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和解题技法 整体阅读,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整体阅读注重从宏观上驾驭文章,强调首先对文章整体把握和整体理解,在清理内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再由整体推及到局部,直至达到对文章全面、准确、透彻地理解、感悟和赏析。我们提倡整体阅读,不仅仅因为它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流程,于阅读理解有利,还因为在高考考场上它对我们迅速、准确地解答试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考生面对古文阅读试题,习惯先看题,然后按“题”索“文”,以求速战速决。其实,这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甚至只有局部没有整体的阅读,往往会因为主旨把握不准、
2、信息掌握不全、内部关系梳理不顺而导致答题的失准、错位或遗漏,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目,大多从整体着眼命制,试题往往关涉全篇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遵循整体阅读的原则,首先在纷繁的信息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把握主旨,已经成为我们解答古文阅读试题的必须。下面以示例讲解。 请先看2007年高考湖北卷古文阅读题目- &
3、#160;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琅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良久既雾,公于尘垒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螺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优俪焉。 &
4、#160;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琅公孟子,善人最少,姓醇谨,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赌。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
5、传称公内廉行修。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琅公王孝,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都。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亚参议,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
6、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久既霁,公于尘盆中得之 霁:明朗B.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 数:屡次C.劝学兴行,为多士式 式:榜样D.当事以其能,亚秩金事 以:凭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A.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7、 B.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
8、#160; 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C.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D.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遇事慷
9、慨,不避艰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瑯公的婚姻颇有传奇色彩,夫人初氏从天而降,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于是令其结为夫妻。B.善人公生活简朴,乐善好施,人称“王菩萨”,在琅瑯公五个儿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C.颖川公聪敏好好学,博览群书,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刚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D.忠勤公忠孝双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绞者于共下。(4分)(2)公至,彞
10、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2分)(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面母沈安人亡。(4分)【参考译文】我名叫士祯,姓王,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名叫王责迁,济南新城藉人,世人称琅琅公。后来避乱居住在新城的曹村,给某大姓人家做佣人。有一天刮起大风,天空昏暗,一女子从天而降,好一会儿风停了,天空明朗,始祖在尘土中看到她。她自称是诸城县初氏之女,早晨起来取火,不知不觉就来到这个地方。当时始祖正好孤身一人,女子十八九岁。主人认为是天赐良缘,就叫他们结为夫妻。 二世祖名叫王伍,有善良的德行,人们称他叫“善人公”。琅琅公有五个儿子,善人公最小,他生性淳朴谨慎,对待父母和几个兄长,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他尤其喜
11、欢施舍,时常勤于治理家务,按人定量供给粮食,剩余的全部拿来救济乡里贫困缺粮的人。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下面煮粥给饥饿的人吃,那些饥饿的人依次得到粥。(善人公)还在槐树下编织斗笠,常常像这样。乡里人称呼他叫“王菩萨”,而称呼他家叫“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名叫王麟明,官至颍川王府教授,世人称颍川公。颍川公是善人公的第二个儿子,生来机警聪明,记忆力强,对于书无所不读。十四岁补博士弟子员,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后来屡试不第,随着常例参加地方官推举选拔,官至永平郡司训,他勉励人们学习并努力实行,成为许多士人的榜样。最后升任颍川王府教授。到任后,疾病发作,一年后去世。志传上称他为公内
12、廉行修。他长幼尊卑分得极细。对大伯父琅琅公最孝顺,遇到哥哥兄弟们很尊敬,天天如此。 高祖名叫王重光,字廷宣。颍川公去世后,他十分哀伤尽其礼节,补缺升任户部员外郎。因为他做事能干,进升为佥事,做云中郡守。他强硬耿直,奉公守法,军队百姓都信赖他。不久升为参议,驻守上谷。呈奏上谷应该做的十二件事,完全符合法则。因为违背了上司的意图,调任贵阳。丁巳年,嘉靖皇帝翻新三大殿,要用大木料,在贵州一带采办。他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所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他深入险要的地方(调查勘采)。冒着寒风瘴疠,劳累过度而死去。皇上听说后,特地加以抚恤,赐祭文以厚葬。壬戍年的秋天,三殿落成,因为他先前有功,皇上下诏追赠太仆寺少
