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题_第1页
环境化学复习题_第2页
环境化学复习题_第3页
环境化学复习题_第4页
环境化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80%-90%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 机械、物理-化学 和 生物迁移 三种方式。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工业、 农业、 交通、和 生活。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 三种。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 土壤的盐碱化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A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Pb 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A Cd B Hg C

2、Pb D As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1 .环境化学与基础化学有什么不同?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与基础化学的方式方法不同,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不易直接运用。 化学污染物在环境 中的含量很低,一般只有毫克每千克、微克每千克甚至更低。环境样品一般 组成比较复杂,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还会发生存在形态的变化。它们分 布广泛,迁移转化速率较快,在不同的时空条

3、件下有明显的动态变化。2.环 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P12)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2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 有机化合物及 姓类:烷烧、不饱和脂肪姓、芳香姓、PAH;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铭、二甲基肿酸等;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 氧乙烷、醴、醛、有机酸、酊、酚等;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有机卤化物

4、: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嗯瑛;有 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碉、硫酸二甲酯等;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3.有哪些环境效应,并结合一些 具体实例? ( P13)按性质分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光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环境化学效 应: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 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 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环境生物效应:破坏水生生物的回游途径,影响其繁殖、任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产生干旱、 风沙灾害等。四、名词解释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

5、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成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1) NO2 + h v+NO + O(2) HNO2+ hT-HO + NO或 HNOl+h、 H + NO2(3) HNO3+ hLHO +NO2(4) H2CO + h->H + HCO 或 H2CO-+h>、H2 + CO(5) CH3X + h -> 2、大气中

6、的NO2可以转化成 HNO3、 NO3利J HNO3 等物质。3、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4、乙烯在大气中与 O3的反应机理如下:CH2(O3)CH2H2CO+H2COOO3 + CH2 = CH25、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方式有 干沉降和 湿沉降 两种。6、制冷剂氯氟烧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CFmCln-1 + ClCl + O3予O2 + ClOClO+O 一一02 + Cl7、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中的温室效应 、 臭氧层破坏 、光化学烟雾 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弓I起的。8、大

7、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为爱根核模 、 积聚模 、粗粒子模。9、大气中最重要的自由基为H0 。10、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 CO2、CH4 、 CO 、氯氟俳 等。11、CFC-11 和 Halon1211 的分子式分别为 _CFCl3一 禾 CF2CJBr 012、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风 和 湍流 的影响。13、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可吸入颗粒物。14、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15、伦敦烟雾事件是由SO2、颗粒物、硫酸雾 等污染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16、大气中CH4主要来自 有机物的厌氧发酵、动物呼吸作用、原油及天然

8、气的泄漏的排放。17、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有 SO42-、一NO3-、_C£_、_HCO3-_o18、由于通常化学键的键能大于167.4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光往往不能引起大化学离解。19、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 SO42-、Ca2+、NH4+ 。二、选择题1、由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受到A B C D 的景?响。A风 B湍流 C天气形势 D地理地势2、大气中HO自由基的来源有 A C D的光离解。A O3B HCHO C H2O2D HNO23、烷始与大气中的HO自由基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 B_C。A RO B R 自由基 C H2OD HO24

9、、酸雨是指pH C 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A <6.0 B <7.0 C <5.6 D <5.05、辐射一定时间产生的_A_量可以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A O3 B NO2C碳氢化合物D SO26、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D 0A寒冷的夜间 B多云的冬季 C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寒冷而晴朗的夜间7、大气中还原态气体(如 H2S)主要被 B、氧化。A O2 B HO C 03 D高价金属离子8、根据Whittby的三模态模型,粒径小于A - m的粒子称为爱根核模。A 0.05 B 0.1 C 1 D 29、随高度的增加气温A的现象,称为逆温。A升高B降低 C不变10、气

