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除湿机北美版企业技术标准_第1页
美的除湿机北美版企业技术标准_第2页
美的除湿机北美版企业技术标准_第3页
美的除湿机北美版企业技术标准_第4页
美的除湿机北美版企业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美的集团制冷事业本部企业标准QJ/MK02.036-2004 除湿机(北美版)(试行版)前 言本标准主要针对销往北美除湿机产品。本标准在GB/T 19411-2003除湿机国标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以下要求:1、 引用了北美的除湿机性能、安全标准和EMC电磁兼容性标准;2、 增加了零部件老化性和认证等要求;3、 增加了外观件的一些技术要求;4、 增加了一些新产品构造设计等要求;5、 增加了额定除湿量、除湿消耗功率、除湿能源效率判定要求;6、 更改了噪声声压级的判定要求,增加了测试噪声声功率级的要求;7、 增加低温运行、湿度调节、溢水绝缘判定要求;8、 对产品包装、标志、附件的要求作了相应的更改

2、;9、 增加了除湿机的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检验规则。本标准发布后,新产品的外包装箱图案和标志等等必须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本标准实施后,QJ/MK03.017-2002除湿机外观结构技术规范不再适用于本标准范围内的空调器产品,请相关部门知照! 本标准由测试验证提出,并负责主要负责起草,海外营销公司和标准化部协助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家民,任仲贤,牛强,郑崇开。辅助起草人:何义平,刘士军,林俊江,熊小辉,郭维恒。本标准由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部负责解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湿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出口北美的除湿机。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下列标准和指令所包含的

3、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和指令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和指令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和指令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和指令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和指令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725-1996 房间空气调节器GB/T19411-2003 除湿机ANSI/AHAM DH-1-1992 美国国家标准 除湿机ANSI/UL94 美国设备和器具用塑料部件的阻燃试验方法UL 474-1993 美国除湿机安全要求UL 484-1993 美国房间空调器标准UL969 铭牌标志系统QJ/MK02.001-2001a 房间空调器QJ/MK02.002-20

4、01a 房间空调器 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QJ/MK02.011-2004 出口产品型号命名方法QJ/MK02.024-2003 除湿机(出口)(适用于出口欧洲的除湿机)QJ/MK08.001-2001 房间空调器异常噪声的检测和判定方法QJ/MK08.033-2003 潮态堆码试验评价方法ASTM D5276 自由下落情况下满载的集装箱作落体试验的测试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整体式除湿机将制冷系统、送风系统组装在一起的除湿机。 3.2 名义除湿量在铭牌上标识的名义工况下,除湿机运行一小时的凝结水量的名义值。 3.3 除湿量在规定工况下,每小时的凝结水量。3.4 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

5、(除湿能源效率)在名义工况下,除湿量与输入总功率之比。4 产品分类与命名工厂型号按GB/T 19411和QJ/MK02.002编制,销售型号按QJ/MK02.011出口产品型号命名方法的规定(客户有特殊要求除外)。GB/T 19411-2003除湿机中的本规定适用。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总体要求)5.1.1 零部件要求除湿机所使用的零部件除了应符合相应的企业标准、UL相关标准的要求,还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必要时候,应该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表明该零部件符合要求。具体要求应符合QJ/MK02.001-2001a的5.1.1规定,并增加以下要求:1)对于60Hz的机型,电源线的规格统一规定为

6、115V(120V) 60Hz或220V(230V) 60Hz,要求整机装配后,电源线无损伤(允许有不明显的压痕)、表面清洁,长度、颜色符合要求(如无规定,要求使用白色电源线);2)强电部件(包括各种强电导线)的选用应该选用有UL认证的厂家,如果没有认证,必须提供UL相关标准的测试报告或认证证书。5.1.2 外观及装配质量要求除湿机的外观应符合QJ/MK02.001-2001a的5.1.2规定和客户指定要求,并增加以下要求:1)除湿机外观件的颜色优先使用S1004(象牙白)或427C颜色;如采用其他颜色,必须在生产下单时候注明;2)各外部部件的装配应紧密,间隙应均匀。在跌落、运输和振动等试验后

