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周龄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_第1页
0-6周龄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6周龄雏鸡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对于鸡群的综合保健,疾病防控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上期已做了详细的讲述。那么在实际的生产中,鸡群在不同的饲养阶段,容易发生哪些疾病.应怎样控制呢.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育雏期的防病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稳定。给鸡群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优质全价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正确的光照强度与时间、适宜的温湿度、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饲养密度等,环境改变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剧烈变化对雏鸡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此时期鸡群患病的主要形式或诱因。如脱水、药物中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等。2、免疫集中期,落实好各项

2、免疫。免疫项目多,大部分疾病的免疫在此阶段完成初次免疫与加强免疫,免疫成功不仅可以保护育雏、育成期的鸡群健康,而且可激活免疫系统,为以后阶段的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此阶段免疫是鸡群一生免疫的基础。3、强调环境控制,加强隔离、卫生、消毒措施。鸡群自身抵抗力差,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免疫空白期,决定了鸡群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做好免疫的同时,加强环境控制,做好隔离、卫生、消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有效防控疾病必不可少的条件。 0-3周龄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一)、第1周:母抗保护期第一周雏鸡的特点:学习采食、饮水,适应新环境期。绒毛保温能力差,不具备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敏感。母源抗

3、体高,虽然获得了对部分疾病如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的抵抗力,但自身抵抗力差,对某些细菌、病毒病易感,如对绿浓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等高度敏感。要想养好雏鸡,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种鸡场提供的饲养管理手册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如喂料、饮水、光照、温度、湿度等,使鸡群及时学会采食、饮水,并保证环境温湿度的恒定,避免忽冷忽热。在疾病防控上要注意有效控制马立克氏病、假母鸡及脱水、煤气中毒及某些药物中毒等疾病的发生。、脱水经过长途运输的鸡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出雏鸡鸡体消瘦、脚趾发绀、卧地不动等特征,要求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脱水,千万不要雪上加霜。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水

4、分损失;雏鸡舍温度过高和鸡舍湿度太小等。因此当雏鸡运到前要做好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工作,保持舍内温度37以上,湿度维持在65%左右;雏鸡运到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尽可能早的让鸡只饮到水,可以在饮水中加%的葡萄糖液和电解多维;及时挑拣出脱水严重的鸡只分笼饲养。、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假母鸡)养殖户可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后备鸡培育特好,体重、均匀度都达标,可就产蛋期间鸡群到不了产蛋高峰,仔细观察鸡群发现,部分鸡群根本就不能产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呢.这是因为雏鸡在1-2周内感染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本病特点:发病率为0.5-30%不等,死亡率为1-2%,蛋鸡外观无异常,

5、如正常鸡,产蛋前不易被发现,只有产蛋时能被发现,投抗菌素治疗无效。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间断性发育,输卵管壁如膀胱样,或输卵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泄殖腔内有的根本没有输卵管的开口,或输卵管开口处有白泡,但卵巢发育正常。发病主要原因:、雏鸡在1-2周内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场被传支感染;、传支免疫不确实;、育雏前2周内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有大肠杆菌及霉菌毒素继发感染;、有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造成传支免疫失败;、传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等。控制策略:、鸡群免疫。1日龄使用新支二联活疫苗,选用H120或MA5疫苗毒株。2、加强进雏前鸡舍的清洗、消毒,进雏后鸡舍内外环境的控制,每天鸡

6、舍内外环境彻底消毒一次,减少舍内外传支病毒含量。3、加强雏鸡2周以内的饲养管理,保持温度稳定,减少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对鸡群的应激。4、预防支原体、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疾病的发生,防止霉菌毒素中毒,这些疾病的发生会破坏呼吸道粘膜屏障或造成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的关键点控制:、免疫原则。及早落实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保护疾病感染的门户。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播能力强,可经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感染。当前养殖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鸡群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威胁,因此,雏鸡到场后应立即进行活疫苗免疫,及早建立局部粘膜的抵抗力,是成功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疫苗选择。由于传染性