10、溶胶中粒径 D pm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A >10 B <5 C >15 D <1011、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中,SO42-作为酸的指标。A Ca2+B SO42-C NH4+三、问答题1、试述酸雨的成因、影响因素、主要成分,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阐述重庆地区酸雨频率 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2、用光化学烟雾的简化链反应机制解释其概念、特征、日变化曲线?3、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4、试述大气中CO2等气体浓度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5、试比较伦敦烟雾和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区别。6、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7、

11、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自由基?其来源如何?2 .简述大气中主要无机污染物及其来源。3 .说明光化学烟雾现象,写出简化反应机理。4 .说明酸雨形成的原因。5 .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2)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3)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4)天 气形势的影响。6 .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依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并用它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即爱根核模,积聚模,粗粒子模。<2 M粗粒子模:

12、Dp>2pM。爱根模:Dp < 0.05仙M积聚模:0.05< Dp7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在大气的对流层中是非常稳定的,因此这类物质可以扩散到大气的各个部位,但是到了平流层后,就会被太阳的紫外 辐射分解,释放出活性很强的游离氯原子或澳原子,参与导致臭氧损耗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游 离的氯原子或澳原子与 O3分子反应,产生氯或澳的一氧化物,夺走 O3分子的一个氧原子, 使之变成氧分子

13、。氯或澳的一氧化物与游离的氧原子反应,释放“夺来”的氧原子,形成更多 的氧分子和游离氯原子或游离澳原子,新的游离氯原子或澳原子重新与其它O3分子反应,再度生成O2分子和氯或澳的一氧化物,这样的反应循环不断,每个游离氯原子或澳原子可以破 坏约10万个O3分子,这就是氯氟烷姓或澳氟烷姓破坏臭氧层的原因。破坏臭氧层的过程可表小如下:含氟或含泥的化合物 太阳紫外辐射 游离C1(或Br) Qm + Cl (或 Dr) CIO ( BrO) -4- O2 CIO (或 BrO) +O 游离 Cl (或 Bt) +O2四、名词解释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

14、降。湿沉降: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酸性降水: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 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的逆温现象。海陆风、城郊风、山谷风伦敦型烟雾:主要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 ,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 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洛杉矶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谈情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 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 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5、PM10、PM2.5第三章水环境化学 一、填空1、天然水中的总碱度=HCO3- +2 CO32- + OH H+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分为表面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 。3、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 降低 ,因而表层水呈 氧化性 环境。4、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挥发、水解、光解、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5、许多研究表明,重金属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腐殖酸 配合物的形式存在。6、PH=6-9的通常水体中,Fe的主要存在形态为Fe(0H)3(s)、Fe2+ 。当水体高度缺氧时,Fe2+ 是主要形态。当水体富氧时,会出现 Fe(OH)3(s)o7、正常水体中其决定

16、电位作用的物质是溶解氧 ; 厌氧水体中决定电位作用的物质是 有机物。8、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生长代谢 和 共代谢 两种代谢模式。9、有机物的光解过程分为直接光解、敏化光解、氧化反应三类。10、总氮、总磷 和 溶解氧 常作为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11、亨利常数 小于1.013 Pa.m3/mol的有机物、其挥发作用主要受气膜控制;当亨利常数大于1.013 102 Pa.m3/mol的有机物,其挥发作用主要受液膜控制。12、天然水体中若仅考虑碳酸平衡,则在碳酸 开放体系中,HCO§-、CO 32-、Ct是变化的,而 H2CO3*不变;在碳酸封闭体系中,HCO3 *、HCO3-、CO自是变

17、化的、而 如不变。13、当水体pH处于偏酸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产物主要是一甲基汞 。14、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15、PE的定义式为:PE= - log ae ,它用于衡量溶液 接受或迁移电子 的相对趋势。16、诱发重金属从水体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的主要因素有:盐浓度、 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 降低PH值 、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17、天然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的类别有: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金属水合氧化物、腐殖质、水中悬 浮沉积物等。18、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的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直接光解的光量子产率与所吸收光子的波

