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_第1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_第2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_第3页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导学诱思案编者:校审:编写时间:2019-3-22序号:1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习目标】1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的基本史实;2 .理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3 .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导学案】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注:1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的背景、意义各是什么?2 .“一五”计划的内容、目的、特点、实质。总结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所带 来的影响各是什么?3 .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对中共八大的评价。4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的影响。5 .20

2、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目的、成效各是什么?6 .国民经济出现劫难的原因、表现。周恩来与邓小平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情况。7 .从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探究案】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二: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3、正式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 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 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 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1 .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0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6分)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

4、发展的基本目标。(4分)【训练案】1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 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 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2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3.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

5、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B.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4.下图为中国1952 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5 .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 067公顷)产36956斤( 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

6、认 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6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1)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3)中共八大二次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4)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A . (1) (2) B . (2) C . (1) (4) D . (3) (4)7 .有人认为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所取得的

7、主要成就有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 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任务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A.B.C.D.8 .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到:“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 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 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 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B. 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11课导纲答案1-8:AAADD CAB探究案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8、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第11课导纲答案1-8:AAADD CAB探究案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

9、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第11课导纲答案1-8:AAADD CAB探究案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第11课导纲答案1-8:AAADD CAB探究案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三大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二者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两者齐头并进,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工业化强国。第11课导纲答案1-8:AAADD CAB探究案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