7、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各型之间交叉保护作用差,所以免疫时尽可能选择多的血清型疫苗,形成交叉保护。首免用H120或MA5毒株,二免(7日龄)可用H120+2880毒株,三免(17日龄)活苗(Mass株和Coon株)灭活苗免疫(新支二联油苗)。、免疫方法。一般采用滴鼻、点眼法。滴鼻接种时:堵住一侧鼻孔,向另一侧鼻孔内滴入疫苗液。点眼接种时:侧位抱定鸡只,向睁开的眼中滴入一滴疫苗液,待疫苗液吸收后放开鸡只。、免疫注意事项:1)、用专用的疫苗滴瓶,使用前高温消毒;2)、用专用稀释液或灭菌蒸馏水稀释疫苗,疫苗要充分溶解;3)、滴嘴离鸡眼或鼻孔0.5cm,不能直接接触;4)、保证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只

8、;5)、稀释好的疫苗液在30分钟之内用完;6)、免疫完成后对剩余的疫苗液、免疫器具彻底消毒。、煤气中毒在育雏阶段,对于靠生炉子取暖提供舍温的用户,对于煤气不应忽视。煤气中毒作为一个无形的杀手,往往会造成雏鸡的大批死亡,在进雏前千万要检查好:炉子是否有烟囱、烟囱是否漏气或不畅、是否有通风换气的地方、换气口是否能有效的换气等。煤气中毒的最大特点是来去速度快,死亡率高。其剖检病变为:肌肉发红、淤血,血液鲜红、色淡,血凝不良,血管充血,肺部水肿、喙尖发紫。在实际生产中,有条件的要改善取暖设施,随时检查烟囱,搞好通风换气,在饮水中增加多维、葡萄糖等。、药物中毒当使用副作用大、使用剂量与安全剂量差别小的药

9、物时,使用不当易造成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有以下特点:发病死亡快、数量多、群发性强,越是强壮的个体,发病越严重。最常见的症状是过度兴奋,继之沉郁,最终死亡。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要做到:1、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使用。2、拌料或饮水投药时要搅拌均匀。 3、严格按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药物,不可盲目加大投药剂量。 4、严格遵守药物的投药期规定,一个疗程用完后,如果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可更换其它类药物,或停药3-5天后再使用第二个疗程。 5、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有些药物同时使用会使毒性累加。、霉菌或霉菌毒素中毒育雏第一周的鸡舍高温、高湿,非常有利于霉菌的滋生,使雏鸡发生霉菌

10、病或霉菌毒素中毒。预防的方法是保管饲料要防湿、防潮、通风;喂料时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鲜;避免饮水时撒入饲料,引起霉变;对于有异味的饲料坚决废弃。(二)、第2-3周:启动免疫期在育雏的2-3周内,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到零,但雏鸡本身免疫产生的主动免疫抗体尚未上升。而且此阶段的免疫多而集中,各种免疫应激因素多,为了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必须加强舍内外环境的消毒,提高鸡舍内外卫生标准,有效降低舍内病菌、病毒的含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各种免疫因素对鸡群的应激;避免时间性疾病的发生,如:鸡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鸡球虫病温暖多雨的春夏季平养雏鸡易得,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下的鸡群,以15-50

11、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本病特点:主要表现为排血样粪便,羽毛松乱,鸡冠发白,生长停顿,腹泻。剖检时见肠道高度肿胀或气肿,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出血斑。盲肠肿胀,比正常的肿大3-5倍,充满凝固的血液或是充满鲜血。发病主要原因:、垫料潮湿;、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垫料更换不及时;、饲养管理不善等。预防措施:1、改变饲养方式,由地面平养改为网上平养或笼养,避免雏鸡接触粪便。 2、搞好鸡舍和周边环境卫生;保持鸡舍垫料干燥;粪便及时清走,清扫出来的粪便及垫料要做发酵处理。 3、加强饲料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 4、药物预防:建议有

12、发病史的在12-15日龄进行预防性投药,为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要定期更换药物。、传染性法氏囊病雏鸡阶段(3-6周龄)发病率最高,随着日龄增长,易感性下降,10周龄后的鸡群很少发病。法氏囊病发病快、突然、死亡率高。发病以后易出现免疫抑制现象,使其他疫苗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使患病鸡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本病特点:鸡群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嗜睡,双翅下垂,羽毛无光泽,肛门有刺激,病鸡不断啄咬自己肛门。剖检时,法氏囊肿大、出血,外观呈胶冻样或紫葡萄样,粘膜出血或有出血点;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腿部、胸部肌肉有条状或斑状出血;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发病主要原因:、鸡场和周围有法氏囊病史;、母源抗

