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讲义_第1页
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讲义_第2页
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讲义_第3页
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讲义_第4页
第9单元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群落的结构特征(I) 2.群落的演替(I) 3.实验:土填中动物 类群丰宫度的研究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必修3 P72正文)(J)2 .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必修 3 P73图 4-10)( V)3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必修3 P74正文)(J)4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必修3 P74正文)(,)5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言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必

2、修3 P75探 究)(X)6 .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壕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必修3 P76- 探究)(力7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必修 3 P78正文)(V )8 .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 演替。(必修3 P80正文)(X)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必 修3 Psi一正文)(V )真题更组判断正误(1)(2017全国卷II )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7)(2)(2016全国卷川)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餐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做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

3、其天敌的数增加。(X)(3)(2016全国卷III)丰育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J)(4)(2015全国卷I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X)(5)(2013全国卷II )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 )(6)(2014全国卷I )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 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V)(7)(2014全国卷I )次生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短,因为形成森 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J)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 .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叵1生物种群的集合。强调该区 域中网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画微生

4、物。2 .特征:画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意义:区别一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衡量依据:物种丰富度群落中饵物种数目的多少3物种组成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9 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匝I丰富%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押间关系辅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回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 一起,相互依存.彼 此行利卜两种或曲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c«.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作为食物d.一种生物(寄生者) 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奇主)的体内或体衣,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 生活国I .蛔虫和人n.根瘤菌和大豆 .鹰和鼠N.牛和羊答案 ®cID &#

5、174;bIV ®<1I ©aII(2) “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坐标图特点互利共生6个体数时间数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13个体数a X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 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个体.a 个体数 |00: 0时间。B时间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数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A;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如图B捕食/个体数时向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 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从最高点 判断,被捕食者数,多,捕食者数少二群落的空间结构1 .概念:在群落中,各个何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6、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 .类型产有明显的阅姻现象四|垂直结构影响因索植物:陶光照强度 史动物:一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和芦名一呈镶嵌分布I-H水平结构卜, 地形的变化、土壤画湿度和盐碱度的差舁,光照强度也则生的不同.生物一自身生长一点的不同.以及人。动物 的影响等3 .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回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网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三 群落的演替1 .图解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演替的概念初生演片群 落 的 演 皆演替的美里随若应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何世的过程和人在个圈从来没石被植物制靛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 二里.妥厂|

7、但被题彻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杵/然阶段一哒他衣阶段一位1苔葬阶段一口照草木植物阶段-sb濯木阶段-同森林阶段而T如在血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原布植被虽已不存在,原有土壤条件标本保例.先至 H概念r还保留了植物的种f或h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卜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杵s-i 例一画年生草小植物一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圈小灌木 园漉木丛一回乔木如屈火灾过后的草阴、因过,植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人类活动对群 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什,”演H依照一同.1;的1四速度和方向进行2 .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方向一般朝着画 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 向发展能总

8、生产区颤,群落的有机物总回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网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团丕亘 逆(可逆/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四土壤小动物类群丰盲度的研究1 . 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画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回辅助作用。2 .取样:回取样器取样。3 .采集(1)诱虫器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回趋血 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填动物远离光源、热源。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小动物吸走。4 .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显微镜观察,借助动物图鉴分类。5 .统计和分析:用厨记名计算法和函目测估计法

9、统计。笔记空间特别提醒1 .种内斗争W种间竞争某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 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 竞争”。例如大鱼吃小鱼,若为同一物种则为种内斗争,若为不同物种,则为捕 食。2 .竞争W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 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生 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 而牛吃秸秆。特别提醒1 .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 是种群,不具有群

10、落的空间结构。2 .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 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 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有分层现象。特别提醒1 .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2 .演替是“不可逆”的。但人类活动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 .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此时群落内物种组成处于动态变化。4 .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 草原或

11、低矮灌木阶段。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群落的结构d题型一种恒L关系的判断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解析 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正确;乙 图是捕食关系图,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 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丙图是 竞争关系图,初期种内互

12、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X竞争的种群消失, X种群数*增大,X种内斗争会加剧,C、D正确。2. (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热带雨林中的木蚁经过森林地表时,常会感 染一种真菌的抱子。一经感染,便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 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形成“僵尸蚂蚁”。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抱子 成熟后被释放到雨林地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B. “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C.木蚁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 “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答案C解析 被真菌感染后的木蚁

13、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 中央叶脉一动不动,说明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 A正确;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说明“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 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真菌与木蚁之间的种间关 系为寄生,C错误;“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所 以真菌可以从其头部萌发,D正确。:OO0EJ:,1 .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 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 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

14、系。2 .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 质。病毒均营寄生生活。3 .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看起点:足点高供多)的是被辅食者0题型二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 (2019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答案B解析 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乔木层的 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B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 分层有关

15、,C正确;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 现象,D正确。4,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 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 构C. 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答案C解析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 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D错误,C正确;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 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

16、构,B错误。湎附图国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 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f针叶林f高原草甸f苔原。(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 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环境因素生态因木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考点2群落的演替。题型群落的演替1. (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

17、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川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I的沙丘上草 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II由阶 段I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I、 II相比,阶段川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 确。法提升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先从没右过柏被成屋布植被被彻底 消灭的环境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瞥一百起点Y原有机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填务 件基本保留,若至迁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她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_何是历约时同长,速