13、卿。他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第二个儿子,刚换牙齿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后来奉养三个继母常氏、岳氏、卢氏,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两个弟早亡,抚养他们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住在乡里,小心谨慎,谦虚退让,是君子啊。遇到事情十分慷慨,不避艰险。到去世时,没有一句话说到家事。祠堂祭文,有皇帝“忠勤报国”的褒奖,所以称为忠勤公啊。 2007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题节选了海洋山人自撰年谱中的几段文字作为阅读材料。现在我们就依整体阅读的思路来演示解答试题的思维流程,并对试题作必要的解析。第一步,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14、60; 读懂原文,是解答阅读试题的基础,解答古文阅读试题尤其如此。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浏览阅读材料,而不是看试题。浏览阅读材料,须得从大处着眼,不必字字落实、句句明白,了解全文大意即可。例如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材料中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前因后果是什么,都涉及哪些人。 浏览过上述几段文字,我们应该读出以下内容- 这是王士祯(渔洋山人)简略记述其先祖故事的几个片断,依次写到始祖(王贵迁)、二世祖(
15、王伍)、三世祖(王麟明)和高祖(王重光)的事情。关于“始祖”,记叙了天外飞来诸城初氏女,成天作之合一事;关于“二世祖”,交待了其与始祖的关系及排行,介绍了其性醇谨、知孝悌,还简叙了赈乡里饥民的场景以突出其乐善好施的品行;关于“三世祖”,交待了其与二世祖的关系及排行,强调了他的警颖强记,简述了他的“孝”与“友”;关于“高祖”,交待了他与三世祖的关系及排行,简叙了其为国事尽力的主要事迹和在家善待三位继母、善待兄弟遗孤的事迹,以及在家乡父老面前温文尔雅、恭敬有礼,突出其忠孝双全。 第二步,审视试题,回扣原文。 在浏览了全文之后,就应该审视试
16、题(弄清考几道题,各题考什么、又是怎么考的,难易程度如何,各题赋分多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原文中找到用以命题的句子的具体位置,找到分析综合类试题的取答区间。 对上述考题,我们可以形成以下认识- 命题者就阅读材料共设了4道小题,设在第卷的3道小题分别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每小题3分;设在第卷的第13题,是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有3个句子,共10分(
17、4分 +2分+ 4分)。19分的题目,覆盖了文言文阅读的全部考点;试题所及,也覆盖了全篇内容。弄清了上述问题,我们再进行“题”“文”对读,逐题将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位置。例如第12题,4个选项就是对应原文25段中所述4位先祖“事略”分别进行“分析和概括”的。 第三步,观照全文,逐题求解。题求解,必须观照全文。第10题,将“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B、C项)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D项)放在一起考查。先看对实词的考查:B项中的“数”作“屡次”解,应无障碍。C项中的“式”作“榜样”解也属常例。B、C两项都可以迅速确定为正确选项。要判定A项中
18、的“霁”解释成“明朗”是否正确,似乎还要费一点周折(马虎的学生大都会因为“霁”通常解释为“雨后初晴”而轻易否定“明朗”解释的正确)。但是只要我们将句子放在全文中理解,进而推究句中实词的含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的前一句是“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堕”,这个“霁”当是与“大风晦暝”(意思为“大风吹了个天昏地暗”)对应的,那么,在这个语境中定然是指天色变得“明朗”无疑了。再看D项,文言虚词“以”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其用法虽多,但只要结合语境辨析,还是容易理解的。该项“ 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一句在原文中第5段,说是王士祯的高祖王重光的上司(“当事”)提拔(“晋”
19、:升。“秩”:官阶、品级)王重光当上了“佥事”(官名)的事,“以其能”应当是解释原因的,因此这个“以”就只能作“因为”讲。如果该句没有主语“当事”,我们才可以考虑给该句增补主语“王重光”(如该段中的第2句,第4、5、6、7句)。此时,这个“以”作“凭借”讲倒还是说得通的。然而该句既然明确了主语是“当事”,那么“以”也就只能解释为“因为”。这样看来,无论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还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甚至要观照全篇。第11题,这道题是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根据题干指示,符合试题要求的那组句子,其第一句应该是“表明先祖讲究孝道”的。A项所引二世
20、祖侍奉父母及几个哥哥都得到他们的欢心(“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C项所引高祖三度侍奉继母常氏、岳氏、卢氏,就像是她们生养的(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D项所引颖川公死后高祖哀毁骨立、丧礼周备(“颖川公卒,哀毁如礼”)的事迹,无疑都是“表明先祖讲究孝道”的。惟有B项的“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在家中对待各位兄弟,情深意厚)不是。同样是根据题干指示,符合试题要求的那组句子,其第二句应该是“表明先祖 乐善好施”的。结合全篇解读文句,B项中所引“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以及C项中所引“诸饿者以次受糜,纺(纺通绑)其笠于槐,累累如也。”这些二世祖的事迹无疑都是“表明先祖 乐善好施”的;而A项
21、的“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是说二世祖如何治家的,D项的“遇事慷慨,不避艰险。”是说刚直不阿、忠勤报国的,这些都与“乐善好施”不相干。运用排除法,就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C项。该题的复杂性,在于题中 8个文句,散于全文,其中B项、C项这两项所列事迹还都不是同一个人的,也不在同一段落。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浏览全文,了解大意”,没有“审视试题,回扣原文”,不能做到眼观全篇,而是仓促地、毫无目标地去筛选信息,不仅耽误时间,还难免出现错误。第12题,是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解答这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选项的表述(姑且称为“流句”),在原文中去找对应的句子(可称