13、体参差不齐;、雏鸡舍内外环境控制不好;、免疫时机不当。控制策略:1、疫苗免疫。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2、环境控制。法氏囊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可在发过病的鸡舍存活很长时间,造成对下批鸡的威胁,因此在做好免疫的同时还应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首先对雏鸡舍或患过病的鸡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消毒液以碘制剂、福尔马林较好;其次要加强进鸡后雏鸡舍的隔离、卫生、消毒,严防通过饲养员、饲料、饮水、器具等将病原带入鸡舍。 3、发病后的处理。对发病鸡群及早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有较好防治作用。同时应改善饲养管理,提高鸡舍温度;充分供应饮水,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减轻对肾脏的损害;

14、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提高维生素含量;投服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法氏囊病免疫的关键点控制:、疫苗选择。有活苗和灭活苗两种,灭活苗主要给种鸡使用,目的是为后代提供母源抗体。活疫苗的毒力有高、中、低之分,高毒力疫苗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强,但对法氏囊损伤严重,很少使用。低毒力疫苗对法氏囊损伤轻,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弱,不能抵抗超强毒株病毒的感染。针对当前一些地区流行强毒与超强毒株,必须使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才能有效控制,如:M65、VIRG07。、免疫日龄的选择。首次接种应于母源抗体降至较低水平时进行,这样才能使疫苗少受母源抗体的干扰,但过迟接种,强毒会感染无母源抗体的雏鸡造成发病。正确做法是采血测

15、定雏鸡的母源抗体(琼脂扩散法),当母源抗体降至60-70%时首免,间隔5-7天后二免,这样可保证所有鸡群获得良好免疫。没有检测条件时,可参考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的疾病发生状况去落实免疫。、免疫方法。滴口或饮水免疫。饮水免疫是指将疫苗充分溶解到饮水中供鸡饮用,使鸡群获得免疫的方法。、饮水免疫的注意事项: 1)免疫前根据舍温停水24小时;2)饮水器要准备充足,能保证2/3鸡只同时饮水,免疫前用清水洗涤饮水器;避免使用金属器具饮水免疫;3)根据鸡的日龄、舍温,计算免疫所需要的水量,要求在1小时之内,全部鸡只都饮到足够量的疫苗(见下图表);4)水中需不含氯及其它消毒剂,可在疫苗水中加入0.2

16、-0.3%的脱脂奶粉,对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免疫45分钟后,观察鸡群的饮水情况,饮水量不足的鸡只给予第二次免疫。 4-6周龄(抗体上升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进入4-6周龄,母源抗体消解为零,自身免疫抗体逐渐上升,但尚未具备坚强保护力,因此鸡群非常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是疾病发生的“高危期”。此阶段防控疾病的关键点是:1、做好鸡群的隔离饲养、卫生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最好对育雏区封锁隔离,防止经人员、物品、车辆、其它鸡群等传播疾病。保持鸡舍内外环境的卫生;坚持带鸡消毒与舍外环境消毒,无活疫苗免疫时,保证每天消毒两次,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含量。2、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任何应激因

17、素的发生都会影响到鸡群的抗体上升,严重时甚至激发各种疾病的发生。此阶段的鸡群由初步具备调节体温的能力到完全能够调节体温,因而在温度与通风的关系上,要由0-3周的以保温为主逐渐过渡到温度与通风并重,最后到以通风为主。即在0-3周龄当通风与保温发生矛盾时,要先保证育雏的温度,然后再考虑通风;4-6周前期在保证温度的基础上适量通风,后期当通风与保温发生矛盾时,要先保证鸡舍的通风换气,然后再考虑温度。在光照的控制上,要降低光照强度到10勒克斯以下,防止啄癖的发生。3、继续供给鸡群高营养、全价、均衡的饲料,保证每只鸡获得均衡的营养,保证鸡群体质、免疫器官的良好发育。4、雏鸡的免疫器官基本发育成熟,能够很

18、好产生免疫应答,要加强对禽流感、传喉、鸡痘的免疫,以确保产生良好、持久的抗体。5、仔细观察鸡群,及时发现、诊断、控制疾病的发生。对鸡群的精神状况,采食、饮水情况情况,粪便,呼吸道症状等每天至少保证仔细观察一次。当有疾病发生的迹象时,要及时确定疾病类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此阶段要重点防控新城疫与鸡痘病的发生,同时做好传喉病的免疫。、新城疫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初、秋冬季节为易发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90%,鸡群临床症状表现:缩脖闭眼,X口伸颈,拉黄绿色水样稀便,病鸡常出现脚、翼麻痹,头颈扭曲,转圈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气管、心冠部脂肪、腹腔脂肪、内脏浆膜面脂肪有出血点,腺胃

