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_第1页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_第2页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_第3页
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上?放大与缩小?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目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方法目的: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才能。3、情感态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方格纸两张、彩笔、尺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

2、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老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师:为什么刚刚我们看不清照片,如今却看清了呢?2、联络生活实际。1观看主题图。师: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络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2学生举例。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师: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

3、面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老师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例如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3、通过画正方形理解画法。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详细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介绍画法。老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

4、的部分。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正方形的过程。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画的过程。师:直角三角形和其他的两个图形不同,它有一条斜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5、质疑。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老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一样的比放大。6、引导发现。学生比较放大后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总结概括。多媒体出示。二感知图形的缩小。师

5、: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假如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 交流评议。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3、 总结发现。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老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三、 应用练习。1、 观察判断。1选择。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使学生区分放大和按比例放大的区别和联络。2目测。多媒体出示目测题:右面的国旗图片是把左面的图片按什么比缩小的?学生先目测,老

6、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验证。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那么,有目的、有方案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展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

7、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读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化,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根底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历联络起来,在开展想象力中开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

8、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观察对象。2、 画一画,说一说。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清楚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9、,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老师应具有的根本概念都具有了。12问,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再出示3请你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述3个三角形之间的放大和缩小关系。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