7、检查(除非不要求进行这些试验),配合间隙、间隙不均匀锥度应符合表1规定;表1 外部部件的装配间隙要求 单位:mm 指标要求装配部件或部位最大允许值前、后面板的配合间隙2.0水箱与前面板的配合间隙1.5前面板与左右侧板的配合间隙2.0后面板与左右侧板的配合间隙2.0顶盖与侧板及面板的配合间隙1.5注:配合间隙应均匀,间隙不均匀锥度不应大于1/800,可由用户装拆的部件的间隙不均匀锥度不应大于1/400。5.1.3 构造设计要求空调器的构造设计应符合QJ/MK02.001房间空气调节器和QJ/MK03.040移动空调器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并增加以下要求:l)新产品系列化要求,对同一系列的产品要求采

8、用相同和相似的外形、接线方式,相同的电控功能,相同的显示面板,相同的面板结构和拆卸结构,相同和相似的电机装配结构,相同和相似的出风结构,并注意零部件的通用化设计;2)万向轮安装应牢固,移动机体应平稳,无磕碰、杂音(万向轮滚动的正常声音除外);3)具有水箱的产品应具备可靠的排水装置或水满保护装置,不应因为浮力零件浸水、水箱安装不到位而导致装置失效、溢水;在运行中,水箱温度不应过高以至导致水箱容器热变形。4)外观曲面及圆角在相切保证光滑过渡,尽量达到设计要求;外观件正面配合缝隙及边设计应均匀,尽量避免尖角。5)导风条的弧度应与装饰板的弧度一致。6)从前后、左右以人的正常高度观看机身,不宜看到万向轮

9、。(以不突出垂直面为准)。7)电控盒应为阻燃材料,一般为ABS应达到5V级,电线电缆压紧程度应符合安全要求,过线尖角尽量为倒角。(引线不能碰锐边和尖角,以及发热部件或有相对运动的部件) 8)水位控制开关应动作可靠,反复操作100 000次,开关不应损坏;9)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计,要避免受到蒸发器的热辐射以及防水防结霜设计的影响;10)保险丝需要设计为可以更换式;11)除湿机都应该有排水孔和合适的排水装置(或接水盘),在使用中产生的冷凝水应能流入水箱或通过排水管排除到室外;除湿机底盘不应有积水。12)排水系统(包括排水口,排水管)内径8mm。5.2 性能要求5.2.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10、按6.3.1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2.2 额定能力试验额定能力包括除湿量、除湿消耗功率、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三个指标。按6.3.2方法试验时,实测额定除湿量、消耗功率、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应符合表2-1和表2-2的规定。 试验中,不应出现压缩机停止运行或者其他异常现象。额定能力测试数据在表5所示工况下,除湿机运行1小时的凝结水量。工厂检验时,采用表5中额定能力测试工况作为检验标准,其余工况所测结果供参考。能源效率(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L/KWh)的计算方法按照QJ/MK01.008正态分布计量性指标 置信值(区间)估计方法计算置信度95%的置信下限值(LCL),能源效率应

11、符合表2-1和表2-2的规定。表2-1 除湿量、消耗功率要求参数分类额定除湿量能力比1)页:4行标92%制冷额定功率功率比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除湿能源效率比2)试制样机97%108%97%小批试产3)96%110%96%批量生产95%110%95%注:1、 额定除湿量能力比 = 实测除湿量 / 铭牌标示除湿量(客牌机型按照相应内控技术要求规定)。2、 除湿能源效率比=实测除湿能源效率/铭牌标示值(客牌机型按照相应内控技术要求规定)。3、 若小批试产的实测指标仅符合批产要求,则加抽一倍数量,如果均符合批产要求则判合格。表2-2 能源效率要求:除湿量能源效率(实测最低极限值)能源效率(铭牌最低极限值

