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吸附实验_第1页
苯酚吸附实验_第2页
苯酚吸附实验_第3页
苯酚吸附实验_第4页
苯酚吸附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实验部分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实验原料实验所用的凹凸棒粘土原矿产地为甘肃靖远,原矿经烘干水洗,再烘干后研磨,过200目筛,外观呈砖色粉状,其主要成分为非晶质SiO2。 实验试剂实验所用药品有苯酚(1.0g/L)、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氨水(NH3·H2O) 、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十二烷基磺酸钠、四丁基溴化铵。实验所用主要试剂见表2.1。 表2.1试验试剂药品名称规 格生产厂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分析纯(AR)天津市化学试剂第六二厂三分厂盐酸(HCL)分析纯(AR)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苯酚分析纯(AR)北京化学试剂二厂氨水(NH3·H2O)

2、分析纯(AR)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4-氨基安替比林分析纯(AR)上海试剂一厂氢氧化钠分析纯(AR)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铁氰化钾分析纯(AR)天津市化学试剂四厂氯化铵分析纯(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2.1.3 实验所用药品的配置所用药品配置方法如下:(1) 苯酚标准储备液:称取0.5g无色苯酚溶于蒸馏水,定容至500ml,配成浓度为1g/L苯酚无色溶液,备用。(2) 氨缓冲溶液:称取20g NH4Cl白色固体溶于100ml的氨水中配成pH10的氨缓冲溶液,备用。(3) 安替比林溶液:称取2g淡黄色安替比林固体粉末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00ml,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浅黄色溶液。(4) 铁

3、氰化钾溶液:称取8g铁氰化钾红色颗粒溶于92ml的蒸馏水中,配成质量浓度为8%的铁氰化钾溶液。(5) 盐酸溶液: 量取10ml的分析纯盐酸溶液加入10ml蒸馏水,配成pH2的盐酸溶液。(6)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定量的蒸馏水,配成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2.2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所用仪器有分光光度仪、恒温振荡器、低速离心机、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电子分析天平。试验主要设备见表2.2。表2.2实验所用仪器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分光光度仪722s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振荡器THZ-82国华企业低速离心机TDL80-2B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626A

4、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FA1004N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2.3 实验方法 吸附剂的制备 取凹凸棒土若干克,用200目的筛子进行筛分。分别称取0.02g,0.04g,0.06g,0.085g,0.11g,0.135g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21H38NBr)溶解到25ml水中,在30下放于恒温振荡器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然后称上述土样1g加入其中,在80下放于恒温振荡器(r=170r/min)中充分搅拌分散6h,再将该体系静置1h,然后将其离心清洗,倒掉上清液,重复三次,将所得的有机改性土置于烘箱中于80下烘干,经研磨即可得到疏松的砖红色固体粉末,将制备好的有机土放到干

5、燥器中,备用。 吸附实验流程准确称取一定量吸附剂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再加入苯酚溶液10mL。在一定温度下震荡一定时间,对悬浮液离心分离,测定上清液中残留苯酚的浓度。由式(2.1)计算。 2.1 式中: Q 吸附剂的吸附量(mg/g); C0 苯酚溶液的初始浓度(mg/L); C 苯酚溶液的剩余浓度(mg/L); m 吸附剂的质量(mg)。2.3.3 测定方法实验中苯酚的分析测定采用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在微碱性条件下以铁氰化钾为显色剂,在波长510nm处测定吸光度,由此确定溶液中苯酚的浓度。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数支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苯酚(10mg/L)溶液0.50、1

6、.00、3.00、5.00、7.00、10.00、12.50mL,向比色管中加适量水,再加入氨缓冲溶液0.5mL后混匀,再加安替比林1.0mL混匀,再加铁氰化钾1.0ml混匀,然后加蒸馏水至25mL刻度线,放置15min。在722s分光光度计上用10mm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结果见表2.3。以苯酚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1所示。可见,吸光度和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6,直线方程为y=0.0295x+0.0016。 表2.3 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苯酚量()510305070100125吸光度A0.01

