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城建学院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目 录一、设计资料.4二、确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 5三、确定单桩的竖向承载力.5四、轴线选择.5五、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5六、群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验算 6七、确定桩的平面布置. 6八、承台结构计算. 6 1、桩顶最大竖向力. 62、承台受弯验算及承台配筋.6 3、承台柱下抗冲切验算 7 4、承台角桩抗冲切验算 8 5、承台抗剪验算.9九、单桩配筋设计和计算10一、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jj号土层:素填土,层厚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ak=95kPakk号土层:淤泥质土,
2、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ll号土层: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mm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ak=165kPa。nn号土层:粉砂层,钻孔未穿透,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ak=280kPa。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岩土设计参数如表3.1和表3.2所示表3.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土层 编号土的名称孔隙比e含水量W(%液性指数IL标准贯入锤击数N压缩模量s(MPa)j素填土5.0k淤泥质土1.0462.41.083.8l粉砂0.8127.6147.5m粉质黏土0.7931.20.749.2n粉砂层0.5831
3、16.8 表3.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 单位:kPa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土层编号土的名称桩的侧阻力qsk桩的端阻力qpkj素填土22m粉质黏土60900k淤泥质土28n粉砂层752400l粉砂45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 5、场地条件 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无可液化砂土、粉土。 6、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0m,宽9.6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截面尺寸均为400mm400mm,横向承重,
4、柱网布置如图3.1所示。图3.1 柱网布置图7、上部结构作用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3.3所示,该表中弯矩MK 、水平力VK均为横向方向。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3.4所示,该表中弯短M、水平力V均为横向方向。表3.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12561765156417216919712313011221350190016401851922031261351143165020501810191197208132141120418752160208020520421313914
5、91345204022802460242223221145158148623102690297027523123816516215372568322531702932482471741791658267035503410299264256183190170929203860372030428528119220219110313039703950323302316211223230表3.4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题号FK(kN)MK( kN.m)V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1158026301910198205241150140138218402800220020521024
6、31541451403213030802490210211223164155150423203310278021521423818116617452650356031202532282441931751886291037903430286251266204188196732304180375030328427421219720883360442040103323152692252242169368046904230371326301233230228103970507045203933543252422362388、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二、确
7、定桩的长度和承台埋深1、 材料信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桩、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强度等级: 钢筋强度等级: 2、 确定桩的长度及截面尺寸:根据设计资料,选第四层粉质粘土为持力层,进入持力层2.1m,承台埋深2.5m,桩长11m。截面尺寸选为300mmx300mm。三、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根据公式 根据设计资料, Ap=0.3mx0.3m=0.09, =0.3mx4=1.2m, 四、轴线选择 选择第1组轴线B计算,根据设计资料有: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765KN,MK=169KN.m,V=130 KN;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K=2630KN,MK=205KN.m,V=140KN五
8、、初步确定桩数及承台尺寸 先假设承台尺寸为2mx2m,厚度为1m,承台及其上土平均容重为30 kN/m3则承台及其上土自重标准值为: Gk=30x2x2x2.5=300 kN, 根据规范,桩数n需满足:,可取4根桩,承台平面尺寸为1.6mx2.6m。如下图所示:六、群桩基础中单桩承载力验算 按照设计的承台尺寸,计算Gk=30x1.6x2.6x2.5=312 kN, 单桩平均竖向力:符合要求。 单桩偏心荷载下最大竖向力:在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必须有:Qk,max=642.5Kn1.2Ra=1.2x665.9=799KN,符合要求。 七、确定桩的平面布置几何参数:承台边缘至桩中心距 桩列间距 桩行间
9、距 承台高度桩顶深入承台100 mm,承台下设100mm,强度为C25的混凝土垫层,钢筋保护层取50mm ,承台有效高度h0=850mm承台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拉强度,钢筋采用: 八、承台结构计算1、在承台结构计算中,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为:FK=2630KN,MK=205KN.m,V=140 KN各桩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Gk部分的净反力Ni为:Ni=最大竖向力3、 承台受弯计算及承台配筋:(1)对-截面,垂直于轴方向计算截面处弯矩计算: 选用 ,平行于x轴布置;(2)对于-截面,垂直于轴方向计算截面处弯矩计算: 选用 ,平行于y轴布置.4、 承台柱下抗冲切验算: 计算公式:建
10、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 式中: 方向上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方向冲垮比:,X方向冲切系数:方向上自柱边到最近桩边的水平距离: ,Y方向冲垮比:,取,Y方向冲切系数:bc=ac=0.4m, 作用于冲切破坏锥体上的冲切力设计值:符合要求。4、承台角桩抗冲切验算: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 角桩竖向冲反力设计值: 式中: 方向上从承台角桩内边缘引冲切线于承台顶面相交点至角桩边缘的水平距离(当柱或承台变阶处位于该线以内时,则取由柱边变阶处与桩内边缘连线为冲切锥体的锥线),; X方向上从承台角桩内边缘引冲切线于承台顶面相交点至角桩边缘的水平距离(当柱或承台变阶处位于该线以内时,则取由柱边变阶处与桩内边缘连线为冲切锥体的锥线) 取 抗冲切= 符合要求。 5、承台抗剪验算: 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942008)(1) 截面的抗剪验算: ,受剪的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化学考试系统复习试题及答案
- 建筑水电工程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文明创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充电方案测试试题及答案
- 新乡市长垣行知学校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2024
- 知识产权企业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晋中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种族趣味测试题及答案
- 科学复习的土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网络时代农业电商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江西省气象部门招聘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生物计算市场研发创新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标准答案)
- 贵港辅警考试题库2024
-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作文真题解析及欣赏:坚持的力量
- 2023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考聘用高层次人才11人模拟备考试卷(共1000题含答案解析)
- 工会换届选举请示样式
- 七年级音乐上册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教学课件
- GB/T 22465-2008红花籽油
- GB/T 18705-2002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 巴菲特三大经典演讲之二-1998年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演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