18、长左当。19、胶体颗粒物的聚集也可称为凝聚或絮凝,通常把由 电解质 促成的聚集称为凝聚:把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称为絮凝。20、PE与E的关系为:E=0.0592PE .: 一水体PE或E越大,则该水体的 氧化性 越强。二、选择题1、海水中Hg2+主耍以_C 的形式存在。A Hg(OH) 2, HgCl2B HgCl2, HgCl3-C HgCl42-D HgCl3-, HgCl42-2、某一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为 E°=0.80,其pEo为 A一 。A 13.50 B 13.35 C 13.05 D 12.803、下列各种形态的汞化物,毒性最大的是A 。A Hg(CH3)2B H

19、gO C HgD Hg2c124、影响水环境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BCD 。A溶解氧含量 B颗粒物粒度 C温度 D pH5、C2H4c12(M=99)的饱和蒸汽压为2.4 104pa, 20c时在水中溶解度为 5500mg/L,则其亨利常数kH= Apa m3/molA 432 B 234 C 325 D 1236、腐殖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在水中是以溶解态存在:AA PH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B PH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较高;C PH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高;D PH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7、若水体的pE值高,有利于下列D 组在水体中迁移。A Fe、Mn B

20、Cr、Fe C Cr、Mn D Cr、V8、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常用B 表示。A Koc B Kow C Kom D Kd9、一般情况下,当水体 DO B 时、鱼类会死亡。A >8.0mg/L B <4.0 mg/L C >0 D >4.0 mg/L10、对于转移2个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已知其 pE°=13.5,则其平衡常数log K= BA 13.5 B 27.0 C 6.75 D 54.0三、问答题1、诱发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哪些?2、某冶炼厂含铅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河水中,测得排污口附近河水中铅的含量为 0.40.5mg/L,而 在下游500米

21、处河水中铅含量仅为34pg/L请解释其原因。3、试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4、起初在日本水俣市检测出水中汞的浓度并不高,为何会发生水俣病公害事件?5、叙述腐殖质在水环境中的作用。6、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有哪两种模式?7、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为什么往往较高?8、解释天然水的PE与氧化还原性的关系。四、名词解释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常数直接光解间接光解敏化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代谢共代谢五、计算题1、若一个天然水体的pH为7.0,碱度为1.4mmol/L,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2、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

22、调整pH为8.0,计算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K0sp(CdS=7.9X10-27), H2s 的 K01=8.9 10-8 K02=1.3 X0-153、一个有毒化合物排入 pH=8.4, T=250C水体中,90%的有毒物质被悬浮物所吸着,已知其酸性 水解速率常数Ka=0,碱性水解速率常数 Kb=4.9X10-7L/(d mol),中性水解速率常数Kh=1.6d-1,计 算该化合物的水解速率常数。4、在厌氧消化池中和pH=7.0的水接触的气体含65%CH4和35% CO2,计算pE和Eh。5、若水体 pH=10.00,碱度 1.00 10-3mol.L-1,计算该水体中 H2CO3*、HCO3

23、-、CO32-的浓度。H2CO3 的 K01=4.45 10-7 K02=4.69 10-116、从湖水中取出深层水,其 pH=7.0,含溶解氧浓度为0.32mg/l,计算pE和Eh。7、某水体中含有300mg/L的悬浮颗粒物,其中70%为细颗粒物,有机碳含量为10%,其余为粗颗 粒物,有机碳含量为5%,已知苯并a在的Kow为106,计算该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p。8、某有机物排入pH=8.4 ,T=20C的水体中,该水体中含悬浮颗粒物500mg/L,其有机碳的含量为10%。(1)若该污染物分子量为129,溶解度为611mg/L,饱和蒸汽压为1.21Pa(20C),计算该化合物 的亨利定律常数(P