22、为“源句”),然后一个一个信息点去核对。如D项:“流句”中的“忠勤公忠孝双全”,与“源句”“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以及“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意思相合;“流句”中的“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与“源句”“ 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意思相合;“流句”中的“在家乡父老面前则温文尔雅,恭敬而有礼貌。”与“源句”中的“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意思相合。据此即可判断D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是正确的。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发现A项对原文第2段内容的概括,B项对原文第3段内容的概括,其每一个信息点都能从“源句”中找到
23、依据,从而确认它们也都是正确的。至于C项,细心的考生很容易发现“流句”中“为官即赴颖川王府任教授”的概括与“源句”中“数困棘闱( 棘闱是科举时代试院的别称),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有出入:颖川公是先应乡里的拔擢担任永平郡司训的官职,最后才升任颖川王府教授的。如果考生对文言虚词“即”的意义和用法(“即”为副词,作“立即”讲)没有理解以致误认为此项正确,是另一说;如果是没有读懂文章大意以致误认为此项正确,就太可惜了。第13题,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共下。(4分)(2)公
24、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2分)(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4分)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句子的翻译,总的要求是“信、达、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信”,首先就是与原文意思相吻合,高考中的翻译题通常是只要翻译出大意就能得分(“评分参考”具体规定了这一题的三个句子都是“翻译出大意得1分”),而只有理解了全文大意,才有可能做到译文的意思不与原文相悖。 例如翻译文句(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共下”,就要在第2段中找到其前句“尤好施予。岁时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赈乡里贫乏者”以明确文句(1)是具体表现二世祖“好施予”“ 赈乡里贫
25、乏者”的;还得找到其后句“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以明确文句(1)是交代其“施予”的具体地点和方式的。这样,文句(1)的大意就出来了。如果能够再落实几个关键词,如“扶疏”(大树的树枝、干四处延伸的样子)、“时”(充当状语,作“时时、时常讲”)、“糜”(粥)、“哺”(作“给食”解),文句(1)的翻译就没问题了。 又如翻译文句(2)“公至,彞人争以所知异未走报公。”,如果在原文第5段中找到“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就会得知高祖之所为是在任职之地为京城建“三殿”而“求大木”,文句(2)的大意也就好把握了。“走”(奔走)、“报”(报告)等关键词一经落实
26、,正确翻译也不在话下。翻译文句(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有相当的难度,但如果能够联系上下文甚至全段来理解文句(3),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公性孝友”中的“孝”好理解,就是“善事父母”的意思,下文“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可以为佐证。“友”呢?多数考生对“敬爱兄长”可以成为“悌”而对“弟兄们好”只可称为“友”并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理解“公性孝友”是总说高祖品性的,又不能从下文中找到与“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并列的另一分说的句子“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进而理解“友”的含义,该句就很难准确翻译。“为颖川公次子”的翻译没有难度,“方龀而母沈安人亡”的翻
27、译也可以从后句“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得到启发,而知道 该句是述说高祖的生母沈氏在高祖还是童年时就亡故了。第四步,重读原文,审视答案。 试题解答完之后,还必须重读原文,审视答案。 这一次的重读原文,就是将试题的答案代入到原文中读。具体说,就是将自己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代入到原文中,看句子是否通顺,表意是否准确;参照原文看自己对原文的分析概括是否准确;将自己对文句的翻译代入到原文中,看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连贯得体。重读原文
28、,审视答案,是对答案作最后的确认。 通过以上对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文言文整体阅读的基本程序可解题技法-1做标记。 浏览全文,是读文答题的第一步。浏览的目的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采集重要信息。浏览多为“跳读”,即着眼于整体理解,不拘泥于个别字句。在这个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标记是必要的。例如: 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利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利明确实践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
29、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浏览全文时做标记,不仅能帮助我们理顺文章思路,尽快把握文章大意,在解题时也会发挥重要的提示作用。 2寻对应。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或理解、或筛选、或分析、或概括,所有的答案都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在解答具体试题时候,首先应锁定题干要求,明确试题指向。例如上边2007湖北卷先祖事略第11题,题干要求找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乐善好施的一组”。根据题干指示,解题时就应该实施“题”“文”对读,将试题中出现的8个句子放到原文中寻对应点,逐句确认其是
30、否符合题干要求,最终确认一组作为答案。 依照整体阅读思路答题,不仅需要通过“题”“文”对应,还要从人物或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角度思考,观照全篇、抓住一些对应关系。这些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 一般的高考文言文选段都会出现多个人物、多个事件,而命题往往指向其中确定的一人或几人,如2008年全国卷第9题,题干为“分别标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