7、50.0320.0960.1470.2060.2960.372 3. 结果与讨论3.1改性剂用量的影响分别取改性以后的不同配比的吸附剂(见表3.2)0.2g于100ml的三口瓶中,移取1g/L的苯酚储备液5ml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苯酚浓度为50mg/L)定容,用10ml移液管分别移取浓度为50mg/L的苯酚溶液10ml于上述三口瓶中,在30下放于恒温振荡器(r=140r/min)中充分搅拌分散40min,静止10min后,离心。然后取离心后的上清液2ml,显色,显色方法与标准吸附线的测定相同。向比色管中加适量水,再加入、氨缓冲溶液0.5mL后混匀,再加安替比林1.0mL混匀,再加铁氰化钾

8、1.0ml混匀,然后加蒸馏水至50mL刻度线,放置15min。在722s分光光度计上用10mm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并计算其吸附后的苯酚浓度C(mg/L),及吸附量Q(mg/g),其结果见表3.1,吸附剂的配比与吸附量的关系如图3-1。 表3.1改性剂的量对吸附的影响T=30 苯酚初始浓度(C0=50mg/L) 吸附平衡时间T=40min 改性剂量 吡啶/土样(g/g)吸附剂质量/g苯酚体积/mL上清液体积mL吸光度A 平衡浓度C(mg/L)吸附量Q(m/g)0.02:12.0000102ml0.14046.91520.15420.04:12.0000102

9、ml0.12441.49130.42540.06:12.0000102ml0.11419.59321.52030.085:12.0000102ml0.11720.10161.49490.110:12.0000102ml0.13022.30501.38470.135:12.0000102ml0.16327.89831.1050 由表3.1和图3-1可以看出,当改性剂的量比较小时,随着改性剂的量的增加,吸附量迅速增加,当改性剂的量与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0.07:1左右时吸附量最大,超过一定配比时吸附量反而会缓缓降低。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凹凸棒土发生作用

10、,大分子量有机基团取代了原有的无机阳离子,凹凸棒土颗粒表面也因各种活性中心的存在而吸附一部分有机物,凹凸棒土表面的负电性也产生对有机阳离子的吸附,从而使大分子有机物覆盖于凹凸棒土的表面,生成凹凸棒土一有机表面活性剂复体,同时晶格内外的部分结晶水和吸附水被有机物取代,从而改善了凹凸棒土的疏水性,将无机凹凸棒土改性成为具有亲油性的有机凹凸棒土,增强了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但是随着季按盐加入量的增加凹凸棒土可出现超当量的离子吸附,超当量吸附的有机阳离子可通过范德华力在凹凸棒土表面形成“双重层”而使外层表面活性剂亲水基朝外,反而导致疏油性增加,从而使得去除苯酚污染物的能力不再增强18,25。(2)改性

11、剂产生解吸的缘故,与原凹凸中的电荷量有关26。故本实验选0.07:1的配比作为改性剂的最佳配比,扩大10倍进行再次改性,改性后土样放在干燥箱中备用。3.2吸附剂用量的影响取一定量的吸附剂在室温下吸附50mg/L的苯酚溶液10ml,吸附时间为40min时,取清液2mL测定其吸光度,考察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清液的浓度和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关系见表3.1和图3-2。 表3.2吸附剂的量对吸附的影响T=30 苯酚初始浓度(C0=50mg/L) 吸附平衡时间T=40min 吸附剂质量(g)改性剂量 吡啶/土样(g/g)苯酚体积(mL)上清液体积(mL)吸光度A 平衡浓度Ce(mg/L)吸附量Q(m

12、/g)0.10.06:1102ml0.27646.508470.34910.20.06:1102ml0.22537.864410.60680.30.06:1102ml0.16928.372880.72090.50.06:1102ml0.1118.372880.6325 由图3-2可知,当凹凸棒土的添加量较少时,增加凹凸棒土用量,对苯酚吸附量明显上升,但是当添加量达到0.3g时,继续增加凹凸棒土用量,吸附量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凹凸棒土用量达到一定数值时,苯酚与凹凸棒土之间达到吸附平衡,所以继续增加凹凸棒土,对苯酚的吸附也无明显的提高,而且随着凹凸棒土添加改性四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苯酚性能的实验

