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_第1页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_第2页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_第3页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_第4页
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姓名:黄小丽学院:统计与信息学院班级:信息08-1班学号:2008101609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本文摘要 世界上的人们都要思考,身边处处存在着需要逻辑思维来解决的问题。概念不清语句,不仅是文字冗长,还会引起歧义。转移命题,虽是一个简单的话,却加上了别样的道理,展现着中国语言的巧妙。模棱两可话语,让人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逻辑学就可以让我们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了解逻辑在我们的每一个作用,让我们更好的学习逻辑,运用逻辑。正文 在世界上,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但有些人则不是这样的。良好的思

2、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地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善和加强的。在了解逻辑、学习逻辑的时候,开始改造自己的思维。先来让我们读几个因为逻辑上的概念和辩证的不明确,所产生的几个故事。概念不清导致的故事。比如“他是春节晚会的始作俑者”这句话,表面上看这个判断句表述很完整,但其实不然,问题在于表述者把“始作俑者”这个概念理解错了。“始作俑者”的意思是带头做坏事的人,放在这句话里是明显不合适的。再比如:某报纸上报道“某共产党员办五次喜事不收礼”,这也存在歧义,会让人误解成:这位共产党员办了五次喜事,这就荒唐了。实际上,其要真正表达的意思是:这位共产党员家人办了五次喜事,不收礼

3、。这也是典型的概念不清的例子。还有,某晚报上曾经报道的“我市举办集体结婚”,这也是概念不清,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某市举办集体婚礼”。概念不清还有一种表现形式为:概念赘余,也常出现在机关文字工作中。比如“某阅览室里备有十几本的杂志刊物”,这里就存在概念赘余问题,杂志即为刊物,刊物包含杂志,二者并列即为概念赘余。如果在我们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此类问题,不仅是文字冗长,还会引起歧义。转移命题的逻辑故事,即说东道西,说的是一个概念,回答时却转换成另一个概念。比如:父亲对儿子说“你竟敢背着我抽烟,我非揍你一顿不可”,儿子回答说“爸爸你不要打我,我从现在开始不背着你抽烟了”。这就是转移命题、偷换概念,父亲说的命

4、题是“抽烟”,儿子却将其转换成“背着”。再比如:机关某位同志起草的关于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方案,其中一段标题是选派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目的,内容写的却是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文不对题”,在逻辑学上就叫做转移命题。此类问题在机关文字工作中普遍存在。模棱两可的逻辑故事。唐朝有个宰相为人处世辞其两端,凡事既不做肯定,也不做否定,模棱两可,相当圆滑,因此,人送外号叫“苏模棱”。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则寓言故事,说的也是这个现象。大意是:一个财主生了个小孩,家人中有人说“这个小孩很聪明,长大一定是天才”,财主听了很高兴,当即奖励他一笔钱。另一个人说:“这个小孩病怏怏的,一定会早夭折”,财主听

5、了很生气,把他揍了一顿。第三个人吸取了教训,既不愿意违心说好话,又怕说了坏话挨打,就不着边际地说了一番“今天天气呵呵呵”的话,免受了皮肉之苦,又确保了不说假话。这就是模棱两可的语言现象。大家在语言表述和文字写作中也常出现此类问题,对一件事情,是与非、错与对,没有准确的结论,似是而非,导致听的人、读的人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某某同志在会上发言,说:我既不赞成这个观点,也不赞成那个观点,表述了很多,但始终没有表明态度,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来,模棱两可,让人云山雾罩,摸不着头脑。我们反对模棱两可,提倡的是旗帜鲜明。以上这些错误,从内容上看似乎只是用词不当,但从本质上说是思维在逻辑上出了问题。要解决

6、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逻辑学,加强思维的逻辑训练。那么,逻辑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内容的科学呢? 逻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思维基本形式和规律的科学。所谓思维就是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因此,也可以说,逻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科学。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早在两千多年前,逻辑学就分别在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形成。在古希腊,这门学问叫逻辑,在印度,叫因明学,在中国则称之为名辩学。古希腊逻辑学的鼻祖是亚里斯多德,他写了一本逻辑学的著作叫工具论,印度的因明学是和佛教相关联的,我国是在唐代由僧人玄奘法师从印度引进翻译成汉语,中

7、国的名辩学则是墨子始创的。逻辑学家认为,逻辑的演绎推理中的性质三段论、模态三段论、假言三段论、宣言三段论等推理,不仅是组织论证思想的工具,而且也是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的工具。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当一支军队进入深山峡谷而迷路后,有人突然想到“老马识途”的道理,于是找来一匹马,让他前行,果然把队伍带出了绝境,这就是通过“老马识途,这是老吗,所以这马识途”的三段论而做出绝境,而这推论,竟使队伍从困境中解脱了出来。同样,在革命斗争中,地下工作者在接头时,往往以某种标志表示接头地点的安全与否,假如以蓝色飘带表示安全,而以红色飘带表示安全,那么,当前来接头的地下工作者看到窗口的红色飘带后,就会迅速的转身离

8、去,并不需要非进屋看个究竟才做出是否安全的结论来,凭着这种推论,我们的许多地下工作者才能在险境中化险为夷。逻辑学在生活中能帮助人们过获新的知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预见性和事件的有效性。很多推理直接有助于我们获得新的知识,像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形。例如,关于动物有机体中细胞核的发现,就是益于类比推理。十九世纪,施温和斯列登分别发现了动物和植物的肌体都有一种细胞的结构组织,随后斯列登又在植物的细胞结构中发现细胞核,他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施温,施温于是想到:如果动物肌体和植物肌体的相似不是表面的而是实质性的,那么动物肌体中就可能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细胞

9、核。这里,施温使用的显然是类比推理,整理后为: 动物肌体有细胞结构, 植物肌体有细胞结构,而且有细胞结构中细胞核, 所以,动物肌体的细胞中也可能有细胞核。逻辑学能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交流思想,传播真理和批判谬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生活中,相互之间不了要交往,或者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或者调解各种不同的纠纷;或者接招生产实践的实验,推广各种各样有关的科学知识;或者进行一定阶段的道德伦理的宣传,提出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如果人们善于运用各种逻辑知识作工具,就能使自己的讲话或文章组织的更加严谨,更好的宣传真理,更有效地驳斥谬误。同时,不同阶段、不同党派、不同观点的各方,怎样才能坐到一起进行卓有成效的讨论呢?这就需要有其讨论的共同基础。根据这个基础,人们的讨论必须围绕某个中心,必须拿出充足的理由来,有大家都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是遵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原则,才能就某些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否则,你说东,他道西。东拉西扯。互不搭界,那就很难有共同语言。比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有成功与不成功之分。逻辑学、特别是语言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