19、乳头或粘膜出血、溃疡,腺胃与食道交接处或腺胃与肌胃交接处出血,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出血和溃疡,肠道淋巴组织发达部位形成枣核状溃疡,产蛋鸡出现不整形卵泡、血肿卵泡和卵泡漏出等变化。防治措施:1、及早实施免疫,提前建立局部粘膜抵抗力。由于雏鸡免疫系统不健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免疫程序,都难于保证产生良好的体液抗体,因而在雏鸡阶段,主要靠活疫苗免疫产生的局部粘膜抗体给鸡群提供良好保护。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中,雏鸡出壳后随时面临新城疫病毒的威胁,考虑到局部粘膜抗体的产生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因而要及时免疫接种新城疫活疫苗,及早产生抵抗疾病感染的局部粘膜抵抗力。最好是1日龄,最迟不能晚

20、于3日龄。2、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使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产生抵御疾病的坚强保护力。活疫苗免疫的作用有:、产生局部粘膜抗体。、激活灭活苗免疫应答,可使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更快更高。、产生体液抗体,拉平鸡群中的抗体水平,低抗体鸡群获得相对更好的免疫应答,抗体上升幅度大,减小了鸡群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油乳剂灭活苗加入油佐剂后免疫原性显著增强,受母源抗体干扰较少,能诱发机体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一般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后产生的抗体高于活疫苗且维持时间长。雏鸡阶段的免疫要保护整个育雏育成区,产蛋前的免疫所产生抗体需要保护整个产蛋周期,因而这两个阶段的免疫要做到活疫苗与灭活苗联合免疫。3、根据

21、抗体水平,加强补充免疫。当前鸡新城疫发生主要以非典型新城疫为主,原因是鸡群抗体不均匀有效,因而监测鸡群的抗体水平非常重要,要保证HI抗体水平育成期不低于6,蛋鸡不低于9,还要做到产蛋期2-3个月免疫一次弱毒疫苗。4、一旦发生新城疫后,可以采取大剂量弱毒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并辅以抗菌素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注射免疫接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注射部位: 1)颈部:应将颈后表皮提起,使皮肤和颈部表皮之间产生气窝,将注射针头扎过皮肤刺入该气窝,注射针头应朝向鸡只身体。注射部位应在颈部正中线下1/3处。 2)胸部:注射人员选用左右胸腔入口起距胸骨嵴3cm水平的长方形。用手将胸部羽毛拔开,针头呈15度角将

22、疫苗注入,同时用拇指按压注入部位,使疫苗扩散,防止漏出,且面积在23个cm2不外流。 3)腿部:如两侧胸部都已经注射过疫苗时,可选择腿部内侧皮下注射。 4)腿部肌肉注射:在利用腿部肌肉注射疫苗时,应在膝关节下部的腓肠肌侧面进行注射。注射针头向近身体中心刺入。应避开主要血管、神经、关节和骨头。 2、要点: 1)、注射器与针头要严格消毒,并在免疫前需校正注射器量是否准确。 2)、接种前24小时将疫苗从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有利于减轻免疫应激。 3)、疫苗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应充分摇匀,保证每只鸡获得抗原量均匀。 4)、应避免将疫苗注射到颈部肌肉中或靠近头部或胸部体腔中,否则会造成死亡与肿头。 5)

23、、不在同一个部位连续注射疫苗,会影响疫苗的吸收,进而影响免疫效果。 6)、免疫不准确时鸡只通常表现为皮肤损伤、出血、羽毛湿润,要重新补注疫苗。 7)、每注射100只鸡至少更换一次针头。、传染性喉炎传染性喉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寒冷季节症状表现严重,死亡率10-20%,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易继发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病鸡呼吸困难、伸颈X口呼吸,流鼻汁,流泪并伴有结膜炎;鸡冠发紫,笼具上常见咳出的血痰。剖检时主要病变集中在气管和喉部粘膜充血、出血,气管内有多量渗出物、血样物或血块。各种病毒的感染、寄生虫的侵害、营养不良、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密饲、通风不良均可使病情加剧。防治措施:1、发病鸡舍与未发病鸡舍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扩散。 2、免疫: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