.1mH2O则出风压为4.52.1530.16.753 mH2O68.42kPa拟选用TSC80 型罗茨鼓风机三台,两用一备。该鼓

52、风机技术性能参数如下:转速n:720-1450r/min; 口径:80mm;出口风量Q气:2.036.05m3/min 电动机功率P0:3.0kW轴功率La:2.795.12kW 排气压力3500mmH2O机组占地(安装尺寸)面积 1000×615mm,机组高 1092mm。 本设计选用HW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HW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经清水充氧性能实验,氧的吸收率、动力效率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国同类产品水平,具有设备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布气均匀、处理效果好,抗老化、耐一高温、小易腐蚀、维护运行方便,抗压力强、使用寿命长,无堵塞现象、耐一酸碱、适用性强等优点。HWB型可变微孔曝气

53、器技术参数如表所示。表8 HW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主要技术指标曝气量/m3·h-123氧利用率/%20-25服务面积/m2·个-1充氧能力kg.m3平均孔径/m150动力效率/kg.kw-1h-14-7空隙率/%45-50阻力损失/mmH2O150-350鼓风机房出来的空气供气总管,在每个接触氧化池内各设一根干管。选用服务而积为0.5m2时/个,设每个曝气器的服务而积为:0.5×0.8=0.4 (m2/个)。一段接触氧化池底而积为:3771m2.经计算知在干管上应设1057条配气支管,每条装7个HWB型可变微孔曝气器,池有7X1057=7399个微孔曝气器,核算每个微孔曝气器的服务而积为3771÷7399=0.51(m2),符合技术设各技术的要求。接触氧化池进出水设计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以重力自流方式排出,出水经溢流堰流入出水渠排入下一工序。出水装置采用顶部平行出水渠汇集出水。出水堰采用正三角形出水堰。总流量为 1.0×105×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