24、a.m3/mol),并判断挥发速率受液膜控制或气膜控制。(2)假定kg=3000cm/h,求该污染物在水深1.5m处的挥发速率常数(Kv)。9、25c在一个pH为10.0的SO42-HS-体系中,其反应为:SO42- + 9H+ + 8e-= HS- + 4H2O(l)已知其标准自由能 Gf0值:SO42-= -742.0kJ/mol;HS-=12.6kJ/mol; H2O(l)=273.2kJ/mol。水溶液中的质子和电子的 G尸值为零。(1)给出该体系的pE0。( pE0 =4.25)(2)如果体系化合物的总浓度为1.00 M0-4mol/L ,给出下图中 (2)(3)(4)的lgc-pE

25、关系式。1. 叁一个pH为65、戚所为16mmol/L的水体中;若加入隹英城化,问害要步入多少mm5/L的Na£O§才铝受水体pH上升至8R若同NaOH进行於化,有蒿妻多少破?解:(1)变表知 pH = 63 时.«= 1.710CT=隘典 Xa =16x 1.710nm&"=27%nimQl/l e设加入的N22co3为nmmol/I至我知:各出=8.0吁,/=1.018C< = Ct + n (1) CT '=隰度TXcf0 隰度-L6 +2口(3)由。卜(2)4解科:n = 1.07 01001/1 e(2) .加入N9H后G

26、不变碱圉'=3 = 2736= 2.68 附加 “Z a 1.018碱度的培加值就应是加入的NaOH的立.A 二诚幻.-球前: 2688 - 1.6 = 1.0881110101/12 一个天然水体的pH=7.0,碱度为1.4mmol/L,求需要加多少强酸才能把水提的pH值减低到6.0 ?(巴知:al=0.8126, a2=3.828X10 pH=60 时,a =3247)解:总破虎=G (a;+2a2) +人/田)田】Cr=l/ (%+勿J 总破岗-七/田门-阳。二=1,(、+2«z)a=122G=a总核度J+Hl-H1=a花武度J =1.71mmol/LPH=6.0 时,

27、总破,度=CT /a=1.71/325=0.526mmol/L破史章低值就为应加入的故圣二AA= 1.4-0.526=0.874mmol/Lo1 若有水A, pH为7当 宾城度为6 38 mmH/L,水B的pH为受0,碱度为5sommoVL,若以等体表混合,间混合后的pH值为多少? (pH=7.5S)辟:叁袅 pH = 7.5 吐 = 1.069,pH =9.0 比 %=0.9592;CT =碱.圜 X% = 6.38 X 1.06? - 6.62 mmol/1G = 14< 乂% = 0.80 X 0.959 = 0.767 immri1口: .0 八七c Cti + Ct? 6-&a

28、mp;2 + 0-77;昆合后C 才=-=-3一79册 molf L21碱度-6”/断-北59州胡川,Ea透鹿3.791 0055.从湖水中串出濯层水,其pH=7.0,含溶解氧浓度为032mgZL,请计并pE和Eh= (pE=13.25Eh = 0.78V)解:;水中的漆解氮为二。一32i唯门,则有:水中港解篁崂液废为:f02(aqi=032X1 fr3/32=0.01 X 1(Pmd/l氢分压为:P (O2) =0.01 X 10/1.26X1=0.794X10氧化还原或:1MO14H-a(Tmd/l)+L =1/20天然水的pE=a.75-9f2/LlQ3*i的加乂冏=20.?5 +lgd

29、.794x 10*1103 x 16V X1.0X10*-1二的不斗卬.54一刀=131,天然水的七二 0.059Vp0.059Vx 1321= 0185V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一、填空1、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过程与 重金属 的种类、价态、存在形态及土壤和植物 的种 类、特性有关。2、Cr(VI)与Cr(IH)比较,Cr(VI)的迁移能力强,Cr(VI)的毒性和危害大。3、土壤处于淹水还原状态时,种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大 。4、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 降低。5、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通过扩散 和 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进行。6、土壤中农药的扩散可以 气态 和 非气态 两种形式进行。7、土壤

