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净水工艺与水质检验技术的发展(一)(20211109165322)_第1页
我国净水工艺与水质检验技术的发展(一)(20211109165322)_第2页
我国净水工艺与水质检验技术的发展(一)(20211109165322)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净水工艺与水质检验技术的开展 一 摘要:水质检验为净水工艺效劳,又影响净水工艺的开展。水质检验 的结果,往往会对净水工艺提出新的要求,而净水工艺也同样会要求 水质检验解决净水工艺上的新问题。关键词:水质检验净水工艺 实际上净水工艺是按水质标准的规定来要求水质检验技术的,因而水 质检验技术水平反映了当时水质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净水工艺的水 平。建国初期,我国尚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1950 年上海市制定了地方性的 “上海市自来水水质标准 ,1955年 5月国家 卫生部在 12 个城市试行了 “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草案 ,1959 年 11 月 由建工部、卫生部审批了 “生活饮用

2、水卫生标准 20-76,它们主要包 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一些微量物质指标如铁、铜、锌、锰、氰 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硒、汞、镉、六价铬等,它反映了水环境 污染第二阶段工业污水中微量金属元素污染水体的问题第一阶段属 于人类的生活污水致病微生物污染 ,它没有反映当时就已发生的水体 污染第三阶段有机物对水源的污染问题以及加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 品问题。从解放到 1976 年或者更近一些到 1990 年这一阶段的净水工艺来看, 国内给水工作者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1:开发了新型高效絮凝剂如碱 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氯化硫酸亚铁、聚硅酸助凝剂;混合絮凝工 艺的新开展,开发了多种絮凝池型,由动态絮凝型式

3、逐渐过渡到静态 絮凝型式,不断向高效、低耗、小型方向开展;采用平流折板、竖流 人字折板、纹板和栅条、网格等絮凝池;运用浅层沉淀理论将平 流沉淀池改良为长、狭、浅的新池型;改善进水布水条件,增设纵向 指形集水槽,实行了自动排泥;开发了气浮池、斜管、斜板沉淀池、 迷宫沉淀池;机械搅拌沉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脉冲澄清池;开发 了双层滤池、三层滤池和移动罩瀑池;优质净水滤料,气水反冲等技 术,个别水厂开始用臭氧氧化工艺。此外在高浑浊水的处理,低温低 浊水处理,除藻、除铁、除锰、除氟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总 的看来,当时的净水工艺是以满足当时的水质标准的要求,以去除色 度、铁、锰、浊度,消毒杀菌为主

4、攻方向。尽管 1985 年出台的 “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含35项水质指标,规定了水中氯仿、 四氯化碳、滴滴涕、六六六、苯并a芘的限量,截止1989年为止 统计的全国日供水100万m3以上的7家水公司,只不过有5家公司能 全部完成国标GB5749-85规定的35项水质指标的检验工作;2而全 国日供水 50 万以上的水公司,也只有 10%的公司能完成 35 项的检验 任务;占全国大多数的日供水 50万以下的水公司根本上没有一家公司 能完成这些任务。因之,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就不可能要求对当时的净 水工艺能针对水中污染有机物和有毒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作为 有意识的主动的任务。这一阶

5、段的水质检验技术状态处于一种慢速度的进步之中,色度、浊 度仍以目视比色,比浊为主。浊度由初期的比色管比浊,改良为黑利 格型目视比浊仪测定浊度, 到后期才出现了光电浊度仪。 碱度、硬度、 氯化物仍以滴定法检测。一些微量物质如六价铬、汞、硒、微量金属 元素、含氮物如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由比色管目视比色、光电 比色器比色进步到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 只是到 70 年代以后才有少数 大型水司备有测汞仪、阳极溶出仪、选择性电极、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低本底放射性测量仪等大型仪器。这也是因为GB57498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规定要检测 5 项有机物指标氯仿、四氯化碳、滴滴 涕、六六六、苯并芘,多项金属

6、指标、总a、总B两项放射性指标的 缘故。而就在GB-5749-85出台以前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84年版 生 活饮用水水质准那么 ,欧洲共同体的 80 年版 “水质指令 以及美国 EPA1985年版的 水质标准中都列入了多项农药、氯苯类、氯代烃类、 酚类指标,我们在水质标准及检测技术上明显处于落后状态。但是,在 80 年初,二松未知污染物协作组进行的 “第二松花江污染调 查3应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色质联机系统定性了第二松花江 水中有机物 374种,定量了 177多种。 1 9 83- 1 9 8 5国家六、五攻关课题 “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 饮水与健康 课题组所负责的子 课题

7、“饮水与健康 4检 测了黄浦江上、中、下游水源水以及水厂出厂 水的水质,由色质联机检出有机物 218 种,用气相、液相色谱定量了 氯酚类、氯苯类、多氯联苯类、多环芳烃类、苯胺类、六六六、滴滴 涕、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化合物,在国内首次将遗传毒理学的研究 方法用于水质的研究。开展了 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探索黄浦江源水,自来水厂的出厂水的致突变率。在国内首次对水源进行了病 毒检测,发现了脊椎灰白质炎病毒,但是从管网末端水 40L 中未检出 病毒。课题在水处理工艺方面进行了臭氧与氯联用试验,塔式生物滤 池处理黄浦江原水的试验,臭氧生物活性炭净水试验。臭氧与氯联用 能提高出厂水的色、铁、锰的