12、)10L/day1.1L/KWh1.16L/KWh10L/day251. 3L/KWh1. 37L/KWh25L/day351.5L/KWh1.58L/KWh36L/day572.25L/KWh2.37L/KWh5.2.3 最大负荷运行按表5的工况,6.3.3方法试验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除湿机各部件不应损坏,空调器应能正常运行。除湿机在任何1h连续运行期间,不应出现压缩机关闭的现象。当除湿机断电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过载保护器跳开或出现电控保护;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内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对于手动复位

13、的过载保护器,在最初5min内跳开的,应在跳开10min后强制复位,应能够再连续运行1h。5.2.4 低温运行试验按表5的工况,方法试验时,除湿机在低温工况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出风口不应有水滴吹出;2)运行结束后,蒸发器迎风面上不应有冰霜;3)有自动除霜的除湿机,其融霜时间不应超过完整试验周期的30%,传感器上不应有水或者冰霜存在。5.2.5 凝结水排除按表5的工况,方法试验时,除湿机在各种试验工况下运行,应具有排除凝结水的能力。有自动停机装置的除湿机,自动停机装置自动作业准确,排水口以外的任何部件不应有水溢出或吹出。5.2.6 噪声试验5.2.6.1 除湿机应按表5的工况,方法试验进

14、行声压级噪声测试;实测噪声应符合本标准表3的规定。试验时,也不应该出现明显的异常声音。表3 噪声明示值确定原则和实测噪声判定值(声压级) 单位:dB(A)参数分类前面最高噪声1)前面最低噪声1)后面噪声三档风速以上机型的相邻两档噪声差值两档风速机型的高低档噪声差值试制样机2)设计任务书要求 或 标称 +1.51.52.0噪声明示值的确定3) MAX试制 -1.51.52.0小批试产 明示值 +2.01.52.0批量生产 明示值 +2.01.52.0注1)最高(最低)噪声应取各个工作模式测试结果的最高(最低)噪声值作为最终结果。2)试制样机应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没有设计任务书的产品,应符合表中

15、给出的具体指标要求。3)噪声明示值的确定:以试制样机实测最大噪声(即MAX试制)减去表中的规定值,并向大数圆整到整数或者0.5dB(A)倍数。除湿机铭牌标称噪声最高不应超过表4规定,全消声室噪声标称值应与表4所示值减去1dB(A)。表4 噪声明示值的最高允许值(声压级)额定除湿量(Kg/h)噪声明示值的最高允许值 0.4520.4<除湿量1.0591.0<除湿量2.0632.0<除湿量6.3656.3<除湿量126712<除湿量2275>2277注:1)噪声明示值最高不允许超出表中的要求;2)额定除湿量(kg/h)采用额定能力测试工况的数值。5.2.6.2

16、除湿机还应按照QJ/MK08.032空调器和除湿机噪声声功率级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声功率级噪声的测试,提供各风速下的声功率的噪声测试结果,但不做判定要求。5.2.7 溢水绝缘试验处理装有凝结水处理容器的除湿机,按6.3.7方法试验,其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5.2.8 风量测试按6.3.8方法试验时,风量测试需要测量不同电机转速下的风量测试结果,供参考。5.2.9 湿度调节按6.3.9方法试验时,各湿度控制点的压缩机开停时的湿度误差(±5%RH),调节至高于被测机最大湿度控制点(±10%RH)。5.2.10 生产线上电气安全产品在生产线上按6.3.10方法试验时,四项电气安全试

17、验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电气强度:不击穿、闪络,漏电流:10mA;b) 绝缘电阻:2M;c) 泄漏电流:3.5mA;d) 接地电阻:0.1。在试验室中进行电气安全试验时,应该按照UL474的相应规定进行检测和判定。5.3 可靠性要求除湿机的潮态堆码、运输、振动、长期运行应符合QJ/MK02.001房间空气调节器的规定。5.4 跌落试验测试 跌落试验按方法进行,按要求进行试验后,样机包装纸箱应无明显的破裂;底盘、外壳不应明显变形、开裂或脱漆;电子器件引脚不应松焊;紧固件不应松动;管路不应严重相碰或摩擦;制冷剂不应泄漏;开机后能正常运行。 按要求进行试验后,样机外观质量只供参考,但样机必须能正常运