30、有机质含量增加,农药在土壤中的渗透深度 减小。8、水溶性低的农药,吸附力 口,其质体流动距离 一。9、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可以为生物所富集,二 且进入土壤就很难予以彻底的清除。10、腐殖质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配合作用同时存在,当金属离子浓度高时吸附 作用为主,重金属存在于土壤表层;当金属离子浓度低时配合作用为主,重金属可能渗入地下。一、填空L 土域具有 缓和其能减度 发生激氮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球反应的相对稳定,林为土 晨的蟆冲性能.2 上填是由气、液.固三相蛆成的,其中国相可分为 土鬼矿物疫* 土壤有机质,两者占 土壤总重的 91-100% 3 在阜

31、地土填中,丁的主要存衣形式是CdCO一4 .英金属在土壤-楂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童金属的 君美 及土埃翰类型、金盛、植物科美 _有关口5 土一对裒弱的吸附祚用可分M用电分时、离子交摸吸附和专才或附 二6 . 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壕动物,土城微生物和 细菌 蛆成的生物群体.7 . 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 增强 a8 . 土壤及况秋物(底泥)对水中有配污柒物的吸附作用(absorption)包括阻离于交换政的作 用、_氧喜子交换或附隹用n9 农药在土壤中的立卷主要通it 扩散 和 质体滤动两个过程.1 .以工 因素可以需发重金属从沆我物中春放出来?A法度升高BpH降低C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黄 D

32、改受氧化还原条件=2 .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dA树脂B腐琏酿C腐黑物D矿物质工腐植质段体是非晶态的无定形物质,有巨大的比奏面,共范国皮QA 350-900m-/g B 650-300m7g C 100-200m7g D 15 -30m"/g4 在土壤中,下列离子的交,接吸附能力襄强 A C j B Na- C Fe" D H-二、选择题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 A B C 。A树脂 B腐殖酸C腐黑物 D矿物质2、下列 A 土壤缓冲能力最大。A腐殖质土B砂土 C粘土 D壤土3、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主要因素有:ABCA 土壤通气状况 B土壤有机质状况 C土壤无机物状况 D 土壤

33、的吸附状况4、DDT属于持久性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很慢,土壤中 DDT的降解主要靠C 作用进行。A光化学 B化学 C微生物D光化学和微生物5、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有: A B C D EA As B Cd C Cr D Hg E Pb三、问答题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有哪些?2、说明土壤中重点关注的重金属 As、Cd、Cr、Hg、Pb在土壤的主要迁移方式。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主要机制是什么?4、说明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过程有哪两种?5、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有哪些?6、比较DDT和林丹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的主要途径。7、举例说明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

34、几种转化途径。8、简述DDT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在施用 DDT农药近旁的水池中未测得可检测量的DDT,是否可以认为水生态系统未受污染?为什么?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填空题1、苯并在(a)的致癌机理主要是形成相应的 芳基正碳离子,与DNA 碱基中的氮或氧结合,使之芳基化,导致DNA基因突变。2、生物富集是指生物通过 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 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3、氮通过微生物作用可相互转化,主要的转化方式有五种: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固氮。4、有机硫经微生物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转化为 H2SO4,在厌氧条件下转化

35、为H2So5、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6、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为:汞的甲基化作用 和 将汞的化合物还原为金属汞的还原作用。7、目前已知的有机毒物中毒性最强的化合物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TCDD)。8、毒物的联合作用分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四类。二、选择题1、汞的毒性大小顺序为:B 。A有机汞 无机汞 金属汞B无机汞 金属汞 有机汞 C金属汞 有机汞 无机汞2、种的毒性很强,一般地:A As3+As5+ 一甲基肿二甲基肿B As5+ 一甲基肿二甲基肿As3+C 一甲基肿二甲基肿As3+A