8、合格率。臭氧与氯联用,由于水中有机 物的不完全氧化,会使致突变率增高;而单用臭氧消毒,致突变率那么 降低。塔式生物滤池的研究证明可去除污染原水中的污染物如氨氮、 酚、嗅味、耗氧量等,提高水中的溶解氧、pH,有助于改善混凝,降低絮凝剂剂量及加氯量。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研究对去除三氯甲烷 的前体THMFP紫外消光值Euv有显著效果,降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谱 图峰数及总面积,并使致突变为阳性的原水转化为阴性出水。在以后 的对黄浦江原水的研究中形成了从基因突变的 Ames 试验开始到脱氧 核糖核酸DNA突变的非程序合成试验,染色体损伤的姐妹染色体突变 试验SCE到体外细胞恶性转化试验5较为完整而系统的检

9、测方法。为 改善水厂生产管理,提高供水水质,建设部于 1992 年组织国内专家按 照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平安可靠性,降低能耗、漏耗、药耗进行 研究,并制定了 “国家城市供水行业 2000 年技术进行开展规划 ,提出 了 2000年我国城市供水的 水质目标对于日供水50万m3以下的城 市,仍按GB-5749-85要求,对于日供水大于 50万m3小于100万m3 的城市、省会和国家二级企业的水司为二类水司,那么增加考核水质指 标 16 项。日供水大于 100 万 m3 的直辖市、对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 城市和国家一级企业的水司为一类水司, 那么较二类水司再增加 37 项指 标,连同国家标准考核的

10、 35项指标共 89项“水质目标 ,同时规定每年 进行Ames致突变试验2次。规划还提出了对水厂内设备及厂外管网 改造的措施。 1992 年建设部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筹建国家城市供 水水质监测网,在国内方案单列市以上城市通过计量认证评审, 到 1994 年共建立国家级监测站 35 个。每一个监测站除常规检测设备外都配备 各项大型仪器,如原水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 低本底放射性测量仪、测汞仪、原水荧光分光光度计。有的站还备有 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流动注 射仪。这些仪器都配有化学工作站或专用电脑。装备水平大体上与国 际大城市接近或相同, 个别还备有

11、电子显微镜。 近年来并对 “水质目标 规定的 89 项检测工程进行了试验和检验方法的研编, 以便报批为城市 供水行业的标准检验法。以上工作为我国水质检测技术,保障饮水卫 生无疑会发挥良好的作用。有的监测站为长江引水、汉水污染 (6)进行 水源水质调研;有的站与大专院校结合展开水质深度处理工艺研究, 藻毒素的测定研究 (7),使我国方案单列市以上城市的水质检测水平发 生了一次飞跃。目前不少省还在建立省级水质检测网,这将使地市级 水质检测力量有一次大的提高。由于水质检测力量的提高, 80-90年代国内采用现代水质检测手段进行 污染源水的工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氧化剂方面:有人以色质 联机对过锰

12、酸钾氧化去除水中有机物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0)。二氧化氯净水 (8)氧化有机物,降低水的色、铁、锰、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 研究(9),过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水中嗅味的研究。在活性炭吸附工艺 方面:粉末活性炭作为一时性的突发性水质污染处置措施有所应用, 并试验证明投加在絮凝池中部为好(11)-(13),也有与KMnO4同时使用 的研究。粉末活性炭与硅藻土预涂膜过滤的净水器已有产品 (14)颗粒活 性炭净水器曾经受到广阔群众的欢送,它有良好的去除水中有机无机 污染物的效果, 降低卤代甲烷, 使 Ames 试验致突变阳性的水转化为阴 性。由建设部批准的强制性标准 CJ302393活性炭净水器于19

13、93年底 实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生物接触氧化池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 已用于生产。特别是以 YDT弹性填料与陶粒填料装备的接触氧化池的 研究较为充分, 它们在去除有机污染物、 氨氮、除藻方面有显著效果, 但不能使Ames致突变为阳性的原水转化为阴性。生物处理在暴气设备 充氧性能、生物膜优势菌种、生物膜活性、生物膜数学模型、YDT弹性填料池与陶粒池的比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15),投入生产的接触氧化 池的规模最大达400万m3/日。 与此同时围绕水质深度处理开展了由活性炭过滤、常规水处理工艺、 生物氧化、臭氧氧化各处理工艺单元组合的工艺试验研究,并检测了 各单元工艺对不同分子量区间有机物的去除率,对各单元工艺的功能 有了深一层的认识。由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所引伸出来的可生化溶解性 有机碳BDOC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在水质和水处理上的研究也付诸实施。并建议在水处理中应控制BDOC和 AOC的 标准分别为 90 年代在常规水处理工艺方面也有长足的开展。 无机高分 子复合絮凝剂聚合硅酸铁,聚合硅酸铝能较聚合铝提高效能 10-30%(16)-(17),流动电流自动控制加矾已用于生产。以均质滤料气水 反冲洗为特征的 V 形滤池得到推广。强化常规絮凝去除有机物降低消 毒副产品的研究有开展。水厂生产中几项主要水质指标自动监测以及 不少自动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