13、研究量的增加,单位吸附量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去除率、单位吸附量、成本等因素,改性凹凸棒土的用量定为0.3g。3.3吸附时间的影响当苯酚溶液的初始浓度为50mg/L时,分别在20、30、40、50、60、的温度下测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如表3.3和图3-3。 表3.3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温度 时间吸附剂质量/g吸光度A吸附后浓度/Ct(mg/L)吸附量Qt/(mg/g)t/QtT=2020.30010.18931.76270.60773.2911 40.30020.18931.76270.60756.5843 60.30080.18731.42370.617612.9542 80.30020.189

14、31.76270.607516.4608 100.30000.18731.42370.619232.2993 200.30010.18931.76270.60773.2911 T=3020.30490.16527.69490.73162.7339 40.29940.16527.69490.74505.3692 60.30090.15926.67790.775110.3216 80.29850.16728.03390.735913.5891 100.30030.16728.03390.731527.3421 200.30490.16527.69490.73162.7339 T=4020.2972

15、0.18931.76270.61363.2593 40.30670.19232.27120.57816.9198 60.30470.19132.10170.587413.6192 80.29960.19733.11860.563517.7474 100.29970.19933.45760.552036.2342 200.29720.18931.76270.61363.2593 T=5020.29950.214 36.00000.46744.2786 40.29900.21135.49150.48528.2435 60.30060.20734.81360.505215.8352 80.29960

16、.21235.66100.478620.8941 100.29950.20935.15250.495740.3436 200.29950.21436.00000.46744.2786 T=6020.30010.22337.52540.41574.8114 40.30080.21035.32200.48808.1973 60.29980.20734.81360.506615.7930 80.30030.21035.32200.488820.4592 100.30010.20634.64410.511739.0859 200.30010.22337.52540.41574.8114 由图3-3可以

17、看出,在吸附的初始阶段,PBC改性凹凸棒土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3min左右吸附去除率达到最大,此后趋于稳定,说明吸附基本达到了平衡,再延长吸附时间,吸附去除率不再增加。对此现象可以认为是PBC改性凹凸棒土具有快速吸附的有机层,在吸附初始阶段,苯酚快速吸附在有机层的表层,但由于吸附不牢固,苯酚可能解析出来,从而导致吸附量在达到最大后又略有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苯酚从有机表层向内部扩散而逐渐达到稳定25。3.4 pH对吸附的影响 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配成pH大约为11的溶液20ml,配成1:1的盐酸溶液10ml,将配置好的酸液和碱液作为pH的调节剂。同样在表面活性剂总质量与

18、坡缕石的质量比为0.07:1的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6g,考察不同pH值对苯酚的吸附容量的影响(图3.3)。表3.4 pH对吸附的影响苯酚初始浓度(C0=50mg/L) 吸附平衡时间T=40min 改性剂的配比0.07:1苯酚的体积10ml 上清液体积2ml pH值2.663.725.336.868.059.4110.13吸附剂质量/g0.30070.30080.30060.29970.30070.30070.3000吸光度A0.2010.1980.1780.1700.1680.1690.172吸附后浓度mg/L33.796633.288129.898328.542428.203428.37292

19、8.8814吸附量mg/g0.53890.55560.66870.71600.72490.71920.7040 由图3-4可知,在其它吸附条件相同时,pH值对CPB改性土吸附去除苯酚的影响比较明显,吸附量在pH为24时变化很小,pH在68时则显著增加,pH为8左右接近最大值. 邻硝基苯酚可看作一种弱酸(pKa=7.15),当pH<pKa时,其主要以中性分子形式存在,邻硝基苯酚在CPB改性土上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分配作用;在pH>pKa时,邻硝基苯酚则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其在CPB改性土上的吸附除分配作用以外,还有CPB改性土上因疏水作用而结合的CPB有机阳离子对苯酚阴离子的静电吸附作