18、行。5.5 夹持试验由于测试中心还没有夹持与动态负载的试验设备,要进行该项试验需要委外测试。5.6 堆码试验堆码:按照QJ/MK08.033潮态堆码试验评价方法执行。5.7 安全性要求空调器应符合UL474、UL484和UL94的安全标准要求,主要元器件应有UL认证(包括:电源线及插头、温控器、开关控制器、变压器、保险丝、继电器、电路板、内部线体、压敏电阻、安规电容、电机、压缩机、电容器和负离子发生器等)。5.8 电磁兼容性要求对于带有电子控制电路的除湿机应符合QJ/MK02.008-2004空调器电子控制器的要求。6 试验6.1 试验条件除非相关标准条款中另有规定,在试验中,试验条件均按下述

19、规定。试验工况见表5规定。对于使用两种以上工况的除湿机应该在铭牌标出的每种气候类型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表5 制冷系统性能试验工况序号试 验 项 目室内侧空气状态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1额定除湿能力额定能力测试工况26.720.960%2最大负荷运行测试工况32.223.850%3低温运行1)测试工况13)A类52.160%B类18.313.760%测试工况2A、B类73.960%测试工况3A、B类97.480%测试工况4A、B类119.380%测试工况5A、B类1311.280%测试工况6A、B类1513.180%测试工况7A、B类1714.980%4溢水绝缘试验处理26.723.980%

20、5冷凝水排除26.725.893%6噪声2)26.720.960%7循环风量(干风量)26.720.960%注1):低温运行工况根据说明书规定的最低使用温度/湿度来决定,本标准统一规定为表中的温度值。注2):噪声测试应该先开机运行并调节工况至达到工况要求后,关闭试验室空气处理机组后开始测试。注3):A类使用环境温度532,B类使用环境温度1832。6.2 试验的一般要求6.2.1 所有试验均按铭牌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另有规定不受此限。对于标有额定电压范围的除湿机,应该在电压的上、下限均进行试验。除非能证明某个试验项目在某一电压下工作条件是最严酷的(或最不利的),可以只按该电压进行该项

21、试验。6.2.2 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和所提供的附件,将被测除湿机安装在试验房间内,试验应在各个位置 进行,或者选最不利的位置。6.2.3 除试验需要的装置和仪器的连接外,对除湿机不得作任何更改。6.2.4 试验时不能改变除湿机风机转速和系统阻力。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采用最高风速,出风格栅应调节到最大出风位置。6.3 试验方法6.3.1 跌落试验:图1 图26.3.1.1 跌落要求:跌落实验应针对小机型的RRC 仓库的产品进行。需要符合所有的下面所列出的重量和尺寸的要求。大机型DDC仓库的产品其重量以及尺寸标准都是超过此标准的。_ 毛重: 100 磅. (即45.359千克);_ 长度: 4

22、8 英寸,包装最长边缘(即1.219米),图1中length方向;_ 周长: 116英寸, 包装最小面积的周长。(即2.946米),图1中girth方向的面(与length方向垂直)。6.3.1.2 跌落高度:见表1表1样品重量跌落高度磅千克英寸米02109.525300.76221419.52518.598240.610416118.59827.670180.4576110027.67045.360120.3056.3.1.3 跌落顺序1. 最易碎的底角,如图2中、和面的夹角(对窗机一般为前面靠近压缩机的底角,图中 被认为是面板)底面与水平面成30°角;2. 步骤1中与底角相连的最

23、短边,面积最小的面与水平面成30°角;3. 步骤1中与底角相连的第二长边, 面积最大的面与水平面成30°角;4. 步骤1中与底角相连的第一长边, 面积最大的面与水平面成30°角;5. 面积最小的面;6. 步骤5中面积最小的面的对面;7. 面积中等的面;8. 步骤7中面积中等的面的对面;9. 面积最大的面;10. 步骤9中面积最大的面的对面;11. 无论样机的重量是多少,都要进行一次底面的30英寸(0.762米)跌落试验。(此条为参考)6.3.1.4 棱、角跌落倾斜度要求,见图3: 30° h图3 *所有跌落(棱、角)的角度都为30°6.3.1.