31、”,对象为“廖刚”。命题者在设计错例时候,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如在C项中就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一起,胡乱“嫁接”,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事件与其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 叙事类的选文,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叙写人物品格。命题人有时会在试题中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后(前)一阶段的事件混杂到前(后)一阶段的事件之中,以此来干扰考生的答题思维。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该阶段的错例排除掉
32、,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例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2题C项。 事件与人物品行的对应关系。 这些年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时始终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旨,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以此来对考生的价值取向做正面的引导。但传记中作者往往会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人公的多种美德。命题人常就其中的某一种美德设题,如果考生对题干一瞥而过,不很仔细,筛选时就很容易选出与题干所示美德不对应的句子,落入陷阱。 例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
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
34、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
35、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
36、#160;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掾属:佐治的官吏。 第11题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 B C D 分析:句表现了朱晖年少而胆大,不畏惧群贼强暴的一面。这与题干中所言“不惧权势”很是貌似,如果考生忽略题目要求,看见“美德”就选,很容
37、易出错。 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答案:。 3用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句,试题中对文章作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试题信息,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意是有帮助的(如果是“选非”题,就会有3项是正确的,那么给我们的帮助会更大些)。有人认为,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甚至总结出“倒读”一法,
38、从列在后面的分析概括中巧妙寻找解读原文的钥匙,这些经验之谈也不无道理。我们提倡依照整体阅读思路解题,但并不排除运用一定的解题技巧作为解题的辅助手段。例如,“排除法”就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4查疏漏。 在解答完毕全部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后,一定要重读原文,审视答案。这既是确认答案的必要程序,也是防止疏漏的有效途径。-附录:2005广东卷文言文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9、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谓:对说 详解:候,拜访。前面有动词“往”,明显看出“候”作“等候”不恰当。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B 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详解:A都为介词,“和”、“与”之意。B分别是副词,“将要”;连词,“
40、就”。C都是连词,“因为”。D连词,表转折。答案:B。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 B C D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快速理解与信息筛选能力。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答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41、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PS重要知识点试题及答案集锦
- 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重点训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模拟题与实战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税法回顾试题及答案整合
- 知识点覆盖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定位
- 知识产权法在商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现代汉语考试知识体系构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网络管理的综合素养试题及答案
- 智能体的情感与社交能力
- Msoffice文档验证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湖北水发集团园招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预赛一试试题(解析版)
-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T 15-60-2019
- 中债收益率曲线和中债估值编制方法及使用说明
- Q∕GDW 10799.6-2018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6部分:光伏电站部分
-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什么是标准工时如何得到标准工时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8B——单词默写(表格版)
- 羽毛球正手网前搓球 (2)
-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二分法”“飞矢不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