36、s5+D二甲基肿As3+As5+一甲基肿3、LD50表示的是 C 。A半数有效剂量B半数有效浓度 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4、两种毒物死亡率分别是Mi和M2,其联合作用的死亡率 MMi+M2,这种联合作用属于D。A协同作用 B相加作用C独立作用 D拮抗作用三、名词解释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基因突变、遗传致癌物、半数有效剂量、阈剂量、 硫化、反硫化、汞的生物甲基化、同化、反硝化、硝化、促癌物、助癌物、酶的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剂四、简答题1、举例说明毒物的联合作用2、说明化学物质的致突变、致癌和抑制酶活性的生物化学作用机理。3、说明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两种主要方式。4、说明氮在环境中

37、的存在形态及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氮的各种形态的相互转化方式。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一、填空题1、PAH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容易光解和氧化 ;也可以被微生物降解。2、气相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 和 海底沉积物;在天然水体中,汞主要与水中存在的悬浮微粒相结合,最终沉降进入水底沉积物。3、无机种可以 抑制 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种可以与蛋白质的琉基 反应。4、含氢卤代姓与HO 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5、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 选出 潜在危险性大的 作为 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6、Hg的生物甲

38、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钻氨素把CH3-传递给Hg2+形成甲基汞(CH3Hg+ ),本身转化成 水合钻氨素,后者再经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钻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氨酸将CH3+转于五配位一价钻氨素,完成甲基钻氨素的再生,使 Hg的甲基化继续进行。7、表面活性剂是分子中同时具有 亲水基团 和 疏水基团 的物质,其进入水体后,主要靠 微生物 降解来消除。8、辐射致癌的引发机制可认为是由辐照产生的超氧 自由基转变成 氢氧 自由基,加成于DNA的 碱基 中电子密度较高的碳原子上,形成致突变产物,使基因突变。1、下列神化合物中,无毒性的是C D 。A As2O3B CH3AsO(OH)2 C (CH3)3

39、AsOD (CH3)3As+CH2COO-2、下列PCBs中,最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是D 0A联苯 B四氯联苯 C三氯联苯D六氯联苯3、表面活性剂含有很强的 B_,容易使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而长期随水流迁移。A疏水基团B亲水基团C吸附作用D渗透作用4、辐射对人体的损害是由辐射的 A D 造成的。A电离 B氧化 C还原 D激发三、名词解释POPs、PAH、环境激素、PCDD、PCDF、TCDD四、问答题1、简述汞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2、简述种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学效应。3、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4、简述多环芳姓(PAH)的污染

40、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5. 晨曲活陛刑南娜些奚曼? 对环境和人能墟座的危害走什幺? 袅面淮牲剂1表面活怏制的分类:阴离子支面落区制.阳离子贰面活性南丁两忸表斯落闻剂.非再亨表面慈理布n2). M环境料人住住康的老寺:使水的感官状况受轲影啕.洗漆剂中舍有大章的聚礴酬扭作市地率剂,使废水中舍有大黄的麻,造成水住富能舞化秀表南活性剂可便也水悻中N也和学氢址不等不涿有机场的乳化、分敕,增加了成水处理的因 承n闲离亍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季黄能力,在薄度高时,可能破环水体僦生物的畔苗.。二、简答题: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重要特性是什么?答

41、:(1)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害效应。2、简述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主要分布、迁移与转化规律。答:分布:多氯联苯在大气和水中含量极少。因其易被沉积物所吸附,所以在废水流入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中,含量较高。迁移:水生植物通常可从水中快速吸收PCBs,并发生富集,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可到达水生生物和人体。PCBs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海洋;转入水体后被沉积物吸 附,因此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仍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转化:PCBs属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转化途径主要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3、简述多环芳煌(PAH)的污染来源及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答:来源:天然来源:陆地和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森林、草原的天然火灾,火山活动等。人为来源:主要是矿物燃料、木材、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中的热解;工业锅炉和家用炉灶排放的烟气;垃圾焚烧;烟草焦油中;机动车辆尾气;此外,食品经炸、烟熏、烘烤等加工后也会生成PAH。迁移与转化:由不完全燃烧、热解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