20、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苯酚的吸附作用。3.5温度的影响 吸附等温线 分别称取0.3g定量吸附剂在室温下吸附50mg/L的苯酚溶液10ml,吸附时间为10min,取一定体积上清液测定其吸光度,考察在不同的苯酚初始浓度条件下,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清液的浓度和吸附量及吸附剂量的关系见表3.4和图3-5。由此可以看出,(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上升趋势。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吸附量基本恒定。(2)在温度低于30时随着温度的身高,平衡吸附量上升。当温度超过30时 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稍微降低。表3.5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苯酚初始浓度(C0=50mg/L) 吸附平衡时间T=40

21、min 改性剂的配比0.07:1苯酚的体积10ml 上清液体积2ml 温度T/浓度 (mg/L)吸附剂质量/g上清液体积/mL吸光度A平衡浓度/Ce(mg/L)吸附量/(mg/g)lnQlnC1/Q1/c20200.300440.15212.74570.2415-1.42092.54524.14100.0785400.299920.15425.83050.4725-0.74973.25162.11650.0387600.300320.23239.05080.6976-0.36003.66491.43350.0256800.300410.16354.71180.8418-0.17214.0021

22、1.18790.01831000.300310.19565.55931.14690.13704.18300.87190.01531500.299910.28997.42371.75310.56144.57910.57040.01032000.30030.50.188126.3722.45180.89684.83920.40790.007930200.300440.15212.74570.2415-1.42092.54524.14100.0785400.299920.15626.16940.4612-0.77393.26462.16840.0382600.300120.24340.91520.6

23、359-0.45263.71151.57250.0244800.299810.16354.71180.8435-0.17014.00211.18550.01831000.299810.19565.55931.14880.13874.18300.87050.01531500.300110.28596.06771.79710.58614.56510.55640.01042000.29970.50.211141.9661.93640.66084.95560.51640.007040200.299540.15412.91520.2366-1.44152.55844.22740.0774600.2999

24、20.24240.74570.6420-0.44313.70741.55760.02451000.300710.20368.27111.05520.05364.22350.94770.01461500.300610.31104.5421.51220.41354.64960.66130.00962000.29950.50.216145.3551.82450.60134.97920.54810.006950200.301340.16313.67790.2098-1.56142.61584.76590.0731400.300920.1728.54230.3708-0.99213.35142.6969

25、0.0350600.300820.25242.44060.5838-0.53823.74811.71310.0236800.300320.3457.35590.7540-0.28224.04931.32620.01741000.299510.21472.00000.9349-0.06734.27671.06960.01391500.303910.317106.9151.41770.34904.67200.70540.00942000.30760.50.219147.3891.71030.53664.99310.58470.006860200.299640.1612.74570.2195-1.5

26、1632.59704.55580.0745400.299920.16925.83050.3877-0.94753.34542.57930.0352600.300020.25839.05080.5514-0.59523.77181.81350.0230800.300020.3454.71180.7548-0.28124.04931.32490.01741000.300010.20865.55931.00110.00114.24800.99890.01431500.299710.31497.42371.47150.38634.66250.67960.00942000.30020.50.218146

27、.7121.77510.57384.98850.56340.0068 吸附热力学基本方程介绍1朗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 3.7或 3.8式中, 吸附量(mg/g); 饱和吸附量(mg/g);C 苯酚溶液浓度(mg/L);b 常数。从公式3.8可以看出1/Q对1/C作图是一条直线,斜率为1/Qmb,截距为1/Qm。2吸附经验式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公式 3.9对式3.8取对数得, 3.10式中, 吸附量(mg/g); C 苯酚溶液浓度(mg/L);n与k 两个经验常数。从公式3.10可以看出lnQ对lnC作图是一条斜率为n,截距为lnk的直线,从而可以确定各个参数。 等

28、温吸附模型拟合 从表3.5中提取吸附平衡时的1/Q和1/C按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线性拟合,提取lnQ和lnC按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及相关参数如表3.6所示和图3-6、3-7所示。表3.6 等温吸附拟合温度/FreundlichLangmuir线性方程R2nlnk线性方程R2Qmb200.99100.991-3.998y=52.054.x+0.08650.996511.56060.0017 300.98220.9172-3.7723y=51.388x+0.16280.99377.886430.0025 400.99730.8621-3.6321y=52.353x+0.1