24、5 砸下试验,见图4: 图4 6.3.2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除湿机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注量下,用灵敏度为1×106Pa·m3/s(或者2克/年的漏率)的检漏仪(针对不同的制冷剂必须采用合适的检漏仪器)进行检验,除湿机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1635,应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在生产线上检测时,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按照本试验方法进行测试,也可以选用等效的检漏方法代替本测试方法(如真空检漏方法、制冷系统充入正常压力的卤素进行检漏)。6.3.3 额定除湿能力试验应按本标准表5规定的试验工况进行试验。必要时,测试部门应该测画出一系列的工况温度下对应的除湿量曲线,供销售部门参考。

25、6.3.4 最大负荷运行试验试验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额定电压下限)的90%和额定电压(额定电压上限)的110%,应调节供电设施,使得在除湿机停止运行时,电源插头电压升幅控制在3%以下,电源调好后在低压和高压两次测试情况下都不可再调。按表5规定的最大运行制冷工况运行稳定后,在高压下连续运行2h,然后断电停机3min(期间把电压调至额定电压的90%),再启动运行1h。6.3.5 低温运行试验将除湿机的温度控制器、风扇速度、导向格栅调到最易结冰霜状态,按表5规定的低温运行制冷试验运行工况1,使除湿机启动运行至工况稳定后再运行4h,试验后检查蒸发器表面结霜情况。除湿机有蒸发器低温保护功能并且在4h试验

26、过程中出现过低温保护动作的,应运行到4h后首次出现保护动作后(压缩机重新启动瞬间)为止,试验后检查蒸发器表面结霜情况。低温试验工况27是参考项目,需要试验人员根据实际试验情况来判断、决定采用哪个工况:6.3.6 凝结水处理试验接上排水管连续排水状态下,将除湿机的温度控制器、室内风扇速度、导风格栅应在不违反制造厂规定下调到使蒸发器最易产生凝结水的状态,在接水盘注满水即达到排水口流水后,按表5规定的凝结水处理工况运行,当接水盘的水位稳定后,再继续运行4h。对有自动停机装置的除湿机,试验到自动停机为止。6.3.7 噪声除非另有规定,噪声测试应在跌落、运输、振动试验之后进行测试。除湿机应在各个工作模式

27、下和表5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根据样机型式,分别按GB/T7725-1996附录B噪声的测定试验。“最高噪声”应取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各个工作模式测试结果的最高值作为最终结果,“最低噪声”应取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各个工作模式测试结果的最低值作为最终结果。除湿机应在额定电压的±10%范围内进行异常噪声的检测,测试方法参考QJ/MK08.001房间空调器异常噪声的检测和判定方法进行。6.3.8 溢水绝缘试验装有凝结水处理容器的除湿机,将其自动停机装置停止工作,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运行,达到表5规定的工况4后继续运行。从容器中凝结水开始溢出起继续运行1小时,停机2分钟,用500V直流兆欧表测定。6.3.

28、9 风量测试在规定的温度环境下,按GB/T7725-1996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在送风状态下测试干风量。必要时,可在制冷状态下测试湿风量,提供参考。带有换气装置的空调器,应参考GB/T7725-1996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打开换气装置进行测试。6.3.10 湿度调节将环境干球温度调节在26.7度,湿球温度调节至高于被测机最大湿度控制点(设定相对湿度+20%);将被测机模式调节至送风状态开始运行至环境工况稳定,然后改变被测机运行模式为除湿后该机进行湿度调节测试;湿度控制测试点按其调节范围,任选2-3点;对各湿度控制点开始测试时,可通过对环境湿度的调节来对被测机进行测试开始。6.3.11 生产

