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试验报告_第1页
桩基试验报告_第2页
桩基试验报告_第3页
桩基试验报告_第4页
桩基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某项目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检测单位名称2015年月日1 工程概况12 试验目的13 试验依据14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14.1 场地地下水特征24.2 桩基参数35、试验桩施工概述36试验方法及标准36.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36.1.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及方法36.1.2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标准46.1.3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步骤47、试验工作量48 试验结果59 结论及建议69.1 结论69.2 建议7附件:单桩静载试验汇总表及曲线,12页某某项目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第4页共7页某某项目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1工程概况某某项目,场地位于,规划总用地面积1725

2、73.4m2,合258.9亩。总建筑面积192064.1m2:其中地上高层建筑面积20003.9M、大商业建筑面积26258.0m2、市场及其它建筑面积144761.2m2,地下建筑面积1041m2。建筑物所在地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分组第三组;2试验目的采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方法,确定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提供设计参数。3试验依据试验依据的规范及规程: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50202-2008)。4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据钻探揭露并参考区域地质,场地沉积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第三系泥岩,地层结构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分层统计并描述如下:黄土状粉土(Qal+pl):褐黄色,稍湿至湿,稍至中密,高至中压缩,中上部湿陷下部非湿陷。成分不均匀,局部夹有厚度1020cm的中、粗砂层,在ZK156-ZK158ZK165ZK169-ZK172、ZK186ZK19”ZK194ZK199周围缺失。在ZK179-ZK184ZK192-ZK197一带场地内堆有大量硅块、碎砖烂瓦等新近堆积的建筑垃圾(待地基基础施工时应清除)。本层厚度1.0015.90m,平均厚度6.74

4、m,层面标高1874.001887.20m。粗砂(Qal+pl):杂色,稍密,冲洪积成因,不良级配。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成分不均匀。全场地分布。本层厚度0.405.40m,平均厚度1.55m,层面标高1870.701878.20m。角砾(Qal+pl):棱角形,良级配,骨架颗粒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母岩成分为花岗岩、砂岩,孔隙由砾、粗砂充填饱满,中密。全场地分布。本层厚度3.209.40m,平均厚度5.47m,层面标高1869.301877.00m。泥岩(N):褐红色,含粘土矿物,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密实。全场地分布。本层揭露最大厚度6.00m,未揭穿,据区域地质,该层厚度大于30m9.

5、3 场地地下水特征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砂砾层中,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2.0014.80m,水位标高1872.001872.30m。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流向北西,向关川河下游排泄,最大变幅1.50m。9.4 桩基参数各土层桩的极限摩擦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见表1表2桩的极限摩擦力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建议表地层人工成孔灌注桩机械成孔灌注桩qsik(KPa)qpk(KPa)qsik(KPa)qpk(KPa)黄土状粉土湿陷-15/-15/非湿陷50/40/粗砂70/60/角砾10030008020005、试验桩施工概述试验区共布置试验桩3根,锚桩8根;试验桩桩径0800

6、,桩端扩底直径1400,桩身混凝土强度C45,桩顶标高士0.000米(整平场地假定标高±0.000米),以层角砾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层角砾层约1.00m,桩长约11.7m;6试验方法及标准6.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6.1.1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及方法单桩竖向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荷载采用锚桩钢梁反力系统,2台事先严格校验的5000kN电动油泵驱动的液压千斤顶加载,基准系统采用5解冈管作基准梁安放在基准桩上,基准桩采用1.50m长的50钢管打入地下,搭接成#型结构。基准桩与试桩中心距均大于4d(d为试桩直径),试桩的轴向位移采用四只位移传感器,精度为0.01mm。本次试验采用

7、RS-JYC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仪,全自动控制试验过程、全自动适时观测并记录测试数据,现场适时显示Q-s、s-1gQ、s-1gt曲线及所有测试数据。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加荷至极限破坏状态,试验区最大加荷值8500kN,加载分级共分1020级,每级加载量为最大加载的1/1020。6.1.2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标准试验当在连续两个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视为本级荷载下沉降稳定,可再加下一级荷载。6.1.3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步骤、作好试验前准备工作,架好试验设备,准备做试验。、开始试验,逐级进行加载。、每级加载后,按间隔5、10、15、15、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为每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

8、量;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时,视为本级荷载下沉降稳定,加下一级荷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a、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b、某级荷载不沉降量大于前一级的两倍,且经4小时尚未达到稳定;、卸载观测: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得两倍。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小时再测读一次。、试验完成后,卸下试验装置。7、试验工作量试验区布置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3根,桩端持力层为层角砾;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工作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C30,且休止期满15检测单位名称某某项目机械

9、成孔灌注桩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第7页共7页天后开始;试验点布置见平面布置图。8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详见附件)分析,试验区单桩承载力试验结果见表2:表2试验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参数统计表桩型机械成孔灌注桩备注桩基持力层层角砾试驯桩编RSYZ1#SYZ2#SYZ3#桩长(11.711.711.7试验桩桩身混凝土强度C30C30C30试验时间2015.5.162015.5.172015.5.20比例界限(kN)/S=0.05D对应修值(kN)662380218144单桩极限承载力Qu(kN)取值6600800080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N)330040004000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桩顶沉B量(m

10、m14.5318.0215.95根据现场试验数据(详见附图、表),综合分析试验曲线及数据,试验区3根试验桩,在(天然状态)竖向压力下,基桩变形均达到极限破坏状态,三根试验桩Qs曲线均呈缓变型,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之规定,"Qs曲线呈缓变型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取桩顶沉降s=0.05D所对应的荷载值”。某某项目,试验桩以层角砾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800,桩端扩底1400,在天然状态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平均值为3766kN,极差未超过平均值的30%,通过分析试验曲线、现场施工情况及工程地质条

11、件等情况,造成SYZ1弹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低的原因是在桩基扩底施工时,造成上部粗砂层塌孔严重,且地下水涌水量较大,旋挖钻机不易清底,造成桩底沉渣过厚,影响了桩基端承力的发挥,因此SYZ1#式验桩沉降较大,导致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取值较低,鉴于上述情况,在有效保证桩底沉渣厚度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取8000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取值为4000kN。9结论及建议9.1 结论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经桩基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如下:某某项目,试验区机械成孔灌注桩试验桩在以层角砾作为桩端持力层,桩径800,桩端扩底1400,天然状态下,在有效保证桩底沉渣厚度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取8000kN,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取值为4000k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