29、7980.99925.561730.0034 500.99620.9139-3.9822y=63.875x+0.20250.99324.938270.0032 600.99160.9146-3.9542y=59.576x+0.24970.98774.004800.0042 由表3.6可见,吸附等温线能同时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99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Qm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吸附可能是放热反应,随温度的上升,最大吸附量降低。从图3-6和3-7可以看出,苯酚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其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见表3.6),这可

30、能是由于:(1)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是水中有机物在有机凹凸棒土一水相之间分配作用的结果。根据Chiou等31的“分配理论”,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分配作用,即水溶液中苯酚分配溶解于改性凹凸棒土的“有机相”一即被交换到凹凸棒原土上的PBC有机离子,这种作用类似于有机物之间的“相似相溶”原理。有机阳离子改性凹凸棒土类似于实际土壤,其固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组成,改性土水体系也类似于土壤水体系。苯酚从水中转移至改性土中也就类似于有机物从土壤水溶液中转移到土壤固相。“分配理论”指出,在土壤水体系中,水分子大量占据土壤颗粒中无机部分(粘土矿物)表面的吸附位,水中非离子性有机

31、化合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苯酚性能的实验研究物很难通过表面吸附作用转移至颗粒上,因此,只能通过分配作用进入颗粒物中有机部分(有机质),从而也表现出吸附效应。这种分配作用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吸附等温线呈线性关系。(2)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是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模型。所以同时满足两种线性关系,说明凹凸棒土对苯酚的吸附同时满足两种吸附模型。 2.2.3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都是自动进行的,所以吸附过程的自由能变 G0。在气体吸附时,分子被吸附在固体表面时,气体分子由原来在三维空间中运动,转变为在二维空间上运动,混乱度降低,因而过程的熵变 S 0。根据

32、热力学公式 G =H TS,必然吸附热 H 0,即等温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在液相吸附中,由于溶质吸附必然伴随溶剂的脱附,前者是熵减少的过程,后者是熵增加的过程,因此吸附过程的总熵变并不一定是负值,所以溶液吸附比较复杂,有时吸附热H有可能是正的,即是吸热过程。吸附热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性质。设在定温下进行吸附的自由能变为 G,焓变为 H ,熵变为 S,则有下式:G =H- TS(1)焓变 H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可以计算出微分吸附热H值,)ln(2dTdCH =RT吸附热H与温度有关,则从吸附等温线可以推出 )1(lnTddkH = R(2)吉布斯自

33、由能变 G G RT lnk(3)熵变 SS =( H G)/T(2)吸附焓、吸附 Gibbs 自由能和吸附熵的计算应用 Gibbs 方程可以计算温度对平衡吸附的影响: G=-RTlnk (2) G=HTS (3) 由式(2)、(3)可得: lnk=lnkH/RT (4)式中:k 为吸附平衡常数(L/mg);k为 Freundlich 常数(L/mg);R 为气体常数(8.314J/mol.K);T 为绝对温度(K);G 为吸附自由能变(kJ/mol);H 为吸附焓变(kJ/mol);S 为吸附熵变(J/mol.K)由于吸附等温线符合 Freundlich 等温方程,所以按(4)式由 lnk

34、和 1/T 作图的斜率计算吸附焓变H,见图 3-8。 吸附自由能变G、吸附熵变S 的计算分别按(2)、(3)式。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焓变、吸附自由能变、吸附熵变的数据计算结果见表 2-6。 表 热力学参数H=-405.83*8.314=-3.374KJ/mol温度T/K293303313323333G(kJ/mol)9.25199.50309.972210.425310.9474S(J/mol.K)-43.0919-42.4982-42.6396-42.7224-43.0074 由表 3.7 可看出:有机改性凹凸棒石苯酚的吸附焓变H0,表明对苯酚的吸附是放热的。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各种作用力共

35、同作用的结果。一般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呈负效应,即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在气体吸附中已被大量的实验数据所证明。本实验中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苯酚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吸附过程总熵变是溶质的吸附(伴随熵减少即自由度减少)与溶剂的脱附(导致熵增加即自由度增加)两者的总合,它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与固体表面作用的强弱及它们的分子体积的大小45-47。在本研究的吸附体系中吸附熵变均为负值,说明在水溶液中苯酚吸附在凹凸棒石上是吸附焓变和熵变共同推动的结果,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水中的氯苯酚的吸附是熵减过程。【48】【48】郭丹丹.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吸附4

