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邮编:416501单位名称:复兴中学姓名:彭蓉职称:中一详细地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复兴中学一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语文应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 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让学生有意 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贯彻了 这一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培养自己的学习 文言文能力。二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以游记形式抒发“闲人”之 “闲情”的散文小品,全文仅84个字,却蕴涵深厚,文章 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 酬的苦闷心情

2、。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表现了 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让学生体验人生的好教 材。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比较明确,他们有了一定的文 言文基础,并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由于想象力 欠丰富,学生在学习本课文时可能对文中的比喻句不容易理 解,另外在领会文章要旨时比较难,这就需要老师对写作背景 作详细介绍。由于学生比较活跃,我的教学目标指向能力养 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用 自主、合作的学习策略。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把握文言文的停顿,有感情的朗 读课文,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壮 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五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游记散文的优美语言,体会 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古文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文为优美的文言游记,我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我运用自学-情景 的教学模式。选用问题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及合作 学习教学策略。利用录音机、小黑板等教学手段进行。七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1、查阅苏轼生平,了解苏轼。2、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疏通文意。教师教学准备:1、上网查阅资料,钻研课文,参考精 品教案,认真备好课。2

4、、录音机及磁带。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境导入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那皎洁的月亮;喜爱那朦胧的月 光;喜爱那月色中的山川与草木。月亮正如横笛之音,而月 夜的美感幽邈难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体会月夜带给我们的美感吧!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列入“唐宋 八大家”之中。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其词开豪放派新风。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变法的王安石政 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洲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 洲,寓居于

5、承天寺,本文就写于这一时期。(二)查一查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1、解释词语遂:念:相与:盖:但:欣然:2、翻译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三)读一读1、师朗读。2、学生自读,师作朗读指导(随时正音,点拨句子停 顿)。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语句顺畅,停顿正确。4、教师指名诵读,师生评价。(四)想一想1、整体感知生读后思考:这篇短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请用 简练的词语概括各段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答案后回答: (1)寻友夜游 (2) 庭院月色(3)月下感慨(学生回答意对即可,不必苛求)2、合作探究学生互相合作、探究

6、,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互相帮助解 决,如不能解决,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讨。1、作者虽贬黄洲,成为“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豁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请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词或者句子。师点拨: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 勾起作者赏 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他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 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 愉悦之情溢于笔端。因此,文章融情于景,处处能感受到作 者乐在其中的闲情雅趣。2、师问:作者与好友欣赏到了月下美景,他采用什么 修辞手法描写了月色的什么特点?生答:作者通过想象,新奇的比喻描绘了庭院月色“空 明”的特点。3

7、、师问:你能具体说说这几个比喻句吗?师点拨: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庭下如积水 空明”是明喻,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池水。第二句用 了借喻,作者索性把庭院中当作水中来比喻,用“藻荇交横” 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步 入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4、师问: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师点拨:月光非夜夜明,竹柏不是处处有之,但大自然的美景却能处处找到。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走到 哪里都能在大自然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此阐明了这一 真谛, 但结尾的“闲人“点睛,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 心情,也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闲情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了作 者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对美是如此执着地追求啊!(五)说一说(!)教师: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我 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呢,请同学们谈一谈。(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