29、线上电气安全a) 电气强度:参照UL484规定的方法进行,在“火线+零线”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施加1500V(1200+2.4倍额定电压)交流电压、频率为空调器额定频率,保持电压时间不少于1S;b) 接地电阻:参照UL484规定的方法进行,在“电源线接地端”与“外壳接地金属件”之间施加空载电压不超过12V(交直流均可)电压,通过调整试验仪器,使测试电流等于25A或者空调器额定电流1.5倍(两者中取较大值),测试时间不少于2s,待测量基本稳定后测量接地电阻(小于0.1欧姆)。注:试验时要使测量设备与空调器之间的接触电阻不影响试验结果;接地电阻值不应包括电源软线的电阻。7 检验规则除湿机的安全

30、要求应符合UL484和UL474的规定。每台除湿机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使用说明书、安装说明书等技术资料。7.1 出厂检验除湿机的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表6的第18项。7.2 抽样检验除湿机的抽样检验项目应包括表6的第912项、15项。7.3 型式检验除湿机的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表6的全部项目。表6 试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本标准UL474不合格分类致命缺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ABC1一般检查5.1视检2标志8.18.17章7章3包装8.28.24绝缘电阻5.2.106.3.11自定等效16章5电气强度5.2.106.3.11自定等效16章6泄漏电流5.2.106.3

31、.1116.216章7接地电阻5.2.106.3.1127.527章8制冷系统密封5.2.16.3.19除湿量5.2.26.3.310除湿消耗功率5.2.26.3.312最大负荷运行5.2.36.3.413低温运行5.2.46.3.514凝结水排除5.2.56.3.615噪音5.2.66.3.716溢水绝缘性能5.2.76.3.817风量和电机转速测试5.2.86.3.918湿度调节5.2.96.3.1019堆码5.35.320跌落5.35.321运输5.35.322振动5.35.323长期运行5.35.324安全要求5.75.7831章831章25电磁兼容性5.75.78 标志、包装、运输和

32、贮存8.1 标志8.1.1 每台除湿机上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部位,铭牌应清晰标出下述各项,并应标出UL474要求的有关内容。a)产品名称和型号; b)制造厂名称;c)主要技术参数(除湿量、制冷剂名称及注入量、额定电流、额定电压、额定频率、额定功率、质量、系统压力等);除湿量、额定电流、额定功率需要标明在表5中规定的额定能力测试工况的数据。d)产品出厂编号;e)制造日期;f)其他标识;铭牌必须标有UL标识。8.1.2 除非客户特殊要求,标志、印刷件和产品外观件上不得出现中文字样。8.2 包装8.2.1 产品应该用相关技术文件指定的包装材料完整包装好,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包装材料不得使

33、用原木。8.2.2 空调器室内机应使用胶袋套装好(向下装),以防止塑料件表面因摩擦静电引起吸尘;胶袋应开透气孔,孔径5mm10mm之间,数量不少于6个,且应有警告标志(英文和西班牙文两种文字)。8.2.3 包装箱里面的包装件应该从设计上保证空调器和附件不松动、碰撞,不与包装箱内壁直接接触。8.2.4 包装箱上的标志,包装箱应用不褪色的颜料清晰地标出下列内容以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的内容,除非客户特殊要求,包装印刷件上不得出现中文字样:a) 制造厂名称;b) 产品名称、型号;c) 质量(毛质量,净质量);d) 外形尺寸:长×宽×高(mm),这个尺寸是指运输状态下的尺寸,例如:包装箱具有装卸木架(俗称:地台板),则外形尺寸高度应包括装卸木架的高度;e) 如使用“易碎物品”、“向上”、“怕雨”和“堆码层数极限”等贮运注意事项,其标志应符合GB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有关规定;f) 产品执行标准,为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或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g) 应有相应的认证标志(如UL认证),认证标志应符合相关的标准或者技术文件要求。8.2.5 包装件捆扎应可靠、工整,不应过松、过紧,打包带粘结牢固,打包带表面清洁、无变形。8.2.6 包装件应符合相应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环保要求和检疫要求,应有环保标志和可回收标志。8.2.7 包装件不应破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