36、-氯苯酚的研究3.1 固-液吸附动力学基本理论 为了描述固-液静态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并探讨吸附过程的机理,建立了多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在考察各类吸附剂吸附染料的研究领域中,主要报道有以下几种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Elovich28模型等。以下仅介绍与本文相关的其中二个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均以固体吸附量为准)。3.1.1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简单的动力学模型如一级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不能用来描述固-液吸附体系中的吸附,因为固体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不是相同的,并且吸附是传质和吸附反应两过程,是不可分割的29,具体吸附方程形式

37、如下:Lagergren(1898)是应用在固-液吸附体系中的第一个速率方程30(以固体吸附量来计算),其微分方程为: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为:积分、重排得: 分别是平衡和任意时刻的吸附量(mg/g);为准一级方程的吸附速率常数(1/min)准一级速率方程和一级速率方程应用于固-液吸附体系中,主要的不同之处如下29 (1) k1(Qe-Qt)并不表示吸附剂未吸附的活性点数目(2) ln(Qe)是校正参数项,Lagergren 一级速率方程描述的是准(pseudo-)一级反应过程,与一级速率方程不同。其中 ln(Qe)项在 ln(Qe-Qt)t 线性拟合图中,有时并不等于直线的截距。而对于一级速率方

38、程,ln(Qe) 等于直线的截距。如果ln(Qe)项在 ln(Qe-Qt)t 线性拟合图中不等于直线的截距,即使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很高,此吸附体系也不适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运用准一级速率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Qe必须知道。而在许多固液吸附体系中 Qe很难在实验时间范围内得到,同时准一级速率方程并不能完全适合整个吸附过程。2.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Ho(1995)的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31的微分方程为: 3.3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为积分、重排得: 3.4则初始吸附速率为: 3.5由()-线性拟合,直线的斜率为,截距为。 吸附动力学摸型拟合将实验数据按照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线性关系和相关参数如表

39、3.7、图3-8所示。 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拟合温度/线性方程K2/g(mg/min)Qe(mg/g)R2hmg/(g.min)20y=1.6116x+0.136119.0834 0.6205 0.99997.3475 30y=1.5193x+0.154614.9306 0.6582 0.99976.4683 40y=1.7511x+0.166018.4720 0.5711 1.00006.0241 50y=2.0952x+0.173125.3603 0.4773 0.99875.7770 60y=2.2498x+0.189326.7385 0.4445 0.99785.2826 由表3.3可知,

40、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过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当T=40时相关系数R2=1 说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有机改性凹凸棒土对苯酚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32-33。Qe值和初始速率h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该吸附可能是放热反应,与前面的热力学拟合结果相符。(4)表观吸附活化能根据 Arrhenius 公式 lnk2=-Ea/RT+C式中:k2为吸附速率常数;Ea为表观吸附活化能(kJ/mol);R 为气体常数(8.314J/mol.K);T 为吸附绝对温度(K)。根据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速率常数 k2。以 lnk21/T作图(见图 3-9),由

41、直线的斜率可求出 Ea为 17.395 kJ/mol。通常情况下,物理吸附的活化能为540kJ/mol,而化学吸附的活化能为40800 kJ/mol34- 35。一般吸附可以分为四个过程:液膜扩散、颗粒内扩散和内外表面的吸附。从表观吸附活化能数据可以看出,有机改性凹凸棒石对苯酚的吸附并不是单一的以化学吸附为吸附速率控制步骤,同时也存在一个液膜扩散(物理过程)的控制步骤,是由液膜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过程。3.7 结论1.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去除率基本呈上升趋势。所以吸附剂的量越大越好。 2.pH对苯酚的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随着pH的增加,对苯酚的吸附容量先增加,在pH值为3.82时,对苯酚的吸