18、度慢慢是初生演替 二看时间一i经历的时间为.速度较快是次生演孙I电变式训练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 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稔定的 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 第N年,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言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 误。1-2

19、(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堵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变化都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答案A解析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 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会有物种的消失,优 势物种的改变等,它们的种群数变化不符合型曲线,B错误;群落演替过 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会导致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 错误;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

20、断发展变化的,维持牧草和放牧数的适宜 比例,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实验1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盲度的研究1 .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盲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填中小动物丰宫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 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 类群丰宫度答案C解析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 误;丰盲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由

21、 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 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2 .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宣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填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 流通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壕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C解析 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 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便于小

22、动物的采集,A正确,C错误;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 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 D正确。方向真题体验1. (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里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餐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出现变异在种群内是普遍存在 的,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有的土填条件基本

23、保留, 甚至保留了原有的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在此类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错 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等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涉及种间 关系,D错误。2. (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 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

24、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 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下降,As 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 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 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3. (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D解析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特征包括物 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正确;群落

25、是同一时间内聚集 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环境,C正确,D错误。4.(2015全国卷I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 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吉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粉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 葬阶段f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物种丰盲度更大,A错误; 物种丰育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育

26、度增加,营养结构 复杂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5. (2015四川高考)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nF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 距离处,调查了蜥幄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干里),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008064)4020。 植物生物玷<工)蝴蜴个体平均数蜕业种杵密度(->/=1 H 8 6 4 2 O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甥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A解析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

27、草植物生物均减少,因 此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A错误;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蜥甥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 个体平均数越少,推测可能是因为离石头越远,蜥甥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B正确;石头导致了地形、光照等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 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由图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因此草 地上放置适石头,可控制蝗虫等有害昆虫数,有利于能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D正确。6. (2019天滓高考)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 六年后,农作物产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国 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

28、恢复。十 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指标样±»含水水)土填全氮 (g-kg-1)草本植物种数(种)节肢动物个 体数(只.样本叫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弃耕地(对 照)0.260.091.13.10.6禁牧草地0.660.362.69.41.7人工濯木林0.770.422.87.40.8人工乔木林1.370.271.610.01.1*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育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病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 瘤菌的种间关系为。(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3

29、)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言和数*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 据更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 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o(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答案(1)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2)间接(3)围封禁牧(4)强解析(D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含水,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土 填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样地,题目指出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 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说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其种间关系为 互利共生。(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填,影响了环境条件,体

30、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价值。(3)据题可知,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表中数据 显示,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地是禁牧草地,所以从 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应采取的恢复措施是围封禁牧。(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 丰三,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

31、杂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答案B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 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正确;在人工马尾松群落中存 在着多种植物,而不是只有马尾松一种植物,不同生物之间一般会形成上下不同 的垂直分层,即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度越来越大 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 向和速度,D正确。2 .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 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

32、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可能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A解析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差异,这是 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体现,A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 次生演替,可能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B、C正确;人类活动 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

33、群落的水平结构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D解析 群落的水平结构研究的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的分布,种群内的个体 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研究范畴,A错误;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是由 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的,B错误;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出生率,不影响死亡 率,C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 件,因此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

34、 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更现森林C.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 甲地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而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 岩全部覆盖,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也被彻底消灭,因此其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 替,A错误;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仍可演替到森林阶段, B正确;森林阶段植物的分层现象更明显,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C正确;随着演替的

35、进行,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D正确。5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 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螳螂捕蝉,黄金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B.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传递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 “螳螂捕蝉,黄金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A错误;“远 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

36、质循环,C错误;“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错误。6 . (2019北京东城区一模)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 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 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一草:落|水烛群落|水烛+.限草标|扁I科蔗草群落|芦苇一落|与湖心距离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宫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

37、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 通过统计样方内植物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盲度,A错误;植物群落演 替研究的方法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过程,即以现有群落组成及结构为基 础,通过同时研究当前植被空间上的组合,揭示植物群落先后变化的时间过程, 故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 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水位不同,群 落不同,故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7 .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

38、殊的黏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黏液上 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他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松球鱼和发光细 菌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寄生C捕食D.互利共生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松球鱼和发光细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 有利,属于互利共生。8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 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种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 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里要因素答案C解析

39、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A 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填动物种类数明显不同,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 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数随深 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随深度的变化情况,C错误;各层次 中有机质的含,不同,各层次中土壤动物种类数不同,所以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 能是影响土壕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D正确。9 .黄猿蚁是聚果格上常见的蚂蚁种类。黄晾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 的寄生格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 那些有黄源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较大。以下分析正确的

40、是()A.黄源蚁与聚果格之间存在能流动关系10 寄生格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两种榕小蜂、黄猿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 黄晾蚁与寄生榕小蜂之间是捕食关系,存在能流动,A错误;寄生 格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不是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是寄生关系,B错 误;由分析可知,两种格小蜂、黄源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正确;传粉 格小蜂与聚果格之间为互利共生的关系,D错误。10. (2019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B.预测种群数*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41、种群密度C. “森林一灌木丛一草本一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D.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答案B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A正 确;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的年龄组成,B错误。H.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填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里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填动物丰言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言度生态缸进行培养答案c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和标志里捕法用于调 查种群密度,A错误;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B错误;统计土壤 动物丰M度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盲度 采用取样调查法,D错误。二、非选择题12. (2019湖南常德期末)某河流干涸后若干年内,经历了草本、濯木、乔木 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该群落演替类型为判断依据是(2)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 现象,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物种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