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_第1页
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_第2页
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_第3页
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_第4页
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上海12-31踩踏事件引起踩踏事件引起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的公共安全机制建设思考行政管理学教研部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金宝辰,吴春垒,刘新,沙玉霞,臧珊团队成员:金宝辰,吴春垒,刘新,沙玉霞,臧珊电话:2393266,2335781电子信箱:“我们的各级干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部也是蛮拼的。当然,没有人民当然,没有人民支持,这些工作支持,这些工作是难以做好的,是难以做好的,我要为我们伟大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的人民点赞”。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至昨日11时,事故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此图为事

2、后向死难者献花的现场一、媒体反应一、媒体反应报道一: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至昨日11时,事故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报道二:过载的人流是踩踏事件的一个基本原因,但是何为导火索未有定论。网上盛传的“撒钱说”颇多疑点,而财新记者则从现场目击者获得新的线索事发前观景平台附近曾有人燃放孔明灯,部分孔明灯甚至落到人群中燃烧。报道三:新华社三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管理部门难辞其咎:1、特大城市缘何出现踩踏事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认为,不是能力问题,根本原因是政府麻痹大意,“心防”懈怠了,而“心防”

3、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2、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是否到位?3、我国安全教育是否缺乏前瞻性? 记者调查: 复旦大学博士后朱春霞在2004年的毕业论文中,曾联合中外踩踏事变研讨指出:景点室内达到1/人、室外到达0.75/人,即要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多位现场人士告知记者,当晚10点多,陈毅广场的人流密度就十分高了。市民张莫:一个平米有六到七人。 二、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给政府及其领导带来无形的压力,也反映出防范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技术性难题。(一)11位官员被问责追究:1、问责结果发布:2015年1月21日星期三 周伟,市委委员,黄浦区区委书记。建议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彭崧,黄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建议给予

4、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11位有关领导受到处理。还有: 建议责成黄浦区政府向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2、追责后的风浪:风波并没有停止中国新闻周刊刊发特约评论员/孙小林的五问: 第一、是谁在外滩不举办跨年灯光秀后下令降低了安保级别,依据是什么? 第二、是谁决定取消往年都进行的交通管制? 第三、为何取消了跨年灯光秀却没有大规模告知公众,外界不甚清楚已取消该活动? 第四、即使降低了人流预期,但以防万一,为何核心区没有布置大量警力? 第五、媒体报道的外滩踩踏事件当天,在附近豪华餐馆吃饭的官员有无分管安全的人员? 3、人民日报(20150122版16):五问调查组 外滩之殇谁之过? 一问事发21天才公布

5、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 二问问责以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领导没有出现在问责名单上,问责是否到位?问责依据何在? 三问为何定性为“事件”而不是“事故”?二者在问责方面有什么重大区别? 四问对群众自发聚集性活动而非政府组织的公众活动,政府是否负有同样的责任? 五问踩踏事件后上海取消或暂停部分人流密集的公共活动,是否有因噎废食之嫌? 然而,在上海然而,在上海12-31事件前后事件前后三天就发生三起公共安全事三天就发生三起公共安全事件件:半岛晨报报道:半岛晨报报道: 2014年12月31日9时30分许,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港口路的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发生气体爆燃事故,造成18人死亡,

6、33人受伤,其中多名伤者骨折和重度烧伤。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聚集了数十万庆祝跨年的民众,在陈毅广场和亲水平台斜坡处,人流对冲致使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导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最小的死亡者年仅12岁。 2015年1月2日13时,哈尔滨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发生火灾。大火持续燃烧20多个小时,其间发生坍塌导致消防员被埋,造成5人死亡,14人受伤。 共计59人死亡、94人受伤,短短3天接连发生3起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这说明仅仅重视还是不够的,还有认真研究技术问题,建立起预防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学习一点公共安全机制建设的常识 四、公共安全机制处理能力构成要素 一般需要七部分组成 (一)应急预案 (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三)应急救援队伍 (四)应急处理快速反应 (五)应急检验、检测能力 (六)应急医疗救治 (七)应急物资储备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的基本原则 七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六、公共安全机制的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准备。 2、预测预警。 3、响应控制。 4、资源协调。 5、抢险救援。 6、信息管理。 7、善后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