42、附容量最大,超过该值之后,对苯酚的吸附容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3.改性坡缕石对苯酚溶液的吸附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得较快,当振荡时间超过60min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选取120min为吸附平衡时间。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在两种初始浓度下都是温度升高吸附量稍有增加。4.在试验条件下,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 5.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9以上,远远大于Langmuir型。改性四凸棒土吸附微污染水源水中苯酚性能的实验研究对于凹凸棒土来说,存在着凹凸棒土表面吸附作用和孔隙内部的吸附作用,对于凹凸棒土表面而

43、言,由于固体的表面与液体的表面不同,固体表面原子是定位的,即使宏观光滑的物体表面从原子的水平上来看,也是凹凸不平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凹凸棒土表面存在着化学杂质,凹凸棒土颗粒外部含有共伴生杂质矿物,内部含有粘土杂质,这使得凹凸棒土的表面有不均一性。如图.47所示。图4.7不均一表面固体模型由图3.7可知,在不同的表面位置上,一个原子的最近邻原子数不同,大多数表面原子位于平台上,近邻原子数目最多。台阶上的原子近邻数较少,扭折位置的近邻数更少。在实际表面上,这几种位置的原子平衡浓度较大,而孤立的原子(附加原子)和空位等点缺陷平衡浓度很小,比占整个单分子层的1%还小得多,但是这些位置在表面原子迁移(与

44、污水有机物离子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凹凸棒土表面存在着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使凹凸棒土表面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因为吸附物占据了凹凸棒土的表面位置,在凹凸棒土表面形成不同的有序或无序排列,从而使表面的剩余化学键饱和,使得凹凸棒土表面的化学活性下降。采用擦洗一分级一擦洗一酸浸的联合工艺可有效的除去凹凸棒土表面及孔内的杂质,提高其吸附性。所以利用某些活性添加剂在固体表面形成吸附层,可增大凹凸棒土对有苯酚的吸附性。凹凸棒土是一种多孔性的固体,其对苯酚的吸附作用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其中物理吸附为主。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可增大物理和化学吸附能力。由于物理吸附对同一电性的物质没有选择性,进行单层吸

45、附后,被吸附分子还可以以分子间引力再吸附第二层、第三层分子,因此可以形成多分子吸附。同时,凹凸棒土本身独特的孔状结构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孔隙的存在增加了巨大的内表面,使比表面达到很大的程度,同时还因为被吸附分子的大小必须与孔隙的大小相适应,这样才有利于吸附。由图4.8可以看出,微污染水源水在运动过程中微污染水源水中的苯酚粒子有的吸附在凹凸棒土颗粒表面,有的则穿过凹凸棒土的表面进入凹凸棒土内部附着吸附是固体界面层分子和其它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当固体界面的分子处干不均衡作用力之下时,界面层分子会自发吸引其它分子,使其所受作用力部分或完全均衡,这是吸附作用产生的原因。按作用力的性质可

46、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类型,物理吸附是分子间力V(naDerWaals力),一般来说,存在于分子间的引力包括三部分:Keeosm力(取向力)、Dbeye(诱导力),Londno力(色散力)。分子间的吸引力就是这三种力的总和。对于同一类分子来说,可把分子引力的相互作用表达为:s()r一e从一6(4.1)式中CA是与分子本性有关的系数。对于苯酚分子力来说,其中Keeosm力贡献百分率为14.5%,Dbeye力贡献百分率为8.6%,而London力贡献百分率为76.9%。也就是说在VnaDerWaals力中,色散力是最重要的。VanDerWaasl力是微观力,在研究凹凸棒土表面的吸附作用时,是宏观物体之间或分子与宏观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力的范围比VnaDerWaasl力要大得多,所以是长程力。长程力可看作是分子之间的VnaDerWaals力以某种方式加和或传播而产生的。硕】:学位论文在孔壁的表面。而对于分子尺寸大于凹凸棒土孔径者,就不能顺利进入孔内,而被“屏蔽”在外。济质吸附表肉的进入固体毛细孔内图4.8吸附剂颗粒吸附模型对凹凸棒土采用PDMDAAC进行有机改性,使得改性剂吸附在凹凸棒土表面及孔隙内,在固体表面形成吸附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