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_第1页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_第2页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_第3页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_第4页
苏科版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是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对力有初步认识后,对力学知识的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力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章知识包括压强, 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浮力的知识。 虽然新教材与传统 教材相比,涉及的知识点减少得多,增加得少,使学生学习的分化点淡化,台阶 降低,计算的要求和难度也大幅下降,但由于本章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日 常生活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是若明若暗有些是错误的,本 节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较 高,这些都增加学习的难度。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有待进一步的总结、 巩固和本节的复习和总结首先引导学

2、生系统地回顾这一章的知识内容,形成本章的知识网络,再结合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采用提问、强化练习、 过程回顾等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各个 知识点内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的应用。复习目标1 .理清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2 .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了增大压强和减 小压强和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3 .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浮力,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4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巩固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一 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和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客观事实的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复习重点压强的概

3、念,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方法、过程及结论复习难点压强概念的掌握及浮力大小的判断教学过程教学 阶段与时 问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构建本早 知识网络(10分钟)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本章的知 识网络,根据学生的能力情 况,可构建好框架,学生根 据框架填空,也可学生一步 步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框架内 容,知识网络可见苏科版 8 年级卜册教材p78内容。 投影知识网络的内容。根据教师的引导,自主 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 交流,师生共同构建好 本章的知识网络,了解 本早所包含的知识点, 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 区别与联系。根据板书或投影的内 容,掌握知识网络图表 的内容,学会对知识的 归纳整理的方法。不主张安

4、排学生提 前预习,背 下网络内 容,教学中 应体现交 给学生对 知识归纳、 整理的方 法,培亦他 们自主复 习的能力。二、各个知识通过网络图中各个知识点的 超链接,进行提问,完成对根据提出的问题,回 忆、思考、交流、查阅结合 网络图中点的巩固 与掌握(10分 钟)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压力压力:的力。压强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理量。压强压强的定义:叫做资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 表面上的力.压强的物理意义:是 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反强的定义:物体单位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 做压强。公式:p=£S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 量及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 主符号Pa;F表示压力

5、,单位生符 号N;siE示受力面积,单位 平方米符号血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 法在受力而积/、艾的情 况卜,增大压力的方法 来增大压强的。例如生 路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卜, 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 来增大压强的。例如也 道速滑运动员冰鞋上 的冰刀在压力/、艾的情况卜, 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 来减小压强的。例如越 野汽车的轮胎液体压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 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 液体或气体向上杆的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 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的大小等干被物体排压强。公式:各个符号表示的物理量及单 位p表示,单位符号;F表小,单位符号;S表小,单位符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6、在受力而积/、艾的情况卜, 方法来增 大压强的。例如在压力/、艾的情况卜, 方法来增大 压强的。例如在压力/、艾的情况卜, 方法来减小压 强的。例如液体压强影响液体压强的因 素:0浮力的定义:0阿基米德原理:0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_ 0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到 产生的,离地面越高,大气 压强0的各个知 识点,米用 填空的方 式,帮助回 顾掌握各 个知识点 的内容。帮 助归纳总 结各知识 点内容的 区别与联 系。知识 的应用应 在基本知 识掌握的 前提下才 能顺利进 行,因此在 教学中应 要求掌握 这些基本 内容,为知 识的应用 做好准备。实验证明了大气 压强的存在,最早测量大气

7、 压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 家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 强。测量气体压强的仪器叫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0开的液体的重力。 公式:F浮=6排。影响浮力大小日勺因素: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和液体的密度。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是由于大 气层受到重力产生 的,离地面越高,大 气压强越小。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 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最 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 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_ 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 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 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 的压强。测量气体压强 的仪器叫气压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 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 的地方,压强越小。三、 实验过 程、

8、方法、 结论复习 小结(10 分钟)投影练习12,提问,点评 学生回答。根据练习内容回 答。通过 过程的回 顾学会科 学探究的 方法一控 制变量法, 培养分析 总结能力, 实事求是 的态度四、综合应用 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15分钟)投影练习34,引导学生共 同分析,提问、点评学生回 答。练习、回答培养学生 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 力,并进行 适当的拓 展延伸附:投影练习1-41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 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 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 现

9、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表1表2表3实验 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实验 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实验 序号压力/N受力面积/cm2110410720215飞15I'3031220620940(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4 (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2)分析比较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 纳得出结论。(a ) 分析比较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b ) 分析比较 及

10、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答案:(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 1、6或1、9或4、7或6、9或5、8 (3)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相同时,压力 的作用效果相同;(b)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2 .如图甲所示,此装置叫 ,其用途是可 以测量。小明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乙所示下表是小明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甲 乙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 向压强计左液面/mm右液面/mm液面局度差/mm1水3朝上1862142823朝下1862142833朝侧面18621428461712295859158242846盐水9154

11、24692(1)小明根据上述数据记录,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比较序号 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比较序号为 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 的密度有关系。答案:(1) 1、4、5 , (2)1、2、3,(3)5、63 .某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制作了一张方格纸,每边长为 cmi站在方格纸上并描下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他的质量为 50kg,则他站立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4 .小明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9B-8甲所示

12、,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图9-11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录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 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 下表:次数1234567h/cm024681012F/N(1)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重为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4)图9B-9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 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是水面距离 h 关系的图像是()甲乙答案(1)(2)未浸没时,物体浸入液体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3)物体浸没液体后,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4) B教学评析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压强,它是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 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基础。因此对压强的复习应是重点和关键。本章的主要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探究得出结论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熟 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探 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与创新也应是本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